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南石林土壤微生物含量及其对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福源 宋林华 +1 位作者 唐涛 王静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1,共6页
在植被生长缓慢的季节(1999年12月),对石林地区红壤三个研究点土下20~60cm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pH、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和土壤CO2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土壤CO2浓度和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与土壤微生物含量(... 在植被生长缓慢的季节(1999年12月),对石林地区红壤三个研究点土下20~60cm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pH、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和土壤CO2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土壤CO2浓度和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与土壤微生物含量(Mo)、土壤湿度(Mt)和土壤CO2浓度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在植被生长缓慢的季节,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空气CO2浓度变化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来源于根系呼吸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地区 红壤 土壤温度 pH 有机质 微生物 土壤C02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南石林地区土壤空气中CO_2浓度分布规律与土下溶蚀形态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梁福源 宋林华 +2 位作者 王富昌 郑炳元 张丽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0-187,共8页
研究了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石灰岩表面溶沟内土壤空气中CO2 浓度的分布规律及石牙 -土壤接触带土壤空气 CO2 浓度。讨论了土下溶蚀形态特征与土壤 CO2 浓度分布规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 ,土下溶蚀形态主要发育在土下 0 .2 0~ 0 .... 研究了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石灰岩表面溶沟内土壤空气中CO2 浓度的分布规律及石牙 -土壤接触带土壤空气 CO2 浓度。讨论了土下溶蚀形态特征与土壤 CO2 浓度分布规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 ,土下溶蚀形态主要发育在土下 0 .2 0~ 0 .6 0 m处 ,与土壤空气 CO2浓度分布规律相吻合 ;不同植被对土壤 CO2 浓度的影响次序为 :人工草坪 >柏树林 >天然草被 >松林 >无植被耕地 ;有土溶沟中土壤水的溶蚀能力比无土壤溶沟水高出一倍到几倍 ;与 CO2 处于动力平衡的土壤水的潜蚀能力达到 73.2 4 2~ 2 0 2 .2 75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下溶蚀形态 土壤空气 分布规律 二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南石林空气中水—石灰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福源 宋林华 唐涛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9-83,共5页
土下溶蚀和雨水淋溶作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林景观形成的两种主要过程。石林地区雨水、地表水、溶窝水和溶沟水的水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溶沟和溶窝中的土壤、藻类、苔藓和地衣对石灰岩的溶蚀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碳酸盐岩岩面水作用... 土下溶蚀和雨水淋溶作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林景观形成的两种主要过程。石林地区雨水、地表水、溶窝水和溶沟水的水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溶沟和溶窝中的土壤、藻类、苔藓和地衣对石灰岩的溶蚀过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碳酸盐岩岩面水作用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以土壤和低等生物为媒介的间接溶蚀强度要大于雨水的直接淋溶作用。不同类型的水岩作用机理的差异和不同的溶蚀强度在石林景观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在溶沟下部采集的水样的电导率、TDS、HCO-3 和Ca2 + +Mg2 + 含量都大于在上部采集的样品 ,水在沿石壁向下运移的过程中溶蚀作用加强是因为水岩作用时间变长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南石林 气下溶蚀 水-岩作用 石林景观 土壤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临城白云洞洞穴旅游对洞穴CO_2浓度及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宋林华 韦小宁 梁福源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0-235,共6页
河北临城白云洞碳酸钙景观极其丰富但风化严重。2000年"五一"黄金周对白云洞的客流量、温度、洞穴空气中的CO2浓度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并在8月、10月旅游淡季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洞穴旅游活动对洞穴的温度和CO2... 河北临城白云洞碳酸钙景观极其丰富但风化严重。2000年"五一"黄金周对白云洞的客流量、温度、洞穴空气中的CO2浓度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并在8月、10月旅游淡季进行了对比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洞穴旅游活动对洞穴的温度和CO2浓度的变化有主控作用。白云洞在"五一"长假游开始前最低CO2浓度为600ppm,"五一"这一天当游客量达到5800人时,大洞厅中的CO2达到4400ppm,温度提高了1.1℃,而狭小洞厅中CO2浓度可达到5800ppm,温度提高了2.3℃。当洞穴旅游高峰连续维持多日时,洞穴中的CO2还会累积增加。如5月2日的游客达到4000多人时,狭小洞厅CO2达到7000ppm。旅游高峰期,洞穴CO2往往经过一个晚上的扩散和流动后,也回不到本底值。但洞穴温度的累积不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洞 旅游 CO2浓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摘要)(英文)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林华 王静 +2 位作者 梁福源 韦小宁 林钧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9,共9页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how caves have been concerned by the show cave managers and speleo-scientists. Most scientists have recognized the speleo-activities and tourist facilities as the main factors to force th...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show caves have been concerned by the show cave managers and speleo-scientists. Most scientists have recognized the speleo-activities and tourist facilities as the main factors to force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in the show caves. The show caves in carbonate rocks including the water caves and dried cav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visitor flow. Great number of visitors rushing into the show caves in a short periods causes the CO2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rapidly increase, especially in the narrow and small passages and chambers. The maximum CO2 content was 7000 ppm (May 2, 2001) in the chamber about 20 m long, 25 m wide and 58 m high in Baiyun Cave, Hebei, after about 3000 people visited for 5 hour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16 8 ℃ to 19.6℃.In some cases, the natural factors may make great changes of the cave environment . For example, the heavy rain caused the great amount of drops in Yaolin Cave,Zhejiang.CO2 concentration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from 490800 ppm on October 30 (before raining) to 7401580 ppm on November 14, 1997 ( after raining).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e temperature of drop water is 0.10.6℃ higher than the cave temperature, but it is not very clear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cave was whether increased or not in the big chambers in Yaolin Cave. In Huangxian Cave, Hubei, in the wet season, most of 1833 rim pools were over flowing, the average CO2 content in the Rim Pool Hall on October 6,2000 was 2050 ppm, in the range of 1800 ppm and 2300 ppm; the temperature varied from 17.6℃ to 19.1℃,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8.5℃. While on August 20, 2001, when 90% of the rim pools were dried out,it was only 950 ppm of average CO2 concentration varying from 900 ppm to 1100 ppm, an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7.9℃, fluctuated from 15.9℃ to 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旅游资源 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林风景名胜区植被对土壤CO_2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林华 梁福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313,共1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林风景名胜区土壤CO_2的分布。为了对不同喀斯特地貌特点和植被对土壤CO_2影响进行研究,共选择了通过喀斯特洼地或分布在喀斯特洼地坡上的3个剖面的7个土壤测量点。 所有测量表明7个土壤测量点的pH都低于7,变值在5.4到...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林风景名胜区土壤CO_2的分布。为了对不同喀斯特地貌特点和植被对土壤CO_2影响进行研究,共选择了通过喀斯特洼地或分布在喀斯特洼地坡上的3个剖面的7个土壤测量点。 所有测量表明7个土壤测量点的pH都低于7,变值在5.4到6.6。有2个洼地顶部或上坡上的土壤pH值低于洼地中的土壤pH,但也有2个高位测量点的土壤pH值高于洼地中的pH值。绝大部分高位测量点的土壤湿度低于洼地中的土壤湿度。土壤中空气中CO_2的测量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风景名胜区 植被 土壤 二氧化碳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