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阮先轸 孙玲玲 +1 位作者 姚孟良 梁嘉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热管理技术是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总结了几种主流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其次根据集成程度将其划分为三种方案,分别介绍不同集成方案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最后对电动汽车热... 热管理技术是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总结了几种主流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其次根据集成程度将其划分为三种方案,分别介绍不同集成方案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最后对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指出集成模块平台化、系统控制智能化、能量管理一体化是未来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的趋势,并强调需对采用环保制冷剂的热管理系统集成制定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热管理 集成 模块化 环保制冷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功率放电下锂离子电池的产热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甘云华 谭梅鲜 +3 位作者 梁嘉林 罗燕来 王建钦 何林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共8页
恒功率放电是电池实际运行工况中的典型放电方式,其放电过程中的产热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恒功率放电方式下电池的产热特性,首先建立了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放电过程电... 恒功率放电是电池实际运行工况中的典型放电方式,其放电过程中的产热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恒功率放电方式下电池的产热特性,首先建立了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放电过程电池内部集流体、正负极和隔膜各层的产热特性,讨论了放电功率和正极电极厚度对电池内部各层产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负极产热率的变化程度最大;放电功率对各层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比值影响不大,其中正极产热量所占的比值最大(不同放电功率下的占比均在70%以上);增大正极电极厚度可降低电池的产热量,但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大,其影响效果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恒功率放电 产热特性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放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压扁热管等效导热模型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甘云华 黄昭惠 +5 位作者 梁嘉林 董道伟 马力 刘晋龙 罗奇梁 李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3-132,共10页
准确的热管等效导热模型是基于热管的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中的关键。基于现有的等效导热模型提出了适用于部分压扁热管的两种等效导热模型:分段各向异性模型和分层分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分段各向异性模型在低热管工作温度(28~38℃)的... 准确的热管等效导热模型是基于热管的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中的关键。基于现有的等效导热模型提出了适用于部分压扁热管的两种等效导热模型:分段各向异性模型和分层分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分段各向异性模型在低热管工作温度(28~38℃)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热管表面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90%,而分层分段模型在热管工作温度为28~5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热管表面温度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51%。分析了吸液芯等效导热系数对等效导热模型准确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压扁热管 等效导热模型 吸液芯等效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期流模型的螺旋板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越胜 梁嘉林 +4 位作者 甘云华 卓献荣 喻孟全 李瑞宇 杨泽亮 《节能技术》 CAS 2017年第4期319-325,共7页
为了研究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为换热器设计提供指导,采用周期流模型对螺旋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周期流模型适用于螺旋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问题;定距柱通过强化对流传热以及冲击换热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性... 为了研究螺旋板换热器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为换热器设计提供指导,采用周期流模型对螺旋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周期流模型适用于螺旋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问题;定距柱通过强化对流传热以及冲击换热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定距柱间距增大或板间距减小会降低换热器传热性能,减小压损;减小流向间距或板间距降低综合性能;横向间距、板间距增大或流向间距减小可提高换热器经济性;换热器传热和压损对横向间距的变化最敏感,而板间距对综合性能影响最大;流向间距对换热器性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板换热器 周期流模型 数值模拟 传热 压损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WNS燃油锅炉改燃生物质后烟管磨损数值模拟分析
5
作者 李茂东 梁嘉林 +4 位作者 马括 薛峰 倪进飞 甘云华 杨泽亮 《工业锅炉》 2017年第2期12-16,共5页
小型WNS燃油锅炉改燃生物质成型燃料后因烟气流速显著增大,并带有飞灰颗粒,可能磨损烟管。根据直径大小将飞灰颗粒分为D1、D2、D3和D4四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种颗粒在不同烟气流速下对烟管磨损位置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1磨损... 小型WNS燃油锅炉改燃生物质成型燃料后因烟气流速显著增大,并带有飞灰颗粒,可能磨损烟管。根据直径大小将飞灰颗粒分为D1、D2、D3和D4四类,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四种颗粒在不同烟气流速下对烟管磨损位置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1磨损外排烟管进口边缘;D2磨损外排烟管壁面及边缘;D3和D4主要磨损内外排烟管壁面及边缘。最大磨损量随着流速上升而增大。低流速时,不同颗粒造成的最大磨损量及差别均较小,而高流速将显著加剧D1导致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WNS燃油锅炉 生物质成型燃料 数值模拟 飞灰颗粒 烟管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