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坤峰 彭正标 袁竹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4-779,共6页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试验方法探讨了水滴直径、载冷液体入口温度和速度对系统的制冰能力和火用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减小水滴直径和入口温度可以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的制冰能力,但减小入口速度的作用有限,而减小水滴直径是兼顾制冰能力和过程火用损失的最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制冰 直接接触换热 [火用]分析 液-液循环流化床 多相流动与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过程的颗粒形成与运动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坤峰 高春艳 袁竹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8,共9页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直接接触换热制取流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动态制冰方法,在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针对制冰过程的关键问题——颗粒(液滴、冰颗粒)形成及其运动特性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快速摄像与图...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直接接触换热制取流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动态制冰方法,在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针对制冰过程的关键问题——颗粒(液滴、冰颗粒)形成及其运动特性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颗粒形成及其沿程运动过程的图像以及循环流化床不同高度上颗粒的粒径信息。研究发现射流形状、射流长度及其波动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形成液滴的粒径大小与均匀性;颗粒的沿程粒径分布具有向粒径增大方向倾斜与移动特征,并随射流液体流量的增大,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与倾斜程度增大;颗粒在流化床内沿程运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颗粒聚团、聚并与分散现象,且颗粒的聚并现象不可避免,主要出现在流化床0.50 m高度以上,并随射流液体流量增大出现颗粒聚并现象的高度在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动态制冰 液-液循环流化床 液-液雾化 粒径分布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的双源耦合热泵系统制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林 付文轩 +2 位作者 谈莹莹 梁坤峰 袁俊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72-2278,共7页
传统空气源热泵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存在制热量不足和制热效率偏低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太阳能辅助的双源双压缩耦合热泵系统,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低温热水以构建太阳能水源热泵单元,利用2台压缩机和1台冷凝器实现太阳能水源热泵单元和... 传统空气源热泵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存在制热量不足和制热效率偏低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太阳能辅助的双源双压缩耦合热泵系统,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低温热水以构建太阳能水源热泵单元,利用2台压缩机和1台冷凝器实现太阳能水源热泵单元和空气源热泵单元并联耦合工作。太阳能水源热泵单元和空气源热泵单元既能各自独立运行又能同时运行以满足用户全天候热负荷需求。基于DeST软件评估一个供热期(120 d)郑州某建筑逐时热负荷特性。在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基础上编写程序进行新系统循环特性计算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双源耦合热泵系统COP_h较传统空气源热泵明显升高;前者日节能率介于1.01%~14.75%之间,在整个供热期总能耗较后者减少8.72%。双源(空气源蒸发器和水源蒸发器)双压缩机并联流程耦合热泵比双源单压缩机串联流程耦合热泵更具有节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节能 蒸发器 制热性能系数(COP_h) 双源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风分离型谷物清选器内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春艳 庞靖 +3 位作者 李心平 张利娟 梁坤峰 王升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旋风分离型谷物清选器内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了清选器内部气相流场,展示了清选器流场中对谷物清选影响最重要的模拟结果—压力、速度及其矢量分布。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清选器... 介绍了一种利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旋风分离型谷物清选器内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模拟了清选器内部气相流场,展示了清选器流场中对谷物清选影响最重要的模拟结果—压力、速度及其矢量分布。模拟结果分析发现:清选器内部气流的强旋流动,产生壁面附近的高压和低速、中心处的负压和高速,压力和速度的分布对谷物清选的影响是有利的。结果表明,运用CFD技术可以为清选器的改进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清选 旋风分离器 CFD 流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柴油机喷油系统压力波信号的小波函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勇灵 颜龙 +1 位作者 宗永平 梁坤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选用六种不同的小波函数,对柴油机喷油系统压力波信号的时频特性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小波函数对同一压力波信号进行时频特性分析时,得出的结果是有差别的。作者通过对小波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通过选用六种不同的小波函数,对柴油机喷油系统压力波信号的时频特性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小波函数对同一压力波信号进行时频特性分析时,得出的结果是有差别的。作者通过对小波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找出较适合于柴油机喷油系统压力波时频特性分析的小波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油系统 压力波信号 小波函数 气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中液滴碰撞-聚并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正标 梁坤峰 +2 位作者 袁竹林 徐大勇 何张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6-832,共7页
