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能识得模糊趣——黄宾虹山水艺术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梅墨生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期42-59,3,共20页
画'黑'趣——'黑'风成为黄宾虹山水的一个显著特征表'虚'理——黄宾虹山水艺术的第二大风格特征就是善于'布虚'运'书'功——在20世纪的画坛。
关键词 黄宾虹 中国画家 中国书画 画语录 师造化 大家画 画史 画理 以书入画 四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舍弃”与“拥抱”
2
作者 梅墨生 《书画世界》 2005年第5期87-88,共2页
在我这19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看来,上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当时的"焦点"或"热点"问题,似早已不成什么问题了.
关键词 曹先生 国学 随笔 余英时 青年 议论散文 中国学术思想史 书法界 中国民族 中华民族 历史时期 本来面目 西方化 学人 去蔽 读书人 纸糊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鉴定我说
3
作者 梅墨生 《美术之友》 2004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书画鉴定 书画收藏 书画艺术 艺术史论 鉴定专家 鉴定家 一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漫忆
4
作者 梅墨生 《陕西水利》 2002年第1期52-52,共1页
楼兰已逝,敦煌荒凉;月牙泉的清流像泪水一样流进无边的沙漠。“救救月牙泉”———“但愿人类的心灵不要再继续沙化!”
关键词 敦煌 沙漠 月牙泉 骆驼 家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画缺什么 被引量:4
5
作者 薛永年 吴悦石 +1 位作者 梅墨生 张公者 《中国书画》 2010年第4期98-99,共2页
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良性发展,为中国画的未来而展开讨论。今天我们可以少... 张公者:当今的中国画创作可谓异彩纷呈,但是综观历史,今天的中国画又有多少可以写入绘画史中?今天,《中国书画》就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做一个论坛,主旨是如何能促进当代中国画创作的良性发展,为中国画的未来而展开讨论。今天我们可以少谈些中国画创作的成绩,主要是找出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够向前发展。因此,我们设定了论坛主题,即"当代中国画缺什么?"今天请到三位先生,薛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画研究学者;吴先生擅长各种题材、技法的创作,又精通鉴赏,且有留学背景;梅先生也是兼书画创作、理论研究于一身的人物。请三位放所欲言,为当代中国画创作"开药方",缺什么咱们就补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创作 当代 《中国书画》 良性发展 留学背景 书画创作 绘画史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的文化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岳川 武春河 +2 位作者 梅墨生 朱中原 李彬 《中国书画》 2014年第9期72-75,共4页
王岳川:今天很高兴到恩济美术馆参观中关村博物馆和艺术品联盟系列活动“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作品展”。找在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书法在古代基本上是文人的事,书法家大多是文学家,从古到今写书法的文学家可以说出一长串:从... 王岳川:今天很高兴到恩济美术馆参观中关村博物馆和艺术品联盟系列活动“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作品展”。找在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书法在古代基本上是文人的事,书法家大多是文学家,从古到今写书法的文学家可以说出一长串:从蔡邕、蔡文姬、陆机、王羲之、李白、杜牧、贺知章、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朱熹、赵孟烦、王阳明、唐寅、文徽明、祝允明、董其昌、王铎、傅山、刘熙载、王国维等等,人数众多,都是文学界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家 文化性 中国当代 文学家 作品展 艺术品 博物馆 中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钝之书法辑评
7
作者 梅墨生 《书画世界》 2016年第4期70-76,6,共7页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得草书势,流美。伍灯法师(香港书谱社社长)有汉遗意,晋唐法门。于剑波(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观其大作,沉着痛快,草书、小楷俱见妙笔、会心,格调不俗,实属青年书家中之难得。盛郁龙(中...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得草书势,流美。伍灯法师(香港书谱社社长)有汉遗意,晋唐法门。于剑波(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观其大作,沉着痛快,草书、小楷俱见妙笔、会心,格调不俗,实属青年书家中之难得。盛郁龙(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钝之道兄,聪明颖绝,又十分用功,十数年临池不倦。在中国美院毕业时已四体兼备,后又专攻草体,于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孙虔礼等人的法书用功最深,可谓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着痛快 皇象 书势 索靖 中国国家画院 书谱 中国美院 怀素 中国美术学院 梅墨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心匪石·黄君书法展——诸家评论摘要
8
作者 万绍芬 罗清泉 +22 位作者 周笃文 言恭达 赵长青 杨庆存 刘曦林 梅墨生 李庶民 张公者 王志远 何西来 邓宝剑 西中文 李金豹 姜寿田 蔡树农 张啸东 陆明君 吴振锋 邱才桢 魏哲 郑荣明 丛文俊 许坚 《书画世界》 2014年第4期64-70,5,共7页
