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7月120例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病采用牵引床DAA-TH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目的探讨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7月120例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病采用牵引床DAA-TH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A~D组,每组30例,比较4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影像学指标(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D组分别为(115.9±15.9)、(104.6±15.2)、(91.1±11.6)(87.8±7.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1.7±36.3)、(251.8±30.0)、(225.8±20.3)、(217.2±23.7)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长于/多于B、C、D组(P<0.05),B组明显长于/多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中心性固定率A~D组分别为40.0%(12/30)、66.7%(20/30)、93.3%(28/30)、90.0%(27/30),A组显著低于B、C、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切口长度、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杯位于安全区比率和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术后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6例,其中大转子骨折3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B组并发症3例,其中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C组与D组各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4组随访13~34个月,(22.4±5.1)月,无脱位、感染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床DAA-THA学习曲线显示在60例左右达到技术稳定期(成熟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牵引床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7月120例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疾病采用牵引床DAA-TH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A~D组,每组30例,比较4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影像学指标(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D组分别为(115.9±15.9)、(104.6±15.2)、(91.1±11.6)(87.8±7.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1.7±36.3)、(251.8±30.0)、(225.8±20.3)、(217.2±23.7)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长于/多于B、C、D组(P<0.05),B组明显长于/多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中心性固定率A~D组分别为40.0%(12/30)、66.7%(20/30)、93.3%(28/30)、90.0%(27/30),A组显著低于B、C、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D组(P<0.05),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切口长度、髋臼杯外展角、前倾角、髋臼杯位于安全区比率和股骨柄-髓腔轴线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术后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6例,其中大转子骨折3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B组并发症3例,其中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C组与D组各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4组随访13~34个月,(22.4±5.1)月,无脱位、感染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床DAA-THA学习曲线显示在60例左右达到技术稳定期(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