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稻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1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梅捍卫
黎志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315-321,共7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DNA标记技术的诞生给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对水稻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并对今后QTL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杂交旱稻保持系沪旱1B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被引量:
7
2
作者
岳高红
梅捍卫
+3 位作者
潘彬荣
楼珏
李明寿
罗利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本研究利用沪旱1B/Ⅱ-32B杂交的F2群体,对水稻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以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试验共检测到10个与柱头外露率有关的QTLs,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检测到3个影响单边柱...
本研究利用沪旱1B/Ⅱ-32B杂交的F2群体,对水稻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以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试验共检测到10个与柱头外露率有关的QTLs,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检测到3个影响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的QTLs,分别位于3号、7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21.44%;检测到2个影响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的QTLs,位于3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15.98%;检测到5个影响总柱头外露率(PES)的QTLs,位于3,4,7,9号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有2个QTLs位点,总柱头外露率QTLs的单独贡献率在6.86%-9.73%之间,联合贡献率为39.42%。QTL上位性分析,检测到7对显著互作位点,解释了表型变异的67.39%,检测到的上位性效应主要以加性/加性互作效应为主,部分主效QTLs参与了互作。这些QTLs分子标记为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杂交稻
柱头外露率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光壳稻品种农艺性状评价及其改良和利用
被引量:
19
3
作者
郭龙彪
罗利军
+3 位作者
余新桥
梅捍卫
王一平
应存山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1-206,共6页
对 Lem ont, Saturn 等20 份美国光壳稻优良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评价, 并利用美国光壳稻与特青等166 份我国高产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或辐射改良等工作。结果表明: 美国光壳稻具有抗倒性强、米质优、成穗率高等特点; 并...
对 Lem ont, Saturn 等20 份美国光壳稻优良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评价, 并利用美国光壳稻与特青等166 份我国高产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或辐射改良等工作。结果表明: 美国光壳稻具有抗倒性强、米质优、成穗率高等特点; 并已获得 M 4 A69、品3、品8 等一批优良株系或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壳稻
评价
改良
品种
农艺性状
水稻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属种间杂种(Oryza sativa×O.officinalis)回交世代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代彬
罗利军
+3 位作者
郭龙彪
梅捍卫
王一平
应存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69-173,共5页
两个组合(中86-44×YD1785、中156×3-66)的种间杂种(O.sativa×O.officinalis)F1植株,完全不育。以栽培稻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结合胚拯救技术,获得两组合回交一代(B...
两个组合(中86-44×YD1785、中156×3-66)的种间杂种(O.sativa×O.officinalis)F1植株,完全不育。以栽培稻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结合胚拯救技术,获得两组合回交一代(BC1F1)植株。两组合回交一代(BC1F1)群体中分别出现6个和7个类型的植株,完全不育。通过继续回交获得的组合中86-44×YD1785回交二代(BC2F1)植株中,出现了4个类型的植株,株型似栽培稻,大部分植株可育。经自交获得株型好,结实正常,抗性强的中间材料。结果表明:(1)栽野杂种回交世代出现疯狂分离,药用野生稻遗传上存在较大异质性;(2)通过连续两次回交,结合胚拯救技术,可改变杂种野生性状,获得具有药用野生稻优良基因的中间材料,如75-2、79-1、79-11三个株系;(3)证实胚拯救技术在种间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野生稻
种间杂交
形态学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苗期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
22
5
作者
童汉华
余新桥
+3 位作者
梅捍卫
曹一平
章善庆
罗利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537-541,共5页
对101份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进行苗期不同供氮水平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耐低氮胁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苗高(RPH)、相对单株分蘖数(RTP)和相对地上部生物学产量(RSDW)3个性状指标在反映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氮胁迫差异的灵...
对101份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进行苗期不同供氮水平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耐低氮胁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苗高(RPH)、相对单株分蘖数(RTP)和相对地上部生物学产量(RSDW)3个性状指标在反映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氮胁迫差异的灵敏程度上依次为RSDW>RTP>RPH。并从中选择出40份极端材料(氮高效和低氮敏感型),通过对这40份极端材料在2种供氮水平下进行连续性状考察,发现3叶期后30 d左右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氮胁迫的反映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苗期对水稻进行氮高效资源筛选的适宜鉴定时期为播种后5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种质资源
鉴定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广亲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
2
6
作者
罗利军
应存山
+2 位作者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乔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6,共4页
水稻广亲和品种(WC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稻种资源,对籼、粳稻品种均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着对广亲和品种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利用作了较多的工作,筛选出一...
