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5例中草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滕光菊 梁庆升 +7 位作者 孙颖 常彬霞 张伟 赵军 田辉 尚丽丹 邹正升 李保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4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对中草药诱导肝损害的重视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收治的165例中草药引起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药成分、临... 目的:探讨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对中草药诱导肝损害的重视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收治的165例中草药引起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药成分、临床表现、肝损害、肝组织病理及治疗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中药引起的DILI以女性(99例,60%)为主。这些中草药主要是治疗皮肤病(24.2%)、胃病(10.9%)、感染(7.3%)和骨关节疾病(6.1%)等。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单味中药主要有雷公藤、何首乌、土三七等。中成药主要有克银丸、银屑灵、壮骨伸筋胶囊等。165例患者中药物性肝衰竭35例(占21.2%),急性药性肝损害87例(占52.7%),慢性药性肝损害41例(占24.8%),药物性肝硬化2例(占1.2%)。根据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分型的标准,肝细胞损害型92例(占55.8%),胆汁淤积型40例(占24.2%),混合型33例(占20%)。165例DILI患者中治愈55例(33.9%),好转82例(49.7%),无效22例(13.3%),死亡5例(3%)。结论:中草药引起DILI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西医组相比,无明显特异性。在使用中草药时,应该重视中草药的肝毒性,加强管理,定期、动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中草药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IgM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韩琳 梁庆升 +6 位作者 谢欢 陈英 赵军 张明月 李保森 董艳丽 孙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5-820,共6页
目的研究基线IgM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经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37例UDCA初治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PBC患者分为UDCA完全应答组(n=436)和UDC... 目的研究基线IgM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经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637例UDCA初治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PBC患者分为UDCA完全应答组(n=436)和UDCA应答不良组(n=20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根据基线指标预测治疗应答不良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确定IgM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IgM≥1.5×ULN组与IgM<1.5×ULN组,分析患者组间基线参数、治疗应答及预后模型评分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亚组分析使用Cochran-Mantel-Haenszel检验,并绘制风险值森林图。结果UDCA应答不良组患者基线存在肝硬化、TBil、AST、ALP、总胆汁酸、总胆固醇、IgA、IgM水平及抗Gp210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患者(χ^(2)=4.596,Z值分别为-9.932、-8.931、-8.361、-7.836、-4.694、-3.242、-2.115,χ^(2)=15.931,P值均<0.05)。Mayo风险评分(MRS)、Globe评分、UK-PBC风险评分在应答不良组均显著高于完全应答组(t=4.092,Z值分别为-10.910、-11.646,P值均<0.001)。IgM升高组患者AST、ALP、总胆固醇、IgA、IgG水平及抗Gp210阳性率显著高于IgM正常组(Z值分别为-3.774、-5.063、-4.344、-2.051、-6.144,χ^(2)=25.180,P值均<0.05)。IgM预测UDCA应答不良的AUC为0.552。IgM≥1.5×ULN组患者的AST、ALP、总胆固醇、IgG、抗Gp210阳性率、UDCA应答不良率高于IgM<1.5×ULN组患者(Z值分别为-4.193、-5.044、-3.250、-5.465,χ^(2)=25.204、8.948,P值均<0.05)。IgM≥1.5×ULN预测应答不良风险值为1.416(95%CI:1.129~1.776,P=0.003)。亚组分析中,无肝硬化患者,IgM≥1.5×ULN预测应答不良风险值为1.821(95%CI:1.224~2.711,P=0.003)。结论基线IgM水平对于预测UDCA应答具有重要价值,基线IgM水平较高的PBC患者,治疗中应密切监测IgM水平,如持续异常,应及时联合二线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汁淤积 免疫球蛋白M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证据链、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效用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婷婷 梁庆升 +7 位作者 王丽苹 梁龙鑫 李筱涵 崔延飞 景婧 柏兆方 宫嫚 王睿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从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2个维度对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并比较其特征及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急性药物性肝... 目的从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2个维度对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并比较其特征及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2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药肝损伤187例,西药肝损伤102例。分别应用整合证据链(IEC)、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SEOP)3种诊断方法对289例患者进行诊断,收集患者急性起病时的一般资料、潜伏期、详细服药情况、实验室指标ALT、AST、GGT、ALP、TBil等。统计分析3种诊断方法分别对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病例诊断结果评定的一致性和各自适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西药肝损伤与中药肝损伤的临床肝损伤类型均以肝细胞型为主(81.4%、74.3%),实验室指标表现为有更高的ALT和AST水平。应用IEC、RUCAM、SEOP分别对西药肝损伤病例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率依次为65.7%、100%、63.7%;西药肝损伤构成比依次是23.2%、35.3%和22.5%。再依次对中药肝损伤病例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率分别为47.6%、100%、29.9%;中药肝损伤构成比分别为30.8%、64.7%、19.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诊断西药肝损伤病例时,除IEC与SEOP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外(Kappa=0.785,P<0.05),RUCAM vs IEC(Kappa=0.149,P>0.05)和RUCAM vs SEOP(Kappa=0.117,P>0.05)的一致性评定结果均较差。在诊断中药肝损伤时,RUCAM vs SEOP(Kappa=0.066,P>0.05)的一致性评定结果较差,而RUCAM vs IEC(Kappa=0.026,P<0.05)和IEC vs SEOP(Kappa=0.437,P<0.05)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结论IEC对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均有较好的适用性,IEC与SEOP在诊断西药肝损伤时存在一致性,虽然在诊断中药肝损伤病例结果间也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水平较低。RUCAM与另2种诊断方法评定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差。临床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综合运用IEC、RUCAM和SEOP,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药物与肝损伤之间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