黄君黄君,字君平,号鉴斋、豫章山人,别署漕源蛰居,别号墨香寮主、壑松堂、槐香居士、黄龙老农等。1961年生于江西修水,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文博学院教... 黄君黄君,字君平,号鉴斋、豫章山人,别署漕源蛰居,别号墨香寮主、壑松堂、槐香居士、黄龙老农等。1961年生于江西修水,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诗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文博学院教授、兰州大学研究员、江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江西省楹联学会顾问、江西省黄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西省黄庭坚书法文化研究会顾问、北京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展 摘要 评论 中国宗教 楹联学会 文化研究 江西省 艺术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审美判断与文艺评论的非本土化倾向——从“黄宾虹的山水画没有造型”说开去 被引量:1
9
作者 梅墨生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11期57-59,共3页
反传统、轻视传统的思潮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从未绝于耳。就文化艺术的审美领域言,"西化"与时势意识形态化是数十年来的总倾向与常态。诚然在非本土化的倾向中每时每种表现都有不同,它纠缠于不同的政治背景与经济、文化状况。但... 反传统、轻视传统的思潮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从未绝于耳。就文化艺术的审美领域言,"西化"与时势意识形态化是数十年来的总倾向与常态。诚然在非本土化的倾向中每时每种表现都有不同,它纠缠于不同的政治背景与经济、文化状况。但有一点却相同:批判本土化,抨击传统思想价值。就中国画方面而言,即呈现一种文化达尔文主义思想方式,以陈旧论、过时论混淆抹灭中国哲学玄思的心灵自由与精神解放的审美品质与艺术表现。这是值得重视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中国山水画 西方美学标准 西化 非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书法散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墨生 《中国书画》 2006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置身当代书坛,目迷意乱;审度创作走向,喜忧参半。略陈管窥之见,以供有识考量。一、形式花哨而功力平泛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统书法艺术走出"文革"淡季,日渐其"热"。展览、出版、比赛、教育等活动此起彼伏,令人... 置身当代书坛,目迷意乱;审度创作走向,喜忧参半。略陈管窥之见,以供有识考量。一、形式花哨而功力平泛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传统书法艺术走出"文革"淡季,日渐其"热"。展览、出版、比赛、教育等活动此起彼伏,令人鼓舞。特别是书法之"家"而有"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创作走向 书风 管窥之见 散论 书写者 林散之 书艺 现代书法 祭侄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鉴齐白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墨生 《美术之友》 2004年第2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白石老人 品鉴 黄宾虹 陈师曾 吴昌硕 姚茫父 濒生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大写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颗火热的心与一个艺术的人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墨生 《中国美术》 2011年第1期11-12,共2页
吴冠中先生辞世以来,有那么多纪念文字铺天盖地而来,渺予小子,不必凑数,迄今未写片纸。然而,正如福楼拜所说:寂寞是无声的蜘蛛,善于在心的角落结网。在我寂寞而流连于艺术存在的时候,总会有吴先生的蛛丝马迹爬过心网。他已90高龄,不算... 吴冠中先生辞世以来,有那么多纪念文字铺天盖地而来,渺予小子,不必凑数,迄今未写片纸。然而,正如福楼拜所说:寂寞是无声的蜘蛛,善于在心的角落结网。在我寂寞而流连于艺术存在的时候,总会有吴先生的蛛丝马迹爬过心网。他已90高龄,不算短寿,但他竟走了。还是有些早。当代中国画坛,吴先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增加了艺术界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界 吴冠中 福楼拜 中国画 寂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吾自搦管书吾诗——关于萧劳书法的随笔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墨生 《中国书画》 2010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中国书画》杂志寒白先生索稿,说该刊拟介绍萧劳先生。我近冗忙不堪拟不应。但寒白说:您写过萧先生的文章。我惭愧,因为当年收在《现代书法家批评》系列里的小文十分简短,还是萧娴与萧劳合为一篇的。今时光已过近二十年,我说愧为少作... 《中国书画》杂志寒白先生索稿,说该刊拟介绍萧劳先生。我近冗忙不堪拟不应。但寒白说:您写过萧先生的文章。我惭愧,因为当年收在《现代书法家批评》系列里的小文十分简短,还是萧娴与萧劳合为一篇的。今时光已过近二十年,我说愧为少作,或非虚语。于是应承写篇短文,算作我对萧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家 随笔 《中国书画》 萧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水人物画:漫评“颓废”的魅力
14
作者 梅墨生 《艺术探索》 2004年第2期8-11,共4页
关键词 于水 人物画 中国画 意境 绘画风格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的本质是内美
15
作者 梅墨生 《江苏教育》 2018年第21期1-1,共1页
