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棘鲜果抗氧化成分提取参数优化及抗氧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梁楷 蒋玉梅 +2 位作者 李霁昕 米兰 张冰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64-269,共6页
以沙棘鲜果为原料,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其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FRAP值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 以沙棘鲜果为原料,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其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参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FRAP值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FRAP值的影响。根据预测模型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1%,料液比1∶22(g/m L),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8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提取液的FRAP值为8.784mmol/L。抗氧化性能分析表明沙棘果抗氧化成分具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作用于DPPH自由基EC50值为93.79μg/m L,羟自由基为4.14mg/m L,超氧阴离子为0.856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鲜果 提取 FRAP值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苦水玫瑰花酱的制作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冰晶 蒋玉梅 +2 位作者 米兰 李霁欣 梁楷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以苦水玫瑰为原料加工发酵型玫瑰花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酸花比、糖花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试验因素,对发酵工艺进行响应面设计,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糖花比1.2∶1,酸花比0.011∶1,发酵时间29 d,发酵温度30℃,此条件下制得的... 以苦水玫瑰为原料加工发酵型玫瑰花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酸花比、糖花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试验因素,对发酵工艺进行响应面设计,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为糖花比1.2∶1,酸花比0.011∶1,发酵时间29 d,发酵温度30℃,此条件下制得的玫瑰花酱总糖5.23%,总酸0.49%,氨基酸0.15%,单宁1.12%,乙醇5.62%vol。具有典型的玫瑰色泽及玫瑰花和发酵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水玫瑰 发酵 花酱 响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食醋陈酿过程中功能成分、有机酸和抗氧化活性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胡坤 梁楷 +3 位作者 郎繁繁 王利 周景丽 闫裕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77,共7页
按照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在醋酸发酵阶段加入党参、黄芪、苦荞、杜仲叶经6个月陈酿制备保健食醋-党参黄芪醋和苦荞杜仲叶醋,对其陈酿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功能成分与有机酸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功能成分、有机酸与抗氧化活性之... 按照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在醋酸发酵阶段加入党参、黄芪、苦荞、杜仲叶经6个月陈酿制备保健食醋-党参黄芪醋和苦荞杜仲叶醋,对其陈酿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功能成分与有机酸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功能成分、有机酸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延长,食醋对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总抗氧化能力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均呈上升趋势,其功能成分与有机酸含量也逐渐提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党参黄芪醋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多酚、总皂苷、草酸、丁二酸显著相关(P<0.05),其中总皂苷对其抗氧化性有较大贡献,与DPPH、ABTS及FRAP相关系数分别为0.752、0.711、0.775;苦荞杜仲叶醋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多酚、绿原酸、丁二酸显著相关(P<0.05),其中绿原酸对其抗氧化活性贡献较大,与DPPH、ABTS及FRAP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0.694、0.736。通过PCA可以有效区分两种保健食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醋 抗氧化活性 功能成分 有机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度醋补料发酵工艺优化
4
