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释氮肥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景丽 李亚兵 +6 位作者 胡大鹏 周明园 梁潘潘 吴慧敏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51,共10页
【目的】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3个缓释肥氮素用量:45、90和135 kg·hm-2,2个施用时期分别为2叶期和4叶期。以常... 【目的】研究缓释氮肥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以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小麦后直播的种植方式,设3个缓释肥氮素用量:45、90和135 kg·hm-2,2个施用时期分别为2叶期和4叶期。以常规氮肥尿素(纯氮90 kg·hm-2,CK1)和不施肥为对照(CK2)。【结果】缓释肥氮素90 kg·hm-2,并于2叶、4叶期施用产量较高,其中2017年籽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达4198.7和4037.8 kg·hm-2,比对照CK2分别高517.2和356.3 kg·hm-2,干物质积累量也表现为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于2叶、4叶期施用较高,其中2017年分别达到14090.5 kg·hm-2、13564.5 kg·hm-2,分别比对照CK2高12.6%和8.4%。氮素积累量表现相似的结果。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进一步表明,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45 kg·hm-2的处理氮素回收利用率(NAR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PE)都最高,2叶期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的处理其次,如2017年2叶期施缓释肥氮用量45 kg·hm-2处理的上述3个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75.62%、23.68%、77.26%,施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处理则分别为60.9%、19.9%、46.6%,而对照CK2仅为53.79%、14.12%、40.91%。【结论】小麦后直播棉在2叶期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氮素用量90 kg·hm-2能显著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促进群体干物质生产并实现高产,同时达到轻简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后直播棉 缓释氮肥 肥料运筹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化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丽楠 刘震宇 +6 位作者 周明园 蔡泽洲 梁潘潘 徐景丽 陈源 张祥 陈德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2-16,共5页
化控技术已在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培育壮苗、促进水稻光合作用、增强抗倒伏能力以及提高产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随着化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深入,调节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器官建成、株型及产量构成的调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化控技术已在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培育壮苗、促进水稻光合作用、增强抗倒伏能力以及提高产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随着化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深入,调节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器官建成、株型及产量构成的调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通过总结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生产上的研究新进展及提高产量原理,以期为化控技术在水稻上更好地应用并进一步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化学控制技术 研究进展 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终止后Bt棉蕾杀虫蛋白的恢复特征及相关生理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震宇 王桂霞 +5 位作者 李丽楠 蔡泽洲 梁潘潘 吴莘玲 张祥 陈德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0-447,共8页
以大面积生产应用的Bt棉常规种‘泗抗1号’和杂交种‘泗抗3号’为材料,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人工气候室,以盆栽方式设计高温胁迫试验。2017年设蕾期38℃高温持续胁迫72 h终止、2018年设38℃高温持续胁迫96 h终止处理后不同时间(... 以大面积生产应用的Bt棉常规种‘泗抗1号’和杂交种‘泗抗3号’为材料,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人工气候室,以盆栽方式设计高温胁迫试验。2017年设蕾期38℃高温持续胁迫72 h终止、2018年设38℃高温持续胁迫96 h终止处理后不同时间(0、12、24、48、72和96 h)研究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变化及相关氮代谢生理。结果表明,盛蕾期38℃持续胁迫72 h、96 h终止后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均能恢复到相应对照水平,并且恢复所需时间随胁迫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胁迫72 h终止后,常规种泗抗1号经72 h、杂交种泗抗3号经48 h蕾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与对照已无显著差异;胁迫96 h终止后,泗抗1号经96 h、泗抗3号经72 h,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与对照已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高温胁迫终止后,蕾中可溶性蛋白表达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谷氨酸草酞乙酸转氨酶(GOT)活性与Bt杀虫蛋白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81**、0.971**);而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的活性与Bt杀虫蛋白表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0.912**、-0.834**)。因此,生产上可根据高温持续时间预测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的恢复程度,合理防治棉铃虫等相关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 棉蕾 高温胁迫 BT杀虫蛋白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