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远海运维船展望
1
作者 杨昆 黄鑫 +2 位作者 梁路 邓武 唐毫 《中国水运》 2025年第9期13-17,共5页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远景规划下,海上风电发展迅猛;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逐渐由浅水到深水发展,不少企业已开始漂浮式风电项目的开发。风电运维船作为海上风电机组日常维护重要交通运维工具,国内介入较晚且基本服务于单桩导... 在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远景规划下,海上风电发展迅猛;目前,国内海上风电逐渐由浅水到深水发展,不少企业已开始漂浮式风电项目的开发。风电运维船作为海上风电机组日常维护重要交通运维工具,国内介入较晚且基本服务于单桩导管架基础形式风电平台,随着深远海漂浮式风场开发,也催生了深远海运维船需求。本文结合我国南海海域环境情况及漂浮式风场运维场景,对未来我国南海深远海运维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电 深远海运维船 环境参数 运维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回接技术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刘耀江 杨昆 +2 位作者 万帝成 卢维强 梁路 《中国水运》 2025年第9期125-128,共4页
海上风电开发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双碳”战略推进过程中显现出特殊价值(国家发改委,2021)。2021-2025年行业调整期内,技术迭代需求尤为迫切:一方面,补贴退坡倒逼成本控制;另一方面,近海资源趋紧驱动开发边界向深远海延... 海上风电开发作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双碳”战略推进过程中显现出特殊价值(国家发改委,2021)。2021-2025年行业调整期内,技术迭代需求尤为迫切:一方面,补贴退坡倒逼成本控制;另一方面,近海资源趋紧驱动开发边界向深远海延伸。在此背景下,漂浮式基础技术成为破解50m+水深开发难题的关键突破点,其结构设计借鉴海洋油气工程经验的同时,需应对风电载荷特性差异带来的技术挑战。值得关注的是,国内首例四腿浮式风电示范工程(海油观澜号)在南海海域实施过程中,创新应用了在线张紧技术。本研究基于该工程实际需求,针对原“奋进号”单点系泊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首先建立3×3锚缆阵列的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扩展式系泊方案的可行性;其次结合吸力锚基础的水动力特性,优化上下平台链回接工艺参数。工程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张紧系统在南海典型工况下表现出良好的运动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电 在线张紧器 锚系安装 浮式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油井水泥早强剂LL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路 李丽华 +1 位作者 张金生 王婧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33-36,40,共5页
研制了一种复合型无氯油井水泥早强剂LL,采用复配的方法将有机酸D、醇胺类物质E和硝酸盐F按一定比例复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水泥石6h的抗压强度为考察指标优选试验配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早强剂LL最佳配比为:有机酸D质量分数为1.0%(占... 研制了一种复合型无氯油井水泥早强剂LL,采用复配的方法将有机酸D、醇胺类物质E和硝酸盐F按一定比例复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水泥石6h的抗压强度为考察指标优选试验配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早强剂LL最佳配比为:有机酸D质量分数为1.0%(占水泥质量),醇胺类物质E质量分数为0.04%,硝酸盐F质量分数为4%。在最佳配比下,加入早强剂的质量为水泥质量的2.5%,结果表明,加入早强剂LL的水泥浆稠化时间与水泥净浆稠化时间之比为0.436,小于0.5、水泥石6h抗压强度(39℃、常压)为11.0MPa,大于4.0MPa,满足早强剂行业标准SY/T5004.4—2008的相关要求。与自制缓凝剂MAM、分散剂FASA及降失水剂AS等有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强剂 复配 油井水泥外加剂 配伍性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创造和谐、传播文化”——现代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梁路 《室内设计》 2006年第1期11-15,24-26,共8页
本文结合现代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从“形式服从人性”(Form Follows Humanity), 即通过创造以人为本的室内空间赋予人们舒适方便、能激发灵感和体现精神关怀的办公环境、“和谐就是美”(Harmonious Is Beautiful),即通过创造自然和谐的... 本文结合现代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从“形式服从人性”(Form Follows Humanity), 即通过创造以人为本的室内空间赋予人们舒适方便、能激发灵感和体现精神关怀的办公环境、“和谐就是美”(Harmonious Is Beautiful),即通过创造自然和谐的室内空间赋予人们健康生态、能提高效率和表达贴心温馨的办公环境以及“用空间去感知文化” (Use Space To Apperceive Culture),即通过创造独具神韵的室内空间赋予人们心旷神怡、能传递艺术和延伸文化底蕴的办公环境这三个方面,对现代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空间 以人为本 自然和谐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PFOA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被引量:12
5
作者 端木亭亭 王嘉 +2 位作者 梁路 董长勋 廖光煊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5-829,共5页
