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杂多化合物催化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华明 纪明慧 +3 位作者 林海强 舒火明 王思远 梁永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4-377,共4页
合成了一系列过氧杂多化合物,考察了其在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过氧磷钨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在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6h,己二酸的收率可达55 9%。考察了温度、时间、反应物加入量、... 合成了一系列过氧杂多化合物,考察了其在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过氧磷钨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在环己烯氧化合成己二酸的过程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6h,己二酸的收率可达55 9%。考察了温度、时间、反应物加入量、H2O2加入量、催化剂加入量等一系列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杂多化合物 催化氧化 合成 环己烯 己二酸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制冷系统中热回收装置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哲 邹同华 +1 位作者 梁永伟 董艳红 《制冷与空调》 2021年第5期45-50,共6页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间接制冷系统的热回收水箱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和试验测试,分析了热回收水箱的换热性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得出了模拟值与测量值最大温差为4 K,温差范围在1.3%内,试验结果验...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间接制冷系统的热回收水箱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和试验测试,分析了热回收水箱的换热性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得出了模拟值与测量值最大温差为4 K,温差范围在1.3%内,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换热水箱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热回收水箱中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制冷 热回收装置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制冷技术在屠宰加工厂中的应用简析
3
作者 刘哲 邹同华 +1 位作者 梁永伟 李贺强 《制冷与空调》 2020年第11期28-32,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屠宰加工厂的间接制冷系统。提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应用形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运行方法。该系统将制冷剂充注量大大缩减,在安全性、环保性上优于直冷系统,同时系统操作简单,合理的使用具有...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屠宰加工厂的间接制冷系统。提出了其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应用形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运行方法。该系统将制冷剂充注量大大缩减,在安全性、环保性上优于直冷系统,同时系统操作简单,合理的使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该间接制冷技术在屠宰加工厂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制冷 安全环保 经济性 应用形式 运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甘草水提取物美拉德反应制备食用香料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春平 陈治岍 +5 位作者 关体青 薛云 王宣静 黄东业 梁永伟 吴彦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4,共11页
为优化甘草水提取物的美拉德反应工艺条件,本实验以甘草水提取物及葡萄糖焦糖化料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美拉德反应的温度、时间、pH及料液比,同时测定了产物褐变程度、色差变化和产物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①最优... 为优化甘草水提取物的美拉德反应工艺条件,本实验以甘草水提取物及葡萄糖焦糖化料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美拉德反应的温度、时间、pH及料液比,同时测定了产物褐变程度、色差变化和产物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①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140℃,时间40 min,pH 6.0,料液比5∶1;②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延长,褐变程度先上升后趋于平缓,色差值L^(*)逐渐减小;随着初始pH或料液比增大,褐变程度呈增大趋势,色差值L^(*)呈减小趋势。③经GC-MS分析测定,最优工艺条件获得产物挥发性物质分别有45种,物质总量为127.61μg/g。该研究为天然甘草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工艺优化 感官评价 色差测定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精制薄片叶膏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卷烟纸加香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春平 周鹏飞 +5 位作者 刘远上 薛芳 苏海洋 贾学伟 梁永伟 施丰成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68,共8页
分别采用50 nm陶瓷膜、100 kD有机膜和10 kD有机膜对薄片叶膏进行分级分离,将得到的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卷烟纸加香评吸及加香卷烟烟气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未分离组分(M0)、50 nm陶瓷... 分别采用50 nm陶瓷膜、100 kD有机膜和10 kD有机膜对薄片叶膏进行分级分离,将得到的组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卷烟纸加香评吸及加香卷烟烟气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未分离组分(M0)、50 nm陶瓷膜截留组分(M2)、100 kD有机膜截留组分(M4)、10 kD有机膜透过组分(M5)和10 kD有机膜截留组分(M6)中分别检测出68种、45种、45种、7种和36种挥发性成分,其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1109.03μg/mL、1042.14μg/mL、828.02μg/mL、92.00μg/mL、762.42μg/mL,广泛存在于5个组分中的成分有烟碱、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M5组分特有的成分为2-乙基己醇、顺式-1-(环己基甲基)-4-乙基-环己烷;2)M5组分主成分分析结果与M2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与其他3种组分有明显差异,影响M5组分香味的主成分主要为2-乙基己醇、顺式-1-(环己基甲基)-4-乙基-环己烷;3)M5组分加入卷烟纸后,卷烟的感官评吸效果最好,烟气中酚类、烷烃类和苯类成分增加较多,个别香味成分(如甲基环戊烯醇酮、(+)-香橙烯等)也明显增多,加香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叶膏 膜分离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主成分分析 卷烟纸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的新型烟用香精及其应用研究
6
作者 吴彦 梁永伟 +4 位作者 薛云 李天笑 孙丽莉 许春平 徐志强 《轻工学报》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 将酶解预处理的低次烟叶和玫瑰干花瓣进行混合提取,采用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法制备浸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合提取的工艺参数(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单独提取和混合提取浸膏香味成分的差异及卷烟加香效果。结果表明:低次烟叶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 h、酶添加量150 U/g;各因素对香味成分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物料比,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烟末和玫瑰末混合比1.8∶1,物料比1∶35;玫瑰样品、烟末样品、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44种、47种、64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325.19μg/g、1289.6μg/g、1642.89μg/g,其中混合提取样品中的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单独提取明显增多,烟碱含量有所降低。将最优工艺条件下的烟末和玫瑰混合提取样品应用于卷烟加香后,卷烟的香气质有所提升,且伴有花香和甜香,香味更加丰富饱满,刺激性降低,余味更加纯净舒适,感官品质更好,因此,混合提取技术在制备烟用香精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次烟叶 玫瑰 混合提取 香味成分 烟用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