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10种分散性染料
1
作者 朱皓辰哲 刘育形 +4 位作者 梁颖茵 彭绮珊 董犇 钟怀宁 胡长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1697,共7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种分散性染料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79,检出限(LOD)为0.1~0.5μg/L,定量下限(LOQ)为0.5~1.0μg/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3.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2%。该方法不存在明显的基质效应,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捷、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rPET粒料中的双酚A/F/S残留量
2
作者 曾莹 董犇 +3 位作者 孔令熙 梁颖茵 彭绮珊 李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2-168,共7页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双酚类物质含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该方法对BPA、BPS、BPF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均为0.05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0.7%~109%,精密度(RSD)不大于2.8%,表明残留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好的重现性。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在实际工作中用于评估rPET粒料中双酚类物质的残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双酚A 双酚F 双酚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3
作者 梁颖茵 朱建忠 +4 位作者 陈松林 朱荣兰 林红征 周香雪 孙华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31-3334,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部病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颈...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部病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分型积分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高胆固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脑梗死相关并与危险因素数目预测价值相似。两者结合的预测价值较单独使用明显提高。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IMT积分、危险因素数目与脑梗死相关,综合两者能提高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硬化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肌肉磁共振成像脂肪浸润和水肿特点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梁颖茵 黎规典 +6 位作者 何荣兴 漆微韡 徐雪 周香雪 朱荣兰 姚璐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肌肉MRI脂肪浸润和水肿特点。方法共70例诊断明确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均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以及臀部(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髂腰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 目的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肌肉MRI脂肪浸润和水肿特点。方法共70例诊断明确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均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以及臀部(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髂腰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竖脊肌、腰大肌、髂肌)、大腿(包括大收肌、股薄肌、长收肌、缝匠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小腿(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胫骨后肌、胫骨前肌、长屈肌、长伸肌、趾长伸肌)共计31块肌肉MRI检查,并采用T1WI脂肪浸润分级和T2WI抑脂成像水肿分级评价肌肉脂肪浸润和水肿程度。结果31块肌肉中30块(96.77%)出现脂肪浸润,23块(74.19%)出现水肿,肌肉脂肪浸润比例高于水肿比例。臀大肌等21块肌肉T1WI脂肪浸润分级≥2级,胫骨后肌等10块肌肉T1WI脂肪浸润分级≤1级;比目鱼肌等5块肌肉T2WI抑脂成像水肿分级3级。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盆带肌群中臀大肌(rs=0.518,P=0.016)、臀中肌(rs=0.528,P=0.014)、臀小肌(rs=0.528,P=0.014)、髂腰肌(rs=0.695,P=0.000)、梨状肌(rs=0.451,P=0.040)、耻骨肌(rs=0.567,P=0.009)、竖脊肌(rs=0.499,P=0.025),大腿肌群中大收肌(rs=0.607,P=0.005)、长收肌(rs=0.547,P=0.013)、股直肌(rs=0.614,P=0.004)、股中间肌(rs=0.566,P=0.009)、股内侧肌(rs=0.522,P=0.018)、股外侧肌(rs=0.503,P=0.024)、股二头肌(rs=0.508,P=0.022),小腿肌群中腓肠肌(rs=0.715,P=0.001)、腓骨长肌(rs=0.571,P=0.017)、胫骨后肌(rs=0.514,P=0.035)T1WI脂肪浸润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其余肌肉T1WI脂肪浸润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无关联性(均P>0.05);31块肌肉T2WI抑脂成像水肿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均无关联性(P>0.05)。结论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肌肉脂肪浸润与临床严重程度一致性较好,是反映临床严重程度的理想指标,而水肿对临床严重程度的影响需根据肌肉特点个体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磁共振成像 脂肪组织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大腿肌肉T_2 mapping成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梁颖茵 操基清 +3 位作者 凌坚 林尔坚 李鸣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采用T2mapping成像测定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大腿肌肉T2弛豫时间,以评价T2mapping成像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16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常规MRI(横断面T1WI、T2WI、频谱... 