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止痛纳米凝胶贴膏经皮渗透特性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瑶 冯伟红 +6 位作者 王岚 易红 梁日欣 何爱萍 殷晓杰 杜茂波 刘淑芝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研究微乳/醇质体对活血止痛凝胶贴膏的经皮渗透特性及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过屏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成分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评价活血止痛凝... 目的研究微乳/醇质体对活血止痛凝胶贴膏的经皮渗透特性及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过屏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指标成分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评价活血止痛凝胶贴膏的经皮渗透效果。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比较其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凝胶贴膏、微乳凝胶贴膏和醇质体凝胶贴膏丹皮酚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65.30%、61.30%、60.20%,丁香酚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51.08%、54.71%、55.66%,水杨酸甲酯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49.20%、65.17%、72.15%。微乳凝胶贴膏大剂量组、醇质体凝胶贴膏中剂量组对减少模型动物腹腔内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较好的作用(P<0.05)。结论基于微乳/醇质体技术的复合型纳米载体可使活血止痛凝胶贴膏中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屏障的能力更优,从而提高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止痛凝胶贴膏 微乳 醇质体 透皮试验 抗炎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含量的HPLC法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曼玲 冯伟红 +4 位作者 康琛 梁日欣 杨洪军 何希荣 黄璐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49-51,共3页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中丹酚酸B、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o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Ⅰ: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流动相Ⅱ:甲醇-冰醋酸-水(20∶1∶80)...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中丹酚酸B、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o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Ⅰ: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流动相Ⅱ:甲醇-冰醋酸-水(20∶1∶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86、280nm;柱温35℃。结果测定了10个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丹酚酸B含量在0.09%~6.81%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9.64%,RSD=1.09%;丹参素的含量在0.16%~0.68%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1.49%;原儿茶醛的含量在0.01%~0.09%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1.6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丹参药材的含量测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丹参素 原儿茶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3种注射液抗大鼠脑缺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邬洪波 杨洪军 +1 位作者 梁日欣 黄璐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比较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运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造模后2h分别腹腔注射3种药物2.5mL/kg,72h后取材,观测指标为梗死体积比、脑水肿比。通过测定加药物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3种药... 目的比较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抗大鼠急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运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造模后2h分别腹腔注射3种药物2.5mL/kg,72h后取材,观测指标为梗死体积比、脑水肿比。通过测定加药物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3种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给药组均能有效降低脑梗死体积比,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组能降低脑水肿比,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3种注射液终浓度为50、25、12.5μL/mL,均能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其中,黄芪注射液作用强于清开灵、复方丹参注射液。结论清开灵、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均有抗大鼠脑缺血和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脑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岚 殷小杰 +5 位作者 杨洪军 王建露 许海玉 贡磊磊 原会俊 梁日欣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XC)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两种模型,MTT法测定YXC预处理后HUVEC存活率,探讨YXC对内皮细胞的保护... 目的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XC)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两种模型,MTT法测定YXC预处理后HUVEC存活率,探讨YXC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YXC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YXC内皮保护的作用机制。结果 YXC的最大无毒浓度为500μg·m L-1。将250、125、62.5μg·m L-13个浓度作为YXC的实验浓度;YXC孵育24 h后可明显升高Ox-LDL诱导的HUVEC的存活率(P<0.05),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YXC孵育24 h后可明显升高TNF-α诱导的HUVEC的存活率(P<0.05)。250和125μg·m L-1YXC可显著降低HUVEC细胞的凋亡率。结论 YXC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药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晓静 王岚 +6 位作者 殷小杰 李丽 刘颖 贡磊磊 原会俊 肖永庆 梁日欣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8期449-451,463,共4页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药效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复制发热模型,阿司匹林(0.1g·kg^(-1))作为阳性对照药,三黄泻心汤解热优势方分为3个剂量(1、0.5、0.25 g生药·k...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药效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复制发热模型,阿司匹林(0.1g·kg^(-1))作为阳性对照药,三黄泻心汤解热优势方分为3个剂量(1、0.5、0.25 g生药·kg^(-1)),灌胃给药。首先测量给药前基础体温,然后分别于给药后0.5、1、2、4 h测量大鼠肛温,以实测体温-基础体温(ΔT)表示体温变化,实验结束后采血及分离血清,取下丘脑组织后制备上清。