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回位增压抽砂泵研制及在煤层气井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梅永贵 毛生发 +4 位作者 秦利峰 郭军峰 连小华 徐正国 马全善 《石油矿场机械》 2012年第8期75-78,共4页
煤层气井采用排水降压采气工艺,由于井底压力很低,不适合采用常规的水力冲砂工艺,只能采用捞砂泵抽取井内颗粒物。油井中常用的捞砂泵在煤层气井中使用时,由于液面较低、颗粒物量大,其工作效率很低,且很难将糊状煤粉清理干净。介绍了真... 煤层气井采用排水降压采气工艺,由于井底压力很低,不适合采用常规的水力冲砂工艺,只能采用捞砂泵抽取井内颗粒物。油井中常用的捞砂泵在煤层气井中使用时,由于液面较低、颗粒物量大,其工作效率很低,且很难将糊状煤粉清理干净。介绍了真空回位增压抽砂泵的结构,计算了吸入压力、最大排出压力、活塞回位力、理论排量。该泵的作业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煤层气井捞砂作业,在水平井中的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抽砂泵 结构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作用下输气管道受力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锐 梅永贵 +2 位作者 邓清禄 庞成立 照冬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以川气东送管道铺设中的管道横穿罗针田滑坡工程为背景,建立管道横穿滑坡情况下的力学模型,并采用静力学解析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变形、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滑坡位移、推力与管体的响应特征,如应变或应力的关系,从而为地质灾害安... 以川气东送管道铺设中的管道横穿罗针田滑坡工程为背景,建立管道横穿滑坡情况下的力学模型,并采用静力学解析计算的方法对管道变形、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滑坡位移、推力与管体的响应特征,如应变或应力的关系,从而为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提供定量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该管道横穿滑坡段暂时处于安全状态;管道变形分布曲线呈现正态分布规律,滑坡体正中管道部位变形最大,向两端变形逐渐减小;管道弯矩分布符合两端固定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弯矩形态,两端应力最大,呈现中部正弯两端负弯态势,管道两端最易发生破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输油气管道穿越滑坡地质灾害的破坏预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输气管道 受力分析 静力学模型 强度校核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两相流多参数探测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瑞 乌效鸣 +4 位作者 李炯 王生维 吴川 梅永贵 张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62-1867,共6页
为充分认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井筒气水两相流参数变化特征及流动规律,研制了煤层气井流体参数监测仪。该监测仪可对煤层气垂直井下油套环形空间气水两相流体压力、温度、液位、流速、密度分布以及气泡形态进行实时监测,为预测井下流体参... 为充分认识煤层气排采过程中井筒气水两相流参数变化特征及流动规律,研制了煤层气井流体参数监测仪。该监测仪可对煤层气垂直井下油套环形空间气水两相流体压力、温度、液位、流速、密度分布以及气泡形态进行实时监测,为预测井下流体参数变化特征,研究气藏及井筒气水两相流动规律提供实测值。从监测仪的原理与结构出发,建立了井筒两相流关键参数(密度分布、气泡形态、流速)的探测方法。基于此,煤层气井流体参数监测仪在煤层气/页岩气排采,智能调控排采工况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垂直井 气水两相流 油套环空 流速 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磁处理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仁远 秦国鲲 +2 位作者 梅永贵 耿宏章 成国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7-49,共3页
采用系列磁化器研究了磁处理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的影响 .以聚合物浓度、磁场强度和峰数 3因素 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HPAM溶液磁处理参数的优化研究 .发现磁处理后HPAM溶液的黏度普遍提高 ,而且随聚合物溶液浓度、磁... 采用系列磁化器研究了磁处理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的影响 .以聚合物浓度、磁场强度和峰数 3因素 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HPAM溶液磁处理参数的优化研究 .发现磁处理后HPAM溶液的黏度普遍提高 ,而且随聚合物溶液浓度、磁场强度和峰数的增加而增大 .影响HPAM溶液磁增黏效果的因素依次为聚合物浓度、磁场强度和峰数 .试验得到的磁增黏优化参数为聚合物浓度 10 0 0mg/L、磁场强度 5 0 0mT、峰数 4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浓度 HPAM 磁处理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磁化器 黏度 优化研究 正交试验设计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数字化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海骄 陈勇智 +2 位作者 田炜 梅永贵 马永忠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共2页