对雾化液滴在液-液循环床体内碰撞-聚并现象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喷速下,通过改变载冷介质流量和温度,考察了影响液滴聚并发生频率的关键因素;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床内颗粒在同一工况下不同高度处的流动状态,应用图像处理与数... 对雾化液滴在液-液循环床体内碰撞-聚并现象进行了研究.在相同喷速下,通过改变载冷介质流量和温度,考察了影响液滴聚并发生频率的关键因素;采用高分辨率数码摄像仪实时采集床内颗粒在同一工况下不同高度处的流动状态,应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颗粒平均粒径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对载冷介质温度最低时实验所获得的冰晶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探讨了抑制液滴聚并的方案.结果表明,液滴聚并严重地影响了冰晶尺寸及其分布;在载冷介质流量较小时,液滴聚并频率大大降低,而在载冷介质温度较低时,液滴表面局部破碎及快速冻结导致颗粒平均粒径沿床高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在保证经济性及不冰堵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载冷介质温度和减小其流量来改善所制取流体冰冰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循环流化床 液滴聚并 流体冰冰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雾化机理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正标 梁坤峰 袁竹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7-463,共7页
对液-液系统射流雾化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水的喷射速度和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来研究不同条件对雾化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捕捉各种工况下的雾化结果.采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雾化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对雾化过程中影... 对液-液系统射流雾化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水的喷射速度和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来研究不同条件对雾化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仪捕捉各种工况下的雾化结果.采用图像处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雾化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对雾化过程中影响雾化液滴平均粒径、射锥高度以及雾化现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应用Rosin-Rammler分布函数对液滴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种工况下的雾化液滴粒径存在着离散性,能很好地符合Rosin-Rammler分布规律;当非相溶介质流速保持不变时,雾化液滴统计平均粒径与射锥高度分别在喷射速度为2.3与3.5m/s时,达到最大值;而在相同的喷射速度下,改变非相溶介质流速所得雾化结果也完全不同.喷射速度以及周围非相溶介质的流速是影响雾化结果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其值对优化雾化性能及控制雾化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循环流化床 雾化 射锥高度 Rosin-Rammler分布函数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热泵系统中板式换热器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芮胜军 卢向华 +1 位作者 梁坤峰 王志远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寻求能源出路的两大重要途径,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太阳能热泵相对空气源热泵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以太阳能热泵系统应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为分析研究对象,讨论了板式换热...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寻求能源出路的两大重要途径,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太阳能热泵相对空气源热泵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以太阳能热泵系统应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为分析研究对象,讨论了板式换热器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应用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计算程序。讨论了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节能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泵 板式换热器 蓄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勇 杨大鹏 +3 位作者 朱清 梁坤峰 周训 常艳琴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2-2469,共8页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领域,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以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失控蔓延过程中...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在储能领域,其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热安全问题,以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模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热失控蔓延过程中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特性,搭建磷酸铁锂电池模组热失控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厚度气凝胶垫对热失控蔓延的影响,及热失控过程中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厚度为0.7 mm、1.2 mm的气凝胶垫均可抑制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增大气凝胶垫厚度,可以有效降低被保护电池的峰值温度;加入气凝胶垫后的2#电池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热量,内部发生不可逆反应放热,热失控在某一节点停止,电池内部未完全发生热失控。通过本研究可提高热失控仿真模型的准确度,在方案阶段进行热安全特性预判,提升产品的热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热失控 储能 温度特性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冰浆机工作过程动态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瑞见 梁坤峰 +1 位作者 贾雪迎 王林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38-145,共8页
