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膜加巩膜前部覆盖防治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暴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梁轩伟 严灿荣 +2 位作者 廖海兰 宋洪妮 郑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羊膜加前部巩膜覆盖对防治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植入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羊膜联合自体或异体巩膜为加固物对13例(13眼)行Ⅰ、Ⅱ期HA义眼座植入,随访12~20mo。结果:13例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在行HA... 目的:探讨羊膜加前部巩膜覆盖对防治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植入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羊膜联合自体或异体巩膜为加固物对13例(13眼)行Ⅰ、Ⅱ期HA义眼座植入,随访12~20mo。结果:13例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在行HA义眼座植入时采用羊膜联合前部自体或异体巩膜覆盖加固有利于结膜创口的愈合,预防创口裂开,减少义眼座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巩膜 羟基磷灰石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医学生视角看眼科见习期间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梁轩伟 邹玉仙 +4 位作者 刘澍 孟子葳 于欣悦 卓业鸿 陈荣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基于医学生视角评估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以下简称“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对眼科见习期间的医学生裂隙灯训练达成共识。方法:在中山大学117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见习前后对照研究。所有医学生在眼科见习期间均接受裂隙... 目的:基于医学生视角评估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以下简称“裂隙灯”)训练的必要性,对眼科见习期间的医学生裂隙灯训练达成共识。方法:在中山大学117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见习前后对照研究。所有医学生在眼科见习期间均接受裂隙灯训练。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裂隙灯教学的个人认知、个人需求与建议,并对眼科见习前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得分进行比较。此外,通过眼科见习后的学生主观评价来评估裂隙灯训练的效果。每个条目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采用IBM SPSS软件(版本20.0;SPSS Inc.,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16名(99.1%)医学生完成了调查。见习前的平均得分为19.99±3.03分,显示学生对裂隙灯用途的认知水平高;见习后的得分显著增加至22.97±2.37分(P<0.001)。对于个人需求的平均得分,见习后高于见习前(24.62±3.15 vs 23.60±2.36,P=0.009)。此外,86.2%的学生见习后认为裂隙灯实操训练有助于显著改善见习质量。大于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学生倾向于增加裂隙灯训练时间(见习前后分别为76.7%和77.6%)。结论:在眼科见习中,医学生更偏好于裂隙灯训练实操;鉴于对改善见习质量的潜在作用,应在眼科见习中推荐该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见习 裂隙灯训练 医学教育 必要性 学生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梁轩伟 严灿荣 +2 位作者 廖海兰 宋洪妮 郑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小瞳孔时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7眼)散瞳后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钝性分离及非切开的牵拉法扩大瞳孔,进行原位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 目的:探讨小瞳孔时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7眼)散瞳后小瞳孔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钝性分离及非切开的牵拉法扩大瞳孔,进行原位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1~0.2者5眼,0.3~0.5者14眼;0.8以上者8眼。结论:采用钝性分离及非切开的牵拉扩大瞳孔法,原位超声乳化可使小瞳孔的白内障恢复良好的视力和生理性圆瞳孔或近圆瞳孔,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 小瞳孔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联合保留球结膜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梁轩伟 李发忠 +2 位作者 古志浩 肖豪华 李莉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34例(36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9~20(平均11.2)mo。结果:34例(3... 目的: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34例(36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显微镜下行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行新鲜羊膜移植。术后随访9~20(平均11.2)mo。结果:34例(36眼)均治愈,均无翼状胬肉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下羊膜移植联合保留球结膜翼状胬肉切除术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初发 羊膜移植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晓津 梁轩伟 +4 位作者 李瑞庄 严灿荣 宋洪妮 郑彪 王少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941-943,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的层间分离并进行层间冷冻后再行羊膜移植术。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眼部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不良反应。随访6~24mo,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的层间分离并进行层间冷冻后再行羊膜移植术。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眼部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不良反应。随访6~24mo,临床疗效稳定。结论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能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大泡性角膜病变 羊膜移植术 联合 冷冻 临床研究 眼部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24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冯晓津 梁轩伟 +3 位作者 严灿荣 郑彪 宋洪妮 王少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4例35眼,术后1wk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2~41(平均18.5)mo,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wk矫正良好15例22眼,基本矫正8例12眼,矫正不足1例1眼,成...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4例35眼,术后1wk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12~41(平均18.5)mo,评价远期效果。结果:术后1wk矫正良好15例22眼,基本矫正8例12眼,矫正不足1例1眼,成功率(矫正良好+基本矫正)97%。随访中发现,2例(2眼)矫正良好者回退为基本矫正,1例1眼回退为矫正不足,2例3眼从基本矫正回退到矫正不足,远期成功率为88%。结论: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操作安全、无并发症,是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 治疗 儿童 矫正不足 临床效果 近期效果 随访观察 远期效果 操作安全 无并发症 K矫正 术后 功率 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严灿荣 梁轩伟 +1 位作者 冯晓津 郑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5例(5眼),术后随访6~24mo。结果:全部患眼治愈,未见复发。术后均未见新鲜羊膜移植片急性排斥反...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5例(5眼),术后随访6~24mo。结果:全部患眼治愈,未见复发。术后均未见新鲜羊膜移植片急性排斥反应,炎症控制。4~5wk角膜上皮愈合,2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是治疗小儿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结膜瓣遮盖 细菌性 角膜溃疡 穿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中继的双向OFDM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梁轩伟 朱琦 梁广俊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3-200,共8页
