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围压影响的间断级配散粒土潜蚀规律试验研究
1
作者 梁越 李越 +4 位作者 许彬 杨牛虎 张斌 潘剑 尹朝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共7页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 利用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系统,选用间断级配散粒土材料开展了潜蚀试验,探索了30、60、90 kPa围压条件下土体潜蚀规律,分析了不同围压下细颗粒流失、体积变化及临界水力梯度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小围压下,细颗粒易于流失,导致土体孔隙连通性增强,渗流流速显著提高;而较大围压则压缩了土体孔隙,降低了渗透路径通畅性,使得渗透系数明显降低。在低水力梯度时渗流流速与水力梯度呈现非线性变化,但随水力梯度增大逐渐趋向线性,基本符合达西定律;围压增大导致土体潜蚀启动的临界水力梯度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围压对不同阶段细颗粒流失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对细颗粒流失总量的影响不显著。较大围压下土体内部颗粒结合更紧密,试样的变形程度更小,而在30 kPa的低围压条件下,试样体积变化曲线呈明显的阶梯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围压 潜蚀 累计涌砂量 体积变化量 临界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含量影响渗流侵蚀规律的细观机理研究
2
作者 梁越 冉裕星 +2 位作者 许彬 张鑫强 何慧汝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9-1106,共8页
开展细颗粒的运移特性探究对于明确渗流侵蚀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细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土体的抗侵蚀性能。基于自研的粒子图像测速(PIV)/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渗流侵蚀试验系统,分析了初始细颗粒含量对于渗流侵蚀过程中的临界水力... 开展细颗粒的运移特性探究对于明确渗流侵蚀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细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土体的抗侵蚀性能。基于自研的粒子图像测速(PIV)/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渗流侵蚀试验系统,分析了初始细颗粒含量对于渗流侵蚀过程中的临界水力梯度及流速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根据流速演变规律,渗流侵蚀过程可基本分为稳定、局部破坏、整体破坏3个阶段,从而定义了局部破坏、整体破坏临界水力梯度,两种临界水力梯度均随初始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初始细颗粒含量低于20%时,试样处于欠填状态,具有明显整体破坏现象;整体破坏后,试样实测平均流速随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加速上升。当初始细颗粒含量高于30%时,试样基本处于满填状态,具备极高抗侵蚀性能;试样整体实测平均流速偏低。局部破坏阶段中,试样实测平均流速变化速率随初始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可知,初始细颗粒含量对于试样的渗流侵蚀细观机理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含量 透明土技术 粒子图像测速(PIV)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 渗流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围压下间断级配散粒土内部侵蚀机理研究
3
作者 梁越 罗安志 +2 位作者 杨牛虎 许彬 代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2,共9页
管涌侵蚀一直是水力学研究的重点,其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内部细颗粒发生迁移并形成渗漏通道的一种渗漏现象,且在围压条件下土体内部侵蚀过程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散粒土在... 管涌侵蚀一直是水力学研究的重点,其是指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内部细颗粒发生迁移并形成渗漏通道的一种渗漏现象,且在围压条件下土体内部侵蚀过程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应力动态联动式渗透变形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散粒土在恒定围压条件下的侵蚀过程进行研究。设置三组不同的间断级配试样,对渗流过程中的渗流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渗透变形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试验前期渗流速度v和水力梯度i呈线性正相关,但围压作用使得i-v曲线后期明显变缓不再符合达西定律;土体中间级配缺的越多,颗粒起动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且土体的不均匀系数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存在某一上限值。渗流过程中细颗粒的流失存在因堵塞而引起的自滤自稳定现象,该现象在骨架颗粒级配较为均匀时更易出现。