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简论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梁晓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3-38,共6页
自东汉起,佛教作为一个完全不同质素的语言、文化系统,由热诚的传教者,传到了我国。佛教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民俗礼仪;无论是绘画雕刻,还是音乐舞蹈;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都有佛教的巨大影子。 语言作为一种...
自东汉起,佛教作为一个完全不同质素的语言、文化系统,由热诚的传教者,传到了我国。佛教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民俗礼仪;无论是绘画雕刻,还是音乐舞蹈;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都有佛教的巨大影子。 语言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因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不断发展,自然促使语言的发展,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而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经
汉语口语
梵文
汉语词汇
译经
反切
文法
双音化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佛经词语与训诂
2
作者
梁晓虹
《学术论坛》
1986年第5期46-49,共4页
随传教和取经者涉千山万水来到华地的佛教经典,卷帙浩繁,经几代译经大师的翻译加工,遂成为汉语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土的僧人也撰写了各种佛教著作。这些都使灿烂的汉民族文化更添异彩。
关键词
佛经词语
佛教经典
佛教内容
佛教语言
译经
佛教术语
僧人
变文
宗教意义
禅宗语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建制援鄂医疗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院内感染防控经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石大可
胡伟国
+10 位作者
杨之涛
林靖生
王晓宁
郭颖
钱文静
蔡明
项晓刚
梁晓虹
翟容城
张祎博
倪语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整建制援鄂医疗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中的院内感染(院感)防控经验,为我国制定针对突发传染病的院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院感...
目的·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整建制援鄂医疗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中的院内感染(院感)防控经验,为我国制定针对突发传染病的院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院感管理组织构建、制度建立和落实、人员培训、职业暴露预案制定、引进高科技手段等方法,实行全流程的院感防控。结果·援鄂医疗队共136人,包括医师30人、护士100人、行政管理人员6人,无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此次援鄂任务虽然时间紧、物资紧、任务重,但在领队的带领和全员的配合下,将所有感染防控的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培训覆盖全员,并引进高科技手段优化感染防控策略,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交叉感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院内感染
感染防控
医疗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魏六朝译经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
被引量:
17
4
作者
梁晓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认为由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在翻译佛经里得到了较多的体现,它们为中古以后汉语双音化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1)与佛经通俗化的文体有关,(2)与适应翻译佛经时创造新词语...
本文认为由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在翻译佛经里得到了较多的体现,它们为中古以后汉语双音化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1)与佛经通俗化的文体有关,(2)与适应翻译佛经时创造新词语表示佛教新概念的需要有关。指出汉译佛经中大量的双音词语,在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佛教
译经
音译
魏晋南北朝
意译
中古时期
汉语词汇史
双音化
赵朴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梵汉合璧造新词
被引量:
4
5
作者
梁晓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5-70,共6页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语言也相应发生新的发展变化。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对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影响很大。其中词汇这一对于社会发展最敏感,几乎处于不断变动中的语言组织的基本...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语言也相应发生新的发展变化。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对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影响很大。其中词汇这一对于社会发展最敏感,几乎处于不断变动中的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自然成为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反映佛教思想、文化以及文物制度的印度古典语言(以梵语为主)成为汉语词汇中外来词部分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汉语词汇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这已为语言学界所共认,并逐步有人在开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影响
梵语
汉族人
佛教思想
佛教内容
音译
印度佛教
意译
译经
古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经词语札记
被引量:
4
6
作者
梁晓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2-46,共5页
一组时问词过去、现在、未来这一组时间词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已是常用词了、可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们源出于佛经,由于翻译佛经而产生。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现在它们已经发生了质变。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时间概念...
一组时问词过去、现在、未来这一组时间词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已是常用词了、可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们源出于佛经,由于翻译佛经而产生。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现在它们已经发生了质变。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时间概念的,一般有:今、昔、曩、将、未,或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词语
竺法护
无我
菩萨
杂阿含经
译经
舍利弗
三界
比丘
时间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议佛经“仁”“仁者”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被引量:
3
7
作者
梁晓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3-24,共2页
汉译佛经里,有两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仁者”、“仁”,如下例: ①时天地释,自以其身,住在虚空,即为仙人,而说偈曰:“仁者已弃家,至此无眷属,诸仙人之法,忧死非善哉。”(《生经·弟子过命经》西晋、竺法护译) ②(舍利弗):“今问离...
