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烧结制备MAX-cBN复合材料及其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宝岩 张旺玺 +1 位作者 王艳芝 徐世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69,共4页
采用Ti3SiC2与Ti3AlC2粉体和cBN粉体为原料,通过微波烧结制备Ti3SiC2与Ti3AlC2结合剂cBN复合材料,同时研究cBN的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Ti3SiC2-cBN试样烧结后得到了SiC、TiSi2、TiC、TiO、TiO2、SiO2。... 采用Ti3SiC2与Ti3AlC2粉体和cBN粉体为原料,通过微波烧结制备Ti3SiC2与Ti3AlC2结合剂cBN复合材料,同时研究cBN的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Ti3SiC2-cBN试样烧结后得到了SiC、TiSi2、TiC、TiO、TiO2、SiO2。cBN添加量为10%的复合材料中Ti3SiC2分解较为严重。试样烧结后基体组织比较细小,只有几微米。当原料中cBN含量为20%时,cBN表面会形成凹凸不平的组织。Ti3AlC2-cBN试样烧结后得到了Ti2AlC、TiC、Ti、Al、Al2O3,Ti3AlC2材料分解完全。cBN含量较高时,它可以与Ti3AlC2或其分解产物充分反应,形成相应的氮化物或碳氮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TI3ALC2 cBN微波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锡/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宝岩 韩丹辉 +3 位作者 孙长红 张旺玺 刘英 张艳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93,共4页
以氯化亚锡、碳酸氢胺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固相研磨辅助超声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两种氧化亚锡/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结果表明,氯化亚锡和碳酸氢胺反应后生成了单相SnO纳米片。... 以氯化亚锡、碳酸氢胺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通过固相研磨辅助超声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两种氧化亚锡/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结果表明,氯化亚锡和碳酸氢胺反应后生成了单相SnO纳米片。原料中掺杂石墨烯后,促进了SnO2的合成。通过石墨烯添加的不同阶段,获得了两种复合材料,一种为GO表面分散着颗粒均匀的纳米SnO和SnO2纳米颗粒,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可在50min内降解99%的甲基橙溶液;另一种为部分GO掺杂SnO和SnO2颗粒,光照80min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锡 石墨烯 可见光催化性能 超声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制备Ti_3SiC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宝岩 金松哲 +1 位作者 刘鹤 周振华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兼有金属和陶瓷性能的Ti3SiC2是一种三元层状碳化物材料,既有象陶瓷那样的高温性能,又有类似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机械合金化和反应烧结是制备Ti3SiC2的重要方法。文中介绍了Ti3SiC2结构、性能,以及制备Ti3SiC2的一... 兼有金属和陶瓷性能的Ti3SiC2是一种三元层状碳化物材料,既有象陶瓷那样的高温性能,又有类似金属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机械合金化和反应烧结是制备Ti3SiC2的重要方法。文中介绍了Ti3SiC2结构、性能,以及制备Ti3SiC2的一些粉末冶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制备 粉末冶金 金属性能 陶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锡/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宝岩 孙长红 +3 位作者 韩丹辉 张旺玺 张瑞杰 张艳丽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氯化亚锡、碳酸氢胺和氮化碳为原料,通过固相研磨辅助超声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氧化亚锡@氮化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氯化亚锡和碳酸氢铵反应后生成了单相SnO纳米片,厚度约为4... 采用氯化亚锡、碳酸氢胺和氮化碳为原料,通过固相研磨辅助超声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氧化亚锡@氮化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氯化亚锡和碳酸氢铵反应后生成了单相SnO纳米片,厚度约为40nm。原料中添加适量C 3N 4后,并不会改变SnO纳米片的形貌。同时SnO的光催化性能得到很大改善。7.66%g-C 3N 4@SnO试样具有最佳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可在4 h内降解96.5%的亚甲基蓝,80min可降解98%的甲基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锡 氮化碳 可见光催化性能 超声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石墨为助剂反应合成ZnO晶体
5
作者 梁宝岩 张艳丽 +4 位作者 张旺玺 王艳芝 王俊和 闫帅帅 穆云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8-931,共4页