土体在恒定围压条件下细颗粒流失导致体积收缩,而由于土体内部颗粒间的作用力突变,土体渗透变形呈现阶梯状变化,且在土体颗粒级配间断跨度大、内部细颗粒粒径小且单一的情况下阶梯状变化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恒定围压 渗透系数 体积变化量 细颗粒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散粒土侵蚀过程及强度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越 龚胜勇 +3 位作者 杨咏梅 许彬 张斌 喻金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2-639,共8页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 旨在探究相同应力条件下不同密实度间断级配散粒土管涌侵蚀机理及其侵蚀后强度变化特性,制备干密度为1.80,1.84,1.88 g/cm^(3)的3种土体试样,通过管涌三轴试验深入地探讨了干密度对其破坏临界水力梯度、累计涌砂量、体积变化量及侵蚀后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试样破坏临界水力梯度随其干密度增大而增大,且利用Terzaghi公式(F1)、毛昶熙公式(F2)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公式(F3)对其渗流临界水力梯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应力环境下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均较接近(优劣度为F2>F3>F1)。试样累计涌砂量与体积变化量均与其干密度呈负相关性变化趋势,其涌砂速率随管涌侵蚀不断发展而逐渐衰减;土的强度受干密度与侵蚀率二者影响,表现为侵蚀后土体强度折减程度随侵蚀进行而逐渐增加,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级配散粒土 干密度 管涌三轴试验 破坏临界水力梯度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架颗粒组成对散粒土管涌规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梁越 喻金桃 +3 位作者 张强 许彬 张宏杰 龚胜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 利用改进的渗透装置试验研究了细颗粒(0.075~1 mm)含量相同时骨架颗粒组成含量不同对散粒土的管涌发生临界条件以及颗粒侵蚀流失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在管涌发生前,水力梯度与渗流速度呈线性关系,基本符合达西定律;骨架颗粒1~2、2~3、3~5 mm 3个粒径段对管涌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其中1~2 mm粒径段颗粒对管涌孔隙的堵塞作用强于另外两个粒径段颗粒;对于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其不均匀系数越大,试样的下限临界水力梯度值就越大,细颗粒越不易起动,发生管涌的时间越晚,而不同级配的骨架颗粒对试样的上限临界水力梯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土 管涌 颗粒级配 临界水力梯度 累积涌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孔稀释试验的人工湖渗漏探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越 赵卓越 +2 位作者 夏日风 张宏杰 代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渗漏是影响湖库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准确、高效探测一直是水工安全领域中的技术难题。与基于电磁理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同,基于井流理论的单孔稀释技术可以直接得到与渗流场相关的含水层参数且无需额外的参数转换。但传统的单孔... 渗漏是影响湖库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准确、高效探测一直是水工安全领域中的技术难题。与基于电磁理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不同,基于井流理论的单孔稀释技术可以直接得到与渗流场相关的含水层参数且无需额外的参数转换。但传统的单孔稀释试验往往仅对点位渗漏性进行定性判断,针对大尺度下渗漏规模的定量分析应用较少。为此,基于单孔稀释测速原理对四川省仁寿县某渗漏人工湖进行研究。在人工湖附近钻孔后进行单孔稀释试验,通过监测NaCl溶液电导率数据得到钻孔流速,通过解译流速数据得到了人工湖最大渗漏通道位于湖体左侧钻孔ZK6~ZK7区域420~440 cm深度范围和ZK8区域300~400 cm深度范围,钻孔剖面渗流量为4.24 cm^(3)/s。现场试验应用表明:单孔稀释法不仅能定性分析出渗漏通道的空间位置,还能定量计算出地下流速、渗流量参数。试验证明单孔稀释渗漏探测原理应用于湖库渗漏探测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探测 单孔稀释法 电导率 渗漏通道 渗漏量 人工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抛石电阻率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梁越 张宏杰 +3 位作者 许彬 马士谦 夏日风 代磊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研究旨在利用电阻率技术解决水下抛石坝(隐蔽性工程)隐患探测和质量评价等关键问题。采用四电极法分析了水下抛石在不同供电电压和空隙率条件下的电阻率特性,并建立了电阻率与水下抛石空隙率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水下抛石电阻率随供电... 