油气田数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总结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步骤间的相互关系和常见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应用环节的"全面规划,重点论证;整合机构,完善组织;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科研主导,计划推广""... 油气田数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通过总结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步骤间的相互关系和常见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应用环节的"全面规划,重点论证;整合机构,完善组织;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科研主导,计划推广""战略联盟,长期合作;资源优化,稳定为本;基础管理,软件先行;通讯核心,架构合理;模板设计,建管同步""操作规范,培训系统;配套技术,查故迅速;器件更换,强化效率;维修保障,工厂承担;管理职责,考核评价""日常指挥,GIS搭台;理顺流程,驳接Ax;需求研究,专题建设;决策支持,条件模拟""8N字"应对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生产管理 数字化 应对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林油田地面工艺的优化
6
作者 张军 梅永贵 +2 位作者 付军 孙兆海 韩吉普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蒙古林油田 地面工艺 优化 油气集输工艺 油田开发 锡林浩特 地面系统 生产需要 采油工艺 运行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受力分析与防护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正浩 邓清禄 +2 位作者 万飞 刘勇 梅永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9,62,共5页
我国长距离输油气管道沿途发育有众多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地质灾害是导致埋地输油气管道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滑坡变形带中敷设管道时必须考虑坡体变形对管道的影响。根据工程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模型,以Flac3D软件... 我国长距离输油气管道沿途发育有众多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地质灾害是导致埋地输油气管道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滑坡变形带中敷设管道时必须考虑坡体变形对管道的影响。根据工程实例,运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模型,以Flac3D软件进行计算,对管道横穿、纵穿滑坡两种不同形式下的管道受力和变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管道横穿滑坡时,管道两端和中间部位易出现破坏;管道纵穿滑坡时,管道两端易出现破坏。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管道穿越滑坡的防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道 数值模拟 受力分析 防护对策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定向喷射防砂压裂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中伟 李志军 +7 位作者 李根生 杨睿月 梅永贵 牛继磊 李宗源 吴春升 温海涛 丛日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87-2697,共11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单井产量低、增产难度大、稳产期短是煤层气高效开发的瓶颈难题。此外,煤层气井在排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由于出砂、出煤粉导致关停井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煤层气的开发效果。为了实现定点、定向、体积造缝,研发... 我国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单井产量低、增产难度大、稳产期短是煤层气高效开发的瓶颈难题。此外,煤层气井在排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由于出砂、出煤粉导致关停井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煤层气的开发效果。为了实现定点、定向、体积造缝,研发了水力喷射定向多段多簇压裂配套防砂工艺。该方法通过采用“反重力法”在水平井段实现喷砂射孔喷嘴的精准定向,集喷砂射孔、水力封隔、体积压裂为一体,提高产量的同时有效防砂。以山西沁水盆地郑庄区块3号煤层为改造对象,开展了2口L型水平井分段压裂工程试验,以“4点钟—8点钟”方向定向喷射造缝,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和防砂双重效果。结果表明:①2口L型套管水平井均压裂10段,其中1口井含1段2簇、簇间距10 m,单段平均砂量50 m^(3)、液量800 m^(3),施工顺利,未出现压裂液大量滤失、窜层和砂堵的问题;②改造后2口井稳定日产气量分别为10100,16000 m^(3)/d,日产气量达到10000 m^(3)/d的提产时间为1个月,具有提产速度快、达产时间短、稳产气量高的特点,日产气量是同区块直井单井日均产气量的5~9倍,是水平井单井日均产气量的1.4~2.3倍;③现场取水样表明水质较清,2口井均未出砂,排采设备运行平稳。除了原生结构煤储层改造外,该技术还可推广应用于构造煤顶底板定向压裂、多层/薄互层定点定向穿层改造等,为煤层气水平井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增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增产改造 体积压裂 定向布缝 防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孔-裂隙特征测井反演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文龙 梅永贵 +3 位作者 尹帅 刘忠 赵冬 刘建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7,共5页