汉译佛经里,有两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仁者”、“仁”,如下例: ①时天地释,自以其身,住在虚空,即为仙人,而说偈曰:“仁者已弃家,至此无眷属,诸仙人之法,忧死非善哉。”(《生经·弟子过命经》西晋、竺法护译) ②(舍利弗):“今问离越,仁者覩此,音声业树为快乐不?”(《生经·比丘各言志经》) ③(鳖)往请猕猴:“吾数往来到君所顿,仁不枉屈诣我家门。今欲相请到舍小食。”(《生经·鳖猕猴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舍利弗
竺法护
音声
第二人称代词
仁者
比丘
生经
小议
中国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造词”
被引量:
2
8
作者
梁晓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19-122,136,共5页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十分丰富,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其中的比喻连词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文章分“本体+喻体式造词”和“借喻造词”两个部分对汉译佛经的比喻造词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阐述了这些形象化造词法在传播佛教教义方面的效用及其对...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十分丰富,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其中的比喻连词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文章分“本体+喻体式造词”和“借喻造词”两个部分对汉译佛经的比喻造词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阐述了这些形象化造词法在传播佛教教义方面的效用及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佛教教义
罗什
佛法
华严经
佛陀
金刚经
三界
比喻
汉译佛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经翻译对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启迪
被引量:
2
9
作者
梁晓虹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17,共4页
汉魏六朝迄店的佛典翻译规模之大,气势之盛,历时之久,人数之众,成果之宏,不仅在中国翻译史上首屈一指,也是世界翻译史上彪炳千古的丰碑。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这场不朽的盛业,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它为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积累了丰...
汉魏六朝迄店的佛典翻译规模之大,气势之盛,历时之久,人数之众,成果之宏,不仅在中国翻译史上首屈一指,也是世界翻译史上彪炳千古的丰碑。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这场不朽的盛业,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它为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颇有启迪之功。一适应汉语的词汇模式汉语吸收外来语并不是把原词的语音形式都搬过来,而是使外来语服从自己的构词规律和习惯,即适应汉语的词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现代汉语
中国翻译史
构词规律
语音形式
单音节
双音节
原词
现代翻译
造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口语词研究的宝贵材料
被引量:
2
10
作者
梁晓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8-81,共4页
《生经》为西晋著名和尚翻译家竺法护的名作,共五卷五十五篇,说佛及弟子种种本事本生。竺法护本为世居敦煌的月支侨民,原姓支,八岁从竺高座出家,改姓竺。据说他“诵经日万言,过目即能”。
关键词
竺法护
译经
佛经翻译
世居
汉译佛经
比丘尼
敦煌
生经
和尚
舍利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二届吴玉章奖金语言文字学一等奖评出
11
作者
梁晓虹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43-43,共1页
第二届吴玉章奖金颁奖仪式于1992年11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杭州大学蒋礼鸿教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四次增订本)、已故南京大学方光焘教授《语法论稿》获语言文字学一等奖。《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收集敦煌变文中现已不易理解的难...
第二届吴玉章奖金颁奖仪式于1992年11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杭州大学蒋礼鸿教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四次增订本)、已故南京大学方光焘教授《语法论稿》获语言文字学一等奖。《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收集敦煌变文中现已不易理解的难词,加以考证和解释。作者广引佛经、唐五代人诗词、笔记、小说等相关语言材料,综合比勘,相互证发,用力甚勤,创获极多。此书1959年中华书局初版,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四次增订本。学界认为此书对研究唐五代民间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都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通释
语言文字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五代
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比勘
杭州大学
方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之“每每”“逐一”之意浅析
12
作者
梁晓虹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29-30,共2页
“在”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特别是中古时期出现的一些较特殊的用法,是很值得探讨的。比如可用来表示“逐一”“每每”之意: 1) 在处——处处,随处,每处。 看花在处多随驾,召宴无时不及身。(贾岛《赠某翰林诗》) 谁家不借...
