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叶嘉莹“感发”说对《人间词话》“境界”说的接受 被引量:2
1
作者 梁葆莉 苗贵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136,共3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以其深刻而丰富的意蕴,不断吸引着学者去探究,而叶嘉莹无疑是其中成绩卓越者之一。叶氏从“境界”一词的源头去考察,先总结出其一般涵义;然后,她又从词这一特殊文体出发,在王氏所谓词“要眇宜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以其深刻而丰富的意蕴,不断吸引着学者去探究,而叶嘉莹无疑是其中成绩卓越者之一。叶氏从“境界”一词的源头去考察,先总结出其一般涵义;然后,她又从词这一特殊文体出发,在王氏所谓词“要眇宜修”之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她所独创的“感发作用之本质”,即“感发”是“要眇宜修”之审美特质得以发生、“境界”得以形成的动力所在,是联结“要眇宜修”与“境界”之间的桥梁,从而使王氏境界说在理论上更臻于严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境界 感发 要眇宜修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后期越国华夏化的精神历程及《左传》的“隐含叙述”
2
作者 梁葆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5,共5页
《越人歌》里面充满了楚、越两位身份悬殊的人物交流时产生的欣悦情绪,它是吴头楚尾地区楚、越两国频繁的青铜生产、交换活动的精神外现。孔子不可能在越灭吴后来见越王,在这个虚构故事的背后,是越国对华夏礼仪的漠视。《左传》记述越... 《越人歌》里面充满了楚、越两位身份悬殊的人物交流时产生的欣悦情绪,它是吴头楚尾地区楚、越两国频繁的青铜生产、交换活动的精神外现。孔子不可能在越灭吴后来见越王,在这个虚构故事的背后,是越国对华夏礼仪的漠视。《左传》记述越国历史大事时非常简略,但在最接近越国文化精神的地方,叙述颇细,从而将深刻的历史精神隐含在疏密有致的历史叙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国 华夏化 《越人歌》 《左传》 隐含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室南渡时期祝颂词的创作
3
作者 梁葆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8-171,共4页
宋室南渡,李纲、张纲、张元干等抗金志士通过在词中互相祝颂,表达出高涨的抗金情绪,随着抗金形势的严峻,他们的抗金壮志日渐凋零,走向退隐,只好在日常的互相祝颂中,表达着对于现实的无奈与不甘。
关键词 宋代 南渡 祝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湘灵神话的流传与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叶修成 梁葆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湘灵神话最初出自《楚辞.远游》,其情节简单,形象模糊。但后来由于糅混了湘夫人、舜二妃等神灵形象,又杂入了舜妃泪染斑竹、云和降神、伏羲作瑟、湘君遗佩等神话与传说,于是逐渐丰赡和繁富起来;湘灵作为女神的完美造型至唐代亦基本完成... 湘灵神话最初出自《楚辞.远游》,其情节简单,形象模糊。但后来由于糅混了湘夫人、舜二妃等神灵形象,又杂入了舜妃泪染斑竹、云和降神、伏羲作瑟、湘君遗佩等神话与传说,于是逐渐丰赡和繁富起来;湘灵作为女神的完美造型至唐代亦基本完成。后世文学作品中,湘灵多以悲怨意象呈现,其原型实则源自素女鼓瑟、湘君湘夫人的久候不遇和舜二妃泪染斑竹等悲情神话与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灵 湘夫人 舜二妃 杂糅 悲怨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神话传说与东夷文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叶修成 梁葆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1-76,共6页
黄蚩大战,并非仅是黄帝族与蚩尤族之战,乃是炎黄联盟与整个东夷族之间的大战,即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大碰撞大冲突。东夷族虽以兵败告终,但东夷族中有相当多的氏族后来归附、混同、融合于黄帝族中,两种风格殊异的文化亦随之大交流大融合... 黄蚩大战,并非仅是黄帝族与蚩尤族之战,乃是炎黄联盟与整个东夷族之间的大战,即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大碰撞大冲突。东夷族虽以兵败告终,但东夷族中有相当多的氏族后来归附、混同、融合于黄帝族中,两种风格殊异的文化亦随之大交流大融合,故而黄帝神话传说中便呈现出诸多东夷文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族 东夷族 兼融 东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