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83例患者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友宝 常滋毓 王清云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487-487,共1页
目的通过对19 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 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 目的通过对19 483例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探讨输血前和术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 483例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在19 483例患者中,检测样本总阳性数1 606例,总阳性率5.16%,其中HBsAg阳性1 242例(6.37%)、抗-HCV阳性123例(0.63%)、抗-HIV1/2阳性待复检3例(0.015%)、确诊阳性3例(0.015%)、抗-TP阳性238例(1.22%)。结论对输血前和术前患者四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输血前 传染性指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友宝 康淑霞 +1 位作者 常滋毓 倪锐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1159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248例,阳性率占2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8%和23.7%,无统计学差异;0~1岁、2~4岁、5~7岁、8...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 1159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阳性248例,阳性率占2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9.8%和23.7%,无统计学差异;0~1岁、2~4岁、5~7岁、8~1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7.2%、29.1%、34.3%、19.4%,2~4岁组与5~7岁组无统计学差异,2~4岁、5~7岁组与0~1岁、8~10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全年1~3月、4~6月、7~9月、10~12月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1.7%、17.5%、17.1%、29.6%,10~12月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地区儿童各年龄组都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性别差异,以2~4岁和5~7岁年龄组高发,同时,具有季节性,以10~12月感染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被动凝集法 抗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300例检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友宝 朱穆喜 《淮海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43-443,共1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A群RV抗原,同时对粪便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到RV抗原阳性112... 目的了解本地区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A群RV抗原,同时对粪便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到RV抗原阳性112例,阳性率占37.33%,<6个月、6个月~2岁、2~5岁3个年龄段的RV检出率分别为21.43%、43.58%和16.67%,RV感染的高发年龄组为6个月~2岁,在112例RV阳性标本中,镜检脂肪球阳性和白细胞阳性分别为53例和12例,分别占RV阳性例数的47.32%和10.71%。结论 A群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A群RV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腹泻 粪便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喉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显示 被引量:9
4
作者 章明 韩永坚 +5 位作者 沈建华 陈凌钧 张璇 汪国昭 梁友宝 曾新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对人喉标本连续切片和CT图像进行综合处理,输入计算机中进行三维重建.所显示的人喉图像形象逼真,立体感强,具备生物器官的自然性、连贯性和光滑性.该系统除可进行一般的旋转、放大等功能,还能模拟会厌软骨和声带的运动.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穆善 梁友宝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结果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法肺炎支原体抗体,抗体滴度≥1:160的患儿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115例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白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 目的 观察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结果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法肺炎支原体抗体,抗体滴度≥1:160的患儿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115例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白细胞(WBC)总数、淋巴细胞(L)比值、中性粒细胞(N)比值的均值分别为8.35×109、0.38和0.51;WBC(×109):〈3.7、3.7-9.2、〉9.2分别占0.86%、69.58%、29.56%,3.7-9.2组明显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0.20、0.20-0.40、〉0.40分别占9.57%、54.65%、34.78%;N:〈0.50、0.50-0.70、〉0.70分别占40.87%、47.83%、11.30%;红细胞均数:4.49×10^12;血红蛋白均数:125 g/L;血小板均数206×10^9。结论 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常规变化大部分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血常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ESKAPE-E病原体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友红 梁友宝 +2 位作者 乔林爽 赵德根 常滋毓 《安徽医学》 2023年第6期655-661,共7页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ESKAPE-E病原体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和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ESKAPE-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1例患者血培养ESKAPE-E病原体菌株和耐药机制的分...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ESKAPE-E病原体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和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ESKAPE-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1例患者血培养ESKAPE-E病原体菌株和耐药机制的分布以及主要检出菌的耐药率。依据患者血培养ESKAPE-E病原体是否存在多重耐药分为多重耐药组(35例)和非多重耐药组(26例),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ESKAPE-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死亡风险;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38例),运用单因素分析和Cox风险回归,探讨死亡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1例患者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51例,主要检出菌为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28.0%~56.0%)和喹诺酮类(48.0%~63.6%)呈现了较高的耐药率,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20.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达到了3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3种合并症(OR=4.894;95%CI:1.394~17.177)、不合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OR=3.843;95%CI:1.065~13.857)是患者多重耐药ESKAPE-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非多重耐药组相比,多重耐药组患者住院期间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χ2=5.928,P<0.05);Cox风险回归显示休克(HR=3.523;95%CI:1.024~12.115)、气管插管(HR=4.341;95%CI:1.636~11.519)、不合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HR=3.823;95%CI:1.091~13.396)是ESKAPE-E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的独立死亡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ESKAPE-E血流感染多重耐药风险高,≥3个合并症和不合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是多重耐药ESKAPE-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休克、气管插管和不合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是ESKAPE-E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ESKAPE-E 血流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18—2020年细菌耐药结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涵 梁友宝 陈尧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内各临床科室分离的细菌菌株及药敏试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78例临床分离菌株分析结果显示,位居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789株(24.1%)、肺炎克雷伯菌541株(16.5%)、铜...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内各临床科室分离的细菌菌株及药敏试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78例临床分离菌株分析结果显示,位居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789株(24.1%)、肺炎克雷伯菌541株(16.5%)、铜绿假单胞菌306株(9.3%)、鲍曼不动杆菌298株(9.1%)、金黄色葡萄球菌245株(7.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63.3%、53.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5%、74.5%。临床常见前5种多重耐药菌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ESBL大肠埃希菌、ESBL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氢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CRKP检出率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某院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