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42
1
作者 梅福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使用权流转 农地使用权 现状 “三农”问题 农地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支撑 被引量:2
2
作者 梅福林 夏庆利 《湖北社会科学》 2001年第10期36-38,共3页
实施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农业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城镇化制度、组织制度、科技制度。现行土地制度的显著特点是使用期限不稳定和均田制,它降低了农户投资意愿,扭曲了农户投资结构,加剧了农户投资短期化,提高了农... 实施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农业产业化密切相关的土地制度、城镇化制度、组织制度、科技制度。现行土地制度的显著特点是使用期限不稳定和均田制,它降低了农户投资意愿,扭曲了农户投资结构,加剧了农户投资短期化,提高了农业生产边际成本,我国正在试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能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城镇化是解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人多地少矛盾的最佳途径,应大力发展。积极发展各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农业布局区域化,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有利于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应大力推广。科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组织与制度,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土地制度 城镇化 组织制度 科技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梅福林 《理论月刊》 2001年第7期43-45,共3页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联动效应,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化 联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经济与高校人才培育工作 被引量:2
4
作者 梅福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4-145,共2页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 ,核心是创新 ,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 ,高校必须把培养创造性人才放在首位 ,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从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上有新的突破 ,树立终身教育观 ,不断更新人才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建国后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 被引量:2
5
作者 梅福林 《理论月刊》 2000年第8期57-58,共2页
本文简析了建国后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演进过程,分析了现状,展望了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认为目前正在试行的土地股份合作制具有特殊的功能,能有效解决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一些矛盾。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建国后 土地改革 农业集体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复合型转移模式研究
6
作者 梅福林 吴勇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1期189-191,共3页
湖北省地处中原,属农业大省。省情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选择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以小城镇转移为主体,以大中城市转移和国外劳务输出为补充,以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以就地转移为主的复合型转移模式。
关键词 湖北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复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探讨
7
作者 梅福林 刘汉成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2年第6期46-50,共5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加快的,它也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前提条件。从理论上阐述了城市化、工业化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吸纳的过程,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转移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湖北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8
作者 梅福林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员 农业发展后劲 我国农业 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投资 农业生产 农产品 产业化经营 农业风险基金 股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观
9
作者 梅福林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59,共2页
从传统农业发展观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 ,是人类经济发展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实现这一重大飞跃过程中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自然发展现、人口生育观、利益观、经营观和政绩观等方面的特殊性障碍。本文在分析这些障碍性... 从传统农业发展观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 ,是人类经济发展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在实现这一重大飞跃过程中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自然发展现、人口生育观、利益观、经营观和政绩观等方面的特殊性障碍。本文在分析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可持续 障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知识化与中国农业产业化
10
作者 梅福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1-23,共3页
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变革。农业知识化将成为21世纪农业经济发展的主题。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农业知识化的基本特征,揭示农业知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关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变革。农业知识化将成为21世纪农业经济发展的主题。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农业知识化的基本特征,揭示农业知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关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农业知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知识化 产业化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汉成 夏亚华 梅福林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9-162,共4页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广东、江苏、湖南、安徽四省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目前面临的“三农”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广东、江苏、湖南、安徽四省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揭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现状 原因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及失地农民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理论月刊》 2007年第8期168-170,共3页
城市化进程、耕地保护、失地农民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对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及失地农民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动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就现阶段缓解城市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及失地农民矛盾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耕地保护 失地农民 变动规律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视阈下高校工会维权的原则、内容与途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晓武 梅福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9-131,共3页
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责,而坚持以人为本则是高校工会实施维权的本质内涵。因此,高校工会组织要善于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履行维权职能,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工会 维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企业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14
作者 刘光杰 梅福林 《理论月刊》 CSSCI 1993年第2期9-13,共5页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各个国家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差异性,其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尽相同。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各个国家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差异性,其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不尽相同。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如何选择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乡镇企业在改革大潮中异军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中国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进程 城市工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必然趋势 中国特色 发展道路 农业劳动力 农业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中农民迁移与制度创新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刘汉成 梅福林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4年第6期20-25,共6页
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阻机制。众多学者已经证明 ,与二元户籍制度相关的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和大量农村隐形失业人口存在的直接因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推阻机制。众多学者已经证明 ,与二元户籍制度相关的系列制度安排是导致我国城镇化滞后和大量农村隐形失业人口存在的直接因素。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对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迁移 制度创新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16
作者 罗志锋 梅福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4期205-207,共3页
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并针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试图为进一步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新农村建设 误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断层现象的原因与对策思考
17
作者 梅福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51-53,共3页
八十年代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体制改革及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变动现象。进入九十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八十年代农业经济体制变革导致权利和利益结构重组的基础上继续形成高潮。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高潮的背... 八十年代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体制改革及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变动现象。进入九十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八十年代农业经济体制变革导致权利和利益结构重组的基础上继续形成高潮。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高潮的背后,农业劳动力的数量过剩掩盖了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盲目转移隐藏着"农的传人"出现可怕断层的危机。农业劳动者素质低,后继乏人的问题,将尖锐地摆在我国农业发展的面前,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劳动力 八十年代 农业生产 断层现象 比较利益 转移过程 九十年代 数量与质量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