用微米ZnO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石墨助剂,采用高温热蒸发法合成ZnO纳米晶体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反应合成ZnO晶体形貌的影响,用XRD、SEM和EDS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研究结果表明,1000℃时可形成锯片状ZnO晶体,锯齿状晶粒长约10... 用微米ZnO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石墨助剂,采用高温热蒸发法合成ZnO纳米晶体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反应合成ZnO晶体形貌的影响,用XRD、SEM和EDS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研究结果表明,1000℃时可形成锯片状ZnO晶体,锯齿状晶粒长约100-200μm,宽度约4μm左右。锯齿的直径约0.3μm,长度约3-4μm。此外还有一些ZnO晶体呈六棱柱状生长,长约6-10μm,边长约1μm。1100℃时形成了大量ZnO棱柱晶粒,长约几百μm,比较粗大的晶粒达1mm。粗大的ZnO晶粒上生长着许多细小的ZnO四脚晶粒,长度约4-6μm,边长约1-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蒸发法 氧化锌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基于功能材料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旺玺 王艳芝 +5 位作者 梁宝岩 李启泉 罗伟 孙长红 成晓哲 孙玉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83-2188,共6页
由于天然金刚石非常稀少名贵,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经过人们不断努力通过成熟的合成技术制备人造金刚石的年产量已经远远超过天然金刚石。目前在工业上,主要利用金刚石的高硬度特性将其作为磨料和超硬材料使用,最多的是用于磨具... 由于天然金刚石非常稀少名贵,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工业需求,经过人们不断努力通过成熟的合成技术制备人造金刚石的年产量已经远远超过天然金刚石。目前在工业上,主要利用金刚石的高硬度特性将其作为磨料和超硬材料使用,最多的是用于磨具、刀具、钻进、切割、抛光等工具材料。但是,金刚石除了硬度高之外,光、电、催化、润滑、生物相容性等其他性能也非常优异,非常适合用于功能材料。人造金刚石的合成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静态触媒法超高压高温合成金刚石单晶;二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大尺寸金刚石块(片)体材料;三是利用爆轰法合成纳米级粒度超细金刚石微粉。大颗粒单晶、大尺寸块(片)体、纳米级超细微粉等是金刚石作为功能材料应用中最被看好的材料形态,代表了当前的发展趋势。但是,对金刚石及其复合材料的功能性研究和应用开发还很不够。特别是纳米金刚石的多种优异特性,如高模量、高硬度、高热导率、良好的绝缘性、独特的光电特性、低摩擦系数及耐磨损特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呈现出功能多样性。纳米金刚石作为功能材料的应用,最初主要用作光电材料,现在已经在生物医疗、药物递释、催化、热管理、润滑等领域获得了初步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前景广阔。纳米金刚石具有纳米材料的性质,容易发生团聚,采用搅拌球磨法、超声法、静电纺丝法等手段能够解决纳米金刚石的团聚问题。针对特定的应用目的,还需要对纳米金刚石进行化学改性。研究者采用羧化、氢化、氨化、酰胺化、酰氯化和羟化等化学改性方法,在纳米金刚石表面形成一些化学官能团,通过改变、调整和设计纳米金刚石表面的化学活性,降低纳米金刚石的凝聚,改进其在溶剂(或其他基体)中的溶解度和分散能力。改性后的纳米金刚石在生物成像、生物印记、生物传感、靶向特定细胞药物传输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纳米金刚石经化学改性后表面官能团增多,能与聚合物通过共价键结合,其在聚合物中的分散得以改善,能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导热性能,非常适合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此外,改性后的纳米金刚石还被广泛用作光催化材料、摩擦材料、光电材料、自清洁材料等,展现出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归纳了纳米金刚石用作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在介绍纳米金刚石的改性方法、团聚与分散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纳米金刚石及其复合材料在前述诸多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拓展和深入纳米金刚石基于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纳米金刚石 超硬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叶面喷施黄腐酸的效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焕普 梁宝岩 刘志民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以四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经黄腐酸、黄腐酸+氨基酸钙肥、氨基酸钙肥处理,探讨黄腐酸对红地球葡萄的抗病性、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可降低红地球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改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另外,黄腐酸... 以四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经黄腐酸、黄腐酸+氨基酸钙肥、氨基酸钙肥处理,探讨黄腐酸对红地球葡萄的抗病性、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可降低红地球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改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果实品质,另外,黄腐酸还促进钙肥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黄腐酸 抗病性 生长发育 钙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果实中氧化和过氧化作用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剑平 郝玉兰 +1 位作者 张秋芝 梁宝岩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76-78,共3页
