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8例大肠高危腺瘤性息肉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梅俏 鲍峻峻 +2 位作者 许建明 曹海龙 朱振 《安徽医学》 2008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高危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为内镜随访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按2006年美国大肠高危息肉判断标准,回顾性分析83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病理资料。结果发现结肠息肉患者1028例,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9.15%,其中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大肠高危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征,为内镜随访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按2006年美国大肠高危息肉判断标准,回顾性分析83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病理资料。结果发现结肠息肉患者1028例,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9.15%,其中病理资料完整者837例,男性515例,女性322例。腺瘤性息肉420例,占50.18%,其中管状腺瘤260例、绒毛状腺瘤99例、混合性腺瘤61例。非腺瘤性息肉417例,其中增生性息肉110例、炎性息肉307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息肉数目≥3个71例,息肉直径≥1cm共236例。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息肉癌变率为10.20%。剔除60例腺瘤癌变患者后,高危性腺瘤228例,低危性腺瘤132例。该部分息肉恶变情况有待今后随访得出相应结果。结论大肠高危息肉具有一定的内镜和病理特征,对大肠息肉切除后的规范筛查、诊断和合理随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 高危息肉 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梅俏 张磊 +6 位作者 宋育林 王亚雷 陈熙 杨桂芳 许建明 谢惠君 胡乃中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US)对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壶腹部占位患者术前EUS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评估EUS术前诊断准确性。结果 EUS对胰腺占位病灶显示率92.31%,诊断准确率84.62%,T分期判...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US)对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壶腹部占位患者术前EUS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评估EUS术前诊断准确性。结果 EUS对胰腺占位病灶显示率92.31%,诊断准确率84.62%,T分期判断准确性为76.92%,N分期判断准确性为53.85%;对壶腹部占位病灶显示率为93.75%,诊断准确率93.75%,T分期判断准确性为62.50%,N分期判断准确性为68.75%。结论 EUS对胰腺及壶腹周围占位的诊断及术前TNM分期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胰腺肿瘤 壶腹周围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生长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方海明 梅俏 +1 位作者 金娟 许建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5期66-68,共3页
分别采用MTT法、TUNEL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葛根素对HT-29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随着葛根素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药物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高。TU... 分别采用MTT法、TUNEL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葛根素对HT-29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随着葛根素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药物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高。TUNEL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不同剂量组葛根素可使HT-29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C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认为葛根素具有抗HT-29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阻断NF-κB p65蛋白通路,抑制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葛根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宗豪 梅俏 +3 位作者 吴军 胡咏梅 徐新华 许建明 《安徽医学》 2003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与大鼠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用四氯化碳 (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以能够抑制NF -κB激活的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 ( 10 0mg/kg ,ip)作为对照。在造模的第 12周末处死大鼠 ,观察大...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与大鼠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用四氯化碳 (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同时以能够抑制NF -κB激活的N -乙酰 -L -半胱氨酸 (NAC) ( 10 0mg/kg ,ip)作为对照。在造模的第 12周末处死大鼠 ,观察大鼠肝脏NF -κBP65的表达 ,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白蛋白(ALB)水平及ALB与球蛋白 (GLO)比值 ,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脏表达NF -κB亚单位P65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强 ,ALT、AST水平增高 ,ALB和ALB/GLO下降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NAC则抑制NF -κB激活 ,降低了ALT、AST ,提高了ALB和ALB/GLO ,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明显减轻 (P <0 .0 5~0 .0 1)。结论 NF -κB参与了大鼠肝纤维化过程 ,具有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核转录因子—κB 大鼠 实验研究 病理学 发病机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宗豪 梅俏 +3 位作者 吴军 胡咏梅 徐新华 许建明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100mg·kg-1·d-1N-乙酰半胱氨酸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3个月末处死大鼠,用α-SMA单抗标记活化的肝脏星状细胞,并计算其数量,...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100mg·kg-1·d-1N-乙酰半胱氨酸腹腔注射。在造模的第3个月末处死大鼠,用α-SMA单抗标记活化的肝脏星状细胞,并计算其数量,同时进行肝脏纤维化评分。结果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显著减少活化的HSC数量,降低CCl4诱导大鼠肝脏纤维化评分。