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沙波特征线的最优方向剖面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洁琼 吴自银 +4 位作者 赵荻能 尚继宏 李守军 梁裕杨 周勐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7,共11页
海底沙波是发育在近海陆架上的一种常见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沙波特征与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沙波脊线与谷线是表征海底沙波的最基本特征,也是精确描述沙波运动的基本参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数字水深模... 海底沙波是发育在近海陆架上的一种常见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沙波特征与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沙波脊线与谷线是表征海底沙波的最基本特征,也是精确描述沙波运动的基本参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数字水深模型的沙波特征线自动识别方法——最优方向剖面法,基于水深曲面归算得到最优剖面方向,再依据最优剖面方向求导并判定极值,自动提取沙波形态特征点,最终形成沙波脊线和谷线。以台湾浅滩复合型沙波为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基于不同分辨率的数字水深模型自动准确地提取海底沙波脊线与谷线,勿需设置阈值,地形自动化识别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方向剖面法 数字水深模型 八邻域 沙波 脊线 谷线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勐佳 吴自银 +5 位作者 马胜中 尚继宏 梁裕杨 周洁琼 李守军 赵荻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8,共13页
基于4 530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了划分,自上而下共识别出R0、R1、R2、R3、R4等5个主要反射界面,分别对应海底、3ka BP前后高海平面、最大海泛面、海侵面和... 基于4 530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了划分,自上而下共识别出R0、R1、R2、R3、R4等5个主要反射界面,分别对应海底、3ka BP前后高海平面、最大海泛面、海侵面和Ⅰ型层序界面,并以此划分出4个地层单元:晚全新世浅海-滨海沉积A,中全新世浅海沉积B,早全新世海侵沉积C,晚更新世陆相河流沉积D。在海平面变化的作用下,海峡地区先后发育低水位沉积D(低位体系域),海侵沉积C(海侵体系域)、高水位沉积B和A(高位体系域)。研究了台湾海峡的典型地震相,提出了关于台中浅滩(云彰隆起)处的楔状沉积体的新观点,认为该楔状体为全新世中期以来形成的三角洲沉积受波浪和潮流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潮流沙脊,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台湾。识别出了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古河道沉积,海平面变化和地势高低是其形成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 地震相 海平面 晚更新世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