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前房深度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宋五德 梁章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前房深度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142例(142眼),根据术前前房深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45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B组42例先行前... 目的探讨不同前房深度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142例(142眼),根据术前前房深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45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抽吸;B组42例先行前房穿刺降眼压,再行小梁切除术;C组55例先给予药物等非手术治疗降眼压至低于30 mmHg(1 kPa=7.5 mmHg),再行小梁切除术。记录3组患者入院时、术后1周的眼压,同时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并观察3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和C组患者入院眼压分别为(49.02±2.97)mmHg、(49.53±3.87)mmHg、(48.76±4.65)mmH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A组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B组和C组术前视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B组高于A组和C组(均为P<0.05),A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50.0%和11.4%,3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7,P<0.01)。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行小梁切除术时应同时抽吸玻璃体,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前房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综合疗法疗效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五德 梁章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综合疗法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眼科治疗的15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分析患儿一般信息、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对... 目的分析影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综合疗法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眼科治疗的15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综合疗法治疗,分析患儿一般信息、屈光参差程度、弱视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愈组95例,进步组37例,无效组18例,治愈组患儿年龄小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0,P=0.045);不同年龄、弱视程度、屈光参差程度、依从性患儿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48.08、17.25、29.53,均P<0.01)。结论在影响综合疗法疗效的因素中,可调节的主要因素为患儿及家长对弱视的认识、重视及治疗配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影响因素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