目的采用T2mapping成像测定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大腿肌肉T2弛豫时间,以评价T2mapping成像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16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行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常规MRI(横断面T1WI、T2WI、频谱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I脂肪抑制像)行大腿肌肉T1WI脂肪浸润分级,T2mapping成像测定T2弛豫时间。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T2弛豫时间与T1WI脂肪浸润程度和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大收肌、长收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共8块肌肉T2弛豫时间延长(均P<0.05),其中大收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股直肌、长收肌和股内侧肌T2弛豫时间与T1WI脂肪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大收肌和半膜肌T2弛豫时间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T2弛豫时间与T1WI脂肪浸润程度和临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者仅大收肌(rs=0.867,P=0.000;rs=0.651,P=0.005)。结论 T2弛豫时间测定可用于量化和客观分析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严重程度,大收肌是反映临床严重程度的最理想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共振成像在遗传性肌肉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梁颖茵 黎规典 +2 位作者 何荣兴 王倞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8-453,共6页
MRI可以无创性显示肌肉病理性质和损害分布模式,是肌肉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定量MRI(qMRI)技术的出现和后处理方法的进步,可以量化肌肉组成结构、机械性能、灌注等多种特性,有效扩展评估肌肉病理变化的潜力。本文综述qMRI技术在遗传性肌... MRI可以无创性显示肌肉病理性质和损害分布模式,是肌肉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定量MRI(qMRI)技术的出现和后处理方法的进步,可以量化肌肉组成结构、机械性能、灌注等多种特性,有效扩展评估肌肉病理变化的潜力。本文综述qMRI技术在遗传性肌肉病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号外显子缺失后dystrophin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改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颖茵 张成 +1 位作者 陈松林 冯善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SWISS-MODEL同源模构3号外显子缺失前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重要结构区的三维模型。Pafm数据库搜索识别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的基序和结构域。分析... 目的探讨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SWISS-MODEL同源模构3号外显子缺失前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重要结构区的三维模型。Pafm数据库搜索识别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的基序和结构域。分析PDB数据库搜索的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晶体结构。结果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的氨基端发生扭转。Pafm搜索营养障碍基因氨基端CH1区命中指数由108下降至36.5,期望值由2.3e-29上升至8.1e-08。3号外显子缺失使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CH1区的螺旋区C缺失。结论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的CH1区空间构像稳定性下降,且不能形成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合面,从而影响营养障碍基因与肌动蛋白结合。信息生物学方法可为DM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障碍基因蛋白 蛋白空间结构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评价量表-改良Young量表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香雪 李洵桦 +6 位作者 黄海威 刘冰 梁颖茵 朱荣兰 朱建忠 梁秀龄 蒲小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设计用于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神经系统症状的量表(改良Young量表),并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住院的脑型WD初诊患者60例,对所有WD患者分别用改良Young量表、WD全面评价量表(Globle asse... 目的设计用于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神经系统症状的量表(改良Young量表),并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方法选取住院的脑型WD初诊患者60例,对所有WD患者分别用改良Young量表、WD全面评价量表(Globle assessment scale,GAS量表)、帕金森联合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分。间隔1 d后再次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评分。所有患者进行脑脊液铜检查。接受二巯基丙磺钠排铜治疗1个月后再次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分。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并结合WD患者脑脊液铜来分析量表在WD的临床意义。结果改良Young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系数=0.8733,重测信度系数在0.8以上,评定者间一致性系数维持在0.75到0.94。结构效度因子分析证明量表由肌张力障碍、其他运动障碍、高级神经功能3个方面构成,与临床构想一致。改良Young量表得分与GAS量表、UPDRS量表、ADL量表得分具有相关性。改良Young量表评分与脑脊液铜有相关性,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他量表。量表的效标尺度((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为0.23。结论改良Young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有效反映WD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可监测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WD患者脑内的代谢异常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Young量表 信度 效度 反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巯基丙磺钠结合锌剂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方法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香雪 李洵桦 +6 位作者 黄海威 刘冰 朱荣兰 梁颖茵 朱建忠 梁秀龄 蒲小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93-4396,共4页