介绍以RfCONHCH2CH2N(CH2CH2COONa)2氨基酸型氟碳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并加入辅助添加剂,配成非PFOA新型高浓度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原液,并对该原液的3%型泡沫溶液的各种性能(表面张力,铺展性,灭火性能等)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 介绍以RfCONHCH2CH2N(CH2CH2COONa)2氨基酸型氟碳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并加入辅助添加剂,配成非PFOA新型高浓度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原液,并对该原液的3%型泡沫溶液的各种性能(表面张力,铺展性,灭火性能等)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水成膜泡沫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很低,并且可以在10 s以内很快灭火。抗烧时间也可以达到10 min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氟碳表面活性剂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灭火性能 抗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加速器Barrier Bucket高频电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路 许哲 +2 位作者 金鹏 王春晓 仪孝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同步加速器Barrier Bucket高频系统用于克服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并对束团进行预压缩从而实现束团的多次累积来提高束流的流强。实现Barrier Bucket束流多次累积,要求在同步环高频加速腔上产生一个单正弦电压信号。针对单正弦波形的特点... 同步加速器Barrier Bucket高频系统用于克服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并对束团进行预压缩从而实现束团的多次累积来提高束流的流强。实现Barrier Bucket束流多次累积,要求在同步环高频加速腔上产生一个单正弦电压信号。针对单正弦波形的特点,讨论在同轴加载腔上产生该电压波形的方法和条件。通过对单正弦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出信号对加速腔高频系统的带宽要求,运用等效并联电路的方法并将同轴加载腔作线性时不变近似,求出输出的腔体电压与输入的激励电流间的关系。Barrier Bucket电压信号对加速腔整个高频系统的带宽要求至少应为单正弦频率的两倍。输入的激励电流为单正弦信号的基础上叠加上一个直流脉冲偏置,偏置大小为腔体Q值。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实验环(CSRe)高频系统的铁氧体加载腔和新研制的磁合金加载腔系统上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作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IER BUCKET 单正弦 频谱 同轴加载腔 线性时不变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仁强 黄振瑞 +1 位作者 杨俊贤 梁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9-60,共2页
2005~2006年进行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蔗来茎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施用5 kg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最佳,药后60 d内的药效达到94.2%~96.0%,与对照药剂5%特丁磷颗粒剂相比差异显著,... 2005~2006年进行5%蔗来茎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蔗来茎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施用5 kg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最佳,药后60 d内的药效达到94.2%~96.0%,与对照药剂5%特丁磷颗粒剂相比差异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螟虫危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蔗来茎颗粒剂 甘蔗螟虫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孙莹 徐晓敏 +4 位作者 邹铮 刘艳 梁路 姚嵩 史四九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评估安徽省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安徽省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5年在安徽省抽取6个调查点,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 目的评估安徽省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安徽省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5年在安徽省抽取6个调查点,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研究共完成调查对象900人,5条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5.8%。农村居民(87.0%)高于城区居民总知晓率(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宣传教育的居民核心信息总知晓率(80.4%)高于未接受过宣传教育的居民(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条核心信息中知晓率较低的2条是第四条"我国对肺结核患者实施部分免费政策"(48.0%)和第五条"肺结核大部分能治好"(62.3%)。结论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未达到国家指导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知晓率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甘蔗多元复合药肥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杨俊贤 周仁强 梁路 《甘蔗糖业》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30%甘蔗多元复合药肥是将通用氮、磷、钾肥与微量元素、化学助剂及农药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新产品。在甘蔗下种时施450 kg/hm2作基肥;分蘖拔节期1125-1350 kg/hm2作追肥。从1996-1998年田间试验示范,甘蔗增产16.44%-23.58%;防治螟虫枯... 30%甘蔗多元复合药肥是将通用氮、磷、钾肥与微量元素、化学助剂及农药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新产品。