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avidenkov本构模型的三维沉积盆地非线性地震动谱元法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巴振宁 赵靖轩 +1 位作者 桑巧稚 梁建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7-1397,共11页
为研究三维沉积盆地内低波速土体非线性反应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实现基于物理的全过程(震源破裂-地震波传播-复杂场地效应-近地表土体非线性反应)三维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在谱元SPECFEM3D程序中进行二次开发,采用目前具有丰富工程应... 为研究三维沉积盆地内低波速土体非线性反应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实现基于物理的全过程(震源破裂-地震波传播-复杂场地效应-近地表土体非线性反应)三维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在谱元SPECFEM3D程序中进行二次开发,采用目前具有丰富工程应用且适用于不同土类的三参数Martin-Seed-Davidenkov本构模型,结合已有的不规则加卸载准则,通过在程序中修改每个显式时间步下的应力增量,实现了土体剪切模量的实时更新和加卸载拐点的有效识别,将土体的非线性特性纳入到三维复杂场地地震动模拟中。首先将建立的三维模型通过施加合理边界退化至一维,与一维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DEEPSOIL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开发的正确性;进而将开发的程序应用于中国滇西南地区施甸盆地的非线性地震动模拟,并与相应的线性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受土体非线性的影响,施甸地区PGA和PGV较线性结果峰值均降低,且非线性土体对PGV的影响更加明显,较线性结果最大降低约30%;沉积非线性使沉积内部观测点的速度及其反应谱幅值降低,且特征频率向长周期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地震反应 三维沉积盆地 Davidenkov本构模型 谱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尺度斜入射波场下场地-建筑群耦合作用模拟方法
2
作者 巴振宁 付继赛 +2 位作者 王方博 梁建文 牛嘉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37,共12页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ite-city interaction,SCI)效应会显著改变场地地震波场分布及建筑反应,基于SCI效应理论计算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发挥谱元(spectral element,SE)法可快速高效求解三维地震波场传播和多自由度(multi-degree of freedom,MDOF)模型计算量小且可同时模拟大量建筑的优势,同时,结合频率波数域(frequency wave number analysis,FK)方法,以等效地震荷载的方式施加地震波场,建立了FK-SE-MDOF耦合方法,实现了SE-MDOF耦合模型中多种波型(P波、SV波和SH波)的斜入射输入,解决了当前三维SCI效应研究方法中未能同时考虑建筑非线性、频谱特性、地震波波型及入射角度影响的问题。首先对方法原理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与振动台试验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进而,采用该方法建立理想场地-城市建筑群相互作用耦合模型,主要探讨了入射角度和地震波波型对SCI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该方法较为真实地反映SCI效应影响的同时,可反映建筑基础轮廓对地震波场的影响,适用于需考虑建筑轮廓信息的社区尺度SCI效应研究,可为城市规划、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以及震后救援等工作提供定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城市相互作用(SCI) 频率波数域-谱元-多自由度模型(FK-SE-MDOF)方法 斜入射 建筑群 社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在平面P波入射下的响应 被引量:53
3
作者 梁建文 严林隽 +1 位作者 李军伟 Vincent W.Lee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利用Fourier-Bessel级数展开法,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在平面P波入射下动力响应的一个解析解,并分析了入射波波长、入射角度与河谷宽度、深度等因素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关键词 圆弧形沉积河谷 平面P波 动力响应 入射波 波长 河谷宽度 地震波 入射角度 放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软土场地中三维凹陷地形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梁建文 梁佳利 +1 位作者 张季 巴振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6-1205,共10页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并结合地震动输入等效结点力法实现半无限场地的波动输入,采用等效线性法模拟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弹性基岩上覆深厚软土中三维凹陷地形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模型。通过与文献比较,验证了整体模...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并结合地震动输入等效结点力法实现半无限场地的波动输入,采用等效线性法模拟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弹性基岩上覆深厚软土中三维凹陷地形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模型。通过与文献比较,验证了整体模型的精度。以天津地区某一浅椭球凹陷地形为例进行数值计算,比较了非线性地震响应与线性地震响应的差别,并进一步分析了三维凹陷地形对非线性地震响应造成的影响,最后计算了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人工波作用下三维凹陷地形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表明,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对三维凹陷地形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即凹陷地形中心附近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可能会大于其线性地震响应,且地震激励幅值越大,这一现象越明显。对于三维复杂局部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凹陷地形 地震响应 黏弹性边界 等效结点力 等效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湿度及干缩应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建文 刘有志 +1 位作者 张国新 朱岳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8-41,共4页
