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紫金山矿田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梁清玲 江思宏 +2 位作者 王少怀 李超 曾法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3-1118,共6页
罗卜岭铜钼矿床是位于紫金山矿田北东侧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铜钼矿体产于四方花岗闪长岩和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内。通过对该矿床11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04.7±1.6~106.5±1.5Ma,等... 罗卜岭铜钼矿床是位于紫金山矿田北东侧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铜钼矿体产于四方花岗闪长岩和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内。通过对该矿床11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04.7±1.6~106.5±1.5Ma,等时线年龄为104.9±1.6Ma,与赋矿围岩的成岩年龄一致,表明罗卜岭铜钼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由于斑岩铜钼矿床为紫金山矿田成矿流体早期演化的产物,故认为紫金山矿田成矿流体演化起始于105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成矿时代 罗卜岭铜钼矿 紫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田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清玲 江思宏 +1 位作者 白大明 王少怀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3-546,共14页
紫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和悦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为紫金山矿田内2个典型矿床。为了确定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文章系统研究了2个矿床的H、O、S、Pb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的... 紫金山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和悦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为紫金山矿田内2个典型矿床。为了确定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文章系统研究了2个矿床的H、O、S、Pb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在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的铜矿脉中,6件石英的δDV-SMOW值为-62.0‰^-58.5‰,δ18OV-SMOW值为12.0‰~14.6‰,δ18OH2O值介于2.4‰~6.5‰;26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3‰~2.9‰,峰值介于-5‰~1‰;16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介于17.966~18.785,207Pb/204Pb值介于15.571~15.722,208Pb/204Pb值介于38.127~38.849。在悦洋矿区的矿脉中,1件石英样品的δDV-SMOW值为66.6‰;5件石英样品δ18OV-SMOW值介于10.0‰~13.7‰,δ18OH2O值介于-1.1‰~3.4‰;13件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6.8‰^-1.0‰,平均值-4‰;5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介于18.405~18.521,207Pb/204Pb值介于15.620~15.685,208Pb/204Pb值介于38.587~38.863。H、O同位素特征显示,紫金山铜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水主要来自岩浆水,混合少量大气降水;悦洋银矿床则以大气降水为主,有少量的岩浆水加入。硫化物的S和Pb同位素特征显示,紫金山铜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早白垩世岩浆岩,悦洋银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及早白垩世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物质 紫金山铜金矿床 悦洋银多金属矿床 紫金山矿田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成因——锆石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3
作者 梁清玲 江思宏 +3 位作者 王少怀 刘翼飞 白大明 陈春良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对福建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岩进行了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岩浆岩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组成。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体具有低的εHf(t)值(-13·5^-2·9),Hf同位素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CM)峰值介于1·7~2... 对福建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岩进行了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岩浆岩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组成。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体具有低的εHf(t)值(-13·5^-2·9),Hf同位素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CM)峰值介于1·7~2·0Ga,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基底。早白垩世侵入-次火山岩分为四方花岗闪长岩体和紫金山次火山岩、悦洋次火山岩以及温屋次火山岩。四方岩体εHf(t)值介于-2·3~0·4,tDCM峰值介于1·3~1·4Ga;紫金山次火山岩εHf(t)值变化范围大(-8·9~5·6),tDCM峰值介于1·1~1·5Ga,表明两者均形成于中元古代基底和地幔物质混合作用的环境;悦洋和温屋次火山岩具有相对较低的εHf(t)(-2·7^-9·6)和较高的tCDM(峰值为1·4~1·7Ga),表明二者来源于中-古元古代基底和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合物。早白垩世岩浆岩Hf同位素特征显示,紫金山地区的侵入-次火山岩体形成于同一岩浆源区,但岩浆源区随着时间的演化各组分及组分含量在不断变化,显示了该时期复杂的壳幔作用过程。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中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中-晚侏罗世岩体与早白垩世侵入-火山岩来源于不同源区,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中生代 岩浆源区 华夏板块 紫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东猴顶A型花岗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9