水稻广亲和品种(WC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稻种资源,对籼、粳稻品种均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着对广亲和品种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利用作了较多的工作,筛选出一批广亲和品种,研究了广亲和性的遗传基础,选育了一些广亲和品系、广亲和恢复系和广亲和光敏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品种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1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梅捍卫
黎志康
机构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水稻研究所
Plant Breeding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315-321,共7页
基金
洛克菲洛基金资助
文摘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DNA标记技术的诞生给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对水稻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进行了探讨 ,并对今后QTL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QTL
Keywords
ric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molecular marke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分类号
S51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杂交旱稻保持系沪旱1B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被引量:
7
2
作者
岳高红
梅捍卫
潘彬荣
楼珏
李明寿
罗利军
机构
温州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沪农攻字(2005)23]
文摘
本研究利用沪旱1B/Ⅱ-32B杂交的F2群体,对水稻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以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试验共检测到10个与柱头外露率有关的QTLs,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检测到3个影响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的QTLs,分别位于3号、7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21.44%;检测到2个影响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的QTLs,位于3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15.98%;检测到5个影响总柱头外露率(PES)的QTLs,位于3,4,7,9号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有2个QTLs位点,总柱头外露率QTLs的单独贡献率在6.86%-9.73%之间,联合贡献率为39.42%。QTL上位性分析,检测到7对显著互作位点,解释了表型变异的67.39%,检测到的上位性效应主要以加性/加性互作效应为主,部分主效QTLs参与了互作。这些QTLs分子标记为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杂交稻
柱头外露率
QTL分析
Keywords
rice
drought tolerant hybrid rice
percentage of exserted stigma
QTL analysis
分类号
S51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Q348 [生物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光壳稻品种农艺性状评价及其改良和利用
被引量:
19
3
作者
郭龙彪
罗利军
余新桥
梅捍卫
王一平
应存山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1-206,共6页
基金
中国水稻研究所与美国Mas公司Uncle Ben's子公司合作项目
文摘
对 Lem ont, Saturn 等20 份美国光壳稻优良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评价, 并利用美国光壳稻与特青等166 份我国高产品种进行杂交选育或辐射改良等工作。结果表明: 美国光壳稻具有抗倒性强、米质优、成穗率高等特点; 并已获得 M 4 A69、品3、品8 等一批优良株系或中间材料。
关键词
光壳稻
评价
改良
品种
农艺性状
水稻
美国
Keywords
glabrous rice
evaluation
improvement
utilization
分类号
S511.02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属种间杂种(Oryza sativa×O.officinalis)回交世代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代彬
罗利军
郭龙彪
梅捍卫
王一平
应存山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69-17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两个组合(中86-44×YD1785、中156×3-66)的种间杂种(O.sativa×O.officinalis)F1植株,完全不育。以栽培稻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结合胚拯救技术,获得两组合回交一代(BC1F1)植株。两组合回交一代(BC1F1)群体中分别出现6个和7个类型的植株,完全不育。通过继续回交获得的组合中86-44×YD1785回交二代(BC2F1)植株中,出现了4个类型的植株,株型似栽培稻,大部分植株可育。经自交获得株型好,结实正常,抗性强的中间材料。结果表明:(1)栽野杂种回交世代出现疯狂分离,药用野生稻遗传上存在较大异质性;(2)通过连续两次回交,结合胚拯救技术,可改变杂种野生性状,获得具有药用野生稻优良基因的中间材料,如75-2、79-1、79-11三个株系;(3)证实胚拯救技术在种间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栽培稻
野生稻
种间杂交
形态学
水稻
Keywords
Oryza sativa
Oryza officinalis
interspecific hybrid
backcross generations
embryo culture
morphology
分类号
S511.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苗期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
22
5
作者
童汉华
余新桥
梅捍卫
曹一平
章善庆
罗利军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文摘
对101份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进行苗期不同供氮水平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耐低氮胁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苗高(RPH)、相对单株分蘖数(RTP)和相对地上部生物学产量(RSDW)3个性状指标在反映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氮胁迫差异的灵敏程度上依次为RSDW>RTP>RPH。并从中选择出40份极端材料(氮高效和低氮敏感型),通过对这40份极端材料在2种供氮水平下进行连续性状考察,发现3叶期后30 d左右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氮胁迫的反映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苗期对水稻进行氮高效资源筛选的适宜鉴定时期为播种后50 d左右。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利用效率
种质资源
鉴定
苗期
分类号
S51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广亲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
2
6
作者
罗利军
应存山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乔
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6,共4页
文摘
水稻广亲和品种(WC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稻种资源,对籼、粳稻品种均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着对广亲和品种资源的发掘、研究和利用作了较多的工作,筛选出一批广亲和品种,研究了广亲和性的遗传基础,选育了一些广亲和品系、广亲和恢复系和广亲和光敏不育系.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品种
农艺性状
分类号
S511.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稻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研究进展
徐建龙
薛庆中
梅捍卫
黎志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杂交旱稻保持系沪旱1B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岳高红
梅捍卫
潘彬荣
楼珏
李明寿
罗利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美国光壳稻品种农艺性状评价及其改良和利用
郭龙彪
罗利军
余新桥
梅捍卫
王一平
应存山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稻属种间杂种(Oryza sativa×O.officinalis)回交世代的形态学研究
钟代彬
罗利军
郭龙彪
梅捍卫
王一平
应存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稻苗期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童汉华
余新桥
梅捍卫
曹一平
章善庆
罗利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07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水稻广亲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和评价
罗利军
应存山
梅捍卫
王一平
余新乔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