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流亡学生到职业革命家:中共鄂豫边区知识青年的人生抉择
1
作者 梁馨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4,共14页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平津、沪宁等地相继沦陷,一大批知识青年瞬时失学离乡,走上流亡路途。武汉作为临时首都与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流亡青年寻求民族救亡和个人前途的暂栖之地,同时也开始在此面临多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动荡时局中,他们在权衡...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平津、沪宁等地相继沦陷,一大批知识青年瞬时失学离乡,走上流亡路途。武汉作为临时首都与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流亡青年寻求民族救亡和个人前途的暂栖之地,同时也开始在此面临多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动荡时局中,他们在权衡考量国家安危、事业前途、家庭生活,甚至内心情绪等因素后,相继作出人生抉择。其中,具有较高革命理想与抗日热情的知识青年,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与湖北省委的吸纳、培养下,逐渐承担起武汉与湖北各县救亡宣传、党组织开辟,以及组建地方抗日游击队伍等事业的重任。知识青年在初尝革命的艰涩后,或许曾对所选择的人生前路产生过犹疑与徘徊,但这正是人性最真实的呈现。战争环境中,诸多未知和不可控因素在不断修正着知识青年人生道路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服从组织纪律,将个人理想与私人情欲让步于革命的现实需要。因此,投身革命并非一瞬即可完成的职业选择,而是经长时间磨砺与沉淀才可廓清的人生道路。在中共党团组织的有效引导和培养下,流亡知识青年在面临个体际遇与民族危亡、个人理想与革命现实需要等矛盾冲突时,纷纷作出坚定的人生抉择,但随之也意味着牵涉个人、家庭等私领域的一切事物和境遇均将历经颠覆性改变,甚至需将生命置之度外。最终,这批知识青年饱经残酷的对敌斗争和非人的意志磨练后,在中共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扎根,并蜕变为真正的职业革命家,成为革命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知识青年 武汉 中共鄂豫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苦履”:中共军队的草鞋历史与记忆 被引量:1
2
作者 梁馨蕾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5,共15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草鞋是中共官兵行军作战的穿着特色。红军开始长征后,穿草鞋的传统跟随部队移动,从中国南方传播至北方,并影响着地方社会风气的变革。战争年代,打草鞋是每个战士必备的军旅技能,草鞋劳军亦将妇女群体纳入战争体系,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草鞋是中共官兵行军作战的穿着特色。红军开始长征后,穿草鞋的传统跟随部队移动,从中国南方传播至北方,并影响着地方社会风气的变革。战争年代,打草鞋是每个战士必备的军旅技能,草鞋劳军亦将妇女群体纳入战争体系,成为群众运动的重要内容。而草鞋所蕴含的艰苦朴素、军民鱼水情等意义特征,则使其在中共革命文化的塑造下,逐渐被赋予崇高的象征精神与内涵,同时承载起中共官兵对于近代战争的共同记忆和情愫。在中共革命文化的承续过程中,关于草鞋的历史与记忆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鞋 中共军队 妇女动员 革命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沦陷区、统战区到机动区:中共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初创 被引量:4
3
作者 梁馨蕾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100,共15页
徐州沦陷后,毛泽东立即作出挺进苏鲁豫皖四省敌后的重要部署。活动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率先南下苏皖边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建立党组织。随后,张爱萍率新四军游击支队部分力量亦由豫东进入皖东北,并与泗县的国民党盛子瑾部建立统战关系。... 徐州沦陷后,毛泽东立即作出挺进苏鲁豫皖四省敌后的重要部署。活动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率先南下苏皖边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建立党组织。随后,张爱萍率新四军游击支队部分力量亦由豫东进入皖东北,并与泗县的国民党盛子瑾部建立统战关系。在以泗县为中心的统战区基础上,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与张爱萍部合作开辟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基于该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之后刘少奇"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部署中,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又扮演了军事机动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皖东北 八路军 新四军 盛子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抗日根据地革命书刊获取路径研究
4
作者 梁馨蕾 《中共党史研究》 2025年第4期49-59,共11页
在皖南时期与在盐城重建之初,新四军军部主要从上海大量获取出版物。1942年后,随着华中敌后与山东抗日根据地陆、海交通干线的开辟与完善,来自山东的革命书刊得以进入华中地区。同时,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借助无线电通讯手段,对来自延安的... 在皖南时期与在盐城重建之初,新四军军部主要从上海大量获取出版物。1942年后,随着华中敌后与山东抗日根据地陆、海交通干线的开辟与完善,来自山东的革命书刊得以进入华中地区。同时,华中抗日根据地还借助无线电通讯手段,对来自延安的消息进行二次编辑出版。华中敌后自外部获取革命书刊渠道多样性与时效性的提升,不仅丰富了根据地内的阅读资源,也促进了革命文化的传播。因此,革命书刊获取与传播的过程亦是各根据地之间文化交流与信息互动的路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革命书刊 延安 上海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