在简要论述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干缩开裂原因及机理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湿度场仿真计算时参数的选取进行了必要的讨论。结合姜唐湖退水闸这一工程,对其湿度、干缩变形及干缩应力场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缩应力对水工薄... 在简要论述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干缩开裂原因及机理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湿度场仿真计算时参数的选取进行了必要的讨论。结合姜唐湖退水闸这一工程,对其湿度、干缩变形及干缩应力场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缩应力对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是薄壁结构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表面或者贯穿性裂缝的必须重点预防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湿度场 干缩变形 干缩应力 水工薄壁结构 裂缝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在平面SV波入射下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33
6
作者 梁建文 严林隽 +1 位作者 秦东 Vincent W.Lee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4-82,共9页
利用Fourier-Bessel级数展开法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在平面SV波入射下动力响应的一个解析解,并分析了河谷宽度、河谷深度、入射波长和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关键词 圆弧形沉积河谷场地 动力响应 平面SV波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形层状沉积河谷场地在平面SH波入射下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梁建文 张郁山 +1 位作者 顾晓鲁 Vincent W.Lee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6-401,共6页
利用Fourier Bessel级数展开法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层状沉积河谷场地对平面SH波放大作用的一个解析解 。
关键词 层状沉积河谷场地 平面SH波 动力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管网健康监测的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 被引量:8
8
作者 梁建文 肖笛 +1 位作者 张宏伟 赵新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51-57,共7页
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可以提高供水管网健康监测的效率,为此在回顾了以供水管网优化调度为目的的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城市供水管网健康监测为目的的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的实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假设在管网... 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可以提高供水管网健康监测的效率,为此在回顾了以供水管网优化调度为目的的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城市供水管网健康监测为目的的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的实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假设在管网的不同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漏损,并逐节点假设压力监测点,再以局部漏损对监测点压力的影响度大小为目标来实现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文中通过算例分析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压力监测点多应布置在对压力比较敏感的管网末端,与实际工程经验一致;漏损大小对压力影响度的局部排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非常小;本方法可用于小的局部漏损的监测,也可用于大的爆管事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健康监测 压力监测点 优化布置 局部漏损 影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P波入射下地下洞室群动应力集中问题解析解 被引量:34
9
作者 梁建文 张浩 Vincent WLEE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5-819,共5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半空间中洞室群在平面P波入射下动应力集中问题的一个解析解,数值结果表明,当洞室之间距离较近时,洞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下洞室群的动应力集中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动应力集中系数可能达到单个洞室的3.5倍以上,...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半空间中洞室群在平面P波入射下动应力集中问题的一个解析解,数值结果表明,当洞室之间距离较近时,洞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下洞室群的动应力集中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动应力集中系数可能达到单个洞室的3.5倍以上,动应力集中系数峰值位于两个洞室相对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应力集中 解析解 展开法 波函数 系数 平面 半空间 地下洞室群 P波 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铁双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梁建文 于军港 +1 位作者 张季 巴振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74-279,共6页
采用黏弹性边界方法和地震动输入等效节点力方法,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地铁双隧道地震响应分析问题的模型。通过与间接边界元方法文献结果比较,对整体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黏弹性边界方法和地震动输入等效节点力方法可以... 采用黏弹性边界方法和地震动输入等效节点力方法,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地铁双隧道地震响应分析问题的模型。通过与间接边界元方法文献结果比较,对整体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黏弹性边界方法和地震动输入等效节点力方法可以获得非常满意的计算精度。分别通过平面单元和梁单元对衬砌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面单元和梁单元均可以很好地模拟衬砌应力。以天津市深厚覆盖层场地中某地铁双隧道为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表明,隧道间距对衬砌地震应力具有重要影响。当两个隧道相距较近时,隧道之间存在明显相互作用,最大衬砌主应力幅值有明显的提高,且衬砌最大主应力均出现在两隧道相对区域。该模型可以用于复杂场地中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双隧道 地震响应分析 黏弹性边界 等效节点力 隧道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断层场地对P波的散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建文 冯领香 巴振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4-252,共9页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借助Wolf的土层和半空间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和斜线荷载格林函数,在频域内求解了局部断层场地对P波的散射,着重分析了破碎带较窄断层两侧围岩动力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场地动力特性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破碎带断层对入...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借助Wolf的土层和半空间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和斜线荷载格林函数,在频域内求解了局部断层场地对P波的散射,着重分析了破碎带较窄断层两侧围岩动力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场地动力特性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破碎带断层对入射P波有着显著的影响,即使破碎带很窄,也可对P波产生很大的放大作用;层状场地动力特性对放大作用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断层场地 破碎带 平面P波 散射 间接边界元法 动力刚度矩阵 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I):数值结果 被引量:44