目的:研究二巯基丙磺钠(DMPS)联合锌剂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的疗效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WD患者50例(脑型38例,肝型12例),接受DMPS治疗16个疗程,每疗程用改良Young量表对脑型DM患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全部WD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 目的:研究二巯基丙磺钠(DMPS)联合锌剂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的疗效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WD患者50例(脑型38例,肝型12例),接受DMPS治疗16个疗程,每疗程用改良Young量表对脑型DM患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全部WD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出凝血功能、脑脊液铜、血清铜、尿铜等检查。患者出院后用锌剂维持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PS治疗后,脑型WD患者的神经症状总评分、语言、肌张力增高、震颤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吞咽功能、精神异常评分升高。治疗前咽喉肌功能评分值、血清铜、年龄是影响是否出现症状加重的因素。治疗后脑脊液铜、血清铜较治疗前降低,尿铜较治疗前升高。血清铜与DMPS剂量、疗程、治疗方式成负相关;尿铜与治疗药物剂量、治疗方式呈正相关,与疗程呈负相关。WD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肝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下降。锌剂长期维持过程中,神经症状持续好转。结论:DMPS对于肝型WD治疗效果不佳。但DMPS可有效改善脑型WD的神经症状,排铜效果优于青霉胺。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吞咽、语言、精神症状一过性加重,但并未出现类似青霉胺的不可逆神经症状加重。DMPS的治疗以长疗程、大剂量、静脉推注的方案为佳。间断DMPS结合锌剂长期维持,可能是脑型WD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二巯基丙磺钠 锌剂 血清铜 尿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铜蓝蛋白检测在肝豆状核变性及其携带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香雪 李洵桦 +5 位作者 黄海威 刘冰 朱荣兰 梁颖茵 朱建忠 梁秀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目前对于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尚不一致。文中探讨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和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研...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目前对于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尚不一致。文中探讨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在WD、WD携带者和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研究WD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和铜代谢规律。方法确诊的WD患者60例,WD携带者30例,合并病毒性肝炎的WD携带者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对所有入组者进行病史采集、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以及铜代谢指标检查,包括脑脊液铜、血清铜、青霉胺排铜试验前后24 h尿铜。同时进行神经影像学、腹部B超、肝功能、肝炎标志物检查。结果 WD患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健康人,排铜试验后尿铜显著高于健康人。WD携带者铜蓝蛋白异常者高达73%,其铜蓝蛋白水平介于健康人和WD患者之间。合并病毒性肝炎的WD携带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0.1 g/L且随肝功能波动,其尿铜略高于健康人,排铜试验后尿铜高于健康人。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降低。结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有助于鉴别WD、WD携带者和其他肝病。病毒性肝炎多导致铜蓝蛋白水平轻度异常;WD携带者合并病毒性肝炎时,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下降。WD携带者的铜蓝蛋白水平常介于健康人和WD患者之间,可作为WD携带者的诊断依据。WD携带者存在轻微铜代谢异常,但无临床症状,不需进行排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蓝蛋白 肝豆状核变性 杂合子 病毒性肝炎 血清铜 尿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叶柳梅 林巧玲 +2 位作者 邓石凤 梁颖茵 朱荣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208-209,215,共3页
【目的】总结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30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从护理学角度对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各阶段护理工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溶栓前:迅速进行病情评... 【目的】总结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30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从护理学角度对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各阶段护理工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溶栓前:迅速进行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道、血液送检、输注溶栓药物。溶栓中:观察药物输注反应、输注速度、输注过程患者体征的改变。溶栓后:强调综合护理,观察出血及再梗塞等并发症征象、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两家系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2