在双向多中继OFDM网络中,提出了一种高信噪比下的功率分配与子载波配对的联合算法,与传统的基于中继选择的算法不同,允许所有中继转发同一子载波对,从而提高系统的额外分集增益。该算法在系统总功率受限的条件下,首先应用柯西不等式优... 在双向多中继OFDM网络中,提出了一种高信噪比下的功率分配与子载波配对的联合算法,与传统的基于中继选择的算法不同,允许所有中继转发同一子载波对,从而提高系统的额外分集增益。该算法在系统总功率受限的条件下,首先应用柯西不等式优化分配了所有中继总功率为定值时各个中继的最优功率,简化原有的最优系统模型;再应用二分法,通过最大化不同子载波对下的等效信道增益计算出源节点与中继节点的功率分配;最后通过凸规划分配不同子载波对的功率,并应用匈牙利算法进行子载波配对,获得最大的系统容量。由于双向多中继网络中功率分配算法过于复杂,目前尚没有计算复杂度较低的最优功率分配方式,该算法大大降低了功率分配的复杂度,并通过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最优单中继选择算法和基于中继选择的功率分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 双向多中继 功率分配 子载波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瑞庄 梁轩伟 +3 位作者 严灿荣 廖海兰 冯晓津 郑彪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时视网膜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改变的影响。方法  30只 (6 0眼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0只 (2 0眼 )、模型对照组10只 (2 0眼 )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 10只 (2 0眼 )。造模后取视网膜组...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时视网膜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改变的影响。方法  30只 (6 0眼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0只 (2 0眼 )、模型对照组10只 (2 0眼 )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 10只 (2 0眼 )。造模后取视网膜组织 ,分离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用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还原性辅酶Ⅰ (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新西兰兔缺血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有所损伤 ,表现为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较假手术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亦有明显下降。银杏叶提取物组动物的这种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新西兰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明显受损 ,而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银杏叶提取物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呼吸功能 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宇 梁轩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02-904,共3页
目的:评价经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10/2015-10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8例82眼,并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41眼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球内注射... 目的:评价经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10/2015-10收治的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8例82眼,并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41眼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球内注射曲安奈德,试验组患者采用经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14.26±65.54μm)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7±84.52μm);试验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4.8±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采用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及减轻黄斑水肿的情况,减少眼压升高、结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黄斑水肿 结膜下注射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囊混浊相关手术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晓津 梁轩伟 +2 位作者 严灿荣 宋洪妮 郑彪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IOL)有关的引起后囊混浊的因素,以减少因手术因素引起后囊混浊的发生。方法对78例(78只眼)行ECCE+IOL后发生后囊混浊的病例进行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分析,如撕囊的方法、眼内操作的时间... 目的探讨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IOL)有关的引起后囊混浊的因素,以减少因手术因素引起后囊混浊的发生。方法对78例(78只眼)行ECCE+IOL后发生后囊混浊的病例进行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分析,如撕囊的方法、眼内操作的时间、皮质吸出的程度及后囊抛光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78例发生PCO组中行正中的连续环形撕囊(CCCC)有24只眼(30.77%),而NPCO组中则行CCCC有61只眼(78.21%),两组相比后囊混浊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35.388,P<0.001);PCO组中眼内操作时间≥15min者53只眼(67.95%),而NPCO组中则为19只眼(24.3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29.817,P<0.001);在PCO组中有7只眼(8.98%)进行了后囊抛光,NPCO组中则有35只眼(44.87%)进行了后囊抛光,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4.788,P<0.001)。结论后囊混浊的发生与手术中撕囊的方法、后囊膜抛光、残留皮质的吸出程度及眼内操作时间有关,因此为了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手术中应尽量做到正中连续环行撕囊,充分吸出残留皮质、囊袋及后囊膜抛光。此外通过熟练的手术,缩短手术时间能够减少后囊混浊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囊外摘除 后囊混浊 因素分析 白内障 植入术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ECCE+IOL 相关 后囊抛光 连续环形撕囊 连续环行撕囊 操作时间 统计学分析 显著性差异 PCO 手术因素 眼内操作 手术时间 手术中 后囊膜 皮质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散光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伟民 陈钦德 +1 位作者 梁轩伟 王忠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52-556,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周边角膜切开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手术患者54例54眼,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04±9.08(50~...