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是通过抑制HSC的活化达到保护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肝纤维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黏膜屏障功能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晓昌 梅俏 许建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肠黏膜 屏障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许镇 许建明 +2 位作者 李邦库 梅俏 宋育林 《安徽医学》 201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对疑诊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检查方式将疑诊小肠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即胶囊内镜检查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组,分析统计各组病变检出情况,计算检出率,阳性率。同时分析部分病例进行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对疑诊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检查方式将疑诊小肠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即胶囊内镜检查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组,分析统计各组病变检出情况,计算检出率,阳性率。同时分析部分病例进行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病变一致率。结果胶囊内镜组检出率89.1%(49/55),阳性率60%(33/55);双气囊内镜组检出率76.9%(103/134),阳性率69.4%(93/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9例患者中,发现胶囊内镜假阴性率为11.1%(1/9),胶囊内镜阳性结果经小肠镜证实率为62.5%(5/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过敏、胶囊滞留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与阳性率,在本试验中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的结合可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在临床实践中,可灵活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疾病 双气囊镜 胶囊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凯风 梅俏 +2 位作者 许建明 谢惠君 胡乃中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EUS检查结果。结果 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按病变部位分为食管49例(28%),贲门6例(3%),胃96例(55%),十二指肠25例(14%)。按病变...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EUS检查结果。结果 17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按病变部位分为食管49例(28%),贲门6例(3%),胃96例(55%),十二指肠25例(14%)。按病变类型分为间质瘤67例,外压35例,黏膜下囊肿25例,息肉19例,异位胰腺9例,肿瘤5例,静脉窦4例,脂肪瘤2例等。结论 EUS可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情况,有利于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临床生物学行为及其治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静 梅俏 +1 位作者 胡乃中 许建明 《安徽医学》 2011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结合Montreal分型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生物学行为,并比较近14年来治疗策略的变迁。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11月1月我院确诊为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Montreal标准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 目的结合Montreal分型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生物学行为,并比较近14年来治疗策略的变迁。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11月1月我院确诊为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Montreal标准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并按照年限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1997年-2004年,B组=2004年-2011年),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方法及手术情况。结果共有197位确诊患者入组,发病率以男性患者居多(61.4%),平均年龄为32±7岁。诊断时病变部位多位于回结肠(41.6%),生物学行为以非狭窄非穿透型为主(44.7%)。与A组比较,B组激素及免疫抑制使用有增多趋势(P<0.05),手术治疗比例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中CD患者的病变部位多位于回结肠,以非狭窄非穿透型为主,近7年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有增多趋势,手术比例有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Montreal分型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LOX、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家乐 许建明 +1 位作者 鲍峻峻 梅俏 《安徽医学》 2006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探讨5-LOX和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5-LOX在结肠癌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及其对结肠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9例结肠癌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14例结肠腺瘤和3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探讨5-LOX和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5-LOX在结肠癌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及其对结肠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9例结肠癌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14例结肠腺瘤和35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5-LOX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计数MVD。结果(1)结肠癌的术后生存时间与结肠癌的Duke分期、有无转移和术后化疗关系密切(P<0.05)。(2)5-LOX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MVD计数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5-LOX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分期、浸润深度和有无转移关系密切(P<0.05);VEGF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分期和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1)。(3)结肠癌组织中5-LOX阳性表达率和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相关;5-LOX、VEGF阳性表达率与结肠癌中MVD计数显著相关(P<0.05)。(4)5-LOX和VEGF表达与结肠癌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0.05)。(5)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转移情况是唯一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5-LOX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5-LOX与结肠癌的Duke分期、浸润深度和有无转移关系密切,并与结肠癌的血管形成相关,可作为反映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5-脂氧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和ERK-2蛋白表达与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明林 许建明 +1 位作者 梅俏 鲍峻峻 《安徽医学》 200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ERK-1、ERK-2与VEGF蛋白表达及结肠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ERK蛋白在结肠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结肠癌中ERK-1、ERK-2、VEGF及CD34相关抗原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SPSS10.0forWindows软件统计分... 