在甘蔗下种时施450 kg/hm2作基肥;分蘖拔节期1125-1350 kg/hm2作追肥。从1996-1998年田间试验示范,甘蔗增产16.44%-23.58%;防治螟虫枯心效果75.57%-90.08%,效果极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药肥 基肥 追肥 拔节期 分蘖 下种 化学助剂 新产品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山人参的性状和商品等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晏马成 缪细泉 梁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研究野山人参的性状鉴别特征和商品等级划分。方法:生药学研究和鉴别特征聚类分析。结果:野山人参的芦与主根等较主根长,上有明显芦碗。主根人形,疙瘩状,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顶部有细密凹陷较深的螺旋状横纹,下部侧根一般两条,自... 目的:研究野山人参的性状鉴别特征和商品等级划分。方法:生药学研究和鉴别特征聚类分析。结果:野山人参的芦与主根等较主根长,上有明显芦碗。主根人形,疙瘩状,或圆柱形,外皮黄褐色,顶部有细密凹陷较深的螺旋状横纹,下部侧根一般两条,自然形成一个夹角。须根少,细长不乱,柔韧而不易折断,上有明显疣状突起。结论:性状是野山人参鉴别的主要特征,参重是野山人参商品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再参照主根的直径和侧根之间的夹角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山人参 性状鉴别 商品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磁合金环性能的测试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鹏 许哲 +1 位作者 梁路 付昕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通过搭建谐振电路的方法对国产磁合金环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的主要参数包括磁合金环的磁导率、Q值及其并联阻抗值等。测试结果表明:该磁合金环的Q值很低,随频率的变化不明显;磁导率很大,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并联阻抗值随频率增加而变... 通过搭建谐振电路的方法对国产磁合金环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的主要参数包括磁合金环的磁导率、Q值及其并联阻抗值等。测试结果表明:该磁合金环的Q值很低,随频率的变化不明显;磁导率很大,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并联阻抗值随频率增加而变大。在100℃温度以内,其性能参数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谐振腔 磁合金环 复数磁导率 品质因数 非绝热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拌和设备烘干筒内物料烘干加热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路 李旭宇 王清泉 《公路与汽运》 2011年第4期108-110,共3页
通过综合考虑物料运动过程及高温烟气与物料之间的传热过程,采用简化模型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以物料为对象的能量守恒方程,推导出理想条件下的烘干时间计算公式;通过对烘干筒内颗粒状物料运动过程及传热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烘干筒内物... 通过综合考虑物料运动过程及高温烟气与物料之间的传热过程,采用简化模型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以物料为对象的能量守恒方程,推导出理想条件下的烘干时间计算公式;通过对烘干筒内颗粒状物料运动过程及传热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烘干筒内物料烘干加热时间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结论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沥青混合料 拌和设备 烘干筒 物料 烘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敦本 梁路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年第2期25-27,共3页
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在同一地震输入下的反应,讨论了两种结构模型的位移、加速度、层间变位角和层间剪力。结果表明,利用ANSYS建立... 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多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基础隔震与基础固定在同一地震输入下的反应,讨论了两种结构模型的位移、加速度、层间变位角和层间剪力。结果表明,利用ANSYS建立三维模型,在地震作用下对隔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是可行的,同时多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明显小于基础固定结构的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软件 基础隔震 三维模型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迹与启示——戏曲剧场建筑形式与空间特色的探析
14
作者 梁鼎森 何杰 梁路 《城市建筑》 2008年第9期86-87,共2页
本文结合我国古代及当代戏曲剧场的建筑实例,探讨戏曲剧场建筑形式与空间特色,以求提高建筑创作水平。
关键词 戏曲剧场 形式与空间 特色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与锈蚀耦合作用下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瑞明 向阳开 +1 位作者 颜鑫 梁路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49-54,共6页
