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树龄秃杉与杉木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13
1
作者 梁宏温 黄恒川 +3 位作者 黄承标 黄海仲 梁欣 蒙跃环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对采自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8年生、14年生和28年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进行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秃杉和杉木的木材密度及主要力学强度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秃杉木材... 对采自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8年生、14年生和28年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进行了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秃杉和杉木的木材密度及主要力学强度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秃杉木材的气干密度(含水率为12%)、基本密度、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干缩系数、体积干缩系数、弦面硬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抗剪强度和弦面抗剪强度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分别低2.3%,4.4%,1.6%,2.6%,1.5%,3.6%,3.8%,3.4%,17.5%和14.4%,但其端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冲击韧性、径面抗劈力和弦面抗劈力的平均值与杉木相比则分别高6.6%,6.1%,3.4%,2.3%,15.0%和16.3%。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秃杉与杉木人工林的木材密度、硬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剪强度和抗劈强度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干缩系数和冲击韧性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秃杉 杉木 人工林 木材 物理力学性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冰雪灾害干扰下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的贮量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宏温 温琳华 +2 位作者 温远光 梁家善 黄道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6,共6页
以2008年初遭受特大冰雪灾害干扰的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地上的木质残体贮量及其腐解等级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的总贮量为37.249t·hm-2,其中粗木质残体和细木质残... 以2008年初遭受特大冰雪灾害干扰的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地上的木质残体贮量及其腐解等级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的总贮量为37.249t·hm-2,其中粗木质残体和细木质残体的贮量分别为33.143和4.106t·hm-2,依次占林地木质残体总贮量的88.98%和11.02%;倒木和落枝是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贮量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木质残体总贮量的61.6%和34.6%;木质残体各腐解等级的贮量百分比序列为2级(69.22%)>4级(13.62%)>3级(12.98%)>5级(3.96%)>1级(0.22%);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干扰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输入量的有显著影响,导致腐解2级的贮量高达25.784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木质残体 干扰 冰雪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林老山中山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分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梁宏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本文是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阐明高海拔山区杉木人工纯林凋落物的产量动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分解速率,并分析比较两种置样处理对凋落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营林提供参考依据。一、实验区条件与样地概况老山杉木林区位... 本文是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阐明高海拔山区杉木人工纯林凋落物的产量动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分解速率,并分析比较两种置样处理对凋落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营林提供参考依据。一、实验区条件与样地概况老山杉木林区位于北纬24°16′、东径106°19′,海拔1300-1600m,属于桂西北山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1月)均温5.6℃,最热月(7月)均温21.3℃。年降雨量1611.5mm,夏秋两季雨量分别占全年的50.4%和23.4%。年相对湿度88%、水热系数3.82,属冬干冷夏湿凉气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马占相思的木材密度与干燥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宏温 徐峰 +1 位作者 戴军 邓福春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8,共3页
对广西产7、10和20年生马占相思的木材密度和干燥性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木材气干密度属于国产木材的中等水平;木材密度随着树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随着树干高度上升而呈现先增后减的现象。马占相思木材百度试... 对广西产7、10和20年生马占相思的木材密度和干燥性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木材气干密度属于国产木材的中等水平;木材密度随着树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并随着树干高度上升而呈现先增后减的现象。马占相思木材百度试验的干燥特性(前期开裂、内裂、截面变形、扭曲值和干燥速度)等级高达3级~4级,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干燥特性有好转趋势,其等级可降低1级或2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木材密度 干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火力楠异龄混交林效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宏温 黄承标 +1 位作者 梁定军 陈小红 《广东林业科技》 1994年第1期20-25,共6页
经过8年(1983─1991年)的试验表明,在强度疏伐的马尾松中龄林下混交火力楠效果好,既缓解种间营养空间竞争的矛盾,促进了林木生长;又有利于林地的改良,使混交林林地的上壤微生物总数、呼吸代谢强度、酶活性、土壤孔隙度... 经过8年(1983─1991年)的试验表明,在强度疏伐的马尾松中龄林下混交火力楠效果好,既缓解种间营养空间竞争的矛盾,促进了林木生长;又有利于林地的改良,使混交林林地的上壤微生物总数、呼吸代谢强度、酶活性、土壤孔隙度、持水量和养分元素含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火力兰 混交林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9
6
作者 何斌 温远光 +2 位作者 袁霞 梁宏温 刘世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6,共6页