作者 夏瑶瑶 张峰 +3 位作者 闫裕峰 郎繁繁 梁楷 周景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0-236,共7页
高酸度醋的酿造主要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技术,高酸度醋有利于储存和运输,但目前高酸度醋的发酵工艺仍不完善。该研究利用福林斯自吸式深层发酵装置,以酿造酸度为9 g/100 mL醋的醋酸菌作为发酵菌株,通过对发酵工艺的调控酿造高酸度醋。结果... 高酸度醋的酿造主要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技术,高酸度醋有利于储存和运输,但目前高酸度醋的发酵工艺仍不完善。该研究利用福林斯自吸式深层发酵装置,以酿造酸度为9 g/100 mL醋的醋酸菌作为发酵菌株,通过对发酵工艺的调控酿造高酸度醋。结果表明,以14%vol酒精度发酵液进行高酸度醋的酿造,经单因素及响应面法试验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采用直接补料法进行补料,补料时间2.5 h,通气量0.12 m^(3)/(m^(3)·min),营养盐添加量1.7‰,营养盐在补料时加1.3‰+罐内发酵液酒精度降至3.5%vol~2.5%vol时加0.4‰。在此优化条件下,高酸度醋的总酸含量为12.62 g/100 mL,发酵周期为34.06 h,产酸速率为0.12 g/(100 mL·L·h),乙醇转酸率为8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度醋 醋酸发酵 补料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陈酿年份市售山西老陈醋理化指标、风味和功能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楷 王宏霞 +3 位作者 孙晓琪 郎繁繁 张晓宇 许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了比较市售山西老陈醋(SAV)的品质差异,对不同陈酿年份山西老陈醋样品(陈酿1年(SAV1-1~SAV1-3)、陈酿3年(SAV3-1~SAV3-3)、陈酿5年(SAV5-1~SAV5-3)、陈酿6年(SAV6-1~SAV6-3)、陈酿8年(SAV8-1~SAV8-3)、陈酿10年(SAV10-1~SAV10-3))的... 为了比较市售山西老陈醋(SAV)的品质差异,对不同陈酿年份山西老陈醋样品(陈酿1年(SAV1-1~SAV1-3)、陈酿3年(SAV3-1~SAV3-3)、陈酿5年(SAV5-1~SAV5-3)、陈酿6年(SAV6-1~SAV6-3)、陈酿8年(SAV8-1~SAV8-3)、陈酿10年(SAV10-1~SAV10-3))的理化指标、风味及功能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陈酿年份越高,山西老陈醋中的pH、总酸、总酯、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氨基酸态氮、有机酸、大部分氨基酸及总多酚、总黄酮、川芎嗪和乙偶姻等功能物质含量越高,陈酿10年SAV的总酸、总酯、还原糖及氨基酸态氮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8.40 g/100 mL、3.64 g/100 mL、3.91 g/100 mL、0.54 g/100 mL,其中有12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0.5 mg/mL,SAV10-2样品中有机酸总量最高,为7.02 g/100 mL。总多酚、总黄酮、川芎嗪均在陈酿8年的醋样中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197.96 mg/100 mL、172.04 mg/100 g、96.89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陈酿 理化指标 风味成分 功能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醋总酸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楷 闫裕峰 +5 位作者 郎繁繁 周景丽 夏瑶瑶 张旭姣 丁伟 武耀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97,共4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食醋的总酸进行快速检测分析。随机采集106个不同酸度食醋的实验数据、扫描近红外光谱图,选择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优化、建立模型。利用模型对15个未参与建模的食醋样品总酸的含... 利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食醋的总酸进行快速检测分析。随机采集106个不同酸度食醋的实验数据、扫描近红外光谱图,选择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优化、建立模型。利用模型对15个未参与建模的食醋样品总酸的含量进行预测,外部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食醋总酸实测值与对应采集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相关联建立的快速检测模型,其近红外食醋总酸模型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723,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621。经外部验证后,该模型食醋总酸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绝对偏差平均值为0.035,最大相对误差为1.383%,两者间相关性系数为0.995。该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简便地用于食醋总酸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食醋 总酸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醋生产用米酒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梁楷 田莉 +2 位作者 武耀文 周景丽 郎繁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48,共4页