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周边角膜切开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手术患者54例54眼,男2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04±9.08(50~87)岁。A组(0.75D≤散光≤1.50D)30例,B组(1.75D≤散光≤2.50D)24例。每组患者随机分配进行周边角膜切开术(PCRIs)和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6mo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EV|)、散光矫正量(|SIRC|)、散光矫正率(CR)。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6mo与术后1mo的UCVA和|EV|的变化。结果:术后6mo,所有患者的BCVA均达0.6以上。PCRIs与Toric-IOL术后BCVA达到0.8以上者在A组中分别为86.7%vs93.3%(P>0.05),B组分别为75%vs91.7%(P=0.59),两种术式在两散光组中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mo,PCRIs与Toric-IOL两种术式患者的UCVA、|EV|、|SIRC|、CR在A组患者中分别为0.70±0.21vs0.76±0.17(P=0.81)、0.48±0.22vs0.37±0.19(P=0.13)、0.87±0.30vs0.92±0.38(P=0.71)、0.75±0.16vs0.78±0.19(P=0.56),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中分别为0.50±0.15vs0.78±0.11(P<0.01)、1.17±0.36vs0.54±0.33(P<0.01)、1.08±0.27vs1.68±0.32(P<0.01)、0.51±0.13vs0.81±0.14(P<0.01),两种术式间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PCRIs术后1mo与术后6mo的UCVA、|EV|在分别为0.77±0.23vs0.70±0.21(P=0.09)、0.50±0.23vs0.48±0.22(P=0.58),Toric-IOL术后分别为0.77±0.223vs0.76±0.17(P=0.81)、0.40±0.18vs0.37±0.19(P=0.55),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中PCRIs术后1mo与术后6mo的UCVA、|EV|分别为0.63±0.17vs0.50±0.15(P<0.01)、0.81±0.34vs1.17±0.36(P<0.01),Toric-IOL术分别为0.81±0.12vs0.78±0.11(P=0.08)、0.48±0.31vs0.54±0.33(P<0.01),各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RIs与Toric-IOL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两种手术方式矫正低度数散光(0.75~1.50D)的疗效无差异,术后6mo内疗效稳定;Toric-IOL术矫正较高度数散光(1.75~2.50D)的疗效优于PCRIs;两种术式的疗效在术后6mo均有所回退,PCRIs回退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散光 周边角膜松解切开术 TORIC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在保留TENON’囊的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临床观察
13
作者 蔡江珊 梁轩伟 +4 位作者 李发忠 肖豪华 古志浩 李莉芬 邓映霞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1X期5-6,1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24例(24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及巩膜表面的TENON’S囊,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球结膜下的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行羊膜移植。术...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24例(24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及巩膜表面的TENON’S囊,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球结膜下的翼状胬肉组织,同时行羊膜移植。术后随访15个月~37个月,平均(18.62±4.23)月。结果:24例(24眼)均治愈,均无复发。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行保留TENON’S囊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下羊膜移植具有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初发 TENON’S囊 手术 羊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睑板腺囊肿患者线上服务平台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慧清 刘雪花 +3 位作者 于欣悦 陈荣新 肖惠明 梁轩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34-1538,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线上诊疗与微信回访相结合的线上服务平台体系,制定和实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对本院暂缓手术的睑板腺囊肿患者的居家管理方案和计划,并评价该线上平台体系的管理效果。方法:通过超文本... 目的:构建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线上诊疗与微信回访相结合的线上服务平台体系,制定和实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对本院暂缓手术的睑板腺囊肿患者的居家管理方案和计划,并评价该线上平台体系的管理效果。方法: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将科普知识、居家护理指导、资料收集及问卷调查于一体,不断优化睑板腺囊肿患者的持续居家管理,采用线上诊疗和微信进行干预指导。结果:经过4周的实践,应用线上平台体系成功为71例有手术指征的睑板腺囊肿患者完成居家管理,其中29例(40.8%)取消手术,4例(5.6%)继续采取保守治疗,38例(53.5%)仍待手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舒适度明显改善,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线上诊疗和微信回访相结合的线上服务平台体系在疫情期间能发挥其优势,减轻了患者的病情和不舒适水平,获得了较高满意度,能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居家管理,同时也避免了疫情期间就诊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是特殊时期对睑板腺囊肿患者的有效管理模式,可推广应用于日常诊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线上服务平台 睑板腺囊肿 居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沛辉 梁轩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4-1666,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6-06住院治疗的30例3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并留置硅胶引流管,术后常规6wk拔管,观察治...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激光泪囊鼻腔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6-06住院治疗的30例3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激光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并留置硅胶引流管,术后常规6wk拔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5mo。慢性泪囊炎30例32眼中,治愈28眼(88%),好转3眼(9%),无效1眼(3%),总有效率97%。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激光造口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激光 慢性泪囊炎 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唇粘膜联合羊膜移植重建泪小管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李发忠 古志浩 +3 位作者 肖豪华 黄绮明 章文萍 梁轩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409-410,共2页
关键词 唇粘膜 羊膜移植 泪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