“在”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特别是中古时期出现的一些较特殊的用法,是很值得探讨的。比如可用来表示“逐一”“每每”之意: 1) 在处——处处,随处,每处。 看花在处多随驾,召宴无时不及身。(贾岛《赠某翰林诗》) 谁家不借花图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诗》) 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齐已《蝉八韵》) 2) 在在——处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
阿含经
汉译佛经
“处”
名词
词根
随驾
用法
花图
中古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梁晓虹
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用所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3-38,共6页
文摘
自东汉起,佛教作为一个完全不同质素的语言、文化系统,由热诚的传教者,传到了我国。佛教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民俗礼仪;无论是绘画雕刻,还是音乐舞蹈;无论是文学,还是哲学,都有佛教的巨大影子。 语言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因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不断发展,自然促使语言的发展,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而论之。
关键词
佛教
佛经
汉语口语
梵文
汉语词汇
译经
反切
文法
双音化
语言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佛经词语与训诂
2
作者
梁晓虹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论坛》
1986年第5期46-49,共4页
文摘
随传教和取经者涉千山万水来到华地的佛教经典,卷帙浩繁,经几代译经大师的翻译加工,遂成为汉语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土的僧人也撰写了各种佛教著作。这些都使灿烂的汉民族文化更添异彩。
关键词
佛经词语
佛教经典
佛教内容
佛教语言
译经
佛教术语
僧人
变文
宗教意义
禅宗语录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建制援鄂医疗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院内感染防控经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石大可
胡伟国
杨之涛
林靖生
王晓宁
郭颖
钱文静
蔡明
项晓刚
梁晓虹
翟容城
张祎博
倪语星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9-1012,共4页
文摘
目的·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整建制援鄂医疗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中的院内感染(院感)防控经验,为我国制定针对突发传染病的院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院感管理组织构建、制度建立和落实、人员培训、职业暴露预案制定、引进高科技手段等方法,实行全流程的院感防控。结果·援鄂医疗队共136人,包括医师30人、护士100人、行政管理人员6人,无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此次援鄂任务虽然时间紧、物资紧、任务重,但在领队的带领和全员的配合下,将所有感染防控的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培训覆盖全员,并引进高科技手段优化感染防控策略,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交叉感染的目标。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院内感染
感染防控
医疗队
Keyword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healthcare-acquired infection
infection control
medical team
分类号
R184.6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魏六朝译经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
被引量:
17
4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73-78,共6页
文摘
本文认为由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在翻译佛经里得到了较多的体现,它们为中古以后汉语双音化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1)与佛经通俗化的文体有关,(2)与适应翻译佛经时创造新词语表示佛教新概念的需要有关。指出汉译佛经中大量的双音词语,在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语言现象。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佛教
译经
音译
魏晋南北朝
意译
中古时期
汉语词汇史
双音化
赵朴初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梵汉合璧造新词
被引量:
4
5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5-70,共6页
文摘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语言也相应发生新的发展变化。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后,对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影响很大。其中词汇这一对于社会发展最敏感,几乎处于不断变动中的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自然成为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反映佛教思想、文化以及文物制度的印度古典语言(以梵语为主)成为汉语词汇中外来词部分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汉语词汇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这已为语言学界所共认,并逐步有人在开始研究。
关键词
文化影响
梵语
汉族人
佛教思想
佛教内容
音译
印度佛教
意译
译经
古印度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经词语札记
被引量:
4
6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42-46,共5页
文摘
一组时问词过去、现在、未来这一组时间词在现代汉语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已是常用词了、可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它们源出于佛经,由于翻译佛经而产生。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现在它们已经发生了质变。古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时间概念的,一般有:今、昔、曩、将、未,或今者。
关键词
佛经词语
竺法护
无我
菩萨
杂阿含经
译经
舍利弗
三界
比丘
时间词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议佛经“仁”“仁者”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被引量:
