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角膜上方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矫治术前散光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太平
刘志英
+1 位作者
梁卫丰
高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 利用角膜上方与颞侧 8mm巩膜隧道切口产生不同轴向的角膜散光 ,矫治术前散光。方法 将 32例术前有散光需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分为A、B 2组 :伴有顺规性散光 13例为A组 ,采用上方切口 ;伴有逆规性散光19例为B组 ,采...
目的 利用角膜上方与颞侧 8mm巩膜隧道切口产生不同轴向的角膜散光 ,矫治术前散光。方法 将 32例术前有散光需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分为A、B 2组 :伴有顺规性散光 13例为A组 ,采用上方切口 ;伴有逆规性散光19例为B组 ,采用颞侧切口 ,切口长度均为 8mm。散光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确定 ,分别植入光学直径 6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 ,随访视力、角膜地形图的改变。结果 术后 4周 2组患者的角膜沿切口子午线轻度变平 ,上方切口组的改变比颞侧切口改变要大 ,上方切口的散光矫正 (1.0± 0 .1)D ,颞侧切口矫正 (0 .6± 0 1)D ,2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角膜上方或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可以改变术前散光状态 ,但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改变角膜散光状态要大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晶状体
切口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氨基胍在兔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病理学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俊琦
胡丽荣
+1 位作者
刘太平
梁卫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视神经损伤后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凋亡。视力的保存和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RGC的存活数量。文中通过建立兔眼视神经损伤的模型,观察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在损伤后视网膜病理形...
目的视神经损伤后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凋亡。视力的保存和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RGC的存活数量。文中通过建立兔眼视神经损伤的模型,观察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在损伤后视网膜病理形态学动态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66只健康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损伤对照组30只、损伤治疗组30只。损伤组均采用同一反向动脉夹夹闭视神经法制作动物模型。损伤治疗组于伤后2 min耳缘静脉注射2%AG,损伤对照组同法注射等渗盐水,损伤组按照伤后1、3、7、14、21 d又随机分5组(n=6)。应用视网膜HE染色,计数RGC存活数量及TUNEL染色计数凋亡阳性细胞。结果损伤对照组RGC数于伤后1 d开始减少,丢失约13%,至14 d达高峰约69%,之后趋于稳定约67%;而凋亡细胞于伤后1 d视力数,第3-7天逐渐增多,至14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同一时间点损伤对照组和损伤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眼视神经夹伤后,耳缘静脉注射AG减少RGC凋亡,对其具有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胍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角膜上方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矫治术前散光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太平
刘志英
梁卫丰
高鹰
机构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91-292,共2页
文摘
目的 利用角膜上方与颞侧 8mm巩膜隧道切口产生不同轴向的角膜散光 ,矫治术前散光。方法 将 32例术前有散光需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分为A、B 2组 :伴有顺规性散光 13例为A组 ,采用上方切口 ;伴有逆规性散光19例为B组 ,采用颞侧切口 ,切口长度均为 8mm。散光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确定 ,分别植入光学直径 6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 ,随访视力、角膜地形图的改变。结果 术后 4周 2组患者的角膜沿切口子午线轻度变平 ,上方切口组的改变比颞侧切口改变要大 ,上方切口的散光矫正 (1.0± 0 .1)D ,颞侧切口矫正 (0 .6± 0 1)D ,2组术后角膜地形图改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角膜上方或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可以改变术前散光状态 ,但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改变角膜散光状态要大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
关键词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晶状体
切口
散光
Keywords
nonphacoemulsification
crystal
incision
astigmatism
分类号
R776.1 [医药卫生—眼科]
R778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氨基胍在兔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病理学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俊琦
胡丽荣
刘太平
梁卫丰
机构
开滦总医院范各庄医院眼科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解放军第二五五医院眼科中心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8-1031,共4页
基金
河北省唐山市科技局课题(10150204A-28)
文摘
目的视神经损伤后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的凋亡。视力的保存和恢复程度主要取决于RGC的存活数量。文中通过建立兔眼视神经损伤的模型,观察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在损伤后视网膜病理形态学动态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66只健康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损伤对照组30只、损伤治疗组30只。损伤组均采用同一反向动脉夹夹闭视神经法制作动物模型。损伤治疗组于伤后2 min耳缘静脉注射2%AG,损伤对照组同法注射等渗盐水,损伤组按照伤后1、3、7、14、21 d又随机分5组(n=6)。应用视网膜HE染色,计数RGC存活数量及TUNEL染色计数凋亡阳性细胞。结果损伤对照组RGC数于伤后1 d开始减少,丢失约13%,至14 d达高峰约69%,之后趋于稳定约67%;而凋亡细胞于伤后1 d视力数,第3-7天逐渐增多,至14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同一时间点损伤对照组和损伤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眼视神经夹伤后,耳缘静脉注射AG减少RGC凋亡,对其具有保护性作用。
关键词
氨基胍
视神经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Keywords
Aminoguanidine
Optic nerve injury
Retinal ganglion cell
Apoptosis
分类号
R774.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角膜上方与颞侧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矫治术前散光
刘太平
刘志英
梁卫丰
高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氨基胍在兔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病理学变化中的作用
张俊琦
胡丽荣
刘太平
梁卫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