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燃烧PM_(2.5)及其碳组分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巡 程晋俊 +4 位作者 陈莎 梁志发 张晖 刘君侠 刘琼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5-1175,共11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民用炉灶燃烧-烟气稀释采样装置,获得安徽淮南和湖北武汉的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5类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_(2.5)及其碳组分的排放因子,分析了排放因子的差异,筛选了碳组分的标识组分。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 采用自主设计的民用炉灶燃烧-烟气稀释采样装置,获得安徽淮南和湖北武汉的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5类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_(2.5)及其碳组分的排放因子,分析了排放因子的差异,筛选了碳组分的标识组分。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种类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淮南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0.56~7.67 g·kg^(-1),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在3.53~7.91 g·kg^(-1);不同种类秸秆烟气PM_(2.5)排放因子有明显差异,花生秸秆燃烧烟气PM_(2.5)的排放因子最高(均值5.98 g·kg^(-1)),是大豆秸秆燃烧烟气PM_(2.5)排放因子(均值2.04 g·kg^(-1))的2.93倍。秸秆燃烧PM_(2.5)的排放因子随秸秆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碳组分是5种秸秆燃烧PM_(2.5)的主要成分碳,总碳(TC)占PM_(2.5)的36.40%~65.84%,其中花生秸秆TC排放因子最高(均值2.58 g·kg^(-1)),是小麦秸秆的TC排放因子(均值1.07 g·kg^(-1))的2.41倍;秸秆燃烧PM_(2.5)中的有机碳(OC)浓度远高于元素碳(EC),OC/EC值为2.36~13.73,表明秸秆燃烧对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淮南及武汉的秸秆燃烧烟气PM_(2.5)中char-EC/soot-EC值为17.20~64.16,char-EC显著高于soot-EC,可作为判断秸秆燃烧源的一个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燃烧PM_(2.5)中的OC1、OC2和EC1在碳组分中贡献较大,因此,OC1、OC2和EC1可作为秸秆燃烧PM_(2.5)的标识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细颗粒物(PM2.5) 碳组分 排放因子 标识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