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物与乳房恶性肿瘤的因果关系: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
作者 梁爽 连文静 +1 位作者 梁鸿艺 李静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乳房恶性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确定特定因果微生物分类群。方法:对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和乳房恶性肿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数据,MiBioGen研究GWAS(N=18473)作为暴露样本,IEU O...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物与乳房恶性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确定特定因果微生物分类群。方法:对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和乳房恶性肿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统计数据,MiBioGen研究GWAS(N=18473)作为暴露样本,IEU Open GWAS数据库中乳房恶性肿瘤的GWAS(N=123579)作为结果样本。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方法分析MR统计结果。结果:巴斯德菌目(Pasteurellales)丰度的升高会增加乳房恶性肿瘤患病风险(IVW PFDR<0.05,OR=1.21,95%CI:1.07~1.36),水平基因多效性和异质性检测验证不会对因果关系产生影响,留一法敏感性分析表明,已确定的因果关联不是由任何单个工具变量驱动的,因果关系为正向。结论:肠道中巴斯德菌目丰度升高可能会增加乳房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 肠道菌群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的乳腺多形性癌1例
2
作者 许继升 梁鸿艺 +2 位作者 王博 张梦棣 李静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27-727,共1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因“右乳肿块红肿疼痛半月余”入院,查体:右乳9点钟方向距乳晕2 cm处扪及5.0 cm×3.0 cm肿块,质韧,轻度压痛,边界尚清,活动度差,肿块表面皮肤红肿,局部皮温略高;左乳腺未发现明显异常,双乳头未见溢液,双腋窝及锁骨... 1病例介绍患者女,因“右乳肿块红肿疼痛半月余”入院,查体:右乳9点钟方向距乳晕2 cm处扪及5.0 cm×3.0 cm肿块,质韧,轻度压痛,边界尚清,活动度差,肿块表面皮肤红肿,局部皮温略高;左乳腺未发现明显异常,双乳头未见溢液,双腋窝及锁骨上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大淋巴结 轻度压痛 皮温 右乳肿块 多形性癌 锁骨上 溢液 乳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张梦棣 梁鸿艺 +1 位作者 时光喜 李静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1-6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BATM-TCM数据库等筛选黄芪补肾活血汤主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BATM-TCM数据库等筛选黄芪补肾活血汤主要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搜索乳腺癌相关基因并进行筛选,将黄芪补肾活血汤靶点与乳腺癌基因进行映射,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及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将黄芪补肾活血汤复方成分与关键靶点通过Swiss Dock网站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黄芪补肾活血汤有效成分136个,潜在治疗靶点828个,其中76个是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发现TP53、VEGFA、MAPK8、JUN、EGF等可能是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通过GO、KEGG富集分析发现作用机制涉及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中的microRNAs、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肌膜、转录因子结合、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核受体活性、癌症中的转录调控异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植物甾醇与关键靶点PGR、ADRB2、NR3C2、PREE1、SCN5A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发现黄芪补肾活血汤治疗乳腺癌主要是通过抗癌、抑制雌激素受体的表达、调节免疫等多通路、多靶点实现的,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给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黄芪补肾活血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哺乳期乳腺炎用药规律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继升 刘苗苗 +5 位作者 时光喜 梁鸿艺 王博 张梦棣 陈翰翰 李静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3期18-21,31,共5页
目的探讨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哺乳期乳腺炎(LM)的中医用药规律及差异。方法筛选自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脓肿期GLM、LM的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计... 目的探讨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与哺乳期乳腺炎(LM)的中医用药规律及差异。方法筛选自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脓肿期GLM、LM的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脓肿期GLM、LM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治疗脓肿期GLM、LM的方剂中,前10位高频次药物有7味相同,3味不同。两者四气、五味、归经比较,脓肿期GLM、LM的用药均寒温并用,以苦、甘味药为主。脓肿期GLM的温性、甘味用药占比高于脓肿期LM;两者用药归经均以肝、胃、肺经为主;用药分类中均以清热、补虚、化痰、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脓肿期GLM的补虚、化痰、活血化瘀类药物用药占比高于脓肿期LM。进一步分析得到脓肿期GLM潜在药对6个,脓肿期LM潜在药对7个,并各得到一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脓肿期GLM和LM均以清热解毒、托里排脓为治疗原则,脓肿期LM需加强扶正补虚之功,并佐以化痰、活血之品;脓肿期LM则需加强清热凉血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 脓肿期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