研究旨在利用电阻率技术解决水下抛石坝(隐蔽性工程)隐患探测和质量评价等关键问题。采用四电极法分析了水下抛石在不同供电电压和空隙率条件下的电阻率特性,并建立了电阻率与水下抛石空隙率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水下抛石电阻率随供电电压(10~60 V)升高呈先衰减后逐渐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且供电电压高于30 V时电阻率衰减程度显著降低;水下抛石电阻率随空隙率的增加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两者间的关系可用递减型幂函数表征),且不同供电电压下电阻率随空隙率的变化规律与此类似;分别选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拟合电阻率与空隙率关系,发现幂函数拟合误差最小,考虑供电电压影响最终建立了水下抛石电阻率与空隙率的经验公式;进一步通过水下抛石坝模型试验验证了经验公式的可靠性。该经验公式可有效描述水下抛石分布的密实程度,从而快速识别水下抛石坝内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抛石 隐患探测 电阻率 空隙率 供电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的水力梯度对渗流侵蚀影响试验研究
8
作者 梁越 何慧汝 +2 位作者 许彬 张鑫强 冉裕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为探究水力梯度对土体内部渗流侵蚀的影响规律,利用熔融石英砂作为透明土材料,以十五号白油与正十二烷按一定比例配置孔隙溶液,采用自研的PIV-PLIF(粒子图像测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渗流侵蚀试验系统研究了水力梯度对渗流侵蚀过程中孔隙... 为探究水力梯度对土体内部渗流侵蚀的影响规律,利用熔融石英砂作为透明土材料,以十五号白油与正十二烷按一定比例配置孔隙溶液,采用自研的PIV-PLIF(粒子图像测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渗流侵蚀试验系统研究了水力梯度对渗流侵蚀过程中孔隙溶液流速分布以及细颗粒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示踪粒子流速也随之增大且不规则运动现象加剧,直到试样发生破坏流速才趋于稳定;同一水力梯度下,宏观流速略大于微观流速,两者之间的差距也随水力梯度的增大而不断缩小;当水力梯度达到临界水力梯度时,骨架颗粒中的细颗粒开始流失,渗透系数也开始发生变化,继续提升水头会使细颗粒大量流失而导致渗流通道不断发展扩大,最终达到破坏临界水力梯度,试样发生渗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侵蚀 水力梯度 透明土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 粒子图像测速(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技术如何重塑街道空间规划与设计——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9
作者 杨柳 梁越 +2 位作者 张颂安 白杰 冯宇翔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7,共9页
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城市规划从“以车为本”向“人—车—境”协同范式转型。本研究基于理论演进与实践案例的双重视角,系统分析其对城市街道空间的重塑效应。理论层面梳理了街道空间的百年演变:从工业时代“车本位”主导,到2... 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城市规划从“以车为本”向“人—车—境”协同范式转型。本研究基于理论演进与实践案例的双重视角,系统分析其对城市街道空间的重塑效应。理论层面梳理了街道空间的百年演变:从工业时代“车本位”主导,到20世纪80—90年代人性化街道理念兴起,直至当前数字孪生与智慧交通推动的技术空间融合。通过美、日、加、中等国案例研究,揭示了技术落地面临的基础设施适配与空间权属重构等挑战。研究发现,无人驾驶将从三方面改变街道设计:功能尺度要素调整、路权重构与优先级转变和治理模式与基础设施革新。研究创新性提出分级应对策略:针对L3+单车智能提出道路断面优化方案,针对车路/车场协同设计停车空间改造方案。特别探讨了无人车在融合“端到端”和大语言模型的开发模式下,设计师需关注的设计议题。研究成果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兼顾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规划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规划设计 街道设计理论 无人驾驶规划案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风积沙水泥稳定级配砾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10
作者 王海 李文君 +1 位作者 杨鑫 梁越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5期79-81,101,共4页
