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法球磨改性无烟煤及其对丁苯橡胶的补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夏夏 张乾 +1 位作者 杨世诚 张玉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52,157,共4页
使用氨基、乙烯基、环氧基和巯基4种类型硅烷偶联剂对无烟煤进行干法球磨改性,将改性无烟煤填充丁苯橡胶中制备煤基/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分子与煤颗粒表面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改善了煤的表面性能,煤基/丁苯橡胶复... 使用氨基、乙烯基、环氧基和巯基4种类型硅烷偶联剂对无烟煤进行干法球磨改性,将改性无烟煤填充丁苯橡胶中制备煤基/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分子与煤颗粒表面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改善了煤的表面性能,煤基/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有较好的补强的作用。当填充质量为50份时,巯基类型硅烷偶联剂改性无烟煤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较纯丁苯橡胶分别从1.66和13.24MPa提高到7.45和25.2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硅烷偶联剂 球磨改性 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VP1008和弧菌铁蛋白受体的重组表达及抗体交叉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夏夏 袁倩云 +2 位作者 刘蕾 郭珊珊 王文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4-151,共8页
目的: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表面抗原对副溶血性弧菌免疫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外膜孔蛋白VP1008(39.3 kDa)和弧菌铁蛋白受体(78.7 kDa)的免疫原性仍不清楚。方法:从基因组DNA扩增了目的基因,分别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pET-28a(+)重组质粒,转... 目的: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表面抗原对副溶血性弧菌免疫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外膜孔蛋白VP1008(39.3 kDa)和弧菌铁蛋白受体(78.7 kDa)的免疫原性仍不清楚。方法:从基因组DNA扩增了目的基因,分别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pET-28a(+)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并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两种重组蛋白。采用镍柱纯化的重组蛋白分别免疫了BALB/c小鼠,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和免疫印迹研究了小鼠多抗与不同株副溶血性弧菌、其它弧菌等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重组蛋白VP1008和弧菌铁蛋白受体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小鼠多抗与免疫的重组蛋白的效价>1000 K,与7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效价在4.5~13.5 K,与10株弧菌基本无交叉反应,与肠杆菌的交叉反应和纯化过程中大肠杆菌蛋白的微量残留有关;多抗均与副溶血性弧菌全菌蛋白在目标位置出现反应条带,其中VP1008多抗效价和免疫原性相对较好。结论:外膜蛋白VP1008小鼠多抗对副溶血性弧菌识别性、免疫原性较好,为建立新的副溶血性弧菌免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外膜蛋白 重组表达 弧菌铁蛋白受体 免疫原性 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孔蛋白OmpF重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高云山 刘丹丹 +4 位作者 徐俊林 桑雨浓 梁夏夏 刘建欣 王文彬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34-243,共10页
气单胞菌外膜蛋白 OmpF 是β-桶状结构的孔蛋白,参与渗透压环境适应调控,在人鱼共患病原气单胞菌属中保守性较高,作为免疫检测靶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人工合成得到了 GenBank 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OmpF 基... 气单胞菌外膜蛋白 OmpF 是β-桶状结构的孔蛋白,参与渗透压环境适应调控,在人鱼共患病原气单胞菌属中保守性较高,作为免疫检测靶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人工合成得到了 GenBank 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OmpF 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质粒 pET-28a(+)后转入大肠杆菌 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出分子量为 40 kD 左右的重组蛋白。经过优化表达温度和 IPTG 诱导浓度等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采用纯化的包涵体免疫BALB / c 小鼠,ELISA 结果表明小鼠血清与煮沸灭活的 11 株气单胞菌中的 10 株(10/11)均有特异性交叉反应,效价在 1∶81 000,与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及地衣芽孢杆菌无交叉反应。上述结果表明重组蛋白 OmpF 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气单胞菌保守性,可以用于制备气单胞菌交叉型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OmpF 重组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VP1008的原核表达及诱导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倩云 梁夏夏 +2 位作者 刘蕾 郭珊珊 王文彬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9期50-53,共4页
为进一步确定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VP1008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采用PCR扩增出外膜蛋白VP1008的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1008,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并经IPTG诱导表达,实现重组外膜蛋白VP1008的高效表达,考察IPTG... 为进一步确定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VP1008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采用PCR扩增出外膜蛋白VP1008的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VP1008,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并经IPTG诱导表达,实现重组外膜蛋白VP1008的高效表达,考察IPTG浓度、起始菌液浓度(OD_(600))、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确定重组外膜蛋白VP1008的最优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1.0 mmol·L^(-1)、OD_(600)0.6、诱导温度37℃、诱导时间12 h。该研究为制备VP1008多克隆抗体,研究VP1008的结构、功能及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外膜蛋白 原核表达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