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冬蕾 胡志兵 +2 位作者 戴建武 曹莹 蒋柏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无明显症状的DN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比较两组SSR及NCV异常情况、SS...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无明显症状的DN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比较两组SSR及NCV异常情况、SSR各参数变化,统计观察组上下肢SSR及NCV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SSR异常率为71.67%、NCV异常率为4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SSR异常率为43.33%、NCV异常率为31.67%,明显高于上肢的28.33%、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潜伏期、下肢潜伏期、上肢波幅、下肢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是DNP早期的有效诊断指标,能够更早发现周围神经损害,是一种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诊断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神经传导速度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莹 戴建武 +1 位作者 胡志兵 梁冬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6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和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和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ADL)。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电刺激 小脑顶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脊髓损害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建武 胡志兵 +1 位作者 赖繁华 梁冬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4期117-117,共1页
现将我院1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脊髓损害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四肢活动障碍30min”于2008年5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0min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活动障碍,自觉四肢麻木感,随即摔倒在地。当时无意识不清、... 现将我院1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脊髓损害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四肢活动障碍30min”于2008年5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0min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活动障碍,自觉四肢麻木感,随即摔倒在地。当时无意识不清、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拟以“颈脊髓损伤”收入我院骨科。给予地塞米松、脱水、营养神经等处理,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脊髓损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手法复位后联合乳突振荡治疗必要性的Meta分析
4
作者 谭敏 胡志兵 +2 位作者 戴建武 曹莹 梁冬蕾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 评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联合乳突振荡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 目的 评价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联合乳突振荡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电子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相关参考文献。纳入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单次治疗的疗效。疗效评估根据Dix-Hallpike检查或患者主观感受变化评定。运用RevMan4.2.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RR)值和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4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RR=0.82,95%CI=0.59~1.13;随机效应模型RR=0.69,95%CI=0.37~1.27;敏感性分析RR=0.96,95%CI=0.64~1.26。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联合乳突振荡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BPPV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META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