采用风积沙替代河砂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不仅能够缓解沙漠地区河砂资源短缺问题,还具有生态效益和成本优势。按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基层配比要求,采用4档[即G2(20~30 mm)+G8(10~20 mm)+G11(5~10 mm)+XG3(0~5 mm)],水泥用量为5%,以风积沙等... 采用风积沙替代河砂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不仅能够缓解沙漠地区河砂资源短缺问题,还具有生态效益和成本优势。按二级及以下公路的基层配比要求,采用4档[即G2(20~30 mm)+G8(10~20 mm)+G11(5~10 mm)+XG3(0~5 mm)],水泥用量为5%,以风积沙等质量替代河砂,替代率分别为0、7%、12%、17%、22%、30%,制备风积沙水泥稳定级配砾石基层混合料。通过原材料级配分析、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风积沙替代率为7%的水泥稳定级配砾石作为二级及以下公路基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半刚性基层 风积沙 水泥稳定级配砾石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堤基管涌发生发展的试验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梁越 陈建生 +1 位作者 陈亮 沈坚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4-629,共6页
利用室内试验模拟了双层堤基管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通过分析水头分布、流量、以及出砂量等的变化,将破坏的发生及发展归结为4个阶段:上覆层破坏前的稳定阶段、上覆层破坏阶段、上覆层破坏后的稳定阶段、整体破坏阶段。研究发现,在上覆... 利用室内试验模拟了双层堤基管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通过分析水头分布、流量、以及出砂量等的变化,将破坏的发生及发展归结为4个阶段:上覆层破坏前的稳定阶段、上覆层破坏阶段、上覆层破坏后的稳定阶段、整体破坏阶段。研究发现,在上覆层破坏前,上覆层承担了大部分的水头差,当上覆层破坏后,这部分水头差转由下伏砂层承担,造成下伏层水力梯度的升高,如果水力梯度超过了下伏层的临界水力梯度,则下伏层发生渗透破坏。一次渗透破坏发生后,降下上游水头,重复增加水头的过程,模拟地层在多次渗透破坏作用下,地层抵抗渗透破坏能力的变化。发现一旦渗透破坏发生后,地层再次抵御渗透破坏的能力急剧下降,多次破坏后,试样内形成贯穿上、下游的集中渗漏通道,且通道规模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而增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当通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道上部会发生塌落而使堤坝产生溃口,进而使堤坝溃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堤基 管涌 渗透破坏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向渗流下的无黏性土颗粒起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越 张强 +1 位作者 曾超 刘泽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2,104,共5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变角度模型槽,开展了一系列管涌发生时无黏性颗粒起动试验。研究在不同渗流方向时,水力梯度、渗流流速以及粒径对于细砂起动所造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渗流方向与重力方向夹角的增大,同一粒径颗粒的临界起动流速以... 通过自行设计的变角度模型槽,开展了一系列管涌发生时无黏性颗粒起动试验。研究在不同渗流方向时,水力梯度、渗流流速以及粒径对于细砂起动所造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渗流方向与重力方向夹角的增大,同一粒径颗粒的临界起动流速以及对应的水力梯度均有增加,试样内部细颗粒通过空隙的难度加大。在同一渗流方向下,随着粒径增大,对应所需要的渗流流速和水力梯度也会相应增大。随着细颗粒不断的从空隙中被带走,试样的整体结构性受到影响,后续的渗流破坏速度会加快,形成了平均宽度由下游至上游变窄的渗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管涌 临界水力坡降 起动流速 渗流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管涌发展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梁越 陈亮 陈建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65-1270,共6页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针对单元体中移动颗粒的质量守恒,得到了管涌过程中移动颗粒的连续性方程;颗粒的运动与流体的流动相互关联,结合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得到了管涌发展过程中的流固耦合模型;根据颗粒流失与渗流场变化的相互关系,对渗透系...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针对单元体中移动颗粒的质量守恒,得到了管涌过程中移动颗粒的连续性方程;颗粒的运动与流体的流动相互关联,结合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得到了管涌发展过程中的流固耦合模型;根据颗粒流失与渗流场变化的相互关系,对渗透系数、单位流失量、孔隙率等参数的联系进行量化,结合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即可实现耦合模型的求解。最后,针对一维管涌情况,利用分时步法对模型进行解耦,以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并成功求解,分析了管涌过程中颗粒流失、流速、孔隙率以及剩余颗粒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在不同水力梯度下进行重复试验,分析了水力梯度在管涌发展中对各参数变化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管涌 质量守恒定律 起动流速 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堤基上覆层对堤基渗透破坏影响的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越 陈建生 +1 位作者 陈亮 沈坚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9,共5页
