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批判的社会理论理解社会世界的逻辑
1
作者 梁晓菲 《中国能源》 2016年第8期6-9,47,共5页
在当代,社会科学主导着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在社会理论的产生之初,便存在着理性主义或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两种不同的对现代世界的理解逻辑。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这种哲学层面的理解逻辑演变为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即实证研究和批判研... 在当代,社会科学主导着人们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在社会理论的产生之初,便存在着理性主义或实证主义与批判理论两种不同的对现代世界的理解逻辑。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这种哲学层面的理解逻辑演变为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即实证研究和批判研究。二战以来,实证社会学迅速发展,有了完备的科研训练方法,而批判理论的本质却被遮蔽。虽然后冷战时期的社会科学中批判研究丰富多元,但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却模糊不清。而在批判理论的源头即卢卡奇的文献中,可以还原出批判的社会理论的理解社会世界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理论 实证方法论 辩证法 经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五)
2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4期19-19,共1页
龙门县(废用名)著名的黄河干流峡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县为龙门县,宋宣和二年(1120)改称河津县,即今河津市。《魏书.地形志》东雍州高凉郡:"龙门,故皮氏……真君七年改,属。"《元和郡县志》绛州:龙门县,"后魏太... 龙门县(废用名)著名的黄河干流峡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县为龙门县,宋宣和二年(1120)改称河津县,即今河津市。《魏书.地形志》东雍州高凉郡:"龙门,故皮氏……真君七年改,属。"《元和郡县志》绛州:龙门县,"后魏太武帝改皮氏为龙门县,因龙门山为名。"《清一统志》绛州:皮氏故城,"王思诚《图记》曰,河津县,宋宣和二年改名,旧县圯于汾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 县名 山西 龙门县 黄河干流 河津市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
3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地名的生成,既受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区域历史文化的作用。地名是历史和地理的结合,人文与自然的融汇。山西省水资源紧缺,所以县名的取用反映了晋人对水的态度。现将山西与水... 地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地名的生成,既受所在区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区域历史文化的作用。地名是历史和地理的结合,人文与自然的融汇。山西省水资源紧缺,所以县名的取用反映了晋人对水的态度。现将山西与水相关的县名分在用和已废两部分辑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紧缺 山西 县名 历史文化 文化发展 社会经济 地名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二)
4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8年第2期91-91,共1页
文水,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文峪河,古称文谷水、文水,发源于方山县境内关帝山的神尾沟,称为中西河,至文水境内与西葫芦河相汇后,始称文峪河。出文水后,过汾阳、孝义,在介休汇入汾河。上游位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植被甚好,... 文水,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文峪河,古称文谷水、文水,发源于方山县境内关帝山的神尾沟,称为中西河,至文水境内与西葫芦河相汇后,始称文峪河。出文水后,过汾阳、孝义,在介休汇入汾河。上游位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植被甚好,河经之地多为山谷,且水多波纹,故称文水。《水经·文水》:“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境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县名 山西 文峪河 关帝山 方山县 西葫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八)
5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9年第2期40-40,共1页
天池县(已废用县名)唐末设置天池县,宋成平五年(1002)并入静乐县。故治初在今娄烦县东南20km处的孔河沟村,后移至今娄烦县东南17.5km处的天池店。《旧唐书·地理志》:宪州:天池县,“岚州西南五十里置,本置于孔河馆,乾... 天池县(已废用县名)唐末设置天池县,宋成平五年(1002)并入静乐县。故治初在今娄烦县东南20km处的孔河沟村,后移至今娄烦县东南17.5km处的天池店。《旧唐书·地理志》:宪州:天池县,“岚州西南五十里置,本置于孔河馆,乾元后移于安明谷口道人堡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娄烦县 天池 后移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六)
6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8年第6期89-89,共1页
阳曲(现用名)西汉时设置,东汉末年移往太原县北。故治在今定襄县北。《元和郡县志》太原府:阳曲县,“本汉旧县也,属太原郡,黄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曰河曲。按此前阳曲县,今忻州定襄县是也。后汉末年移于太原县北四十五里阳曲... 阳曲(现用名)西汉时设置,东汉末年移往太原县北。故治在今定襄县北。《元和郡县志》太原府:阳曲县,“本汉旧县也,属太原郡,黄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曰河曲。按此前阳曲县,今忻州定襄县是也。后汉末年移于太原县北四十五里阳曲故城是也。”《清一统志》忻州:“阳曲故城,即今定襄县治,汉置县,后汉建安二十年改置定襄县。”故治初在今阳曲县南7.5km处的石城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阳曲县 太原 忻州 十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韵
