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机采模式下株行距配置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建峰 梁福斌 +3 位作者 陈厚川 王聪 张旺锋 康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90-1396,共7页
【目的】研究机采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调整棉花株行距配置,达到适宜机采、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方法】选用棉花杂交种鲁棉研24号、常规品种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适宜机采的一膜3行等行距低密... 【目的】研究机采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调整棉花株行距配置,达到适宜机采、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方法】选用棉花杂交种鲁棉研24号、常规品种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适宜机采的一膜3行等行距低密度、一膜6行宽窄行高密度及一膜3行等行双株高密度3种配置方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育进程、果枝始节高度、脱叶率、吐絮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等行距低密度下,两种基因型棉花花铃期(开花-吐絮)生长发育较快,其中杂交棉鲁棉研24号果枝始节高度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6.3%、2.8%;喷施脱叶催熟剂6 d后,棉株脱叶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9.8%~11.4%,棉铃吐絮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8.7%~12.1%;单铃重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4.0%~8.0%、6.3%~17.4%;等行距低密度下,杂交棉鲁棉研24号收获籽棉产量最高。【结论】等行距低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杂交棉鲁棉研24号能充分发挥单株结铃数多及铃重较高的优势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株行距 种植模式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