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4节气的光伏发电量均值并网方法研究
1
作者 潘王杰 李清清 +2 位作者 晋旺旺 梁泽德 李媛 《太阳能》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针对光伏发电并网对电网稳定性产生冲击的问题,以24节气为基础对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进行分段分析,提出光伏发电均值并网思路,从而改善光伏发电频繁并网造成的电网不稳定状况。首先,以河北地区为例,根据河北地区气象数据结合系统顾问模型... 针对光伏发电并网对电网稳定性产生冲击的问题,以24节气为基础对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进行分段分析,提出光伏发电均值并网思路,从而改善光伏发电频繁并网造成的电网不稳定状况。首先,以河北地区为例,根据河北地区气象数据结合系统顾问模型(SAM)软件对河北地区的光伏发电量进行仿真,再将其按24节气进行分段,并分析光伏发电量与24节气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多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中国各地区的光伏发电量与24节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出基于24节气的光伏发电量均值并网方法,并对所提出的方法和实时并网方法进行电网稳定性对比;最后,以河北地区某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为例,验证了采用基于24节气的光伏发电量均值并网方法并网时电网的稳定性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光伏发电量与节气的相关性较为显著;且采用基于24节气的光伏发电量均值并网方法后,可有效降低光伏发电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并网 电网稳定 24节气 SA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冷源驱动和太阳能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泽德 李清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1-215,共5页
提出基于自然冷源驱动和太阳能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由于热湿分别独立处理,所以无需常规低温冷源即可对空气进行除湿,该文采用自然深井水作为冷源提供冷量,并主要依靠太阳能为稀溶液的再生提供热量,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以青岛的... 提出基于自然冷源驱动和太阳能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由于热湿分别独立处理,所以无需常规低温冷源即可对空气进行除湿,该文采用自然深井水作为冷源提供冷量,并主要依靠太阳能为稀溶液的再生提供热量,驱动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以青岛的一座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4层综合楼为例,分别计算采用传统压缩式制冷和该文提出的溶液除湿系统两种方案的耗电量,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自然冷源驱动和太阳能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节电约29.65%,具有良好节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节能 溶液除湿 太阳能 自然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能驱动的垂直升降水下监测平台相变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泽德 王树杰 +2 位作者 袁鹏 盛传明 贾红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18-2624,共7页
应用Fluent软件基于焓-孔隙率法模拟和求解垂直升降水下监测平台的相变过程。采用体积比为9∶1的正十六烷和石墨复合相变材料,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对不同结构的相变换热器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结构和海水温度对相变过程的影响... 应用Fluent软件基于焓-孔隙率法模拟和求解垂直升降水下监测平台的相变过程。采用体积比为9∶1的正十六烷和石墨复合相变材料,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对不同结构的相变换热器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结构和海水温度对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变材料体积和圆筒形相变换热器内径相同的前提下,较小外径的圆筒形相变换热器具有更好的相变性能;较低的海水温度非常有利于凝固过程的进行;由于液相自然对流换热的存在,相同情况下熔解速率远大于凝固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监测平台 海洋温差能 相变 焓-孔隙率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底黑烟囱的海洋温差发电热力循环系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泽德 王树杰 +1 位作者 袁鹏 陈存福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1-45,共5页
与传统的海洋温差发电系统不同,海底黑烟囱海洋温差发电系统是以海洋地热为热源,以深海冷水为冷源的发电系统。文章分别分析和计算了以水蒸气为工质的开式系统和以纯氨为工质的闭式系统的循环热效率、换热器负荷、泵耗以及循环净功等相... 与传统的海洋温差发电系统不同,海底黑烟囱海洋温差发电系统是以海洋地热为热源,以深海冷水为冷源的发电系统。文章分别分析和计算了以水蒸气为工质的开式系统和以纯氨为工质的闭式系统的循环热效率、换热器负荷、泵耗以及循环净功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与以纯氨为工质的闭式系统相比,开式系统的热水泵功耗过大,降低高温海水的温度和提高闪蒸压力对开式系统是不利的;以水蒸气为动力循环工质有利于降低换热器的负荷,这对换热器的设计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温差发电 海底黑烟囱 热力循环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泉地热能利用的动力循环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泽德 王树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4,共4页
文章分别对3种以水蒸气为工作介质的发电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发现:当仅有发电需求,并且温泉地热水不凝性气体含量不算太高时,鉴于单级闪蒸发电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和实际发电功率较大的特点,采用单级闪蒸发电系统较为有利... 文章分别对3种以水蒸气为工作介质的发电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发现:当仅有发电需求,并且温泉地热水不凝性气体含量不算太高时,鉴于单级闪蒸发电系统结构相对简单和实际发电功率较大的特点,采用单级闪蒸发电系统较为有利;由于温泉地热主要为休闲旅游及医疗保健功能,空调制冷的需求很大,鉴于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发电制冷联合系统即可发电又能制冷的特点,采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发电制冷联合系统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发电 动力循环 溴化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差能驱动的垂直运动水下监测平台运动特性研究
6
作者 梁泽德 王树杰 +1 位作者 袁鹏 贾红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248,共6页
以采用齿轮泵浮力驱动系统的温差能驱动垂直运动水下监测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对各模式下的运动基本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在设定情况下,监测平台从开始下潜至到达500 m深处约需2586 s,平均速度0.19 m/s;平台... 以采用齿轮泵浮力驱动系统的温差能驱动垂直运动水下监测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对各模式下的运动基本方程进行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在设定情况下,监测平台从开始下潜至到达500 m深处约需2586 s,平均速度0.19 m/s;平台到达设定深度后开始减速下潜直到停止,该过程持续约188 s,下潜约6.16 m;而监测平台从停留位置开始上浮直到上浮到海平面约需2531 s,平均速度0.20 m/s;监测平台完成一个运动周期后最终漂浮在海面上,平台壳体最上端高出水面约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监测平台 海洋温差能 运动分析 剖面探测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供暖系统质量-流量调节流量优化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泽德 郭铁明 《区域供热》 2009年第3期34-35,共2页
质量-流量调节是热水供暖系统进行供暖调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在供暖调节的过程中不仅热网的供水温度随热负荷的减小而降低,同时热网的流量也随热负荷的减小而减小,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热网循环水泵的电能消耗;但是... 质量-流量调节是热水供暖系统进行供暖调节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在供暖调节的过程中不仅热网的供水温度随热负荷的减小而降低,同时热网的流量也随热负荷的减小而减小,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热网循环水泵的电能消耗;但是为了防止水力失调,对直接连接的供暖用户,进入系统的流量不能太少,因此研究质量-流量调节过程中流量和热负荷的关系即流量优化系数十分必要。本论文通过分析给出了流量优化系数的取值范围,同时给出了与流量优化系数相对应的热网供回水温度的函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暖 质量-流量调节 流量优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水道带翅片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铁明 张双喜 +1 位作者 梁泽德 刘硕 《节能技术》 CAS 200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本文以金属热强度为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Matlab对双通水道带翅片的散热器的散热量进行计算,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分析,得出该种散热器的最佳结构型式。
关键词 金属热强度 结构优化 散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水道带翅片散热器的优化设计(Ⅱ)
9
作者 郭铁明 梁泽德 《节能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114-118,126,共6页
本文以金属热强度为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MATLAB对双通水道带翅片的散热器的散热量进行计算,通过对数值结果的分析,得出该种散热器的最佳结构型式。
关键词 金属热强度 结构优化 散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