12
作者 梁建文 纪晓东 Vincent W Lee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7-692,共6页
利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级数解答,定量分析了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衬砌刚度等因素对沿线地表位移放大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射频率较低时,地下隧道的存在对地表位移幅值影响不大;而当入射频率... 利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级数解答,定量分析了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衬砌刚度等因素对沿线地表位移放大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入射频率较低时,地下隧道的存在对地表位移幅值影响不大;而当入射频率较高时,地表位移幅值可以达到无隧道情况的4.5倍以上;衬砌情况下地表位移幅值可以高出非衬砌情况的87.8%。建议在地铁的规划设计中考虑地下隧道的建设对隧道沿线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衬砌隧道 地震动 P波 SV波 放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沿线地震动的影响(I):级数解 被引量:34
13
作者 梁建文 纪晓东 Vincent W Lee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0-524,共5页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该解答退化为文献中的无衬砌隧道的解答。级数解答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的放大作用以及入射波长、... 利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当衬砌与半空间介质相同时,该解答退化为文献中的无衬砌隧道的解答。级数解答为进一步定量研究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的放大作用以及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和衬砌刚度等参数对隧道沿线地震动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衬砌隧道 地震动 P波 SV波 散射 级数解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SV波入射下弹性半空间中三维球形洞室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梁建文 胡淞淋 +1 位作者 刘中宪 巴振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59-1568,共10页
采用一种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了平面SV波入射下弹性半空间中三维洞室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与已有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方法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以半空间中圆球形洞室为例,对地表位移响应和洞周动应力集中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参数分析,... 采用一种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求解了平面SV波入射下弹性半空间中三维洞室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与已有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方法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以半空间中圆球形洞室为例,对地表位移响应和洞周动应力集中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参数分析,并与二维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二维和三维模型对平面波的动力响应在平面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波型转换上存在显著差别,尤其体现在响应峰值及空间分布特征上,并且随着频率的升高,空间分布差异愈加明显;在出平面方向,三维洞室周围存在着显著的波散射效应,而二维模型难以描述这种出平面波型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洞室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平面SV波 散射 动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震动的时域放大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建文 张季 巴振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2-157,共6页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和频域变换方法研究了层状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震动的出平面时域放大作用,并以天津地区典型场地为例分析了洞室间距和入射地震动频谱对放大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洞室群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非常大,与自由场相比,地表加速...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和频域变换方法研究了层状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震动的出平面时域放大作用,并以天津地区典型场地为例分析了洞室间距和入射地震动频谱对放大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洞室群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非常大,与自由场相比,地表加速度峰值放大32.1%,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峰值放大85.2%,洞室群对地震动的频谱也有明显影响;洞室间距越小,洞室之间的相互影响越大,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越大。研究对于地铁沿线设计地震动的估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室群 地震动 放大作用 间接边界元 层状半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形沉积谷地对平面P波的三维散射解析解 被引量:20
16
作者 梁建文 魏新磊 Vincent W LEE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1-470,共10页