草莓果实中氧化和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杨剑平,郝玉兰,张秋芝,梁宝岩(北京农学院农学系,北京102206)果实成熟和采后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本文以草莓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的各阶段:白果、半红果和红果期,以及采... 草莓果实中氧化和过氧化作用的变化杨剑平,郝玉兰,张秋芝,梁宝岩(北京农学院农学系,北京102206)果实成熟和采后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本文以草莓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的各阶段:白果、半红果和红果期,以及采后25℃室温下贮放过程中膜脂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果实 过氧化作用 抗坏血酸含量 过氧化物含量 脱氢抗坏血酸 植物生理学 果实成熟 谷胱甘肽 氢酶活性 硫代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孢球囊霉(GLomus mosseae)菌根真菌对冷海棠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万荣 柳振亮 +2 位作者 秦岭 李金光 梁宝岩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24-30,共7页
用VA菌根真菌GM6、GM7对冷海棠接菌盆栽试验表明:①在土壤灭菌条件下,接菌GM6的冷海棠株高为其对照的4.6倍,接菌GM7的株高为其对照的4.4倍,而接菌GM6与接菌GM7之间,未接菌GM6对照与未接菌GM7对照之间其株高均无显著差异;②在土壤未灭菌... 用VA菌根真菌GM6、GM7对冷海棠接菌盆栽试验表明:①在土壤灭菌条件下,接菌GM6的冷海棠株高为其对照的4.6倍,接菌GM7的株高为其对照的4.4倍,而接菌GM6与接菌GM7之间,未接菌GM6对照与未接菌GM7对照之间其株高均无显著差异;②在土壤未灭菌条件下,接菌GM6、GM7的冷海棠株高与相应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③土壤灭菌接菌GM6、GM7的冷海棠株高为土壤不灭菌接菌GM6、GM7的冷海棠株高的2倍;而土壤未灭菌对照的冷海棠株高为土壤灭菌相应对照冷海棠株高的2倍;④在土壤灭菌条件下,不同接菌处理菌根菌对根系侵染率高的,植株也高,侵染率低的,植株矮.土壤未灭菌接菌处理的侵染率虽然与土壤灭菌接菌处理的侵染率大体相同,但株高却远低于土壤灭菌接菌处理的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MUS mosseae No.6 GLOMUS mosseae NO.7 冷海棠 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葡萄和草莓高效立体栽培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植仁 梁宝岩 徐光华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葡萄 温室栽培 草莓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温度对草莓产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植仁 王瑜 +1 位作者 秀丽 梁宝岩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8-32,共5页
日光温室具延长草莓花芽分化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充分的分化时间。草莓单株花序数平均为4.2个,单株有效果18.5个,商品果率平均可达65.5%。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的结果期可形成两次产量高峰,其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草莓 花芽分化 促成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合成YAlO_3
12
作者 孟庆新 梁宝岩 +2 位作者 李海云 金松哲 苏春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19,共3页
为了合成YAlO3(YAP),对Y2O3-Al2O3粉体混合物进行了高能球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高能球磨后,Y2O3-Al2O3可发生固相合成反应,生成YAlO3。Y2O3-Al2O3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2h),氧化物颗粒快速细化,晶格发生严重畸变... 为了合成YAlO3(YAP),对Y2O3-Al2O3粉体混合物进行了高能球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高能球磨后,Y2O3-Al2O3可发生固相合成反应,生成YAlO3。Y2O3-Al2O3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0~2h),氧化物颗粒快速细化,晶格发生严重畸变,球磨促使Y2O3发生了晶型转变,由稳定的立方晶转变成非稳态的单斜晶;第二阶段(5~40h),Y2O3晶型转变完成,并呈无定形化,Y2O3和Al2O3发生固相合成反应,生成YAl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钇 机械合金化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爆反应合成钒铝碳材料
13
作者 李新 梁宝岩 刘荣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55,共4页