以大米为试验原料,葡萄糖值(DE值)和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米酒精发酵工艺对米醋生产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米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5(g∶mL),液化酶0.3%,氯化钙0.1%,液化温度97℃,液化时间90 min;糖化的最佳工艺... 以大米为试验原料,葡萄糖值(DE值)和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米酒精发酵工艺对米醋生产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米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5(g∶mL),液化酶0.3%,氯化钙0.1%,液化温度97℃,液化时间90 min;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0.2%,糖化温度65℃,糖化时间为60 min;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5%,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12 d。在此最佳条件下,最终发酵前醪液的还原糖含量和DE值分别达到19.8 g/100 mL和75.8%,发酵后酒精度达到12.0%vol,出酒率为3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液化 糖化 酒精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发酵老陈醋四季酿造法工艺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楷 田莉 +3 位作者 闫裕峰 郎繁繁 周景丽 武耀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通过连续跟踪研究同步发酵老陈醋在不同季节发酵过程中醋醅的温度、水分、酒精度、还原糖、总酸的变化规律,优化调整不同季节的生产工艺参数,使同步发酵老陈醋达到“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四季平衡发酵。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发酵... 通过连续跟踪研究同步发酵老陈醋在不同季节发酵过程中醋醅的温度、水分、酒精度、还原糖、总酸的变化规律,优化调整不同季节的生产工艺参数,使同步发酵老陈醋达到“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四季平衡发酵。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发酵老陈醋四季酿造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平季(春季和秋季):粮水质量比1∶4,入缸温度24℃,用曲量50%,火醅接种量15%;夏季:粮水质量比1∶3.5,入缸温度22℃,用曲量50%,火醅接种量15%;冬季:粮水质量比1:4.5,入缸温度26℃,用曲量50%,火醅接种量20%,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全年总酸平均含量为4.95 g/100 mL,绝对偏差为2.92%,出品率提高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酵老陈醋 不同季节 生产参数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中芽孢杆菌的RAPD分型及其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贾瑞娟 陈旭峰 +2 位作者 梁楷 王如福 许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147,共7页
从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的醋醅中分离芽孢杆菌(Bacillus),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菌株随机扩增多态性脱氧核糖核酸(RAPD)分型和产酶、乙偶姻、多酚、总酯之间的关系,从中筛选一株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共分离出30株芽孢... 从山西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的醋醅中分离芽孢杆菌(Bacillus),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菌株随机扩增多态性脱氧核糖核酸(RAPD)分型和产酶、乙偶姻、多酚、总酯之间的关系,从中筛选一株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共分离出30株芽孢杆菌,其中11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8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6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1株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芽孢杆菌种内具有基因多样性,同种同型别的芽孢杆菌性状具有相似性;但同种不同型别的芽孢杆菌特性具有差异性。最终筛选出1株产糖化酶(89.68 U/m L)、蛋白酶(34.53 U/m L)、乙偶姻(1.05 mg/m L)、多酚(401.36μg/m L)、总酯(9.62 g/100 m L)能力均较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芽孢杆菌 RAPD分型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传统发酵工艺参数建模 被引量:7
10