4
作者 梁清玲 江思宏 刘翼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9-1130,共12页
本文对河北丰宁地区前人所定的东猴顶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Hf同位素分析。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学显示东猴顶岩体为早白垩世(~129Ma)钾长花岗斑岩,而非前人认... 本文对河北丰宁地区前人所定的东猴顶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Hf同位素分析。LA-MC-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学显示东猴顶岩体为早白垩世(~129Ma)钾长花岗斑岩,而非前人认为的侏罗纪—白垩纪正长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东猴顶岩体具有高硅(69.07%~73.00%)、富碱(Na2O+K2O:9.00%~10.56%)和FeO(全铁)/MgO比值大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负铕异常明显(δEu:0.25~0.41),相对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Th、U、Y等高场强元素,亏损Ca、Ba、Sr、P、Ti、Cr、Ni、Co等元素,Ga/Al比值高,具A型花岗岩特征,可能形成于伸展环境构造体制。岩体n(87Sr)/n(86Sr[)]i=0.70815~0.71197,εNd(t)值为-13.2~-16.8,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为2.0~2.3Ga;全岩n(206Pb)/n(204Pb[)]i=16.745~16.765,n(207Pb)/n(204Pb[)]i=15.372~15.394,n(208Pb)/n(204Pb[)]i=37.706~37.794;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为εHf(t)值=-20.7~-9.2,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 C)为1.9~2.6 Ga。同位素特征表明岩体源岩可能主要来自壳源物质。考虑到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为新太古代,因此,东猴顶岩体的岩浆来源于太古代地壳物质和部分亏损地幔物质的混合源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中生代岩石圈强烈减薄、地壳伸展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Sr-Nd-Pb-Hf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准苏吉花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5
作者 刘翼飞 聂凤军 +4 位作者 江思宏 侯万荣 梁清玲 张可 刘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通过辉钼矿Re-Os及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测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8.1±3.6)Ma,赋矿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98.2±3.1)Ma,确定准苏吉花斑岩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辉钼矿中Re... 通过辉钼矿Re-Os及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测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8.1±3.6)Ma,赋矿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98.2±3.1)Ma,确定准苏吉花斑岩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辉钼矿中Re的含量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区域内其他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年代,可以将区内斑岩型矿化时代划分为4个阶段,即晚泥盆世成矿阶段、早二叠世成矿阶段、三叠纪成矿阶段及白垩纪成矿阶段。根据这些斑岩型矿床矿化形式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将其划分为2期,即晚泥盆世时期以铜为主的斑岩型矿化和早二叠世及其后的以钼为主的斑岩型矿化,早二叠世斑岩型钼矿化可能与板块俯冲过程中弧后伸展作用岩浆作用有关,而三叠纪及白垩纪期间斑岩型钼矿化则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拼接后多期伸展作用的产物。中蒙边境中东部地区的这些斑岩型矿床矿化形式上的差异是该区域内成矿环境变化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定年 斑岩钼矿床 伸展作用与钼矿化 准苏吉花 苏尼特左旗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井矿区及外围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成矿时间的约束 被引量:51
6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1 位作者 刘翼飞 刘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513,共19页
大井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铜银锡多金属矿床,矿体呈脉状产出在二叠系林西组地层中,受NW或NWW向断裂控制。本文对大井矿区及其外围主要侵入岩体和火山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大井矿区内靠近... 大井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铜银锡多金属矿床,矿体呈脉状产出在二叠系林西组地层中,受NW或NWW向断裂控制。本文对大井矿区及其外围主要侵入岩体和火山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大井矿区内靠近1号矿脉产出的2件霏细岩脉样品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70.7±1.4Ma(MSWD=1.9)和170.7±1.1Ma(MSWD=1.3);矿区外围马鞍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年龄为279.7±1.3Ma(MSWD=0.74);唐家营子附近安山玢岩脉的锆石年龄为252.0±1.8Ma(MSWD=1.6);大四段村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年龄为242.8±1.7Ma(MSWD=1.7);采自大坝南部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和晶屑凝灰岩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43.5±0.7Ma(MSWD=0.38),144.3±0.7Ma(MSWD=1.2)和145.3±1.0Ma(MSWD=2.5);小城子村南部石英斑岩脉的锆石年龄为146.1±0.9Ma(MSWD=1.7),安山玢岩脉的锆石年龄133.2±0.7Ma(MSWD=0.96)。