Elisa法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Cox-1、Cox-2的含量。结果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各剂量组均可使体温下降,并降低发热大鼠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PGE2、cAMP、Cox-1、Cox-2的含量。结论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解热优势方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PGE_2、c AMP等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配伍 三黄泻心汤 解热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活血化瘀优势方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殷小杰 马晓静 +4 位作者 王岚 贡磊磊 李丽 肖永庆 梁日欣 《中国药物警戒》 2017年第9期518-522,526,共6页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活血化瘀优势方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维生素D3注射及卵清蛋白诱发炎症的复合方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加阳性药(辛...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炮制配伍"活血化瘀优势方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维生素D3注射及卵清蛋白诱发炎症的复合方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加阳性药(辛伐他汀,0.01g·kg^(-1))及模型组加三黄泻心汤1.00 g·kg^(-1)、0.50 g·kg^(-1)、0.25 g·kg-16组。造模8周后,开始给药,持续4周。于12周末,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如下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内皮素(ET)和血栓烷素B_2(TXB_2)。采血结束后,摘取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活血化瘀优势方能够降低TC、TG和LDL水平,升高HDL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CRP、TNF-α、IL-1β、IL-6、IL-8、IL-18等促炎因子的水平;使NO、6-keto-PGF1α含量升高,ET和TXB2含量降低;减少动脉壁脂质沉积及胆固醇结晶,改善钙化程度。结论活血化瘀优势方可能从调节血脂水平、抗氧化、抗炎性反应及改善内皮内皮细胞功能等方面对AS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泻心汤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因子 炮制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索托药用植物概况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璐琦 梁日欣 王瑷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80-85,共6页
关键词 莱索托 药用植物 中国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应力和压力对家兔离体动脉血管段内皮细胞分泌PAI-1、t-PA、vWF功能的联合效应
8
作者 殷小杰 曹军 +5 位作者 郝杨阳 贡磊磊 王岚 王薇 梁日欣 廖福龙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8期456-461,共6页
目的研究家兔离体动脉血管段在不同剪应力和不同平均压力组合作用下分泌PAI-1、t-PA、vWF水平及基因表达水平的规律。方法手术分离实验家兔腹主动脉、颈总动脉,采用离体血管灌流装置,对家兔动脉血管实施不同剪应力(范围2~22 dyn·cm... 目的研究家兔离体动脉血管段在不同剪应力和不同平均压力组合作用下分泌PAI-1、t-PA、vWF水平及基因表达水平的规律。方法手术分离实验家兔腹主动脉、颈总动脉,采用离体血管灌流装置,对家兔动脉血管实施不同剪应力(范围2~22 dyn·cm^(-2))和不同压力(范围9.0~48.4 mm Hg);放免法测定灌流剪切液中vWF、PAI-1、t-PA的含量;RT-PCR法测定应力加载动脉血管vWF,PAI-1和t-P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低水平剪应力联合低压力,高水平剪应力联合高压力,中等水平剪应力联合中等压力3个组合作用于内皮细胞,可抑制PAI-1的表达;中等水平剪应力和中等压力联合作用,可促进t-PA的表达;高水平的血流剪应力与高压力联合作用,可抑制vWF的表达。结论离体家兔动脉血管灌流时,血流剪应力与压力联合作用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PAI-1,t-PA,vWF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则与应力调节相应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应力 压力 血管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应力联合丹参山楂提取物抗血栓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薇 贡磊磊 +4 位作者 李丽 王岚 殷小杰 梁日欣 廖福龙 《中国药物警戒》 2018年第8期462-466,475,共6页
目的研究流动剪应力与活血化瘀药物丹参山楂提取物联合应用抗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力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利用Bio Flux1000控剪应力微流培养系统,分别施加0.1、0.9 Pa剪应力并联合不同剂量丹参山楂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HUVECs)... 目的研究流动剪应力与活血化瘀药物丹参山楂提取物联合应用抗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力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利用Bio Flux1000控剪应力微流培养系统,分别施加0.1、0.9 Pa剪应力并联合不同剂量丹参山楂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进行预处理后,用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AI-1、t-PA、ICAM-1的含量;采用RT-PCR法分别测定PAI-1、t-PA、ICAM-1基因表达。结果丹参山楂提取物能下调内皮细胞中PAI-1 m RNA的相对表达,减少内皮细胞中PAI-1的分泌;与低剪应力相比,正常剪应力联合大剂量丹参山楂提取物能够上调内皮细胞中t-PA m RNA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分泌t-PA;在低剪应力条件下,丹参山楂提取物可明显抑制ICAM-1的表达。结论正常水平剪应力联合丹参山楂提取物能够通过调节纤溶系统的稳定性来抑制血栓形成;丹参山楂提取物能够通过抑制内皮细胞中PAI-1的表达产生抗血栓效应;在病理剪应力条件下,丹参山楂提取物对抑制ICAM-1表达的药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应力 丹参山楂提取物 血管内皮细胞 抗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配伍“三黄泻心汤”9种组方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贡磊磊 殷小杰 +5 位作者 王岚 肖永庆 李丽 刘颖 原会俊 梁日欣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基于饮片炮制配伍的成分配伍,从抗炎、活血化瘀及清热等药效学的角度,利用大黄生片、熟片和炭片之间化学成分的组成及量比关系的差异进行"三黄泻心汤"9种组方成分配伍研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 目的基于饮片炮制配伍的成分配伍,从抗炎、活血化瘀及清热等药效学的角度,利用大黄生片、熟片和炭片之间化学成分的组成及量比关系的差异进行"三黄泻心汤"9种组方成分配伍研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阿司匹林组,9个样品组,大鼠给药剂量为0.5 g生药·kg-1体重,小鼠给药剂量为0.9 g生药·kg-1体重。采用皮下肾上腺素加冰浴的方法建立血瘀证模型,检测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皮下注射酵母引起大鼠发热模型,观察给药后0.5、1、2和4 h体温变化;采用二甲苯液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计算耳肿胀率,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组方7可以降低血瘀证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优于其他组方;组方2、组方4、组方8可以降低小鼠耳肿胀度,且肿胀抑制率高于其他组方,有较好的抗炎消肿效果。结论组方7和8是9种配伍中的优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泻心汤 炮制 配伍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