利用微分等效介质理论方法和Biot相恰理论方法,分别对沁水盆地固县井区山西组3号原生结构煤层及其上覆煤系地层孔隙纵横比和裂隙密度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3号原生结构煤层以近球形孔隙空间系统为主;上覆致密砂岩以裂缝性孔隙空间系统为... 利用微分等效介质理论方法和Biot相恰理论方法,分别对沁水盆地固县井区山西组3号原生结构煤层及其上覆煤系地层孔隙纵横比和裂隙密度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3号原生结构煤层以近球形孔隙空间系统为主;上覆致密砂岩以裂缝性孔隙空间系统为主;上覆泥岩中存在孔隙及裂缝型多重孔隙空间系统。随着裂隙密度的增加,煤系地层裂缝孔隙度逐渐趋向于一个极大值,同时岩石体积模量发生显著降低,裂隙密度反演结果对指导煤系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孔-裂隙 孔隙纵横比 裂隙密度 物性 测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压裂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仁远 姚世峰 +3 位作者 梅永贵 孙莹 孙晓飞 张先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5-578,共4页
产能评价对于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寿阳区块七元煤矿的地层压力、渗透率、初始含气量、兰格缪尔压力等数据,采用COMET3软件开展煤层气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评价,对影响煤层气压裂水平井产能的水平段长度、水平井方位、... 产能评价对于煤层气的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寿阳区块七元煤矿的地层压力、渗透率、初始含气量、兰格缪尔压力等数据,采用COMET3软件开展煤层气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评价,对影响煤层气压裂水平井产能的水平段长度、水平井方位、裂缝条数、裂缝半长、裂缝导流能力、水平井井距等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平段长度、水平井井距、裂缝条数、裂缝半长和裂缝导流能力对水平井产能影响较大。当水平段长度小于600m时,煤层气井的产气量变化较为敏感;煤层非均质性对煤层气高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裂缝条数为控制累计产气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裂缝导流能力和裂缝半长;随着水平井井距的减小,累计产气量增大,但水平井井距过小对累计产气量的贡献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产能 影响因素 压裂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彭鹏 杨兆中 +3 位作者 梅永贵 郭简 李小刚 路艳军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6期68-72,共5页
我国煤层气藏具有低压、低饱和、低渗透、非均质性强、储层构造复杂、临界解吸压力低的特点。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经过常规的压裂技术改造后,依旧产量低下、产量递减速度快。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借鉴页岩气井的体积压裂技术。选用一口井... 我国煤层气藏具有低压、低饱和、低渗透、非均质性强、储层构造复杂、临界解吸压力低的特点。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经过常规的压裂技术改造后,依旧产量低下、产量递减速度快。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借鉴页岩气井的体积压裂技术。选用一口井作为模拟井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优选出一组施工参数为:800 m3液量规模,45%的前置液比例,4.5 m3/min的前置液排量,7 m3/min的携砂液排量,8%的平均砂比并采用2个段塞。对X井进行现场施工,实际施工参数与模拟出的施工参数较符合,根据排采曲线可得日产量达900 m3,结果表明,使用体积压裂技术增大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量,对煤层气的开采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体积压裂 施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杆泵排采技术在沁水煤层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梅永贵 郭简 +6 位作者 苏雷 姚红星 张全江 崔建斌 蔡华 覃蒙扶 杜慧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7,共4页
针对有杆举升工艺在大斜度煤层气井排采中无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无杆管式泵和射流泵无杆举升工艺技术,并在沁水煤层气田进行了应用;2种工艺均采取中心管的管柱结构,通过地面设备将水变成高压动力液,以高压水代替抽油杆作为驱动介质,实... 针对有杆举升工艺在大斜度煤层气井排采中无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无杆管式泵和射流泵无杆举升工艺技术,并在沁水煤层气田进行了应用;2种工艺均采取中心管的管柱结构,通过地面设备将水变成高压动力液,以高压水代替抽油杆作为驱动介质,实现排液。现场应用无杆管式泵排采8口井,射流泵排采2口井,最大下泵深度达到1 360.4 m,最大倾角达到90.88°,2种工艺井筒均加装气锚防止窜气影响,优化了地面排采设备,降低了故障率,杜绝了杆管偏磨问题。结果表明:2种无杆排采工艺平均排采时率达到95%以上,运行平稳,实现了煤层气水平井连续稳定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排采 大斜度井 水平井 无杆泵排采 无杆管式泵 射流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开采初期集输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永贵 郭简 +3 位作者 薛占新 王景悦 屈丽彬 杜晓冬 《石油工程建设》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山西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具有低压、低渗、高丰度的特点,决定了煤层气必须经过1~2年的排采期,才能达到设计产气量。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在樊庄及郑庄区块开采初期,因产气量小、气量上升慢,无法满足集气站压缩机启运的最低排气量... 山西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具有低压、低渗、高丰度的特点,决定了煤层气必须经过1~2年的排采期,才能达到设计产气量。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在樊庄及郑庄区块开采初期,因产气量小、气量上升慢,无法满足集气站压缩机启运的最低排气量要求。