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动荷载作用下基床粗粒土填料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梅慧浩 冷伍明 +2 位作者 刘文劼 聂如松 徐显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粗粒土填料在重载铁路基床层广泛应用,其受列车动荷载影响明显,研究基床粗粒土在持续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有重要意义。通过制作不同含水率的粗粒土试样,对试样开展不同围压、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试样在持续动荷载作... 粗粒土填料在重载铁路基床层广泛应用,其受列车动荷载影响明显,研究基床粗粒土在持续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有重要意义。通过制作不同含水率的粗粒土试样,对试样开展不同围压、不同动应力幅值的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试样在持续动荷载作用下轴向累积塑性应变的增长特点。基于安定理论,划分不同条件下试样的动力行为,探讨含水率对粗粒土试样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得出不同动力行为之间的临界应力表达式。建立塑性蠕变动力行为累积塑性应变预测模型,模型的准确性验证表明:此模型在动荷载重复次数N≥50 000时有较高准确性。试验结果对重载铁路基床层动力稳定性评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填料 动三轴试验 安定理论 动应力 累积塑性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路基面动应力峰值随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梅慧浩 冷伍明 +2 位作者 聂如松 刘文劼 伍晓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03-1613,共11页
掌握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应力响应特性可为路基沉降预测、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建立重载铁路车辆-轨道-路基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在钢轨轨面引入中国三大干线不平顺轨道谱以实现轨道不平顺的模拟。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轨道高低不... 掌握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应力响应特性可为路基沉降预测、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建立重载铁路车辆-轨道-路基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在钢轨轨面引入中国三大干线不平顺轨道谱以实现轨道不平顺的模拟。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轨道高低不平顺对路基面动应力分布的影响,统计了4种列车轴重下路基面3个位置(钢轨下方,线路中心)处的动应力峰值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对路基面动应力峰值的随机分布形式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对动应力峰值的最大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导致路基面动应力沿路基面中心不对称,路基面动应力峰值沿线路纵向服从正态分布。随着轴重的增大,动应力峰值离散程度增大,动应力峰值分布曲线变陡。动应力峰值的预测值和现场实测值相吻合,证明了有限元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对路基动变形及累积沉降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应力峰值 重载铁路 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 轨道不平顺 随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间歇效应的粉土永久变形特性单级和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梅慧浩 聂如松 +2 位作者 冷伍明 李亚峰 陈郗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104,共11页
列车动荷载对路基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时间间歇阶段,而在以往的动三轴试验中该时间间歇效应常被忽略。利用动三轴仪,对粉土(路基填料)开展考虑间歇效应的单级和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分析间歇阶段对粉土的轴向应变发展规律的影响,研究单级和... 列车动荷载对路基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时间间歇阶段,而在以往的动三轴试验中该时间间歇效应常被忽略。利用动三轴仪,对粉土(路基填料)开展考虑间歇效应的单级和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分析间歇阶段对粉土的轴向应变发展规律的影响,研究单级和分级间歇加载方式下粉土的累积塑性应变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间歇阶段的存在对提高试样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有积极作用,在动三轴试验中必须考虑时间间歇效应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影响。提出的新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利用分级加载的试验结果预测单级加载下累积塑性应变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路基的永久变形特性,建立单级加载和分级加载动三轴试验之间的联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间歇阶段 列车动荷载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应变 分级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路基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冷伍明 梅慧浩 +3 位作者 聂如松 赵春彦 刘文劼 粟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18,共7页