作者 郎繁繁 田莉 +3 位作者 王如福 周景丽 梁楷 武耀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建立山西老陈醋传统发酵工艺参数模型,通过蒸料阶段、酒精发酵阶段、醋酸发酵阶段的正交试验,筛选酿造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建立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山西老陈醋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蒸料时间1.5 h、酒精发酵阶段水料比为3.3∶1(kg... 为建立山西老陈醋传统发酵工艺参数模型,通过蒸料阶段、酒精发酵阶段、醋酸发酵阶段的正交试验,筛选酿造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建立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山西老陈醋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蒸料时间1.5 h、酒精发酵阶段水料比为3.3∶1(kg∶kg)、新醅酒精度为4.5%vol。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醋酸发酵结束后醋醅浸泡液中总酸含量为5.24 g/100 m L。酒精发酵主发酵时间为3 d,主发酵温度为32℃,周期为16 d。醋酸发酵顶火时间为3 d,顶火温度为45℃,周期为9 d。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产并经过一年陈酿的山西老陈醋中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19777—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传统发酵工艺 响应面 模型 陈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多微麸曲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在陈醋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旭姣 闫裕峰 +6 位作者 周景丽 梁楷 郎繁繁 夏瑶瑶 丁伟 武耀文 田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缓解大曲的生产压力,以大曲为种曲制备强化多微麸曲,减少陈醋生产中的大曲用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糖化力及发酵力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强化多微麸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在陈醋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结果表明,强化多微麸... 为缓解大曲的生产压力,以大曲为种曲制备强化多微麸曲,减少陈醋生产中的大曲用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糖化力及发酵力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强化多微麸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在陈醋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结果表明,强化多微麸曲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量51.0%、种曲用量2.0%、培养温度34.5℃、培养时间42.0 h。在陈醋酿造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证明该强化多微麸曲可替代部分大曲及麸曲用量。在此优化条件下,强化麸曲糖化力为615.9 mg/(g·h),发酵力为1.14 g/(0.5 g·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强化多微麸曲 工艺优化 陈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糟续[米查]回活醋酸发酵生产陈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景丽 闫裕峰 +10 位作者 梁楷 张朝敏 郎繁繁 麻金花 张旭姣 杨文飞 夏瑶瑶 郝静凤 赵彦淳 武耀文 田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4-119,共6页
为了提高醋糟及醋醅的利用率,开辟醋糟利用的新途径,在食醋酿造传统工艺基础上,在拌醅阶段多加入醋糟和麸曲,进行醋酸发酵,分析醋酸发酵结束后醅酸及醋液的变化。以醋糟添加量、麸曲添加量、堆积时间及火醅接种量为评价因素,通过响应面... 为了提高醋糟及醋醅的利用率,开辟醋糟利用的新途径,在食醋酿造传统工艺基础上,在拌醅阶段多加入醋糟和麸曲,进行醋酸发酵,分析醋酸发酵结束后醅酸及醋液的变化。以醋糟添加量、麸曲添加量、堆积时间及火醅接种量为评价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佳酿醋工艺参数为麸皮添加量5.1%,堆积时间23.8 h,醋糟添加量为89%,在此工艺条件下,确定了顶火时间3 d,顶火温度44.5℃,醋酸发酵周期10 d,醋酸发酵结束后醅酸含量的平均值为(4.520±0.023)g/100 g,淋醋后所得半成品醋,与传统工艺酿制所得的半成品醋相比,氨基酸态氮提高8.78%,还原糖提高11.22%,出品率提高了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醋 醋糟 麸曲 醋酸发酵 工艺优化 醅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CCP的山西老陈醋机械化酿造工艺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郎繁繁 杨文飞 +2 位作者 闫裕峰 田莉 梁楷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167,共7页
对经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分析确定的山西老陈醋机械化工艺关键点工艺参数进行标准化研究。确定酒精发酵阶段控制初始淀粉含量14%,入罐温度28℃,粮水质量比1∶4,主发酵时间3d,期间每天进行通气搅拌,之后进行密封发酵,总发酵周期1... 对经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分析确定的山西老陈醋机械化工艺关键点工艺参数进行标准化研究。确定酒精发酵阶段控制初始淀粉含量14%,入罐温度28℃,粮水质量比1∶4,主发酵时间3d,期间每天进行通气搅拌,之后进行密封发酵,总发酵周期14d;醋酸发酵阶段控制初始醋醅密度0.53t/m3,初始酒精度4.50%vol,麸皮∶谷糠∶稻壳质量比1∶1∶0.4,每天通过翻醅机翻醅一次,醋酸发酵至第13天向醋醅中加盐并翻匀;熏醅温度120℃,添加量占熏醅罐比例70%,熏醅时间12h。可得到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国标要求且质量安全卫生的山西老陈醋产品。最后拟定了山西老陈醋机械化酿造的工艺参数和企业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机械化酿造工艺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标准化 企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陈醋醋酸发酵不同翻醅方式醋醅特性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瑾 夏瑶瑶 +4 位作者 梁楷 周景丽 闫裕峰 赵慧姿 李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139,共6页