目的分析ERK-1、ERK-2与VEGF蛋白表达及结肠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ERK蛋白在结肠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结肠癌中ERK-1、ERK-2、VEGF及CD34相关抗原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SPSS10.0for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ERK蛋白与结肠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以20例溃疡性结肠炎、21例结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粘膜作为对照组。结果结肠癌中ERK-1、ERK-2、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MVD)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粘膜组织(P<0.05),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到结肠癌中ERK-1、ERK-2、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VD不同且具有递增趋势。ERK-1、ERK-2、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肠癌中ERK-1、ERK-2表达阳性者与ERK-1、ERK-2表达阴性者相比,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VD显著不同(P<0.05)。结论ERK-1和ERK-2蛋白过度表达在结肠肿瘤的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微血管密度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医师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素文 梅俏 +4 位作者 张磊 王亚雷 宋育林 陈熙 许建明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超声内镜(EUS)形态学特点在不同EUS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2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EUS图像,2位EUS医师分析图像中是否存在间隔、固体成分和淋巴结肿...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超声内镜(EUS)形态学特点在不同EUS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2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EUS图像,2位EUS医师分析图像中是否存在间隔、固体成分和淋巴结肿大等特点。结果 2位EUS医师分析是否有固体成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47)。分析间隔、壁结节、边缘钙化、主胰管扩张、淋巴结肿大以及囊性病变数量方面一致性中等。结论不同EUS医师分析胰腺囊性病变EUS图像,存在主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胰腺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谷静 梅俏 《安徽医学》 2008年第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因素和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住院病史及其有关检查结果,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与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关系,总结和分析护理经验。结果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效和无效组...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因素和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住院病史及其有关检查结果,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与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关系,总结和分析护理经验。结果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效和无效组中,肝功能分级、血电解质水平、尿量、肾功能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通过采用加强肾功能监测和卧床休息,低钠饮食、限水和控制补液量,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等具体护理措施,可望提高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结论针对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重要因素,加强腹水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利尿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1在双氯芬酸钠防治小鼠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翠 刘晓昌 +3 位作者 赵孝文 丁少桢 梅俏 许建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雨蛙肽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小鼠通过腹腔注射雨蛙肽方法建立AP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P组、AP+双氯芬酸钠组。AP组小鼠雨蛙肽50μg/kg腹腔注射,1次/h,...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雨蛙肽诱导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小鼠通过腹腔注射雨蛙肽方法建立AP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P组、AP+双氯芬酸钠组。AP组小鼠雨蛙肽50μg/kg腹腔注射,1次/h,共7次;AP+双氯芬酸钠组小鼠在雨蛙肽注射前1 h腹腔注射15 mg/kg双氯芬酸钠1次;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留取血清采用比色法检测淀粉酶、脂肪酶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ɑ)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激活基因-1(NSAIDs activity gene-1,NAG-1)水平,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AG-1mRNA和蛋白表达量;制备胰腺和肺组织匀浆,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κ、IL-6、IL-8、TNF-ɑ及NAG-1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AG-1mRNA和蛋白表达量;测量胰腺、肺湿重与小鼠体重比;胰腺和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AP组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胰腺和肺湿重与小鼠体重比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AP+双氯芬酸钠组较AP组不同程度降低(P<0.05)。AP+双氯芬酸钠组胰腺和肺部病理炎症反应较AP组减轻,病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P组血清胰腺和肺匀浆IL-1β、IL-6、IL-8、TNF-ɑ水平和胰腺和肺匀浆MPO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不同程度升高(P<0.05),AP+双氯芬酸钠组上述指标较AP组不同程度降低(P<0.05)。三组血清中NAG-1表达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和肺组织中,AP组NAG-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AP+双氯芬酸钠组较AP组升高(P<0.05)。