以V、Al和C粉体为原料,采用热爆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并对V-Al-C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了热爆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 以V、Al和C粉体为原料,采用热爆合成技术制备V2AlC材料,并对V-Al-C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相组成和产物形貌分析,探讨了热爆反应合成V2AlC材料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V-Al-C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达2767K;2V/Al/C粉体热爆合成产物的主相为V2AlC,并含有少量的VCx和AlV3;原料中添加过量的Al,可消除AlV3副产物,并显著地促进V2AlC反应合成;2V/1.3Al/C热爆产物中V2AlC呈片状和板条状两种晶体形貌,长度大约为10μm;热爆反应合成V2AlC的机制为VC与V-Al共晶液相反应合成V2A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AlC 热爆反应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Nd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长红 梁宝岩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超声反应制备了SnO/Nd_(2)O_(3)复合材料,评估了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Nd_(2)O_(3)能很好地与SnO复合。SnO/Nd_(2)O_(3)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比SnO样品强。其中,SnO/2%Nd_(2)O_(3)复合材料表现... 通过超声反应制备了SnO/Nd_(2)O_(3)复合材料,评估了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甲基橙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Nd_(2)O_(3)能很好地与SnO复合。SnO/Nd_(2)O_(3)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比SnO样品强。其中,SnO/2%Nd_(2)O_(3)复合材料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性能,在60 min内可以降解99.6%的甲基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可见光 SNO Nd_(2)O_(3) 甲基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烧结TiB_2陶瓷
15
作者 管德良 金松哲 +1 位作者 孙世成 梁宝岩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05-307,共3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B2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TiB2陶瓷烧结致密化的影响。在1 700℃,保温仅5 min,加压30 MPa,即可获得相对密度达99%以上的致密TiB2烧结体。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烧结体晶粒细小,组织均匀;晶粒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B2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TiB2陶瓷烧结致密化的影响。在1 700℃,保温仅5 min,加压30 MPa,即可获得相对密度达99%以上的致密TiB2烧结体。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烧结体晶粒细小,组织均匀;晶粒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缓慢长大。1 700℃时,块体的显微硬度值达到32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 放电等离子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Raw Material Content on Efficiency of TiN Synthesized by Reactive Ball Milling Ti and Urea
16
作者 孙金峰 李晓普 +2 位作者 梁宝岩 赵玉成 王明智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355-358,共4页
Ti and urea mixed according to the molar ratios of 2:1, 3:1 and 4:1 axe mill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as-synthesized powders are analyzed by an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The decomposed ... Ti and urea mixed according to the molar ratios of 2:1, 3:1 and 4:1 axe mill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as-synthesized powders are analyzed by an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The decomposed temperature of the urea and the products decomposed a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TG-FTIR)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 progress is a diffusion reaction. The efficiency of TiN synthesized by reactive ball milling can b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Ti. The reactive ball milling time decreases from more than 90 h to 40 h correspond- ing to the content ratio between Ti and urea increasing from 2:1 to 4:1. Ammonia gas (NH3) and cyanic acid (HNCO), the decomposed products of urea, react with the refined Ti to form TiN. The grain refinement of Ti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reactive ball milling.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