作者 操基清 张成 +9 位作者 李亚勤 杨娟 梁颖茵 冯善伟 张旭 利婧 张惠丽 朱瑜龄 耿嘉 杨丽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9-484,共6页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患者均存在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别为c.250G>A(Ala84Thr)纯合突变和c.250G>A(Ala84Thr)、c.524G>A(Arg175His)复合杂合突变。维生素B2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治疗10个月后呼吸肌和四肢近端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运动功能;1例治疗2个月后行走、跑步如常,颈部肌肉恢复至正常状态;1例治疗2个月后可参加剧烈运动且无疲劳感。结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虽然以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以及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但也需注意少数以呼吸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避免漏诊和误诊。维生素B2单药治疗效果极佳,症状可明显好转或痊愈。因此,临床疑似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可尝试维生素B2诊断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建忠 黎锦如 +3 位作者 姚璐 朱荣兰 梁颖茵 周香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选取300例确诊为帕金森病的门诊患者,采用UPDRSⅢ评定患者开期的运动功能,Hoehn-Yahr分级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原因。方法:选取300例确诊为帕金森病的门诊患者,采用UPDRSⅢ评定患者开期的运动功能,Hoehn-Yahr分级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价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300例PD患者中,175例(58.3%)出现较为严重的阴性精神症状,其中缺乏社交兴趣171例(57.0%),情感平淡或迟钝164(54.6%),意志缺乏103(34.3%),经分析PD患者阴性精神症状与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年龄、左旋多巴每日剂量相关,与性别无关。18例(6.0%)出现较为严重的阳性精神症状,其中幻觉16例(5.3%),最常见于使用安坦(28.75%)的患者。结论:PD患者精神障碍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交兴趣、情感平淡或迟钝、意志缺乏、幻觉等,阴性精神症状与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年龄、左旋多巴每日剂量相关,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精神障碍 阴性精神症状 幻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建忠 梁颖茵 +3 位作者 徐雪 朱荣兰 姚璐 周香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观察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使用美金刚5mg,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进行4、12、24周临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UPDRSⅢ评定患者开... 目的:观察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使用美金刚5mg,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进行4、12、24周临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UPDRSⅢ评定患者开期的运动功能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MMSE评分无明显改善,12、24周后MMSE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PDRSⅢ评分:治疗组4、12周后有一定程度改善(P<0.01),而24周后改善不明显。对照组治疗4、12周后MMSE、UPDRSⅢ均无明显改善,而24周后有一定程度改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金刚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安全性,且对运动障碍的改善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痴呆 美金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并酒精性戒断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媚 梁颖茵 +3 位作者 林红征 徐雅 陈松林 刘思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酒精戒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戒断症状的轻重。回顾性分析了32例酒精性肝病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影响戒断症状的轻... 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酒精戒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戒断症状的轻重。回顾性分析了32例酒精性肝病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并不影响戒断症状的轻重,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与饮酒时间密切相关而与平均每天酒量关系不大,而戒断则反之。因此长期酗酒引起酒精性肝病者每天饮酒(精)量越大越容易出现戒断综合征,须提高警惕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酒精戒断综合征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D基因点突变致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操基清 杨娟 +9 位作者 李亚勤 冯善伟 陈菲 郑卉 梁颖茵 赵保健 张旭 张惠丽 朱瑜龄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2-447,共6页
研究背景DMD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无义突变,可以引起基因编码提前终止,使产生的目的蛋白不稳定而降解,导致临床症状较重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见临床表型为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DMD点突变患者。本研究旨... 研究背景DMD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无义突变,可以引起基因编码提前终止,使产生的目的蛋白不稳定而降解,导致临床症状较重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见临床表型为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DMD点突变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DMD基因点突变导致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机制,以加深对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突变类型的认识。方法共11例临床和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显示DMD基因外显子非缺失或重复突变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高通量第2代DNA测序法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突变类型。结果11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携带10种突变类型,无突变热点;6例携带无义突变[c.5002G>T,p.(Glu1668X);c.1615C>T,p.(Arg539X);c.7105G>T,p.(Glu2369X);c.5287C>T,p.(Arg1763X);c.9284T>G,p.(Leu3095X)];1例携带错义突变[c.5234G>A,p.(Arg1745His)];2例携带框移突变(c.10231dup T,c.10491del C);2例携带剪切位点突变(c.4518+3A>T,c.649+2T>C)。