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25、50、75次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和对预应力梁钢绞线进行锈蚀时间为3、6、9 d的电化学快速锈蚀试验以及二者的耦合试验。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冻融循环、钢绞线锈蚀和二者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损失的规律,并建立预应力构... 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25、50、75次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和对预应力梁钢绞线进行锈蚀时间为3、6、9 d的电化学快速锈蚀试验以及二者的耦合试验。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冻融循环、钢绞线锈蚀和二者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损失的规律,并建立预应力构件的有效预应力与冻融循环次数、锈蚀率的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对预应力构件预应力损失影响最大的是预应力构件钢绞线的锈蚀,其次是预应力构件的冻融循环,且预应力构件的冻融循环和钢绞线锈蚀的耦合对预应力构件造成的预应力损失远大于预应力构件在冻融循环或钢绞线锈蚀单一作用下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冻融循环 钢绞线锈蚀 预应力损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溧水区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军 梁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9-31,42,共4页
复合微生物肥料由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为了验证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特开展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常规施肥减肥20%+复... 复合微生物肥料由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为了验证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特开展复合微生物肥料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常规施肥减肥20%+复合微生物肥料900 kg/hm^(2)可以极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增幅38.77%;纯收益增加2464.70元/hm^(2),增幅26.29%。该研究结果可为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溧水区小麦种植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复合微生物肥料 产量 经济效益 江苏南京 溧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海南山鹧鸪的活动规律
17
作者 黄祝礼 颜文博 +3 位作者 曾治高 薛少亮 梁路 羊子科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海南山鹧鸪是海南岛山地特有物种。研究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布设了160台红外相机,从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对海南山鹧鸪持续监测,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分析其活动规律。研究共在32台红外相机上获得海南山鹧鸪的独立有效照片76... 海南山鹧鸪是海南岛山地特有物种。研究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布设了160台红外相机,从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对海南山鹧鸪持续监测,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分析其活动规律。研究共在32台红外相机上获得海南山鹧鸪的独立有效照片76张,包含雨季39张、旱季37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山鹧鸪的日活动节律呈现明显的昼行性,旱季有晨昏两个活动高峰,雨季具有3个活动高峰;卡方检验显示各月份的活动强度没有显著差异。海南山鹧鸪单独活动、成对活动和集群活动分别占到了总量的50.0%、30.3%和19.7%。由此可见,尖峰岭林区海南山鹧鸪的活动规律可能受到种间竞争、气候、人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山鹧鸪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山鹧鸪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尖峰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旱地麦田土壤养分有效性及酶活性 被引量:83
18
作者 梁路 马臣 +3 位作者 张然 翟丙年 李紫燕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4-554,共11页
【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深入理解不同氮肥用量配施有机肥下土壤的生物化学性状,为充分发挥肥料效益,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黄土高原南部... 【目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深入理解不同氮肥用量配施有机肥下土壤的生物化学性状,为充分发挥肥料效益,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连续三年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置5个氮肥用量(N 0、75、150、225、300 kg/hm^2),配施或不施有机肥(30 t/hm^2)。在冬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取0—20 cm土层样品,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在收获期,调查了冬小麦籽粒产量。【结果】1)冬小麦产量以施氮量N 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最高,且有机无机肥配施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能够在减少19.1%的氮肥用量条件下,保证冬小麦产量稳产高产,此外在天气不理想的状况下,冬小麦的净收益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2)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18.2%、27.4%、149.3%、31.4%、27.6%、4.0%、4.7%、1.5%,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且除了脲酶以施氮量N 300 kg/hm^2配施有机肥的活性最高,其余指标均以施氮量N 150 kg/hm^2配施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佳。