本文对广西英罗港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主要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及盐分含量为 :木榄群落 ... 本文对广西英罗港自然保护区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主要性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英罗港不同红树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土壤粘粒粉粒含量和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及盐分含量为 :木榄群落 >红海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群落 ;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 4种水解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顺序为红海榄群落 >木榄群落 >秋茄群落 >桐花树群落 >白骨壤群落 ,多酚氧化酶则与此相反 ;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水解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剖面深度而降低 ,过氧化氢酶则呈相反趋势。英罗港红树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密切相关 ,各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 ,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该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英罗港 红树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工业人工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115
7
作者 温远光 刘世荣 +3 位作者 陈放 和太平 梁宏温 陈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定位监测与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3年,从不同连栽代数、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桉树工业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8—2003年,第1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为78种,第2... 以定位监测与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3年,从不同连栽代数、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桉树工业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从1998—2003年,第1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为78种,第2代林分只有39种,第2代林分出现的物种数比第1代减少了50%;以达到主伐时的林分监测结果比较,第2代林分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比第1代林分下降39.39%、17.76%和5.45%.②在1个经营周期(6a)内,桉树工业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快速增加,后稍下降,再增加的“S型”变化;Shannon_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先快后慢的逐渐递增趋势;由于在1个经营周期内,物种的恢复总是达不到原有(第1代)的水平,因此,连栽和短轮伐期经营必然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③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草本层,连栽具有降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提高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工业人工林 植物 物种多样性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 被引量:77
8
作者 温远光 陈放 +3 位作者 刘世荣 梁宏温 元昌安 朱宏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9,共6页
对广西东门桉树人工林18个试验小区物种多样性、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5、0.7028和0.710... 对广西东门桉树人工林18个试验小区物种多样性、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5、0.7028和0.7106;2)叶面积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和0.6856;3)乔木层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解N以及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6、0.6203和0.6359,在0.1水平上达到显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9种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小,相关系数在0.4以下。以上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在小尺度上的变化对桉树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人工复层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叶绍明 郑小贤 +3 位作者 杨梅 谢伟东 招礼军 梁宏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共7页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于2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1∶1时,林分密度为1 050和1 32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28.556和4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和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和42.18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7.39%和8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1时,林分密度810和1 170株/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49.482和7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和2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和72.733 t/hm2,占总生物量的89.60%和9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和1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和3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和1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的87.42%和9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出2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为1∶1.