在血浆、胰腺和肺组织中,AP组NAG-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AP+双氯芬酸钠组较AP组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可减轻AP小鼠炎症反应及肺损伤程度,机制可能与促进NAG-1表达、抑制炎症介质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 双氯芬酸钠 NAG-1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联合ALP、GG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张巍 梅俏 +3 位作者 洪江龙 鲍峻峻 陈鹤 许建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21年7月收治住院的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等检查首...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y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21年7月收治住院的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等检查首诊为胆总管结石,入院拟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入院时采集人选者空腹静脉血,测定ALP、GCT水平,并在术前复查此两项指标并行EUS检查。患者经ERCP治疗明确取出结石判定为阳性胆总管结石;EUS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但ERCP未发现结石,EUS检查未发现结石,并且随访期间无胆道症状、复查影像学未发现结石均判定为自发排石。观察患者EUS、ALP和GGT结果,评估EUS、ALP和GGT诊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ALP和GGT检测诊断胆总管结石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0和0.756,ALP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93.3%,GGT为90.38%和62.22%,EUS为96.1%和86.7%。结论ALP、GGT检测可以预测患者可能出现排石,而EUS检查可以较准确判定自发排石,三者联合可以更好的判断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的发生,避免了临床不必要的有创手术,减少了患者的身体创伤及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自发排石 超声内镜 血清碱性磷酸酶 Y-谷氨酰转移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R0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胰腺感染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兵兵 刘晓昌 +3 位作者 张磊 胡翠 梅俏 许建明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893-894,共2页
1病例资料病例1,女性,49岁,因"反复中上腹痛3年"入院。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外院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头部肿块。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 g/L,大便隐血(+),血沉21 mm/h,C反应蛋白(Crea... 1病例资料病例1,女性,49岁,因"反复中上腹痛3年"入院。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外院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头部肿块。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 g/L,大便隐血(+),血沉21 mm/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14.73 mg/L,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rein derivative,PPD)阳性,胸部X线片正常,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密度不均,见多发钙化灶,考虑胰腺囊腺癌伴肝内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胰腺感染 超声内镜 穿刺活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多发胆管错构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浩 梅俏 +1 位作者 刘晓昌 许建明 《安徽医学》 2013年第11期1726-1727,共2页
胆管错构瘤是肝脏瘤样病变的一种,发病率1%~3%,临床上极为少见。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成人多发胆管错构瘤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多发胆管错构瘤 影像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病变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翠 赵孝文 +3 位作者 刘晓昌 鲍峻峻 梅俏 许建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胰腺囊性病变中,假性囊肿69例,囊性肿瘤21例(囊腺癌11例,囊腺瘤6例,乳头状管状腺癌4例);40例行保守治疗,...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胰腺囊性病变中,假性囊肿69例,囊性肿瘤21例(囊腺癌11例,囊腺瘤6例,乳头状管状腺癌4例);40例行保守治疗,3例经皮穿刺外引流,8例经超声内镜引流,39例手术治疗(外引流术1例,内引流术22例,囊肿及胰体尾切除14例,胰头切除2例)。结论 CT和EUS对囊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同的囊性病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以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病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胰腺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素文 梅俏 许建明 《安徽医学》 2021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FT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检测...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SFT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点、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检测结果、治疗方案和转归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SFT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发病高峰在4~8月,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者29例(90.63%),农民19例(59.38%)。本病临床表现差异大,主要症状包括发热31例(96.88%)、乏力18例(56.25%)等。32例患者中,并发急性胰腺炎者2例(6.25%),并发高脂肪酶血症者19例(59.38%),并发高淀粉酶血症者8例(25.00%)。结论SFTS并发胰腺损伤患者以高脂肪酶血症和高淀粉酶血症多见;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鉴别诊断,避免过度诊疗,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急性胰腺炎 高脂肪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壶腹周围占位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翠 梅俏 许建明 《肝胆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478-480,共3页
壶腹部周围占位是壶腹周围2 cm范围内的占位,包括Vater壶腹、胆总管下段、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等处的占位。壶腹部不同来源占位的病程进展速度、手术切除率、临床预后相差显著,术前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但由于... 壶腹部周围占位是壶腹周围2 cm范围内的占位,包括Vater壶腹、胆总管下段、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等处的占位。壶腹部不同来源占位的病程进展速度、手术切除率、临床预后相差显著,术前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但由于该部位位置特殊,瘤体一般较小,壶腹部占位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相似,如何早期诊断壶腹周围占位性质及评估临床分期成为影像学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