以朔黄重载铁路为工程背景,通过构建重载列车模拟加载系统和路基足尺模型,开展路基动力响应试验,分析了在循环加载条件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路基中不同深度动应力峰值均随着轴重的增加而增加,轴重越大,动应力的影响深度... 以朔黄重载铁路为工程背景,通过构建重载列车模拟加载系统和路基足尺模型,开展路基动力响应试验,分析了在循环加载条件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路基中不同深度动应力峰值均随着轴重的增加而增加,轴重越大,动应力的影响深度越大,路基中动应力随深度的增加呈负指数衰减趋势。路肩处动位移峰值随轴重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轴重增加到30 t后,路基达到临界破坏状态,可见按照原朔黄铁路路基建造标准,其最大运行列车轴重约为27 t,如再增加列车轴重,路基需预先采取强化措施。试验结果对建造运行列车模拟加载系统及足尺路基模型具有借鉴参考意义,同时有助于深刻理解列车轴重对路基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路基 足尺模型 轴重 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应力路基结构与性能初探 被引量:26
5
作者 冷伍明 聂如松 +2 位作者 杨奇 赵春彦 梅慧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路基病害多发,与路基顶部土体围压不足和边坡无侧向约束关系密切,提出一种既能增加围压又能强制约束边坡的预应力路基结构,介绍其构造方法和特点,结合土力学理论和有关研究成果,论证和探讨通过水平预应力提高围压对路基土体的静、动力... 路基病害多发,与路基顶部土体围压不足和边坡无侧向约束关系密切,提出一种既能增加围压又能强制约束边坡的预应力路基结构,介绍其构造方法和特点,结合土力学理论和有关研究成果,论证和探讨通过水平预应力提高围压对路基土体的静、动力和变形性能的积极影响,分析预应力钢筋、侧压力板对提高路基边坡稳定性的机理,最后探讨这种新型路基结构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预应力 路基结构 构造方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的水岩作用对岩石节理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曹平 宁果果 +2 位作者 范祥 梅慧浩 黄雪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0-1516,共7页
选取2种不同岩石试样,利用微机超级恒温槽控制不同温度的水岩作用,并采用Talysurf CLI2000三维表面激光形貌仪扫描岩石表面并分析其形貌特征参数,通过水岩作用前后形貌分形参数和数理统计参数定量对比,探讨不同温度水岩作用对岩石节理... 选取2种不同岩石试样,利用微机超级恒温槽控制不同温度的水岩作用,并采用Talysurf CLI2000三维表面激光形貌仪扫描岩石表面并分析其形貌特征参数,通过水岩作用前后形貌分形参数和数理统计参数定量对比,探讨不同温度水岩作用对岩石节理表面形貌变化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20~60℃范围内,经过水岩作用后岩石表面形貌分形维数的相对变化ΔD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在60~80℃范围则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相对分形维数变化ΔD和水岩作用温度t二者之间的呈现抛物线函数特征;温度对形貌数理统计参数的影响规律表明: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水岩作用,并且存在一个温度敏感极值点tms(本研究为60~80℃之间),此时温度对水岩作用影响程度达到最大。当温度低于敏感极值点时,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促进水岩作用,而高于敏感极值点时,水岩作用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温度耦合 表面形貌 分形参数 统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聂如松 梅慧浩 +3 位作者 冷伍明 赵春彦 李亚峰 涂仁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15,共15页
掌握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可为路基沉降预测,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开展重载铁路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测试,研究动位移峰值沿线路纵向及边坡方向的变化规律,分析路肩处动位移峰值的随机分布规律。研究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 掌握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可为路基沉降预测,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开展重载铁路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测试,研究动位移峰值沿线路纵向及边坡方向的变化规律,分析路肩处动位移峰值的随机分布规律。研究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征,并揭示振动能量沿路基边坡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列车动荷载对路基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可将相邻车厢的两个前后转向架作为一个加载单元,在该加载单元的重复作用下路肩处的动位移峰值服从正态分布。重载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振动频率主要分布在0~20Hz范围内,振动能量从路肩向坡脚方向衰减剧烈,基床层受列车动荷载影响显著,而基床以下路基受列车动荷载影响非常微小。分析结果有助于评估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瞬时及长期动力稳定性,同时为采用模型试验及数值分析手段研究路基动力响应特性时准确模拟重复列车动荷载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动力响应测试 动位移峰值 振动频率 振动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基床粗粒土填料的静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冷伍明 梅慧浩 +2 位作者 聂如松 杨奇 赵春彦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8,50,共7页
