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孔法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梅新宇 李田 江贤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两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2011年4~12月常规三孔法手术43例,2012年4~10月两孔法手术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日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 目的探讨胸腔镜两孔法手术切除肺大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2011年4~12月常规三孔法手术43例,2012年4~10月两孔法手术4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日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均无中转开胸、术中输血、胸腔感染等。两孔组手术时间(48.0±18.8)min,术中失血(12.9±8.2)ml,三孔组分别为(51.8±19.4)min、(14.3±7.5)ml,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孔组术后1日疼痛评分(VAS)低[(2.1±1.0)分vs.(3.4±1.6)分,t=-4.926,P=0.000],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少[(270.6±192.3)ml vs.(360.2±210.5)ml,t=-2.020,P=0.046],引流管拔管时间早[(3.2±1.5)d vs.(4.7±1.9)d,t=-3.946,P=0.000],住院时间短[(5.8±2.0)d vs.(7.1±1.9)d,t=-3.099,P=0.003]。术后6个月复发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0.4%(1/24)vs .0%(0/31),P=0.436]。结论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行,利于患者恢复,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孔法胸腔镜 肺大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囊肿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梅新宇 郭明发 +1 位作者 魏大中 任佰玲 《安徽医学》 200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提高支气管肺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2 8例外科治疗支气管肺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 ,术后症状基本消失。
关键词 肺囊肿 外科治疗 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为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7
3
作者 梅新宇 徐美清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1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食管 破裂 自发性 误诊 动脉瘤 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外科治疗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梅新宇 徐美青 +1 位作者 魏大中 范军 《安徽医学》 2009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2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22例食管原发性小细胞癌进行临床总结归纳。结果免疫组化提示小细胞癌中16/22存在... 目的通过对2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22例食管原发性小细胞癌进行临床总结归纳。结果免疫组化提示小细胞癌中16/22存在NSE和CK阳性,I期淋巴结转移50%,II期33%,III期80%。3年生存率23.52%。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符合起源于多潜能干细胞的理论。通过手术配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食管小细胞癌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小细胞癌 外科治疗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误诊为肋骨纤维结构不良一例
5
作者 梅新宇 马冬春 +1 位作者 魏大中 解明然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4期59-60,F0003,共3页
McCune-Albright综合征是一种以纤维性骨发育不良、皮肤咖啡牛奶色素斑和非促性腺激素依赖性性早熟等三联征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部分患者以一种或两种典型特征为主或以性早熟及其他内分泌异常为表现,易误诊或漏诊。我院近期收治1... McCune-Albright综合征是一种以纤维性骨发育不良、皮肤咖啡牛奶色素斑和非促性腺激素依赖性性早熟等三联征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部分患者以一种或两种典型特征为主或以性早熟及其他内分泌异常为表现,易误诊或漏诊。我院近期收治1例,病初误诊为肋骨纤维结构不良,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发育不良 多骨 代谢缺陷 先天性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附126例报告)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晓枫 范军 +4 位作者 马冬春 徐美清 郭明发 柯立 梅新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2001年5月-2007年8月,对126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其中同期双侧VATS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1例(1例行右肺上叶、右下肺大疱切除)...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经验。方法2001年5月-2007年8月,对126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其中同期双侧VATS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1例(1例行右肺上叶、右下肺大疱切除)。肺大疱用内镜缝合切割器切除或结扎,生物蛋白胶喷覆创缘,不用胸膜固定术。结果术后平均住院7.4d(3~26d),胸腔引流管放置平均5.4d(1~14d)。术后并发症10例(2例剖胸止血)。全部病例治愈,随访3个月~6年,无气胸复发。结论VATS是彻底性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肺大疱切除是常用术式,疗效确切、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正华 马冬春 +5 位作者 徐美清 魏大中 郭明发 梅新宇 徐世斌 柯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1.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径>5cm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经验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田界勇 徐美青 +6 位作者 马冬春 郭明发 魏大中 徐世斌 柯立 梅新宇 柳常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主操作切口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另一辅助操作孔位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第9肋间。镜下各肺叶切除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基本相同,一般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法,即分别处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肺叶切除后常规行肺门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左侧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结果手术时间(145.0±35.5)min(90~200 min),术中出血量(250.0±80.4)ml(150~400 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6.8±2.1)d(2~8 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5.3±1.2)分(2~7分)。共清扫淋巴结115组,共349枚,(16.6±4.3)枚,转移淋巴结26组,阳性率22.6%。术后声音嘶哑1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好转;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3.5月,其中>12个月8例,1例术后4个月发生同侧肺内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均为Ⅲb期,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余19例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可行,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周围型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附35例报道) 被引量:3
9
作者 戎保林 梅新宇 +7 位作者 徐美青 马冬春 魏大中 郭明发 徐世斌 柯立 田界勇 王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75-476,482,共3页
目的:探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35例,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12.23±5.7)岁,其中15~24岁15例。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畸形均达到满意矫正。手术... 目的:探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35例,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12.23±5.7)岁,其中15~24岁15例。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畸形均达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60~120 min,出血量3~15 ml,手术后住院时间5~9 d。无心包心脏损伤发生。1例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经换药痊愈;1例切口医用胶粘合切口裂开重新缝合愈合;1例术后7个月出现钢板反应,换药至今未愈;3例术后出现气胸(2例少量未处理痊愈,1例抽气痊愈);1例双钢板植入患者1个月后复查,下钢板轻度移位。全组均获长期随访。结论:Nuss手术矫治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及改善外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 NUSS手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继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二例反思
10
作者 徐美青 王志华 +2 位作者 梅新宇 范军 魏大中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9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肠炎 食管肿瘤 术后并发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反复上消化道出血
11
作者 徐美青 魏大中 梅新宇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术后并发症 食管动脉瘘 误诊 胃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0
12
作者 汪永和 岳庆峰 +3 位作者 江陈 张科 梅新宇 魏祥志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胸腹腔镜组(n=81)和开放组(n=126)... 目的对比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分为胸腹腔镜组(n=81)和开放组(n=126)。胸腹腔镜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开放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和近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腔镜组较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141.48±82.03)和(217.85±12.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6.00±5.39)和(18.88±8.79)d]以及淋巴结清扫数[(29.70±11.63)和(33.67±17.87)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腔镜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较开放组多(7.41和4.86枚/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和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胸腹腔镜组喉返神经损伤率较开放组高(29.6%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100.0%和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在上纵隔尤其是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胸腹腔镜 开放手术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二线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艳 梅新宇 刘友如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二线化疗疗效,并探究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76例晚期或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计算,并进行单因素... 目的:观察食管癌二线化疗疗效,并探究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二线化疗的76例晚期或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对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计算,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生存曲线用Log-rank进行检验。结果:①二线化疗中位PFS为4.25月,中位OS为9.00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PS评分、NLR、SCCAg、VEGF、LDH、二线进展后治疗为OS相关因素(P<0.05);PS评分、性别、病情进展类型、既往手术史、一线治疗时间、NLR、SCCAg、LDH为PFS相关因素(P<0.05)。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PS评分为2分(HR=4.747,95%CI:2.017~11.173)以及SCCAg>2.5/(ng/mL)(HR=2.437,95%CI:1.061~5.609)是影响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O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PS评分为2分(HR=5.576,95%CI:2.262~13.746)、一线治疗时间≤12月(HR=2.740,95%CI:1.344~5.587)、有既往手术史(HR=2.764,95%CI:1.536~4.976)是影响食管癌患者二线治疗PFS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晚期或复发食管癌患者,二线化疗显示一定疗效,尤其对有较好临床预后特征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二线化疗 影响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