采用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对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有机酸及香气成分进行跟踪测定,比较醋酸发酵两种翻醅方式对老陈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下总酸、不挥发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采用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对老陈醋醋酸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有机酸及香气成分进行跟踪测定,比较醋酸发酵两种翻醅方式对老陈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手工和机械翻醅方式下总酸、不挥发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乳酸和乙酸为醋酸发酵过程中的主体有机酸,二者占有机酸总量的85%以上。手工翻醅醋酸发酵阶段共检出33种香气成分,包括8种酯类、4种醇类、4种酸类、6种醛类、4种杂环类和7种其他类;机械翻醅醋酸发酵阶段共检出35种香气成分,包括8种酯类、7种醇类、4种酸类、1种酮类、5种醛类、2种杂环类和8种其他类。两种醋酸发酵阶段翻醅方式香气成分的组成均以酸类、醇类、酯类为主,机械翻醅醋醅风味较优于手工翻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陈醋 醋酸发酵 翻醅方式 理化指标 有机酸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分子包埋协同喷雾干燥生产山西老陈醋粉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景丽 田莉 +3 位作者 武耀文 梁楷 郎繁繁 张朝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1,共4页
以山西老陈醋为原料,与浓缩山楂汁、沙棘汁混合成配料液杀菌,添加β-环状糊精对配料液进行微胶囊分子包埋,加入麦芽糊精作为干燥助剂,与丁香粉和肉桂粉以及酵母提取物进行复配,喷雾干燥后收集醋粉进行包装。分别以总酸、醋粉得率和水分... 以山西老陈醋为原料,与浓缩山楂汁、沙棘汁混合成配料液杀菌,添加β-环状糊精对配料液进行微胶囊分子包埋,加入麦芽糊精作为干燥助剂,与丁香粉和肉桂粉以及酵母提取物进行复配,喷雾干燥后收集醋粉进行包装。分别以总酸、醋粉得率和水分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试验得出生产山西老陈醋粉的工艺参数为浓缩山楂汁添加量12.5%,浓缩沙棘汁添加量6.5%,酵母提取物添加量0.75%,β-环状糊精添加量20%,麦芽糊精添加量3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6°Bx,进料速率100 kg/h,进风温度16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山西老陈醋粉水分含量为6.74%,总酸为6.61 g/100 m L,醋粉得率为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粉 微胶囊 水分含量 总酸 醋粉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酿造山西老陈醋过程中总黄酮及单宁含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艳文 田莉 +3 位作者 闫裕峰 郎繁繁 梁楷 王晓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46,共4页
为改善生产工艺,提高山西老陈醋品质,该研究对传统及机械化工艺酿造山西老陈醋过程中总黄酮及单宁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在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及熏醅阶段持续上升,在新醋中略有所降低;与传统工艺相比,机械化工艺可... 为改善生产工艺,提高山西老陈醋品质,该研究对传统及机械化工艺酿造山西老陈醋过程中总黄酮及单宁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在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及熏醅阶段持续上升,在新醋中略有所降低;与传统工艺相比,机械化工艺可在熏醅阶段增加总黄酮含量。单宁含量在酒精发酵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醋酸发酵阶段持续上升,但在熏醅阶段显著下降,新醋中进一步降低;与传统工艺相比,机械化工艺醋酸发酵过程中单宁含量上升速度较慢,成醅中单宁含量明显低于传统工艺成醅,且经过熏醅阶段单宁含量进一步下降。对比两种工艺可发现,采用机械化工艺高温高压熏蒸方式更利于提高总黄酮含量、降低单宁含量,进而提高山西老陈醋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单宁 总黄酮 传统工艺 机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陈醋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瑶瑶 闫裕峰 +3 位作者 梁楷 郎繁繁 武耀文 田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1,共6页