反映本区至少存在四期岩浆活动,分别是海西晚期、印支早期、燕山早期和燕山中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井矿区及外围主要侵入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霏细岩、安山玢岩和石英斑岩)均为富SiO2、富碱、准铝的钙碱性岩石,在SiO2-K2O图解上均落入"高钾钙碱系列"区。所有的岩石样品具有轻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征,其中Ba、Nb、Sr、P、Ti相对亏损,而Rb、Th、K、Ce、Nd、Hf、Sm、Y和Yb相对富集。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马鞍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大四段村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可能与古亚洲洋的碰撞闭合有关,形成于挤压的构造环境;燕山早期侵入岩在本区并不发育,其形成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查明,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蒙古-华北板块之间的鄂霍茨克洋消亡及后碰撞造山有关;而燕山晚期大规模的侵入-火山喷发活动可能是由岩石圈减薄,区域大规模伸展所引起。根据本文对矿区内及外围侵入岩与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结合矿区地质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井铜银锡矿床的成矿主要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146~133Ma)有关,是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MC-ICP-MS测年 岩浆岩 银铜锡多金属矿床 大井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拜仁达坝铅-锌-银矿床:元素分带及其成因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翼飞 聂凤军 +2 位作者 江思宏 刘妍 梁清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5-1068,共14页
内蒙中东部拜仁达坝矿床是一个以石炭纪石英闪长岩及锡林浩特杂岩为赋矿围岩的断裂充填型热液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分东西两个矿段,拜东矿区1号矿体及拜西矿区3号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矿体。矿体沿着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 内蒙中东部拜仁达坝矿床是一个以石炭纪石英闪长岩及锡林浩特杂岩为赋矿围岩的断裂充填型热液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床分东西两个矿段,拜东矿区1号矿体及拜西矿区3号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矿体。矿体沿着走向方向具有明显的矿化分带特征,锌-铜矿石、锌矿石及铅-锌-银矿石依次从矿化中心向外侧产出。代表性矿体拜东矿区1号矿体的块段金属量、平均品位及元素比值由西向东沿着走向方向显示出明显而系统的变化规律。锌的块段金属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铅和银的矿段金属量则先增加后下降;锌的块段平均品位由西向东逐渐降低,铅和银的块段平均品位则先上升随后下降;Ag/Pb值先上升随后下降,Ag/Zn和Pb/Zn值则逐渐上升。这种矿化的分带性可能是成矿热液在中偏高温向低温演化的过程中,沿着矿体的走向方向从矿化中心向外侧运移,在矿体不同位置有选择地将成矿物质卸载的结果。而成矿热液在断裂系统内与不同比例大气水的混合则可能是成矿系统内温度梯度形成的重要原因。矿床中不同位置的矿物组合记录了成矿热液中硫逸度由高向低,pH值由低向高的演化过程。拜仁达坝矿床与邻近的维拉斯托矿床组成了一个由温度场控制的具有明显矿化分带现象的低硫化热液脉状多金属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矿床 元素分带 矿床成因 拜仁达坝 内蒙古中东部 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多金属矿床及其附近侵入岩的年代学 被引量:19
8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4 位作者 刘翼飞 侯万荣 白大明 刘妍 梁清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55-1769,共15页
孟恩陶勒盖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铅锌银矿体呈脉状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对孟恩陶勒盖矿区及其外围主要侵入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中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 孟恩陶勒盖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一处大型银多金属矿床,铅锌银矿体呈脉状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对孟恩陶勒盖矿区及其外围主要侵入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测年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中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40.5±1.2)Ma,MSWD=0.48;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34.3±3.2)Ma,MSWD=0.21;矿区外围杜尔基岩基中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54.5±0.5)Ma,MSWD=0.41;矿区外围的安山玢岩的锆石年龄为(127.5±0.7)Ma,MSWD=1.3;分别代表了中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3期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与杜尔基岩体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均为富SiO2、富碱、准铝的钙碱性岩石,具有轻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为特征,其中Ba、Nb、La、Sr、P、Ti相对亏损,而Rb、Th、K、Ta、Ce、Nd、Hf、Sm、Y和Yb相对富集。岩体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孟恩陶勒盖岩基和杜尔基岩基分别形成于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和燕山期的伸展构造环境。根据获得的侵入岩的测年数据与前人获得的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与成矿有关的蚀变白云母的Ar-Ar年龄(179.0士1.5)Ma对比显示,这些侵入岩的侵位年龄与成矿年龄之间差别较大,说明这些岩体不太可能是孟恩陶勒盖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母岩。成矿岩体可能在深部尚未出露,或者已被杜尔基岩体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测年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银多金属矿床 孟恩陶勒盖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双井子杂岩锆石LA-MC-ICP-MS测年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1 位作者 聂凤军 刘翼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8-1123,共16页