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复层林 生物量 生产力 尾叶桉 马占相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温远光 郑羡 +5 位作者 李明臣 徐海根 梁宏温 黄承标 朱宏光 何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148,共4页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 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巨尾桉林和马尾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0~60cm土层的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呈下降趋势,而0~20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稍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为0.42~0.91);②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相差不大,在各土层中的差异也不显著(P为0.79~0.89);③土壤养分的变化,除桉树林的土壤全氮和速效钾(0~20cm)含量比马尾松林低外,全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都高于马尾松林,而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和水解氮相差不大;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0~40cm土层,桉树林与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交换性钙的差异均不显著(P为0.14~0.99),0~20cm土壤全钾和有效磷以及20~40cm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交换性镁在0~20cm和20~40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08)。说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后,经过10年的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仍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加速土壤氮素消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交换性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桉林 马尾松林 土壤理化性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宏光 温远光 +5 位作者 梁宏温 徐海根 杨瑶青 李明臣 黄志辉 邓荣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9-153,共5页
对广西钦州市马尾松林和巨尾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促进对桉树人工林的科学认知。研究表明,采伐马尾松林种植桉树后10年,在1800m2样地内,桉树林的物种数为95~98种(... 对广西钦州市马尾松林和巨尾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研究,旨在阐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的影响,促进对桉树人工林的科学认知。研究表明,采伐马尾松林种植桉树后10年,在1800m2样地内,桉树林的物种数为95~98种(木本植物50种,藤本17~19种,草本24~28种),而马尾松林为63~88种(木本植物32~48种,藤本13~24种,草本16种),两类林分的木本、藤本和总物种数差异不显著(P为0.237~0.937),而草本植物差异显著(P=0.038),表明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将显著增加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铁芒萁有显著的负效应,重要值减少50%(P=0.077),而对五节芒(P=0.057)和东方乌毛蕨(P=0.079)有显著的正效应,重要值提高0.85~3.76倍。桉树林和马尾松林木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不显著(P为0.299~0.957),而草本植物的H′、D和Jsw差异极显著(P≤0.002)。桉树林取代马尾松林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具有显著的影响,然而,桉树人工林建立过程中采取的采伐、炼山、整地、施肥等措施是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山 整地 植物多样性 植物功能群 桉树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窿缘桉防护林小气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1 位作者 温远光 何立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对广西北热带山口林场2 种林龄窿缘桉防护林内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15 年生和45 年生窿缘桉林内的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别为246 ×103 k J·m - 2 和202 ×10... 对广西北热带山口林场2 种林龄窿缘桉防护林内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15 年生和45 年生窿缘桉林内的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别为246 ×103 k J·m - 2 和202 ×103 k J·m - 2 , 分别比空旷地(543 ×103 k J·m - 2)减少547 % 和628 % ; 平均气温分别低02 ℃和07 ℃; 0 ~20 cm 土层的平均温度分别低13 ℃和18 ℃;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1 % 和3 % ; 45 年生林内的平均风速降低824 % 。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窿缘桉 防护林 小气候 北热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莫家兴 梁宏温 +3 位作者 黄寿先 李俊真 郭应泽 董民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054-12056,共3页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 [目的]探讨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方法]以大叶栎23年生人工林为材料,测定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分析大叶栎木材纤维沿树干高度和随年轮的变异规律。[结果]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和长宽比、壁腔比分别变化在1098.2~1224.6、24.22~26.38、15.95~17.02、8.26~9.36μm和43.37~51.12、0.521~0.555,平均值分别为1156.2、25.43、16.56、8.87μm和46.01、0.540。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随树干高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年轮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结论]大叶栎人工林木材纤维能满足纤维工业原料的要求,是一种较好的纸浆工业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栎 人工林 木材纤维形态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6-42,共7页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 1991~1996年,通过建立径流小区的方法,对广西桂平市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水、土、肥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整地马尾松工程幼林地的年平均液体径流量为全垦(134850t/hm2)>带垦(113839t/hm2)>穴垦(109491t/hm2);年土壤流失量为全垦(9313t/hm2)>带垦(4090t/hm2)>穴垦(1917t/hm2);年平均水土养分流失量为全垦(16617kg/hm2)>带垦(7627kg/hm2)>穴垦(3982kg/hm2),分别是灌草坡(2014kg/hm2)的8251%、3787%和1977%。不同整地造林后第6年时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全N、水解N、速效K)比造林前存在下降趋势,下降的总频率为全垦(204%)>带垦(106%)>穴垦(53%)。结果表明,穴垦整地(40cm×40cm×30cm)马尾松工程幼林地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建议在我国南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工程幼林 整地方式 水土保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差异 被引量:5
15