根据上覆层与下伏砂层的协调变形情况,将上覆层概化为完全不变形的刚性上覆层以及与下伏砂层始终协调变形的柔性上覆层,并利用室内试验对这2种极端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试验过程中的土体破坏情况、渗透流量、涌砂粒径以及破坏后土体的... 根据上覆层与下伏砂层的协调变形情况,将上覆层概化为完全不变形的刚性上覆层以及与下伏砂层始终协调变形的柔性上覆层,并利用室内试验对这2种极端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试验过程中的土体破坏情况、渗透流量、涌砂粒径以及破坏后土体的颗粒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具有刚性上覆层的双层堤基在接触面上易形成空洞,而柔性上覆层较刚性上覆层具有更强的抗渗透破坏能力;同时,具有刚性上覆层的堤基发生渗透破坏时粗颗粒更易流失。对渗透破坏过程中的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渗透破坏阶段的水力梯度分析情况,简要分析造成2组试验差异的原因所在。研究结果表明,使上覆层与下伏砂层保持协调变形是控制渗透破坏发展的有效方法,建议在堤基建设时尽量增加上覆层柔性,使上覆层与下部土体有协调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破坏 协调变形 双层堤基 颗粒分析 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级配影响滤层系统细颗粒迁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梁越 周洋 +1 位作者 吕平毓 史西西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158,共7页
滤层是渗透破坏防治工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渗透仪,对不同滤层系统颗粒组成条件下的流失细颗粒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层间系数D15/d85、不均匀系数Cu、控制粒径等对滤层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梯... 滤层是渗透破坏防治工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渗透仪,对不同滤层系统颗粒组成条件下的流失细颗粒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层间系数D15/d85、不均匀系数Cu、控制粒径等对滤层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力梯度在10以下时,层间系数在13以下滤层即可达到滤土作用,说明太沙基准则偏于安全。基料颗粒愈粗,临界及破坏水力梯度随层间系数的变化愈显著;基料颗粒愈细,流失细颗粒的运移规律对于层间系数的变化愈敏感,颗粒从起动到运移过程愈短,渗透破坏愈突然,愈不易防范。此外,基料颗粒Cu<1.86时,Cu越小,基料颗粒越不易起动;Cu>1.86时,起动临界水力梯度基本保持不变。当基料级配不变时,临界水力梯度与滤层颗粒粒径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破坏 基料-滤层系统 层间系数 细颗粒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流动数值模拟建模方法及孔隙流速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越 陈建生 陈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4-1109,共6页
土体渗流的微观机制是孔隙流动,孔隙流速的不均匀造成的"优势流"现象,普遍存在于渗流过程中。孔隙流速的模拟在溶质运移、渗透破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无黏性土体沉积的性质,按照给定的颗粒组成,计算出一定质量的颗粒... 土体渗流的微观机制是孔隙流动,孔隙流速的不均匀造成的"优势流"现象,普遍存在于渗流过程中。孔隙流速的模拟在溶质运移、渗透破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无黏性土体沉积的性质,按照给定的颗粒组成,计算出一定质量的颗粒所属每个粒组的颗粒的数量,然后利用PFC3D软件在限定范围内生成颗粒,并模拟颗粒的沉积过程;用一个代表剖面对得到的土体模型进行剖切,得到颗粒剖面,再利用布尔运算中的"差集"运算得到孔隙范围,即流体的求解域。给求解域施加一定的边界条件使其发生宏观上的一维流动,利用有限体积法对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得到孔隙中的流速分布;通过分析孔隙流动中的优势流现象,利用统计方法对断面上的孔隙流速进行统计,并利用卡方检验法对孔隙流速的分布规律进行检验,发现孔隙流速服从伽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流速 优势流 有限体积法 卡方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粒土渗透破坏判别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越 曾超 +1 位作者 储昊 张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5-79,共5页