为了解决该问题,使产气能够正常增压外输,提出了越站集输、集气站中低压连通流程改造方案,应用中压集输站外输线输送低压气、下游集气站集中增压、压缩机单作用运行等办法,很好地解决了开采初期的低产气量集输升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集输工艺 低压输送 越站集输 开采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煤层压裂裂缝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永强 杨兆中 +5 位作者 梅永贵 王会来 李小刚 刘德强 路艳军 彭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9期7-12,22,共7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煤层气赋存与产出机理独特,要实现煤层气的工业开发必须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水力压裂是众多增产措施中使用比较多的煤层气开发技术。裂缝延伸状态是水力压裂的关键,国内外学者采用多种数值方法开展裂缝性储层...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由于煤层气赋存与产出机理独特,要实现煤层气的工业开发必须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水力压裂是众多增产措施中使用比较多的煤层气开发技术。裂缝延伸状态是水力压裂的关键,国内外学者采用多种数值方法开展裂缝性储层裂缝延伸的模拟研究,但由于煤岩中割理比较发育、非连续特征比较明显,采用常规的有限元、有限差分、边界元等方法模拟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为此,考虑离散元方法模拟的优势,根据离散元原理开展了煤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煤岩压裂后产生了多裂缝,主要集中在近井筒附近。随着压裂液排量的增加,裂缝宽度也不断增加,压力的波及范围和裂缝扩展范围也增大。当水力裂缝遭遇割理时,水力裂缝容易被割理抑制造成裂缝发生转向。而转向压力高于裂缝延伸压力下,致使水力裂缝在另一侧延伸,形成非对称裂缝;随着压裂液黏度的增加,注入压力、裂缝宽度明显增加;随着压裂液黏度的增加,裂缝延伸的长度增加,分支裂缝张开的长度和张开的数量明显减小;随着水平最大最小应力比的增加,水力裂缝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延伸长度增加,在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出现减小的趋势。说明在高应力比下,不利于割理的张开与多裂缝的产生,而更有利于形成对称双翼对称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裂缝延伸 离散元 多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地面集输工艺优化与思考 被引量:19
15
作者 田炜 陈洪明 +1 位作者 梅永贵 李新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3,120-121,共4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规模化、商业化、数字化的煤层气田,该气田边试验、边开发、边建设的发展模式给地面集输系统的合理布局带来了新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在山西沁水盆地南部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规模化、商业化、数字化的煤层气田,该气田边试验、边开发、边建设的发展模式给地面集输系统的合理布局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根据煤层气田的地质、气藏特征及气质组分特点,通过理论研究及现场试验,提出了地面建设新模式和地面集输工艺的优化措施:①简化低压集气工艺;②成功应用非金属管材;③采用井间枝上枝串接工艺;④采用越站集输工艺;⑤实现自动化控制及数字化管理;⑥应用三甘醇脱水技术;⑦采用集成过滤分离器;⑧煤层气集中处理、规模化外输;⑨实行低成本开发。同时,还对在实际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采气管线积水问题、气质净化问题、压缩机的适应性问题、湿气计量问题、山区电力线路与采气管线的敷设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采气半径与集气站数量的关系问题、煤层气田标准化设计及模块化建设问题、压缩机的备用问题和煤层气销售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南部 樊庄区块 煤层气 地面集输 工艺优化 探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郑村区块煤层气集输系统的优化调整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洪明 梅永贵 +2 位作者 薛占新 郭简 王景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112,共5页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郑村区块2010年建成投产,采用的是同步建设的开发模式,因气井产量受构造、含气量、压裂及排采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单井产量差异大,区域产能不均,煤层气井井口压力低,产量对管网压力敏感等问题。为此,首先优选适合... 沁水盆地煤层气田郑村区块2010年建成投产,采用的是同步建设的开发模式,因气井产量受构造、含气量、压裂及排采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单井产量差异大,区域产能不均,煤层气井井口压力低,产量对管网压力敏感等问题。为此,首先优选适合煤层气集输系统的水力计算方法,利用TGnet软件对郑村区块集输管网系统进行建模(状态方程选用BWRS方程,流动方程选用Colebrook-White方程),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集输系统的运行现状。针对输气量超负荷、管线变径较大导致有明显节流现象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输管网系统优化调整措施:1集气站扩容;2集气站进口管线节流优化改造;3安装粉尘过滤器;4采气管线安装凝水器;5增建复线。优化调整实施后,解决了郑村区块集输系统管压过高、管线积水、粉煤灰影响集输效率等问题,系统降压明显,管线输送能力大大提高,释放了区域煤层气产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田 郑村区块 集输系统 优化调整 集输效率 措施 降压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层气集输管网粉尘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简 梅永贵 +2 位作者 王景悦 薛占新 李雪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122,共5页