3
7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3-24,共2页
文摘
汉译佛经里,有两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仁者”、“仁”,如下例: ①时天地释,自以其身,住在虚空,即为仙人,而说偈曰:“仁者已弃家,至此无眷属,诸仙人之法,忧死非善哉。”(《生经·弟子过命经》西晋、竺法护译) ②(舍利弗):“今问离越,仁者覩此,音声业树为快乐不?”(《生经·比丘各言志经》) ③(鳖)往请猕猴:“吾数往来到君所顿,仁不枉屈诣我家门。今欲相请到舍小食。”(《生经·鳖猕猴经》)
关键词
汉译佛经
舍利弗
竺法护
音声
第二人称代词
仁者
比丘
生经
小议
中国士大夫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造词”
被引量:
2
8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19-122,136,共5页
文摘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十分丰富,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对其中的比喻连词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文章分“本体+喻体式造词”和“借喻造词”两个部分对汉译佛经的比喻造词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阐述了这些形象化造词法在传播佛教教义方面的效用及其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佛教教义
罗什
佛法
华严经
佛陀
金刚经
三界
比喻
汉译佛典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经翻译对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启迪
被引量:
2
9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17,共4页
文摘
汉魏六朝迄店的佛典翻译规模之大,气势之盛,历时之久,人数之众,成果之宏,不仅在中国翻译史上首屈一指,也是世界翻译史上彪炳千古的丰碑。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这场不朽的盛业,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它为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颇有启迪之功。一适应汉语的词汇模式汉语吸收外来语并不是把原词的语音形式都搬过来,而是使外来语服从自己的构词规律和习惯,即适应汉语的词汇模式。
关键词
佛经翻译
现代汉语
中国翻译史
构词规律
语音形式
单音节
双音节
原词
现代翻译
造词法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口语词研究的宝贵材料
被引量:
2
10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8-81,共4页
文摘
《生经》为西晋著名和尚翻译家竺法护的名作,共五卷五十五篇,说佛及弟子种种本事本生。竺法护本为世居敦煌的月支侨民,原姓支,八岁从竺高座出家,改姓竺。据说他“诵经日万言,过目即能”。
关键词
竺法护
译经
佛经翻译
世居
汉译佛经
比丘尼
敦煌
生经
和尚
舍利弗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届吴玉章奖金语言文字学一等奖评出
11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43-43,共1页
文摘
第二届吴玉章奖金颁奖仪式于1992年11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杭州大学蒋礼鸿教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第四次增订本)、已故南京大学方光焘教授《语法论稿》获语言文字学一等奖。《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收集敦煌变文中现已不易理解的难词,加以考证和解释。作者广引佛经、唐五代人诗词、笔记、小说等相关语言材料,综合比勘,相互证发,用力甚勤,创获极多。此书1959年中华书局初版,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四次增订本。学界认为此书对研究唐五代民间文学和汉语词汇发展史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
敦煌变文
通释
语言文字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五代
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比勘
杭州大学
方光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之“每每”“逐一”之意浅析
12
作者
梁晓虹
出处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29-30,共2页
文摘
“在”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特别是中古时期出现的一些较特殊的用法,是很值得探讨的。比如可用来表示“逐一”“每每”之意: 1) 在处——处处,随处,每处。 看花在处多随驾,召宴无时不及身。(贾岛《赠某翰林诗》) 谁家不借花图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诗》) 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齐已《蝉八韵》) 2) 在在——处处。
关键词
“在”
阿含经
汉译佛经
“处”
名词
词根
随驾
用法
花图
中古时期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简论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梁晓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谈佛经词语与训诂
梁晓虹
《学术论坛》
198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整建制援鄂医疗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院内感染防控经验
石大可
胡伟国
杨之涛
林靖生
王晓宁
郭颖
钱文静
蔡明
项晓刚
梁晓虹
翟容城
张祎博
倪语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魏六朝译经对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影响
梁晓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梵汉合璧造新词
梁晓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佛经词语札记
梁晓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小议佛经“仁”“仁者”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梁晓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造词”
梁晓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佛经翻译对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启迪
梁晓虹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口语词研究的宝贵材料
梁晓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第二届吴玉章奖金语言文字学一等奖评出
梁晓虹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在”之“每每”“逐一”之意浅析
梁晓虹
《汉语学习》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