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MS传感器测量平板表面摩擦应力高速风洞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梁锦敏 李建强 +3 位作者 蒋卫民 李春彦 唐淋伟 田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4,共5页
采用两种热敏MEMS传感器阵列和一种电容式MEMS传感器,在FL-21风洞中开展了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分布测量试验研究。试验马赫数(Ma)为0.3~0.6,试验雷诺数(Re)为(0.63~1.23)×107m-1,模型迎角为0°。试验结果表明:平板模型边界... 采用两种热敏MEMS传感器阵列和一种电容式MEMS传感器,在FL-21风洞中开展了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分布测量试验研究。试验马赫数(Ma)为0.3~0.6,试验雷诺数(Re)为(0.63~1.23)×107m-1,模型迎角为0°。试验结果表明:平板模型边界层流动能量主要集中在1000Hz以内;试验测得的表面摩擦应力分布随Ma变化规律与可压缩层流/湍流估算值吻合较好;试验所用平板模型边界层流动转捩起始点位于距平板前缘160mm附近,终止点在距平板前缘202.5~242.5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微机电系统) 风洞试验 高速风洞 表面摩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亚声速空腔绕流气动噪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党国 李建强 +2 位作者 范召林 罗新福 梁锦敏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07,共5页
通过分析空腔底面中心线上声压级分布与不同测点声压频谱特性,着重研究了高亚声速空腔绕流的气动噪声特性。空腔模型长深比分别为6、10和15,自由来流马赫数为0.8,基于每米的雷诺数为1.55×107,测量的空腔前缘的边界层厚度为0.034m... 通过分析空腔底面中心线上声压级分布与不同测点声压频谱特性,着重研究了高亚声速空腔绕流的气动噪声特性。空腔模型长深比分别为6、10和15,自由来流马赫数为0.8,基于每米的雷诺数为1.55×107,测量的空腔前缘的边界层厚度为0.034m。结果表明:空腔后缘处于噪声产生区,声压级较高;闭式和过渡式空腔因深度较小,来流剪切层触及了空腔底面,干扰了从腔后壁向腔前壁的噪声反馈回路,限制了腔内流动自激振荡的形成;开式空腔深度较大,剪切层直接跨过空腔中部、撞击腔后壁,并产生强烈噪声,噪声从腔后壁通过空腔向前壁的反馈回路未受到干扰,故腔内流动出现自激振荡和多个声压峰值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 高亚声速 噪声特性 声压级 声压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和气动声学理论的空腔自激振荡发声机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党国 李建强 梁锦敏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4-730,共7页
应用CFD技术和气动声学时域理论(FW-H积分方程),探讨了空腔自激振荡发声机理。腔内噪声计算以空腔流动解为基础,采用了气动声学时域理论,对该理论进行了推导说明,并利用圆柱绕流声学特性验证该方法基本可行。研究获得的空腔自激振荡模... 应用CFD技术和气动声学时域理论(FW-H积分方程),探讨了空腔自激振荡发声机理。腔内噪声计算以空腔流动解为基础,采用了气动声学时域理论,对该理论进行了推导说明,并利用圆柱绕流声学特性验证该方法基本可行。研究获得的空腔自激振荡模态分析结果与Rossiter和Heller等的预测结果基本相同,捕捉到了自激振荡的频域特性;分析表明空腔上方形成的剪切层中的脱落涡与腔后壁相撞,产生的一次声波辐射至腔前壁激发新的脱落涡,新的脱落涡与腔后壁再次相撞产生二次声波形成的流动声学反馈回路是导致空腔自激振荡和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且腔内声压幅值主要出现在一阶和二阶振荡模态,声音能量主要集中在较低频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 气动声学 自激振荡 发声机理 CFD FW-H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超声速开式空腔流激振荡模态预估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党国 祝静 +2 位作者 李建强 梁锦敏 张诣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9-375,共7页
以Rossiter和Heller的开式空腔流激振荡物理机制与模态预估分析方法为基础,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对描述腔体流激振荡特性的参数进行无量纲处理后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激振频率预测半经验公式中常数值选取方法,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和国... 以Rossiter和Heller的开式空腔流激振荡物理机制与模态预估分析方法为基础,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对描述腔体流激振荡特性的参数进行无量纲处理后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激振频率预测半经验公式中常数值选取方法,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和国外文献结果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空腔 流激振荡 模态预估 物理机制 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豆乳复合保健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新 郑素霞 梁锦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8-300,共3页
以南瓜和大豆为主要原料,探讨了南瓜豆乳复合保健饮料的配方及影响其稳定性和风味的因素。结果表明,以南瓜浆和豆乳混合比例为2∶1,添加CMC-Na0.06%、黄原胶0.06%、海藻酸钠0.02%以及蔗糖10%、柠檬酸0.025%,并在60~70℃、20~25MPa压... 以南瓜和大豆为主要原料,探讨了南瓜豆乳复合保健饮料的配方及影响其稳定性和风味的因素。结果表明,以南瓜浆和豆乳混合比例为2∶1,添加CMC-Na0.06%、黄原胶0.06%、海藻酸钠0.02%以及蔗糖10%、柠檬酸0.025%,并在60~70℃、20~25MPa压力下进行两次均质,罐装,于121℃杀菌35min,获得风味和感官良好的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大豆 保健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的高速空腔流动演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继飞 周方奇 +2 位作者 徐来武 杨可 梁锦敏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空腔结构在高速来流条件下会产生复杂流动和高强度噪声,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结构安全。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和动态压力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深比为3~10的空腔在来流马赫数0.4~0.8状态下的流... 