结论 DMD基因点突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当MLPA技术显示DMD基因为非缺失和重复突变时,切勿漏诊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研究其发生机制对基因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肌营养不良蛋白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胶囊辅助治疗伴焦虑情绪的慢性紧张型头痛3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小云 陈松林 梁颖茵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探索乌灵胶囊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情绪的慢性紧张型头痛(CTH)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CTH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用阿米替林、银杏酮酯和乌灵胶囊,对照组仅用阿米替林和银杏酮酯,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6周... 目的:探索乌灵胶囊辅助治疗伴有焦虑情绪的慢性紧张型头痛(CTH)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CTH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用阿米替林、银杏酮酯和乌灵胶囊,对照组仅用阿米替林和银杏酮酯,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6周末,记录、比较头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同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于治疗后6周末,统计、对照治疗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能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持续时间,治疗组疗能显著减少HAMA评分(P<0.0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焦虑情绪的CTH患者,联用乌灵胶囊,疗效较仅用阿米替林和银杏酮酯者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紧张型头痛 焦虑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因缺陷、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浅析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松林 梁颖茵 冯善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缺陷、蛋白疏水性改变和空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索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发病机制。方法:分析59例缺失型突变的DMD/BMD患者基因检测结果,以信息生物学方法分析dystrophin蛋白疏水性和... 目的:研究dystrophin基因缺陷、蛋白疏水性改变和空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索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发病机制。方法:分析59例缺失型突变的DMD/BMD患者基因检测结果,以信息生物学方法分析dystrophin蛋白疏水性和三维结构改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50例移码突变均为DMD。累及第3疏水峰的5例整码突变4例为DMD,1例BMD。3号外显子缺失后dystrophin的氨基端空间位置发生扭转,影响dystrophin与肌钙蛋白结合而致病。结论: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表型轻重与缺失是否破坏阅读框、累及第3疏水峰以及蛋白空间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缺失 蛋白质结构 肌营养不良 杜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醇化酶的水平变化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香雪 李洵桦 +5 位作者 梁秀龄 蒲小勇 梁颖茵 刘冰 朱荣兰 黄海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99,共5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和血清中烯醇化酶(NSE)在肝豆状核变性(W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40例、正常对照20例,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和血清NSE、脑脊液及血清铜,计算血脑屏障指数(AR值)。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 【目的】研究脑脊液和血清中烯醇化酶(NSE)在肝豆状核变性(W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40例、正常对照20例,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和血清NSE、脑脊液及血清铜,计算血脑屏障指数(AR值)。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WD患者脑脊液NSE含量低于对照组,脑脊液NSE含量低于血清。肝、脑型WD患者NSE无明显差异。脑脊液NSE含量与神经症状评分无相关性。脑脊液NSE与AR值呈负相关。青霉胺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脑脊液NSE量升高。脑脊液NSE是青霉胺治疗后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相关因素。【结论】WD患者脑脊液NSE水平可反映W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失,可以作为预测青霉胺治疗后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指标,但不能作为评价神经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神经系统损伤加重可能是WD患者青霉胺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烯醇化酶 脑脊液 血脑屏障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及头颅MRI表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松林 梁颖茵 +2 位作者 凌坚 姚晓黎 梁彩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白塞病临床及头颅MRI表现,以提高对不同阶段神经白塞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和头颅MRI资料作动态观察,分析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结果]6例病人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 [目的]研究神经白塞病临床及头颅MRI表现,以提高对不同阶段神经白塞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和头颅MRI资料作动态观察,分析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结果]6例病人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肢体瘫痪,锥体束征常见;头颅MRI检查,早期以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正常或低信号表现为主。6例患者中3例有复发缓解的特点,另外3例呈单病程进入后遗症期;大部分病人会逐渐出现脑干体征。晚期头颅MRI异常信号病灶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小脑、脑干等脑实质萎缩性改变。[结论]了解神经白塞病临床和头颅MRI表现有利于认识该病的病程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白塞病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