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史辨
- 1
-
-
作者
梁锡功
-
出处
《理论学刊》
1987年第4期61-63,共3页
-
文摘
鲁迅小说《高老夫子》中假充斯文的高干亭,要到女校讲历史,课得从《东晋之兴亡》讲起。书中写到,如果中途辞职的教员不将三国的事情讲完,他的预备就决不至于这么困苦。他最熟悉的就是三国。
-
关键词
文史
三国志
历史人物
无根据
三国演义
鲁迅小说
诸葛亮
清代史学
历史演义
历史记载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读史杂议
- 2
-
-
作者
梁锡功
-
机构
枣庄市委组织部
-
出处
《理论学刊》
1986年第5期34-35,共2页
-
文摘
(一)《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在流放中曾与一渔父做过一番有趣的对答。他们的对答,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屈原当时所处的楚国,朝政日非,外患频仍,统治阶层无不蝇营狗苟、醉生梦死,独有屈原清醒地看到局势的严重,为风雨飘摇的祖国忧心如焚。他曾力主革除弊政,举贤选能,修明法度,振兴祖国,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屡遭当权群小的无情打击,其内心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渔父认为,屈原不该这么死心眼,而应随大流。举世都混浊。
-
关键词
杂议
处世态度
统治阶层
史记
楚国
弊政
举贤
法度
屈原
封建社会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55
[社会学]
-
-
题名有感于吕蒙正
- 3
-
-
作者
梁锡功
-
机构
枣庄市委组织部
-
出处
《理论学刊》
1986年第2期41-41,共1页
-
文摘
宋初吕蒙正曾三度入相,是历史上著名的良吏。读《宋史·吕蒙正传》,颇可使人发些联想。一年灯节之夜,皇上设宴,蒙正作陪。面对良辰美景,皇上十分得意,对蒙正说:“五代时,天灾人祸,难得太平,现在天下经我治理,达到这般繁盛,可见理乱在人。”蒙正避席对道:“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一席话,说得这位夸口的皇上“变色不言”,老大不悦。皇上的意思,原是要蒙正奉承一番,导演一个颂圣德、呼万岁的热闹场面。殊料蒙正不识相,竟报忧不报喜。
-
关键词
正说
都城
代时
死者
古人
天灾人祸
人发
封建专制
宋初
宋史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