空腔结构在高速来流条件下会产生复杂流动和高强度噪声,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结构安全。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和动态压力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深比为3~10的空腔在来流马赫数0.4~0.8状态下的流动噪声特性开展试验研究,着重分析了空腔长深比和来流马赫数对腔内流场结构的影响,揭示了空腔噪声强度与腔内流动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长深比增大,腔内剪切层厚度迅速增长并向腔内扩张,与空腔的撞击位置由后壁下移至底面,腔内流体由开式流动向闭式流动转变;来流马赫数的增大会抑制剪切层向腔内发展,诱导主回流旋涡后移,使得流体趋于开式流动;腔内后壁总声压级的幅值与流体撞击后壁时的流向速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腔 PIV测量 流场结构 流向速度 噪声 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弹射救生过程人椅运动仿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玉刚 薛红军 +1 位作者 李宝峰 梁锦敏 《航空计算技术》 2009年第2期9-13,共5页
建立了人椅系统运动模型,针对人体结构特点,建立了飞行员上肢3刚体7自由度数学模型.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人体上肢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上肢各环节在弹射救生过程中相对转角等,计算结果表明身体上肢甩打过程短暂,整个甩打过程在0.4~0... 建立了人椅系统运动模型,针对人体结构特点,建立了飞行员上肢3刚体7自由度数学模型.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人体上肢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上肢各环节在弹射救生过程中相对转角等,计算结果表明身体上肢甩打过程短暂,整个甩打过程在0.4~0.5s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上肢各关节的转角及由此引起的关节力、力矩即可达到人体的耐受极限,仿真结果显示上肢运动的特征有明显的“鞭打运动”。通过CATIA二次开发方式,对飞机弹射救生过程人体动力学响应特征进行可视化仿真,使设计人员能够直观的获得各种弹射情况下人椅运动规律,提高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射救生 KANE方法 人体动力学 CAT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双射流对下游声压级影响试验
8
作者 刘志勇 何彬华 +2 位作者 梁锦敏 张兆 罗振兵 《气体物理》 2022年第3期14-20,共7页
在Ma=0.4的来流条件下,利用安装在主翼后缘处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对襟翼上的流动进行控制,在风洞中开展了合成双射流对下游声压级影响的研究.基于脉动压力测量结果,结合油流显示试验,得到了合成双射流对下游不同流动状态区域声压级影响... 在Ma=0.4的来流条件下,利用安装在主翼后缘处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对襟翼上的流动进行控制,在风洞中开展了合成双射流对下游声压级影响的研究.基于脉动压力测量结果,结合油流显示试验,得到了合成双射流对下游不同流动状态区域声压级影响的一些结论.对于附着流,在其峰值频率附近激励会明显提高其声压级;对于受旋涡主导的流动,恰当的合成双射流控制可以降低声压级,激励频率较为关键.在俯仰运动过程中,对于附着流,激励提高了声压级,但不改变其迟滞特性;对于受旋涡主导的流动,激励对声压级的影响与攻角有关,能够减弱其迟滞特性,但激励强度对迟滞特性的影响较小,减小声压级的最佳激励与运动历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双射流 脉动压力 声压级 噪声抑制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膨胀状态下单边膨胀喷管内壁面压力非定常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成军 李建强 +4 位作者 范召林 李耀华 高荣钊 梁锦敏 苗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7-543,共7页
为获得单边膨胀喷管(SERN)过膨胀状态下壁面压力非定常特性,在喷管落压比(NPR)为7.54和9.98两种状态下,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对SERN壁面压力进行试验测量,并结合聚焦纹影观测流场。结果表明:在两种落压比条件下,喷管下壁面分离模态均为自... 为获得单边膨胀喷管(SERN)过膨胀状态下壁面压力非定常特性,在喷管落压比(NPR)为7.54和9.98两种状态下,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对SERN壁面压力进行试验测量,并结合聚焦纹影观测流场。结果表明:在两种落压比条件下,喷管下壁面分离模态均为自由激波分离(FSS);NPR=7.54条件下,喷管上壁面分离模态为受限激波分离(RSS);而在NPR=9.98条件下,喷管上壁面分离剪切层间歇性地撞击喷管壁面,导致喷管出口附近壁面压力间歇性的高于环境压力,流动分离模态为部分受限激波分离(pRSS)。不同分离模态下,上游未受扰动区域壁面压力脉动主频均接近于6kHz,喷管内流动分离点呈现宽低频振荡特性。RSS模态下,分离点附近壁面压力脉动具有相对独立主频,而在FSS和pRSS模态下无明显独立主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膨胀喷管 过膨胀状态 受限激波分离 自由激波分离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FI和Preston管测量亚跨声速摩擦应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勇 李建强 +3 位作者 高荣钊 陶洋 梁锦敏 张长丰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81,共6页
在0.6m×0.6m亚跨超声速风洞中,采用油膜干涉测量技术(OFI)和Preston管方法开展了马赫数0.4~0.8下的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实验研究。模型头部经过椭圆化处理,避免出现流动分离。实验发现:在亚跨声速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 在0.6m×0.6m亚跨超声速风洞中,采用油膜干涉测量技术(OFI)和Preston管方法开展了马赫数0.4~0.8下的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实验研究。模型头部经过椭圆化处理,避免出现流动分离。实验发现:在亚跨声速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油膜粘性对摩擦应力测量结果影响很小;当来流马赫数或总压发生变化时,摩擦应力系数随来流动压或马赫数与雷诺数的乘积(Ma·Re)的增大而减小。在Ma=0.4和0.6时,观测到一种类似斑纹的干涉图像,基于其特性分析,提出以此作为一种转捩判据的设想;在Ma=0.8时,未观察到类似斑纹,根据油膜图像和数值模拟结果判断,模型头部出现了分离泡,边界层由分离诱导转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I Preston管 摩擦应力 转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