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试验研究外用加味三黄泻心汤配比及微乳凝胶对痤疮的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梁进京 杨新雪 董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1,I0014-I0019,共13页
目的研究八味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外用治疗痤疮的最佳复方配比,制备复方微乳凝胶用于小鼠痤疮模型的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选取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八味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 目的研究八味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外用治疗痤疮的最佳复方配比,制备复方微乳凝胶用于小鼠痤疮模型的体内药效学研究。方法选取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八味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复方配比;以伪三元相图为评价指标制备微乳,对微乳及微乳凝胶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背部注射痤疮丙酸杆菌建立小鼠痤疮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微乳凝胶组和复方微乳凝胶组,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八味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连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均为31.25 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大黄、黄连、黄芩、甘草以250、250、125、62.5 mg/mL,即配比为4∶4∶2∶1时杀菌率最佳。根据伪三元相图得到最终微乳处方为吐温-803 g,聚乙二醇4006 g,肉豆蔻酸异丙酯1 g,蒸馏水12 g,按质量比加入1%卡波姆940,充分溶胀后得到微乳凝胶,将水相用中药复方提取液代替得到复方微乳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血清中IL-1β、IL-10、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病理性改变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血清炎症因子含量降低,其中复方微乳凝胶组改善效果最显著(P<0.01)。结论以大黄、黄连、黄芩、甘草配伍的复方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制备复方微乳凝胶对小鼠痤疮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痤疮丙酸杆菌引发的痤疮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加味三黄泻心汤 正交试验 抑菌实验 微乳凝胶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化学成分及抗抑郁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新雪 梁进京 董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2-1190,共9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变化,建立利血平拮抗急性抑郁模型探讨药对合煎与单煎合并的抗抑郁作用差异。采用COSMOSIL 5C 18-MS-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柴胡-白芍单味、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变化,建立利血平拮抗急性抑郁模型探讨药对合煎与单煎合并的抗抑郁作用差异。采用COSMOSIL 5C 18-MS-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双波长(210、230 nm)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及对相关组织进行HE、Nissl染色分析不同剂型对小鼠抑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芍药苷和氧化芍药苷的含量在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中低于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组、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组和传统汤剂组均能使小鼠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明显提高(P<0.05,P<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不同程度地升高,丙二醛显著降低(P<0.05,P<0.01)。HPLC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通过抑制炎症和缓解氧化应激,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较柴胡-白芍单味配方颗粒混溶改善抑郁症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白芍 配方颗粒 传统汤剂 主要成分 抗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新雪 梁进京 董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2-580,共9页
建立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OSMOSIL 5C_(18)-MS-Ⅱ(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30 nm;... 建立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OSMOSIL 5C_(18)-MS-Ⅱ(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30 nm;柱温30℃。建立HPLC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 CA)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15批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同时测定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共确定15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4种成分;15批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CA和PCA均可将15批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大致分为2类;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4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建方法简单易行,可为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白芍 配方颗粒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