渗透破坏是诱发土石坝、堤防、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土体渗透破坏判别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但是对于不同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利用自主研发的渗透破坏实验装置,开展... 渗透破坏是诱发土石坝、堤防、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土体渗透破坏判别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但是对于不同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利用自主研发的渗透破坏实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散粒土渗透破坏特性试验,研究了细颗粒含量、细颗粒组成以及干密度等对散粒土渗透破坏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试样渗透破坏过程中渗流流速、临界水力梯度、渗透系数等的变化规律。同时,将试验结果与已有的判别方法和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土 渗透破坏 判别方法 临界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网单元的污染物优势运移数值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越 王俊杰 刘明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07-3014,共8页
垃圾填埋场滤出液、入侵海水、核废物及生产生活废水等污染物随地下水的迁移威胁人类生存。地下水渗流的随机性导致溶质运移问题更加复杂。根据流网特点,利用流线与水头等势线对求解域进行离散,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流网单元内溶质浓度... 垃圾填埋场滤出液、入侵海水、核废物及生产生活废水等污染物随地下水的迁移威胁人类生存。地下水渗流的随机性导致溶质运移问题更加复杂。根据流网特点,利用流线与水头等势线对求解域进行离散,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建立流网单元内溶质浓度求解的隐式有限体积差分格式。基于多孔介质孔隙流速分布规律,利用蒙特卡洛法建立流管单元随机流速场进行溶质运移过程的数值模拟,最后根据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流网单元的数值模型中沿流线方向的物质交换由对流和扩散共同作用,而流管间的物质交换只有扩散作用,因此,可在不使用弥散系数下进行污染物运移的模拟。引入随机方法确定流管内流速为研究非均匀流场中染污物的优势迁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 溶质运移 有限体积法 扩散系数 流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的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越 陈建生 陈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136,141,共5页
为研究沿海地区海岸线海水入侵问题,探讨了注水井水力帷幕阻止海水入侵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排列注水井,提高注水井沿线的水头高度,阻止海水入侵的发展,驱使海水前锋向海洋方向后退。通过突变界面模型解释了注水井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的... 为研究沿海地区海岸线海水入侵问题,探讨了注水井水力帷幕阻止海水入侵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排列注水井,提高注水井沿线的水头高度,阻止海水入侵的发展,驱使海水前锋向海洋方向后退。通过突变界面模型解释了注水井水力帷幕防治海水入侵的机理,证明了注水井水力帷幕的有效作用;利用井流理论得到了注水井水力帷幕各参数间的关系,并利用帷幕建设消耗费用最小的原则,给出了帷幕初步设计方案,通过简单算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入侵 水力帷幕 井流理论 突变界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土界面剪切规律时效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越 储昊 +1 位作者 卢孝志 曾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2,共5页
钢-土界面时效性对研究钢护筒嵌岩桩的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预压时间对钢-土接触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预压时间分别为0,1,2,4,6,17,24和48 h,探索不同预压条件下得到的钢... 钢-土界面时效性对研究钢护筒嵌岩桩的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室内直剪试验,研究预压时间对钢-土接触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试验设计预压时间分别为0,1,2,4,6,17,24和48 h,探索不同预压条件下得到的钢-土界面在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受剪时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引入摩尔-库伦准则,分析了剪应力与水平位移的关系、抗剪强度等随界面预压时间的变化,发现剪应力随水平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并趋于稳定;随着预压时间的增加,摩擦角、黏聚力呈增大趋势,并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钢-土界面剪切的极限强度不仅与界面上的法向应力有关,还与界面预压的时间有关,极限剪应力随预压时间的增加有较明显的增长,当法向应力较小时界面极限剪应力的时效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土界面 剪切特性 时效性 承载力 抗剪极限强度 桩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