为了缓解老陈醋浓醪酒精发酵中高底物浓度和高酒精浓度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以大豆粕与花生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生物氮源营养剂制备工艺,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所需生物氮源营... 为了缓解老陈醋浓醪酒精发酵中高底物浓度和高酒精浓度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以大豆粕与花生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生物氮源营养剂制备工艺,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浓醪酒精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所需生物氮源营养剂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大豆粕与花生粕质量比5∶1、加水量80%、米曲霉接种量0.04%;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粮水比1.0∶2.7(kg∶L),生物氮源营养剂用量4%,大曲用量20%,最终酒醪的酒精度为12.89%vol。与稀醪酒精发酵相比,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大曲用量节约18%~24%,发酵时间节省16%~20%,酒醪的酒精度提高4.18%vol,所酿造的老陈醋氨基酸态氮及总酯含量分别提高了25%与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陈醋 生物氮源营养剂 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添加量对山西陈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特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艳文 夏瑶瑶 +4 位作者 王晓昌 周景丽 梁楷 郎繁繁 闫裕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77,共7页
为确定山西陈醋生产所需大曲的最适添加量,保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分别分析了添加原料质量20%、30%和40%大曲对山西陈醋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酒精度、还原糖、总酸、不挥发酸、有机酸、氨基酸态氮、总酯)和特征成分(川芎... 为确定山西陈醋生产所需大曲的最适添加量,保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分别分析了添加原料质量20%、30%和40%大曲对山西陈醋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酒精度、还原糖、总酸、不挥发酸、有机酸、氨基酸态氮、总酯)和特征成分(川芎嗪、总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陈醋发酵过程中,酒精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还原糖、总酯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总酸、氨基酸态氮、总黄酮、川芎嗪含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增加大曲添加量有利于增加还原糖、不挥发酸、氨基酸态氮、总酯、川芎嗪、总黄酮的含量。酿造山西陈醋所需大曲的最佳添加量为30%。此条件下酿造新醋中的总酸含量为4.60 g/100 m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20 g/100 mL,还原糖含量为1.62 g/100 mL,不挥发酸含量为1.67 g/100 mL,总酯含量为1.92 g/100 mL,总黄酮含量为80.35 g/100 g,川芎嗪含量为22.58 mg/L,有机酸总量为3.75 g/100 g,乳酸和乙酸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90%以上,产品品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添加量 山西陈醋 理化指标 川芎嗪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清远市一次长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律 李鸿飞 梁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207-209,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2月24日至3月14日清远市出现的长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①乌拉尔山东侧的阻塞高压和远东冷涡异常偏强,造成贝加尔湖附近横槽异常活跃,不断引导冷空气中路南下...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2月24日至3月14日清远市出现的长低温阴雨寡照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①乌拉尔山东侧的阻塞高压和远东冷涡异常偏强,造成贝加尔湖附近横槽异常活跃,不断引导冷空气中路南下影响华南地区;后期阻高东移,横槽减弱,冷空气随之减弱。②中低纬高原槽和南支系统活跃,700 hPa和850 hPa华南上空的偏南风持续偏强,甚至在部分时间里达到急流,使暖湿气流不断输送到华南上空。③地面冷空气活跃,频繁南下,但强度一般,低纬暖湿势力较常年偏强,致使锋区在南岭附近维持。④清远地区850 hPa相对湿度一直维持较大值,有利于阴雨寡照天气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阴雨寡照 阻塞高压 广东清远 201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老陈醋催陈澄清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夏瑶瑶 麻金花 +10 位作者 闫裕峰 田莉 武耀文 郎繁繁 梁楷 周景丽 张朝敏 郝静凤 张旭姣 杨文飞 赵彦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9-94,共6页
新酿的老陈醋有刺激味、口感欠柔和、香气较淡薄,同时在贮存的过程中有沉淀产生,影响老陈醋的感官指标。为了改善新醋的口感,使醋液澄清,可使用活性炭处理老陈醋,对3种活性炭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得到了老陈醋催陈澄清的... 新酿的老陈醋有刺激味、口感欠柔和、香气较淡薄,同时在贮存的过程中有沉淀产生,影响老陈醋的感官指标。为了改善新醋的口感,使醋液澄清,可使用活性炭处理老陈醋,对3种活性炭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得到了老陈醋催陈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活性炭用量1‰,澄清时间4.2 h,澄清温度29℃,处理后老陈醋的总酯含量为3.86 g/100 mL,透光率为69.80%,醋液体态均一、清亮、香气纯正、口感绵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老陈醋 催陈澄清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