作者 阳永泉 温远光 +2 位作者 何斌 梁宏温 朱宏光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2期31-33,共3页
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尾巨桉和厚荚相思的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非毛管... 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尾巨桉和厚荚相思的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大持水量均高于尾巨桉,其具更高的土壤通透、保水和供水性能,但差异不显著(P=0.31—0.97);除速效钾外,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含量均小于厚荚相思人工林。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20—40cm土壤有机质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全氮等差异均不显著(P=0.11—0.99);厚荚相思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优于尾巨桉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厚荚相思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巨尾桉立木与林分叶面积估测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宏光 阳永泉 +2 位作者 温远光 梁宏温 杨瑶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5069-15070,共2页
对巨尾桉立木和林分叶面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立木叶面积与树高、胸径、枝下高、冠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以胸径的拟合效果最好。建立了巨尾桉立木和林分叶面积估测优化模型,估测结果表明,9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单株的平均叶面积为(... 对巨尾桉立木和林分叶面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立木叶面积与树高、胸径、枝下高、冠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以胸径的拟合效果最好。建立了巨尾桉立木和林分叶面积估测优化模型,估测结果表明,9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单株的平均叶面积为(14.96±3.85)m2,林分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40±0.72。所建模型可用于同类林分叶面积指数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 巨尾桉 立木 林分 估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伟东 温远光 +5 位作者 梁宏温 李信贤 何斌 钟景兵 廖桂声 刘珏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5期6-8,共3页
对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3年生木麻黄林带的生物量为100.01t.hm-2,生物量的大小序列为干材>根系>树枝>叶枝>干皮>枯枝。立木生物量总量的空间格局是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器官生物量... 对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3年生木麻黄林带的生物量为100.01t.hm-2,生物量的大小序列为干材>根系>树枝>叶枝>干皮>枯枝。立木生物量总量的空间格局是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器官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却有所不同,干材和干皮生物量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树枝生物量则主要集中在树冠中层或中下层,叶枝则主要分布在上层或中上层。沙地木麻黄林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为7.693t.hm-2.a-1。海岸沙地木麻黄这种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足以说明它对海岸沙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防护林 生物量 生产力 沙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地区麻栎林和栓皮栎林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道调 梁宏温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年第3期50-52,共3页
近年通过对百色地区雅长林区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调查,认为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的细叶云南松纯林多为松栎混交林代替,其栎类林相已构成红水河畔、右江河谷山地独特的森林类型。其麻栎林栓皮栎林的成因有:①百色地区独特的... 近年通过对百色地区雅长林区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调查,认为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的细叶云南松纯林多为松栎混交林代替,其栎类林相已构成红水河畔、右江河谷山地独特的森林类型。其麻栎林栓皮栎林的成因有:①百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地形,为麻栎栓皮栎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③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麻栎栓皮栎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热条件;③麻栎栓皮栎对百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地区 麻栎林 栓皮栎林 森林类型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森林集水区径流量及其径流过程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晋川 梁宏温 +4 位作者 潘伟 李荣辉 李晓琼 蓝刚 马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59,共5页
研究桉树林和马尾松林集水区的径流量及其径流过程,为科学评估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运用小流域径流监测方法和自动采集数据,对桉树林和马尾松林集水区的径流量进行定位观测,并分析强降雨和连续降雨... 研究桉树林和马尾松林集水区的径流量及其径流过程,为科学评估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运用小流域径流监测方法和自动采集数据,对桉树林和马尾松林集水区的径流量进行定位观测,并分析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对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林集水区的年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分别为107.7mm和8.2%,马尾松林的依次为319.4 mm和24.2%。在前期没有径流情况下,一次强降雨过程(降水量147.5mm),两种森林集水区的径流历时、径流最大值滞后于降雨峰值的时间和总径流深都存在明显差异,桉树林的分别为13.8h,0.2h和35.6mm,马尾松林的依次为35.5h,0.7h和28.5mm。一次连续7d的降雨过程(降水量125.0mm),桉树林集水区只产生4d径流,总径流深仅3.8mm;马尾松林集水区则连续产生13d径流,总径流深达10.1mm。综上所述,马尾松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明显优于桉树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桉树林 集水区 径流量 径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鋆章 梁宏温 +1 位作者 俞建妹 罗益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7976-17977,共2页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栽 尾巨桉 林分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