研究目的:粗粒土因其良好的工程力学性质,是重载铁路路基的核心填料,粗粒土填料在大轴重列车作用下的变形特性直接影响路基整体稳定及行车安全。静力特性研究是动力特性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开展大型三轴剪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粗... 研究目的:粗粒土因其良好的工程力学性质,是重载铁路路基的核心填料,粗粒土填料在大轴重列车作用下的变形特性直接影响路基整体稳定及行车安全。静力特性研究是动力特性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开展大型三轴剪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粗粒土填料在静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通过对粗粒土填料的静力特性研究得出:(1)饱和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近似理想弹塑性,非饱和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属于应变软化型;(2)粗粒土填料的峰值剪切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压实度和围压的增加而增大;(3)基床层路基中心线上正应变ε_y和变形U_y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4)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重载铁路基床设计和养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粗粒土填料 三轴剪切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衬砌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新颖 曹平 +2 位作者 刘涛影 梅慧浩 宁果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0,共6页
针对高渗压作用不仅会改变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同时可能会使岩体劈裂、破坏岩体的原有结构的现象,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利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对隧洞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考虑渗流效应时围岩开挖稳定性、内水作用下围岩力学特性... 针对高渗压作用不仅会改变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同时可能会使岩体劈裂、破坏岩体的原有结构的现象,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利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对隧洞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考虑渗流效应时围岩开挖稳定性、内水作用下围岩力学特性方面开展研究,得到围岩开挖后应力场、位移场分布特征,开挖卸载对渗流场的反馈,内水作用下隧洞的破坏特征和水力特性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对隧洞施工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富水条件下的隧洞工程防排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衬砌 水工隧洞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爆层厚度对光面爆破效果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景文 黄锐 +2 位作者 梅慧浩 汪亦显 陈光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2,共6页
采用动力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在周边眼间距E为500 mm时,对不同光爆层厚度W下泥质灰岩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不同光爆层厚度下岩石单元应力、节点振动速度的衰减规律以及与光爆层厚度的关系,分析光爆层厚度... 采用动力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在周边眼间距E为500 mm时,对不同光爆层厚度W下泥质灰岩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不同光爆层厚度下岩石单元应力、节点振动速度的衰减规律以及与光爆层厚度的关系,分析光爆层厚度对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W≤400 mm时,巷道围岩受到的扰动强烈,在围岩远区容易产生裂隙,在近区出现超挖现象;当W=700 mm时,因应力波在相邻炮孔间不能有效迭加而无法形成贯通裂缝,由此导致光爆效果不佳而出现欠挖现象。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在巷道爆破掘进中,当周边眼间距为500 mm时,光爆层厚度宜取W=500~600 mm,而炮眼密集度系数为0.8~1.0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爆层厚度 应力波 光面爆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旋喷桩加固重载铁路路基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小山 陈彦恒 +2 位作者 赵春彦 梅慧浩 伍晓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918,共8页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均布荷载作用下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前后路基内附加应力分布、路基面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后,在桩-土交界区域存在...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均布荷载作用下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前后路基内附加应力分布、路基面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斜向旋喷桩加固路基后,在桩-土交界区域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尤其在桩底区域应力集中现象最明显。斜向旋喷桩加固后沿横截面方向不同位置处的附加应力值均较加固前降低,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斜向旋喷桩具有明显的支撑加筋作用。斜向旋喷桩加固后,路基面各位置沉降值明显降低,斜向旋喷桩对降低静荷载作用下路基面的沉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斜向旋喷桩加固效果和朔黄重载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加固效果 数值计算 斜向旋喷桩 路基 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历剪切变形历史的岩石节理表面形貌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平 梅慧浩 +2 位作者 宁果果 范祥 刘新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4,共6页