双井于杂岩产出在内蒙古东部林西县西拉木伦河的南北两侧,由片岩、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前人对其形成时代认识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属于早中生代构造强烈变形产物。本文通过对双井子杂岩开展较... 双井于杂岩产出在内蒙古东部林西县西拉木伦河的南北两侧,由片岩、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前人对其形成时代认识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属于早中生代构造强烈变形产物。本文通过对双井子杂岩开展较为系统的LA-MC-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来限定这套杂岩的形成年代。锆石测年结果表明,绿泥石片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变化于146.3~1 970 Ma,年龄比较分散,没有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加权平均年龄。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变化于146.3~1736 Ma,获得2组比较可靠的年龄:一组由10个点组成,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90.5±2.1)Ma,MSWD=0.36,为早二叠世;另一组由5个点组成,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47.5±3.4)Ma,MSWD=0.12,为早三叠世,可能分别代表原岩中两期岩浆的侵位时间。侵位于杂岩中的花岗伟晶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变化于206.9~2122 Ma,年龄比较分散,也没有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加权平均年龄。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为(278.4±1.4)Ma,MSWD=1.9,可以代表原岩岩体的侵位年龄,为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双井子杂岩岩石(包括绿泥石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成分复杂,其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_2含量变化于61.97%~77.18%,但是所有的岩石样品均具有轻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征,都是U、Nb、Sr、P、Ti相对亏损,而Th、K、Ce、Nd、Hf、Sm、Y和Yb相对富集。与杂岩中的岩石相比,花岗伟晶岩显示明显不同的Ba亏损和Ta富集,而其他元素的富集和亏损趋势则与其几乎一致。因此,总的来说,双井子杂岩是由不同成分和时代的岩石(包括地层和岩浆岩)混合组成。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上述锆石年龄数据,推测双井子杂岩的形成年龄在230~206 Ma。因此,笔者认为本区可能并不存在前寒武纪基底,双井子杂岩可能是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过程中沿西拉木伦河深断裂形成的一套变形程度较高的中浅变质岩系,并有可能遭受了燕山中晚期的再次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MC-ICP-MS测年 杂岩 双井子 西拉木伦河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雾灵山杂岩体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春良 江思宏 +2 位作者 梁清玲 刘源 韩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3-673,共11页
雾灵山杂岩体是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的一个出露面积为230 km2的大岩基,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碱性石英正长岩和碱长正长斑岩组成。对该杂岩体中最早侵位的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的3件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原位Hf... 雾灵山杂岩体是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河北省兴隆县境内的一个出露面积为230 km2的大岩基,岩体主要由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碱性石英正长岩和碱长正长斑岩组成。对该杂岩体中最早侵位的似斑状碱长正长岩的3件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原位Hf同位素测试,获得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28.0±0.6)Ma、(127.3±1.2)Ma和(126.8±0.4) Ma,表明该岩体最早侵位于早白垩世;同时,两阶段Hf模式年龄介于1.13~1.75 Ga,εHf(t)值为-7.8~1.7。通过对似斑状碱长正长岩εHf(t)值及其中暗色包体岩相学分析,表明该岩石源区岩浆可能是由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岩石圈富集地幔以及亏损地幔岩浆混合形成。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早白垩世不同地区A型花岗岩的εHf(t)值的对比分析表明,这些A型花岗岩的源区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并随着时间演化,A型花岗岩中亏损地幔的成分贡献越来越多,表明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近于完成,亏损地幔物质开始上涌,并直接参与了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A型花岗岩 雾灵山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铁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3 位作者 白大明 聂凤军 刘翼飞 陈春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59,共13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铁矿床主要产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有三种类型,分别是:①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中的层状铁矿床(BID),②产在古河道中的河道型铁矿床(CID),和③主要由BID受侵蚀崩塌或冲积形成的碎屑...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铁矿床主要产在西澳皮尔巴拉地区,有三种类型,分别是:①赋存在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中的层状铁矿床(BID),②产在古河道中的河道型铁矿床(CID),和③主要由BID受侵蚀崩塌或冲积形成的碎屑型铁矿床(DID),以前两种类型为主。