7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8年第5期92-92,共1页
甲骨文中便出现了 字,可见水与先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孔子曾面对流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体会孔子的哲人之智。水已不再是原来单纯意义上那种自然界的物质,而是带有了一种精神。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 甲骨文中便出现了 字,可见水与先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孔子曾面对流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体会孔子的哲人之智。水已不再是原来单纯意义上那种自然界的物质,而是带有了一种精神。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水性哲学。水滴可以穿石,水流可以塑造山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 《道德经》 以柔克刚 甲骨文 自然界 孔子 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九)
8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8期27-27,共1页
卤城县(废用名)因盐碱地分布较多,故名之。西汉时设置,新莽改名鲁,东汉仍名卤城,建安中撤销。故治在今繁峙县东30km处的固伏村。《汉书·地理志》代郡:“卤城……莽曰名鲁。”雍正《山西通志》卷五十七古迹:“卤城,在(繁... 卤城县(废用名)因盐碱地分布较多,故名之。西汉时设置,新莽改名鲁,东汉仍名卤城,建安中撤销。故治在今繁峙县东30km处的固伏村。《汉书·地理志》代郡:“卤城……莽曰名鲁。”雍正《山西通志》卷五十七古迹:“卤城,在(繁峙)县东百里故福都,周三里一百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县名 盐碱地 繁峙县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七)
9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6期51-51,共1页
乌河县(废用名)唐武德元年(618)改抚城县为乌河县,贞观元年(627)并入盂县,故治在今阳曲县东25 km处的东凌井乡。《旧唐书.地理志》太原府:武德元年,并州总管领晋阳、乌河等十六县。贞观元年省乌河、罗阴二县。“洪武《太原志》... 乌河县(废用名)唐武德元年(618)改抚城县为乌河县,贞观元年(627)并入盂县,故治在今阳曲县东25 km处的东凌井乡。《旧唐书.地理志》太原府:武德元年,并州总管领晋阳、乌河等十六县。贞观元年省乌河、罗阴二县。“洪武《太原志》”:唐武德三(元)年,改抚城县为乌河县,贞观元年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阳曲县 太原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三)
10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2期29-29,共1页
三会县(废用名)因有三股泉水在此相会而设置三会县。北魏初年设置,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肆卢县。故治在今忻州西北,或说在今忻州西三交镇。《魏书·明元帝纪》:泰常八年(423)“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诏皇太子率百官以从之... 三会县(废用名)因有三股泉水在此相会而设置三会县。北魏初年设置,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肆卢县。故治在今忻州西北,或说在今忻州西三交镇。《魏书·明元帝纪》:泰常八年(423)“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诏皇太子率百官以从之。”又,《地形志》:“肆卢,治新会城,真君七年并三会属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水 县名 山西 设置 忻州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六)
11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5期21-21,共1页
西获泽县(废用名)因有获泽河而名。北魏孝昌中年置,北齐时废除。故治在今阳城县西。《魏书.地形志》建州:泰宁郡,"孝昌中置,领有西获泽县。"《北周地理志》建州:永凝,"有旧置西获泽,今山西阳城县西,北齐废入。"
关键词 山西 县名 阳城县 地形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二十一)
12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10期12-12,共1页
陵水县(废用名)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设置,属西河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因匈奴入侵,并入离石县,故治在今临县境。西河县(废用名)北魏孝昌中年(525—527)时设置,属泰宁郡,隋初废除。故治在今沁水县西20 km处的西河村。
关键词 沁水县 县名 山西 汉武帝 西河 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二)
13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9年第6期15-15,共1页
温泉县(已废用县名)①唐武德三年(620)设置,因县南有温泉故名。五代、宋、金沿袭。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孝义县。故治在今交口县东北25km处温泉村。《元和郡县志》隰州:温泉县,“西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土军县地也……武德... 温泉县(已废用县名)①唐武德三年(620)设置,因县南有温泉故名。五代、宋、金沿袭。元至元三年(1266)并入孝义县。故治在今交口县东北25km处温泉村。《元和郡县志》隰州:温泉县,“西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汉土军县地也……武德三年于(新城)县东南四十里置北温州及温泉县,因县南温泉县慰问名。贞观元年省北温州及新城县,以温泉县属隰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温泉 交口县 温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三)
