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东沙海域浅表层柱状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冷泉流体活动的指示 被引量:3
1
作者 梁华催 梁前勇 +4 位作者 胡钰 罗敏 曹运诚 张文进 陈多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344,共12页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快速响应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OSR)和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引起的变化,并记录冷泉渗漏活动的特征。本文对采集自南海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的重力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D17-2015)进行了阴阳离子... 海底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快速响应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OSR)和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引起的变化,并记录冷泉渗漏活动的特征。本文对采集自南海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的重力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样品(D17-2015)进行了阴阳离子(SO_4^(2-)、Ca^(2+)、Mg^(2+))、微量元素(Sr^(2+)、Ba^(2+))、溶解无机碳(DIC)及其δ^(13)C_(DIC)等地球化学分析。在深度剖面上硫酸根离子浓度呈直线降低,确定的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约为海底下7.0 m,在紧邻SMTZ界面之下的溶解Ba^(2+)浓度突然增加,同时δ^(13)C_(DIC)(-38.8‰)值极端负偏,说明此站位存在强烈的AOM作用。利用反应-运移模型模拟计算获得的硫酸根向下通量为35.3 mmol/(m^2·a)、甲烷向上的通量为30.0 mmol/(m^2·a)、OSR和AOM消耗硫酸盐的相对比例分别约为15%和85%。这些结果表明AOM作用是占主导作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缺氧氧化(AOM) 孔隙水 数值模拟 冷泉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