BID型铁矿通常品位高,规模大,是本区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其矿床成因尚存在争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表生—变质模式、同造山的热液模式和深成—表生模式。CID型铁矿由于其规模较大和容易开采,因此在西澳的铁矿石开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矿石以球粒状构造和富含铁化的木屑为主要特点。关于CID型矿床的成因,争议较大,观点甚多。一些学者认为CID型矿床的形成受特定条件(包括气候、地表风化和地质背景)的控制;而有些学者则认为CID型矿床形成于一个富含有机酸的饱和地下水的加积河道内,与铁的原位溶解和再沉淀有关。矿化发生在古地下水—大气界面,因此受地下水位的控制。由于对铁矿的矿床成因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对指导找矿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含铁建造(BIF) 层状铁矿床(BID) 河道型铁矿床(CID) 矿床成因 哈默斯利盆地 皮尔巴拉克拉通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澳皮尔巴拉地区鲸背山铁矿床地质特征与形成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4 位作者 聂凤军 刘翼飞 白大明 刘妍 陈春良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5,共11页
澳大利亚是全球铁矿石的生产大国,也是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其铁矿主要产于西澳洲皮尔巴拉克拉通的哈默斯利省,与前寒武纪的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关。对位于皮尔巴拉南部纽曼镇附近的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铁矿山——鲸背山(Mt Whaleba... 澳大利亚是全球铁矿石的生产大国,也是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其铁矿主要产于西澳洲皮尔巴拉克拉通的哈默斯利省,与前寒武纪的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关。对位于皮尔巴拉南部纽曼镇附近的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铁矿山——鲸背山(Mt Whaleback)铁矿的形成背景、矿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总结。矿体产于哈默斯利群布洛克曼含铁建造中,矿体东部走向北东,西部走向近东西,总长度5 000余米。矿体在地表出露最宽处达600余米,一般200m;矿体向下延深最深达500m。主要矿石矿物为微板状赤铁矿和假象赤铁矿,还有少量针铁矿,基本不含磁铁矿。矿石基本没有磁性。围岩蚀变作用主要有:去硅化、高岭土化、赤铁矿化和碳酸盐化。元素地球化学、氧同位素和围岩蚀变等研究表明,鲸背山铁矿床属于热液改造型铁矿,其形成过程主要受原始矿源层BIF、正断层和热液流体等控制,使得BIF中的脉石矿物迁出,铁不断得到富集,从而形成高品位的铁矿床。由于西澳哈默斯利省面积大,含BIF的地层分布范围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该区隐伏铁矿找矿潜力依然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条带状含铁建造(BIF) 成矿规律 鲸背山 皮尔巴拉 西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卡尔古利高登麦尔世界级金矿床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9-652,共4页
高登麦尔(Golden Mile)金矿床位于西澳珀斯(Perth)东约600km的卡尔古利市附近,是目前所知的全球第三大金矿床(前两位分别为南非的兰德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金储量约2000t。它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太古宙造山型金矿床,其超... 高登麦尔(Golden Mile)金矿床位于西澳珀斯(Perth)东约600km的卡尔古利市附近,是目前所知的全球第三大金矿床(前两位分别为南非的兰德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金储量约2000t。它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太古宙造山型金矿床,其超级露天采坑(SuperPit)长达3·8km,宽1·3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澳大利亚 世界 卡尔 乌兹别克斯坦 穆龙套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上杭盆地发现3.4Ga碎屑锆石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3 位作者 王少怀 张莉莉 刘春花 刘翼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碎屑锆石已经成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华夏地块东部上杭盆地底部产出的含砾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LA-MC-ICP-MS U-Pb 测年和Hf 同位素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碎屑锆石主要是岩浆锆石, 锆石年龄变化于328-3 403 Ma,... 碎屑锆石已经成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华夏地块东部上杭盆地底部产出的含砾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LA-MC-ICP-MS U-Pb 测年和Hf 同位素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碎屑锆石主要是岩浆锆石, 锆石年龄变化于328-3 403 Ma, 至少记录了10 期的岩浆活动事件, 表明该地区曾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与华夏地块其他地区的碎屑锆石或捕获锆石一样, 上杭盆地这些碎屑锆石年龄数据记录下了诸如晚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地壳生长事件、哥伦比亚超大陆和Rodinia 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冈瓦纳大陆的聚合等全球主要地质事件, 以及具有华夏地块特征的早古生代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武夷一云开运动).最高峰值年龄出现在450 Ma, 表明研究区附近最为强烈的事件是加里东运动(当地称作武夷-云开运动, 或者广西运动).Hf 同位素数据表明, εHf(t)= -27.2 - 19.8, 绝大多数εHf(t)值小于0, 两阶段亏损地εHf 模式年龄(tDM2)介于1 124-3 979 Ma, 峰值1 800-1 900 Ma, 表明其早期岩浆活动主要与大规模的新生地壳有关, 而晚期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形成地壳的大规模改造, 古老物质的再循环, 很少有新生地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前寒武纪地质 华夏地块 上杭盆地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