动态冰蓄冷是储能领域中广受制冷界重视的潜热储冷技术,基于平板刮削方式设计并搭建了小型动态制备冰浆实验装置,通过测试制冰溶液的动态结晶降温曲线、不同结晶时刻的含冰率和冰晶当量直径,分析了结晶时间、载冷剂温度、添加剂种类与... 动态冰蓄冷是储能领域中广受制冷界重视的潜热储冷技术,基于平板刮削方式设计并搭建了小型动态制备冰浆实验装置,通过测试制冰溶液的动态结晶降温曲线、不同结晶时刻的含冰率和冰晶当量直径,分析了结晶时间、载冷剂温度、添加剂种类与浓度、刮削速度等因素对冰浆制备过程动态结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刮削速度低于200 r/min,溶液结晶过冷度随刮削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冰浆的含冰率以及冰晶粒径均随结晶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冰晶粒径较大时刮削作用引起冰晶颗粒聚并、破碎,导致冰晶粒径增大减缓甚至减小;随添加剂浓度的增大,冰浆含冰率增大速率与冰晶粒径增大量均有所减小,且强极性无机化合物对冰晶生长的抑制效果好于乙二醇等醇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浆 动态结晶 含冰率 冰晶 当量直径 显微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压与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俊香 梁坤峰 +3 位作者 刘景 顾慧 李玉刚 陈卫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218-219,221,共3页
结合某小型直列4缸、直喷式、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通过试验研究了十三工况点下不同共轨压力和喷油提前角参数组合对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NOx形成机理与喷油参数轨压、喷油提前角改善柴油机排放的作用。结果表明:NO... 结合某小型直列4缸、直喷式、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通过试验研究了十三工况点下不同共轨压力和喷油提前角参数组合对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NOx形成机理与喷油参数轨压、喷油提前角改善柴油机排放的作用。结果表明:NOx排放值随着轨压的增大基本上均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并且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而增高,同时轨压对NOx排放值的影响小于喷油提前角的影响;喷油提前角应在8~10°间选取,轨压选1200 bar左右较为合适;仅改变喷油参数轨压和喷油提前角难以实现全工况的NOx排放值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轨压 喷油提前角 NOX排放 十三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蒸发温度下小型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慧 王林 +3 位作者 陈忠梅 付文轩 梁坤峰 王占伟 《制冷与空调》 2018年第12期89-94,共6页
传统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取冷冻水承担建筑空调负荷,为了同时消除建筑空调显热和潜热负荷,需要较高集热温度驱动以获得较低蒸发温度,从而导致机组COP不高、太阳能利用温区窄和设备初投资偏高等问题。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 传统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取冷冻水承担建筑空调负荷,为了同时消除建筑空调显热和潜热负荷,需要较高集热温度驱动以获得较低蒸发温度,从而导致机组COP不高、太阳能利用温区窄和设备初投资偏高等问题。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特点,可利用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提供较高温度冷水承担建筑空调显热负荷,使制冷机组的蒸发温度显著增加,实现提高机组性能、扩大太阳能利用温区和降低集热器初投资的效果。为了验证高蒸发温度下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自行设计并搭建一台小型太阳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试验装置,研究热源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吸收/压缩复合制冷机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高蒸发温度 复叠制冷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冬季冷启动阶段热管理策略影响续驶里程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莫然 董彬 +3 位作者 梁坤峰 王林 刘瑞见 米国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73,共8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冬季续驶里程严重衰减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以电池产热、空调负荷为参数的汽车续驶里程数学模型,仿真分析冬季冷启动时,美国高速公路燃料经济性测试工况(HWFET)、新欧洲行驶工况(NEDC)、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三种行... 针对纯电动汽车冬季续驶里程严重衰减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以电池产热、空调负荷为参数的汽车续驶里程数学模型,仿真分析冬季冷启动时,美国高速公路燃料经济性测试工况(HWFET)、新欧洲行驶工况(NEDC)、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三种行驶工况下热泵供暖及环境温度(AT)、舱内温度(CT)对整车续驶里程和车载电池的影响。经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仿真与实验匹配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工况下,AT下降、CT上升均使续驶里程逐渐衰减;AT为0℃,CT为15、20、25℃时,CLTC-P工况续驶里程分别衰减21.46%、27.74%、33.19%;纯电动汽车冷启动时,三种热量分配策略对续驶里程影响不同,当热泵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电池时能适当恢复电池电量,在NEDC和CLTC-P工况下,电池最大荷电状态(SOC)相比初始SOC增加了1.52%、2.03%,使用热泵能增加一定的续航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热管理 热泵 续驶里程 电池温度 冷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微胶囊悬浮液自然分层型释冷特性及其参数研究
14
作者 程亚龙 梁坤峰 +3 位作者 周训 刘苗苗 吕钢欣 宋乂天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6期2256-2269,共14页
利用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spension,MPCMS)流动性佳、蓄冷密度高以及释冷过程温度平稳的优势,结合自然分层型蓄冷装置,构建了带有仿八角形散流器的圆柱形蓄冷罐三维瞬态模型。探究了质量分数为... 利用相变微胶囊悬浮液(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spension,MPCMS)流动性佳、蓄冷密度高以及释冷过程温度平稳的优势,结合自然分层型蓄冷装置,构建了带有仿八角形散流器的圆柱形蓄冷罐三维瞬态模型。探究了质量分数为10%、20%和30%的MPCMS在不同流量下的自然分层释冷过程的温度迁移特性和散流器开孔数、开孔直径等对释冷过程的影响,进而提出采用喷嘴型散流器的优化策略,阐明了不同散流器结构参数对蓄冷罐斜温层厚度、散流器小孔区域温度场和出流速度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MPCMS作为自然分层型装置的蓄冷介质时,在释冷过程中会形成中间温度梯度大,两侧温度梯度小的斜温层区域,提高质量分数能抑制冷热流体掺混,其相变区间比热容增大有助于提升释冷与控温效能;MPCMS质量分数为10%和20%时,适当增加开孔数、选用10 mm直径散流器以及新型喷嘴型散流器可降低斜温层厚度,增强蓄冷性能;质量分数为30%时,变化开孔数与使用喷嘴型散流器与原散流器的差异不明显。本研究对推动MPCMS在自然分层型蓄冷装置中的应用以及为MPCMS储能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悬浮液 蓄冷特性 斜温层 散流器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