采用巴西劈裂法制成四组不同岩性的人工节理面,利用RYL–600岩石剪切流变仪对节理进行不同垂直压应力下的剪切试验,并运用TALYSURF CLI 2000扫描仪在每次剪切前后对节理面进行扫描,计算多个描述节理面形貌特征的三维参数值,通过三维参... 采用巴西劈裂法制成四组不同岩性的人工节理面,利用RYL–600岩石剪切流变仪对节理进行不同垂直压应力下的剪切试验,并运用TALYSURF CLI 2000扫描仪在每次剪切前后对节理面进行扫描,计算多个描述节理面形貌特征的三维参数值,通过三维参数值的变化定量分析节理面细观形貌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节理面抗剪强度的变化与节理面形貌变化有紧密联系,经历四次剪切作用后,节理面整体高度略微降低,各点间的高差缩小;峰点密度减小,节理面的凹凸程度降低;节理表面形态的各向异性程度降低,节理面整体的倾斜程度降低;对于节理面的同一变化,不同参数反映的角度和变化的幅度都不同,随垂直应力的增加,各次剪切作用后节理面的形貌变化量逐渐减小,形貌趋于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 剪切试验 三维形貌参数 细观形貌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间歇效应的粉土动力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聂如松 董俊利 +3 位作者 梅慧浩 冷伍明 李亚峰 程龙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5-1134,共10页
列车荷载是揭示路基真实动力响应特性的前提,以往的动三轴试验将列车荷载视为连续动荷载,忽略了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对路基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室内动三轴仪对粉土开展了连续加载和间歇加载(连续加载与间歇交替循环)的动三轴试验,分析... 列车荷载是揭示路基真实动力响应特性的前提,以往的动三轴试验将列车荷载视为连续动荷载,忽略了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对路基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室内动三轴仪对粉土开展了连续加载和间歇加载(连续加载与间歇交替循环)的动三轴试验,分析了两种加载方式下粉土超孔隙水压力、回弹模量、累积塑性应变等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持续动荷载作用下累积的超孔隙水压力在间歇阶段会发生消散,轴向应变在间歇阶段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进而提高了试样抵抗变形的能力;室内动三轴试验忽略间歇效应将高估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试样超孔压和塑性应变的累积量及发生破坏的可能性;间歇加载下试样的永久变形行为可依据安定理论划分为塑性安定、塑性蠕变和增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动荷载 动三轴试验 时间间歇 超孔隙水压力 累积塑性应变 安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基床填料低围压静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聂如松 董俊利 +2 位作者 程龙虎 梅慧浩 李亚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07-2715,共9页
为真实模拟基床表层填料在较低围压下的受力特性,选取朔黄铁路路基基床层填料的低液限粉土,在室内开展一系列不同围压、含水率及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静三轴试验,探究含水率、围压及试验方法对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 为真实模拟基床表层填料在较低围压下的受力特性,选取朔黄铁路路基基床层填料的低液限粉土,在室内开展一系列不同围压、含水率及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静三轴试验,探究含水率、围压及试验方法对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对应变硬化型曲线利用邓肯-张模型进行拟合;对应变软化型曲线利用沈珠江推广双曲线公式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峰值强度与围压之间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并且强度对含水率的变化较为敏感;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则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其中内摩擦角下降的幅度要小于含水率的下降幅度,同时受试验条件的影响,对采取了排水措施的试验,有效应力得到了提高,因此黏聚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限粉土 低围压 含水率 静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基床动应力响应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文劼 梅慧浩 +3 位作者 冷伍明 董城 徐方 聂如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7,共10页
以朔黄重载铁路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路基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分析重载列车运行下基床的动力响应特性,引入典型轨道谱分析轨道高低不平顺对基床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基床表面以下动应力横向分... 以朔黄重载铁路为工程背景,运用ABAQUS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路基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分析重载列车运行下基床的动力响应特性,引入典型轨道谱分析轨道高低不平顺对基床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基床表面以下动应力横向分布由双峰型逐渐转变为单峰型;相邻车厢转向架通过时,基床表面处动应力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基床不同位置处动应力峰值基本随列车轴重的增加线性增大;既有重载铁路基床厚度设计标准(2.5m)尚难以适应运行轴重30t及以上重载列车;轨道高低不平顺使路基内动力响应加剧,不同位置处路基面动应力差异增大。根据三倍标准差原理,用正态分布函数估算重载列车和轨道高低不平顺共同作用下路基面处的最大动应力。研究结果可为重载铁路路基设计及既有线扩能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车辆-轨道-路基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 基床 动应力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细粒土的变形特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亚峰 聂如松 +3 位作者 冷伍明 程龙虎 梅慧浩 董俊利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09-2119,共11页