煤层气原料气中煤粉颗粒微小、含量较高,易造成管输系统磨损,且严重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和流量计的计量准确率。为此,合理选取测试取样点,采用滤筒捕集称重方法测得了煤层气原料气中固体粉尘的平均浓度,采用在线检测方法测得了煤层气... 煤层气原料气中煤粉颗粒微小、含量较高,易造成管输系统磨损,且严重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和流量计的计量准确率。为此,合理选取测试取样点,采用滤筒捕集称重方法测得了煤层气原料气中固体粉尘的平均浓度,采用在线检测方法测得了煤层气原料气中固体粉尘浓度的动态变化和粒径分布,采用在线水露点仪和分子筛吸附等方法计算出水蒸气含量和游离水含量,进而分析得知煤层气原料气中固体粉尘的基本成分,计算出了固体粉尘颗粒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密度,掌握各采气区块的气体含杂质状况。利用现场调研、方案设计、现场试验和数据综合分析的方法,可获得小型煤层气集输管线系统中固体粉尘和水含量的运移规律,了解阀组个体的工况状态和集气场站的运行状况,有助于对存在的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措施。该成果对沁水盆地煤层气集输管网平稳高效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煤粉 集输管网 检测 滤筒称重法 在线测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三控法”在煤层气井智能排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秀萍 梅永贵 +4 位作者 陈勇智 郭简 刘国伟 连小华 樊梅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2,共5页
目前煤层气井的排采主要依靠人工调节控制来完成,这使得在产水、产气初期很容易对气井控制不及时,造成应力闭合、煤粉堵塞、地层气锁等伤害,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为此,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周期长、临界解吸压力不易控制、液面波动对气量... 目前煤层气井的排采主要依靠人工调节控制来完成,这使得在产水、产气初期很容易对气井控制不及时,造成应力闭合、煤粉堵塞、地层气锁等伤害,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为此,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周期长、临界解吸压力不易控制、液面波动对气量影响大等排采难点,提出了"双环三控法"排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控制动液面为核心,通过对套管压力、流动压力的双闭环控制以及控降液、控流压及控套压等3种控制策略,实现了煤层气井从降液、解吸至产气等不同阶段的智能排采控制。进而基于经典的"双环三控法"控制原理(以变频控制技术为主),采用现代ARM控制技术,研发了一套煤层气井智能排采控制装置,实现了对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和井口套压的双闭环控制。在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10~8 m^3煤层气产能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运用该控制系统,排采设备能够在不同的排采阶段自动实现智能调整参数和安全生产,节约了劳动力资源,降低了煤层气井排采成本,使煤层气勘探开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安全化,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智能排采 双环三控 动液面 套压 流压 变频 ARM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田集输管路排液工艺优选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景悦 梅永贵 +3 位作者 屈丽彬 薛占新 窦武 常志波 《石油工程建设》 2018年第5期24-28,共5页
煤层气集输管路内输送的介质为湿气,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有小液滴凝结析出,在管路局部低洼处聚集,影响管路流通能力,加速管路内腐蚀速率,给集输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带来重大隐患。通过分析对比清管作业与集气站预脱水两种工艺优缺点,为煤层... 煤层气集输管路内输送的介质为湿气,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有小液滴凝结析出,在管路局部低洼处聚集,影响管路流通能力,加速管路内腐蚀速率,给集输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带来重大隐患。通过分析对比清管作业与集气站预脱水两种工艺优缺点,为煤层气田建设与生产运行过程中集输管路积液排放工艺的选择提供借鉴。利用OLGA多相流模拟软件对管路积液分布进行分析与预测,得出合理的清管作业周期,调研分析了常用脱水工艺,推荐在集气站内采用外制冷的方法进行预脱水。排液工艺优选研究表明:集气站预脱水工艺虽然可以达到控制水露点合格,有效抑制管路内游离水的生成,但因其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且运行与维护成本较高,因此仍推荐采用定期清管作业排出管路内积液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集输管路 积液 清管作业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计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采取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瑞峰 程星萍 +1 位作者 梅永贵 陈勇智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1年第3期42-44,共3页
对于石油行业来讲,煤层气的开发与生产是一个新能源领域的尝试,国内尚无规模化生产的成熟经验和集输处理工艺流程,尤其是在煤层气生产计量问题上。通过对华北油田公司正式向西气东输主干线进行商业化输送煤层气一年多来生产中出现计量... 对于石油行业来讲,煤层气的开发与生产是一个新能源领域的尝试,国内尚无规模化生产的成熟经验和集输处理工艺流程,尤其是在煤层气生产计量问题上。通过对华北油田公司正式向西气东输主干线进行商业化输送煤层气一年多来生产中出现计量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计量准确性的几个方面影响因素,并探讨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生产工艺流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湿气 计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