采用大圆弧面来模拟半空间表面,利用波函数展开法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沉积谷地形对平面P波三维散射的一个解析解,并以此解答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度对圆弧形沉积谷地场地反应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入射波的频率和入... 采用大圆弧面来模拟半空间表面,利用波函数展开法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沉积谷地形对平面P波三维散射的一个解析解,并以此解答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度对圆弧形沉积谷地场地反应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入射波的频率和入射角度对圆弧形沉积谷地场地反应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散射 平面P波 圆弧形沉积谷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弧形沉积谷地对平面SV波三维散射解析解 被引量:13
17
作者 梁建文 魏新磊 Vincent W.Lee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45-1353,共9页
采用大圆弧面来模拟半空间表面,利用波函数展开法和有限项Fourier展开技术,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沉积谷地对平面SV波三维散射的一个解析解。并以此解答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度对圆弧形沉积谷地场地反应的影响。研究表... 采用大圆弧面来模拟半空间表面,利用波函数展开法和有限项Fourier展开技术,在频域内给出了圆弧形沉积谷地对平面SV波三维散射的一个解析解。并以此解答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度对圆弧形沉积谷地场地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圆弧形沉积谷地对平面波的三维散射比二维散射更加复杂;将三维散射问题分解为两个主平面入射的简化处理存在较大的误差;入射波的频率和入射角度对圆弧形沉积谷地场地反应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散射 平面SV波 圆弧形沉积谷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级数解答:SH波入射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建文 李艳恒 Vincent W Lee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63-1667,1672,共6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平面SH波入射下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并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以及两洞室之间距离等参数对地面运动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对沿线地面运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两个洞室情...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平面SH波入射下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面运动影响问题的一个级数解答,并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以及两洞室之间距离等参数对地面运动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对沿线地面运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两个洞室情况地面运动可以达到单个洞室情况的1.6倍、无洞室情况的3.5倍以上。建议地铁等地下工程在设计和规划时应考虑工程建设后对沿线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地面运动 平面SH波 散射 级数解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洞室群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梁建文 张浩 Vincent WLee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3,125,共9页
研究了平面SV波入射下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数值结果表明 ,地下洞室群对沿线地面运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 ,该放大作用可达无洞室情况的 1 5~ 8 8倍以上 ,地表位移幅值的最大值出现在波 45°入射情况并位于与入射波相... 研究了平面SV波入射下半空间中洞室群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数值结果表明 ,地下洞室群对沿线地面运动具有显著的放大作用 ,该放大作用可达无洞室情况的 1 5~ 8 8倍以上 ,地表位移幅值的最大值出现在波 45°入射情况并位于与入射波相对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地面运动 平面SV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交互横向不均匀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建文 吴孟桃 巴振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99-1608,共10页
软硬交互横向不均匀场地十分常见,其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还很少有针对该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基于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和均布荷载动力格林函数的间接边界元方法,经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在时域内... 软硬交互横向不均匀场地十分常见,其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还很少有针对该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基于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和均布荷载动力格林函数的间接边界元方法,经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在时域内求解了层状半空间中软硬交互横向不均匀场地的地震反应问题。求解中将模型分解为含较硬介质的层状半空间域和较软介质域,同时将总波场分解为自由波场和散射波场两部分,通过在相应边界上施加斜线和水平线虚拟均布荷载,进而求解动力格林函数以模拟散射波场,自由波场可由直接刚度法方便求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检验了求解模型的收敛性,进而开展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分析,着重讨论了介质参数和软硬交界面倾角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软硬交互场地中,较大的地表地震动响应发生在较软介质侧;软硬交界面的存在使得场地地表加速度响应发生突变,突变程度受介质参数和交界面倾角的影响显著;随着介质参数差异和交界面倾角的增大,地表加速度峰值增大,反应谱曲线显示短周期成分变得更为丰富,对基岩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增强;软硬交界面对场地地表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在交界面外的两倍介质层厚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交互 横向不均匀场地 地震响应 格林函数 间接边界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