14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8年第3期89-89,共1页
河曲(现用名)因地处黄河曲折之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意而得名。东靠大山,西临黄河,地势东高西低,黄河沿岸仅只800米左右的河湾是所谓的平川地带,县城即在最大的河湾处。春秋为晋边地,战国时属赵。《清一统志》保德州:河曲... 河曲(现用名)因地处黄河曲折之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意而得名。东靠大山,西临黄河,地势东高西低,黄河沿岸仅只800米左右的河湾是所谓的平川地带,县城即在最大的河湾处。春秋为晋边地,战国时属赵。《清一统志》保德州:河曲县,“明洪武二年复置河曲县,六年省,十四年又置,属太原府。”又:“河曲故城,在河曲县东南七十里,周六里有奇,宋太平兴国中土筑……乾隆二十七年移治西北河保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沿岸 县名 山西 河曲县 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五)
15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8年第5期91-91,共1页
垣曲因境内群山如垣,而且又地处于黄河九曲之一的地方而得名。春秋时为东山皋落氏部族,战国时属魏国称为王垣,因其地近王屋山而得名。西汉时称为垣县,《博物记》云:“山在县东状如垣”。宋改称垣曲县,属绛州。《宋史·地理志... 垣曲因境内群山如垣,而且又地处于黄河九曲之一的地方而得名。春秋时为东山皋落氏部族,战国时属魏国称为王垣,因其地近王屋山而得名。西汉时称为垣县,《博物记》云:“山在县东状如垣”。宋改称垣曲县,属绛州。《宋史·地理志》:“绛州,领有垣曲县”。《山西郡县释名》:垣曲县“周围皆山,如垣之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县名 垣曲县 王屋山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四)
16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3期60-60,共1页
河北县(废用名)因在黄河北岸,故称为河北县,即今平陆县。西汉时设置,东汉、晋沿袭。北周天和二年(567)徙大阳。天保元年(742)故名平陆。故治初在今芮城县北2.5km处的魏城村,北周天和二年在今平陆县北15km处的古城村。《水经&... 河北县(废用名)因在黄河北岸,故称为河北县,即今平陆县。西汉时设置,东汉、晋沿袭。北周天和二年(567)徙大阳。天保元年(742)故名平陆。故治初在今芮城县北2.5km处的魏城村,北周天和二年在今平陆县北15km处的古城村。《水经·河水注》:“(永乐涧水)北出于薄山,南流迳河北县故城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县名 山西 平陆县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二十)
17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10年第9期58-58,共1页
河阴县(废用名)因在桑干河之阴,故名之。辽代设置,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山阴县。故治在今山阴县城南7.5 km处的故驿村。《辽史.地理志》应州:"河阴县,本汉阴馆县地,初隶朔州,清宁中来属。"《金史.地理志》应州:"山阴,本名河阴... 河阴县(废用名)因在桑干河之阴,故名之。辽代设置,金大定七年(1167)改为山阴县。故治在今山阴县城南7.5 km处的故驿村。《辽史.地理志》应州:"河阴县,本汉阴馆县地,初隶朔州,清宁中来属。"《金史.地理志》应州:"山阴,本名河阴,大定七年因与郑州属县同,故更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桑干河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九)
18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9年第3期92-92,共1页
乌河县 唐武德元年(618)设置(一说是隋末置抚城县,唐武德元年改名乌河县),属并州,以县城居之乌旁河取名。贞观元年(627)并入盂县。县志称:“乌河故城在盂县西50km处之凌井村,又名抚城。”当为今阳曲县之东凌井。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阳曲县 取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一)
19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9年第5期90-90,共1页
临河县(废用名)北周宣帝时设置,属汾州,隋开皇五年(585),改属隰州,十八年改称永和县,故治在今永和县南17.5km处。《隋书·地理志》龙泉郡:“永和,后周置,曰临河县及临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元和郡县... 临河县(废用名)北周宣帝时设置,属汾州,隋开皇五年(585),改属隰州,十八年改称永和县,故治在今永和县南17.5km处。《隋书·地理志》龙泉郡:“永和,后周置,曰临河县及临河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元和郡县志》隰州:永和县,“高齐后主于狐嗫故县城置永和镇,周宣帝废镇置临河郡及临河县,属汾州,隋开皇五年改属隰州,十八年改临河为永和县。”《太平寰宇记》隰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临河 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县名水义考(十)
20
作者 梁晓菲 《山西水利》 2009年第4期24-24,共1页
临津县唐武德七年(624)时改临泉县为临津县,贞观元年(627)更名合河县。故治在今兴县西20km处的碧村。《元和郡县志》岚州:合河县,“武德七年改(临泉)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县。”《旧唐书·地理志》岚州:... 临津县唐武德七年(624)时改临泉县为临津县,贞观元年(627)更名合河县。故治在今兴县西20km处的碧村。《元和郡县志》岚州:合河县,“武德七年改(临泉)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县。”《旧唐书·地理志》岚州:“(武德)七年置临津县”。又,合河,“(武德)四(七)年置临津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名 山西 临泉县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