铁路路基承受的列车动荷载作用由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周期性振动和无列车通过时的加载间歇组成,针对此工程背景,开展不同围压、水的质量分数、动应力条件下的连续加载与加载-停振的动三轴试验,研究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细粒土的超孔隙水压... 铁路路基承受的列车动荷载作用由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周期性振动和无列车通过时的加载间歇组成,针对此工程背景,开展不同围压、水的质量分数、动应力条件下的连续加载与加载-停振的动三轴试验,研究间歇性循环荷载作用下细粒土的超孔隙水压力、弹性应变、回弹模量和累积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间歇对路基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由于加载间歇阶段试样卸载以及排水作用,试样在加载阶段积累的超孔隙水压力在间歇阶段消散,土体内部颗粒及结构得到调整,试样抵抗后续荷载的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加载间歇显著减缓了后续加载阶段的塑性应变发展,降低了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加载间歇对提高试样回弹模量、降低弹性应变的效果有限.加载-停振的间歇加载方式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实际列车荷载作用,进而获得更具实际意义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土填料 动三轴试验 间歇性循环荷载 变形特性 超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旋喷桩加固既有重载铁路路基状态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伍晓伟 聂如松 +2 位作者 莫秋金 梅慧浩 饶有权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18-2123,共6页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典型路基断面进行现场检测,评价加固前后的路基状态。对相应断面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加固前后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借助于有限元软件进行平面建模,分析加固前后列车荷载作用... 以斜向旋喷桩加固朔黄重载铁路路基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典型路基断面进行现场检测,评价加固前后的路基状态。对相应断面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加固前后的稳定安全系数。并借助于有限元软件进行平面建模,分析加固前后列车荷载作用下的路基面的沉降。对斜向旋喷桩的加固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斜向旋喷桩对提高路基稳定性及降低路基面的沉降具有积极作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桩 铁路路基 稳定性分析 瑞典条分法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齿轮齿轨传动的斜拉桥多点支撑转体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梅慧浩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2,共7页
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为转体斜拉桥,转体时梁面以上塔高73 m,最大转体重量32000 t,为提高转体过程中桥梁的抗倾覆稳定性,设计了基于齿轮齿轨传动的多点支撑转体系统。转体系统主要由转动系统(中心球铰、常规撑脚、滑道、齿条)及辅助支撑系... 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为转体斜拉桥,转体时梁面以上塔高73 m,最大转体重量32000 t,为提高转体过程中桥梁的抗倾覆稳定性,设计了基于齿轮齿轨传动的多点支撑转体系统。转体系统主要由转动系统(中心球铰、常规撑脚、滑道、齿条)及辅助支撑系统(驱动承力支腿、电气控制系统)组成。中心球铰设计最大承载28000 t,6个驱动承力支腿总设计承载6000 t,通过6个驱动承力支腿的齿轮啮合齿轨实现桥梁转体。该转体系统通过降低中心球铰承受的竖向荷载,改善了承台及桩基的受力状态;转体过程中6个驱动承力支腿实时与滑道保持接触状态,提高了转体桥梁的抗倾覆稳定性。对转动结构和辅助支撑系统受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转体系统受力满足要求。工程实践验证了该转体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转体施工 转体系统设计 多点支撑 驱动承力支腿 齿轮齿轨传动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重载路基动应力分布与扩能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俊利 冷伍明 +2 位作者 张期树 徐方 梅慧浩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9,共12页
针对线路未来扩能要求,以朔黄双线重载铁路路基为研究对象,建立轨枕-路基-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列车轴重、行车速度和运行模式对路基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并采用塑性安定极限动应力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路基动力稳定性开展适应性... 针对线路未来扩能要求,以朔黄双线重载铁路路基为研究对象,建立轨枕-路基-地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列车轴重、行车速度和运行模式对路基动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并采用塑性安定极限动应力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路基动力稳定性开展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模式下,列车于本侧轨道下方路基面引起的动应力沿横向呈“马鞍形”分布,且满载列车运行时会在空载侧路基面引起小幅动应力;荷载作用区内动应力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而在荷载作用区域外动应力随深度增加先增后减,满载线钢轨下方动应力传递至基床层底部时衰减量超过70%;满载线钢轨下方路基面动应力随列车轴重和行车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以0.2倍自重应力线确定路基动应力影响深度,满载线钢轨下方路基在满载单向与双向运行模式下的影响深度为2.80~4.23 m,已超过基床层设计厚度2.50 m,须对路基动力稳定性开展评估。塑性安定极限动应力方法可用于评估不同轴重、行车速度和含水率条件下的重载路基动力稳定性,对评价既有重载铁路路基扩能适应性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路基 动应力 动力稳定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