3)施氮量、有机肥、冬小麦生育期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施氮量和有机肥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施氮量和冬小麦生育期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肥和冬小麦生育期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氮量、有机肥和冬小麦生育期三者的交互效应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碱性磷酸酶与有机质间、脲酶与速效钾之间均未达显著相关水平,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冬小麦产量之间密切相关,在施用有机肥30 t/hm^2的基础上配施氮肥N 150 kg/hm^2,有利于增强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冬小麦产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降水年型渭北旱塬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氮肥用量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艳妮 马臣 +3 位作者 于昕阳 梁路 翟丙年 王朝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9-578,共10页
【目的】研究渭北旱区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对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规律,以实现作物稳产、平衡土壤氮素携出、避免过多氮肥残留累积为目标,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渭北旱区冬小麦稳产增效的最佳氮素投入量。【方法】2011... 【目的】研究渭北旱区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对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规律,以实现作物稳产、平衡土壤氮素携出、避免过多氮肥残留累积为目标,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渭北旱区冬小麦稳产增效的最佳氮素投入量。【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降水量为710.1 mm,高于年均降水量23.1%,属于丰水年;2012年7月—2013年6月降水量为391.4 mm,低于年均降水量32.2%,属于欠水年;2013年7月—2014年6月降水量为603.8 mm,高于年均降水量4.6%,属于平水年。本研究设置5个氮肥水平N 0、75、150、225、300 kg/hm^2,分别以N0、N75、N150、N225、N300表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吸氮量、氮素表观平衡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通过保证土壤氮素的输入和携出平衡确定氮肥用量,并通过该施氮量下吸氮量、产量及收获后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加以验证。【结果】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同降水量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年小麦产量均在N225水平达到最大值,但N225与N150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小麦地上部吸氮量与籽粒产量有相似的规律;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50.8%~75.5%的集中在0—40 cm,并且随着年限的延长逐渐减少,3年平均值分别为63.8%、66.1%和53.6%,而40—1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逐年升高且有向下淋溶的趋势;3种降水年型,土壤氮素盈余量(土壤氮素输入–输出)为0kg/hm^2的氮素盈余指标下的氮素投入量有所不同: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量分别为127、54和103kg/hm^2;在考虑到维持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而允许氮素表观盈余指标为N 40 kg/hm^2时,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量分别为170、99和150 kg/hm^2。此时的作物吸氮量(130、59、110 kg/hm^2)和产量(6267、2309、4502kg/hm^2)均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与理论最高吸氮量和最高产量值接近,而施氮量与理论最高吸氮量和产量时的施氮量相比有不同程度降低,分别减少了4.7%、142%、21.3%和5.3%、120%、30.7%。小麦收获后1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101.4、104.2和113.7 kg/hm^2,不仅可以保持土壤氮库的稳定,还能将残留硝态氮基本维持在安全阈值内(N 90~100 kg/hm^2)。【结论】综合考虑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下冬小麦–土壤系统氮素表观平衡的变化,建议在渭北旱区丰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施氮量分别为170、99和150 kg/hm^2,以保证作物稳产和氮素高效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冬小麦 产量 氮素残留 氮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探究——基于汉代西王母信仰演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路 孟楠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1期91-99,共9页
汉代既是西王母信仰的成熟时期,也是其不断演化达到繁盛的时期。汉代西王母信仰由大传统和小传统两部分构成,二者围绕着相同的价值内核,同塑同构着汉代西王母信仰体系。本文试图以汉代西王母信仰为研究对象,以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文化二分... 汉代既是西王母信仰的成熟时期,也是其不断演化达到繁盛的时期。汉代西王母信仰由大传统和小传统两部分构成,二者围绕着相同的价值内核,同塑同构着汉代西王母信仰体系。本文试图以汉代西王母信仰为研究对象,以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文化二分框架为研究方法,在对汉代西王母信仰演变剖析过程中,探究出大传统与小传统互动的演变路径,以及互动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与小传统 西王母信仰 互动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