宗白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熊秉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林语堂认为中国的书法可以和西方的人体艺术媲美。从“文革”结束,书法热已持续近40年。诸多书论道出了书法热的文化根源。书法是一门人书俱老的艺术,一个人只有生命的... 宗白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熊秉明认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林语堂认为中国的书法可以和西方的人体艺术媲美。从“文革”结束,书法热已持续近40年。诸多书论道出了书法热的文化根源。书法是一门人书俱老的艺术,一个人只有生命的阅历和文化的积累到了相当厚度的时候,才能达到艺术的成熟。目前只能说我们具备了人才辈出的时代大环境,但个人能否成为大才,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和生命的历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本质 中国文化 内美 人体艺术 “文革” 文化根源 人才辈出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山山溪写生》
16
作者 梅墨生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12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祖山 山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应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
17
作者 梅墨生 《中国书画》 2014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今年我办了三个展览,2014年2月份在意大利佛罗伦萨,6月份在中国台湾的大同大学,刚刚结束的是9月3日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展览。这三个展览延续了我去年在国内启动的"从容中道"展,今年延续变成了海外的系列展览,得到了很多海外艺... 今年我办了三个展览,2014年2月份在意大利佛罗伦萨,6月份在中国台湾的大同大学,刚刚结束的是9月3日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展览。这三个展览延续了我去年在国内启动的"从容中道"展,今年延续变成了海外的系列展览,得到了很多海外艺术界同行的一些好评与反馈,这些信息除了关于我的展览本身,还有重要一方面,是海外艺术家,特别是外国艺术家对我们中国画的一些看法,一些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容中道 大同大学 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 发展方向 中国馆 林风眠 精神核心 中国台湾省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仝《听泉》《青山雨后》
18
作者 梅墨生 郭石夫 《中国书画》 2008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吴仝,1970年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英语专业,后到香港任教。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论文有《试论肖形印的性质功用及其发展演变》、《先秦两汉... 吴仝,1970年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英语专业,后到香港任教。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论文有《试论肖形印的性质功用及其发展演变》、《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用印者身分的初步考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肖形印 北京语言学院 听泉 英语专业 先秦两汉 博士研究生 主要论文 用墨 六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定闲话
19
作者 梅墨生 《中国书画》 2006年第5期176-177,共2页
我不是鉴定专家。但却常常遇到鉴定问题。作为一个从事艺术的人,自不免于关注鉴定的方方面面。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对"鉴定"的印象经过了一个从"神秘"到"平易"到"混乱"的过程。起初的神秘... 我不是鉴定专家。但却常常遇到鉴定问题。作为一个从事艺术的人,自不免于关注鉴定的方方面面。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我对"鉴定"的印象经过了一个从"神秘"到"平易"到"混乱"的过程。起初的神秘感到如今的混乱感一直搅绕在心。这些年,也不同程度地接触过一些不同量级的鉴定家,上到"国宝级"的,下到在琉璃厂的画商"掮客级"的,专业的业余的、学问型的经验型的,名头大的名头小的,不一而足。这些年,看多了听多了想多了,也就有些不拿"鉴定"太当事的感觉了。又仔细一想,我并不是不拿"鉴定"当事儿,因为鉴定无论怎么着也是一门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商 鉴定专家 鉴定家 黄宾虹 看多 头小 国宝级 书画市场 潘天寿 李苦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今日解读石涛
20
作者 梅墨生 《中国书画》 2005年第12期140-141,共2页
由北京艺术博物馆不口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解读石涛"书画展于10月11日—26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石涛的绘画理论和实践集中代表了自我派的理论观点而独步于中国山水画坛,他的张扬个性、别出心裁,以另类的面貌开启了扬州... 由北京艺术博物馆不口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解读石涛"书画展于10月11日—26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石涛的绘画理论和实践集中代表了自我派的理论观点而独步于中国山水画坛,他的张扬个性、别出心裁,以另类的面貌开启了扬州画派的创新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绘画理论 扬州画派 北京艺术博物馆 艺术语言 天津博物馆 现代审美 黄宾虹 海上画派 吴昌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