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光谱法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梁彦秋 孙鹏 +2 位作者 刘婷婷 邓斌 臧树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5-967,共3页
在模拟体液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CTA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CTAB... 在模拟体液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CTA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CTA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A(305K,7.09×104L/mol;310K,4.97×104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H=-55.85kJ/mol;ΔS=-90.26J/(mol.K)/-90.55J/(mol.K);ΔG=-28.32(kJ/mol)/-27.87(kJ/mol),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发现,CTAB使BSA色氨酸残基疏水性略有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反应 热力学参数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Cu(Ⅱ)、Cd(Ⅱ)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彦秋 刘婷婷 +3 位作者 费洪博 邓斌 孙鹏 臧树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03-306,共4页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者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竞争。研究结果表明:Cu(Ⅱ)和Cd(Ⅱ)对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均具有荧光猝灭作用,Cu(Ⅱ)的猝灭程度远...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者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竞争。研究结果表明:Cu(Ⅱ)和Cd(Ⅱ)对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均具有荧光猝灭作用,Cu(Ⅱ)的猝灭程度远远强于Cd(Ⅱ)。Cu(Ⅱ)只与214位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而C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214位和135位色氨酸残基均发生作用。Cu(Ⅱ)与Cd(Ⅱ)同时存在时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 Cd(Ⅱ) 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彦秋 臧树良 赵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邻苯二酚对BSA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两者之间生成了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了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确定邻苯二酚与BSA只有一个结合位... 采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苯二酚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邻苯二酚对BSA内源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两者之间生成了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了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确定邻苯二酚与BSA只有一个结合位点(可能位于Site I)。通过热力学参数得出邻苯二酚与BSA之间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邻苯二酚改变了BSA的分子构象,使色氨酸残基的极性增加,酪氨酸残基的疏水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 牛血清白蛋白 丰玎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对镉的累积特性及镉的存在形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彦秋 关杨 张显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569-18570,18572,共3页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玉米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分布规律及镉的存在形态。[方法]利用镉污染地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法种植玉米,研究玉米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采用单独溶剂提取法,分别对玉米根、茎叶和种子中的镉进行提取。[结果]玉米...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玉米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分布规律及镉的存在形态。[方法]利用镉污染地土壤,采用盆栽试验法种植玉米,研究玉米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采用单独溶剂提取法,分别对玉米根、茎叶和种子中的镉进行提取。[结果]玉米中各部位含镉量依次为果实<茎叶<根。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对玉米不同部位中镉的形态分析表明,有机态镉含量最低,其次是水溶态镉,酸溶态镉最多。在所研究的形态中,果实中各形态镉所占的比例最高,茎叶居中,其次是根。[结论]玉米各部位对镉的累积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溶剂对玉米各部位镉的提取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玉米 累积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光谱法研究5-氟尿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梁彦秋 张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荧光、紫外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5-氟尿嘧啶(5-FU)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5-FU对BSA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二者之间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两者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 采用荧光、紫外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5-氟尿嘧啶(5-FU)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5-FU对BSA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二者之间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两者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相应的热力学参数。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作用距离。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了5-FU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闫实 张静 梁彦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670-1567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方法]在辽宁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采集蔬菜样品1 920个(包括9个蔬菜种类),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蔬菜中20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有一定的规...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方法]在辽宁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采集蔬菜样品1 920个(包括9个蔬菜种类),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蔬菜中20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我国农药产业结构、蔬菜种类和月份分布相关。农药种类主要集中在杀虫剂,尤其是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叶菜类、茄果类和豆类是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的蔬菜种类,2月是农药检出的高峰期。[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降低辽宁省蔬菜农药残留水平的对策,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我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蔬菜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对镉的累积特性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显龙 于涛 +2 位作者 冯婧微 王丽多 梁彦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2-673,共2页
采用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大豆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各部位镉含量依次为果实<根<茎叶,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大豆根、茎叶和果实中水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4.20%、14.94%和62.00%,酸溶态镉分别... 采用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大豆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各部位镉含量依次为果实<根<茎叶,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大豆根、茎叶和果实中水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4.20%、14.94%和62.00%,酸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51.72%、82.10%和9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污染地草坪草对镉的累积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洪波 梁彦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623-10624,共2页
[目的]为重金属污染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种植在镉污染地19种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0~10、10~20cm)的含镉量分别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除结缕草和纳苏外,其他草坪草对镉的累积特性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地下0... [目的]为重金属污染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对种植在镉污染地19种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0~10、10~20cm)的含镉量分别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除结缕草和纳苏外,其他草坪草对镉的累积特性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地下0—10cm根系〈地下10~20cm根系。其中赫尔德、猎狗、剪股颖3种草坪草对镉的富集能力较强。草坪草根部对镉的平均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85%,这表明草坪草从土壤中吸收的镉主要存在于地下根系当中。通过对不同品种草坪草对土壤中镉的累积特性研究,筛选出抗镉和富集镉能力强的草坪草,为镉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累积特性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