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硫铝土矿微波脱硫溶出试验 被引量:21
1
作者 梁佰战 陈肖虎 +2 位作者 冯鹤 唐晓宁 韩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采用微波焙烧脱硫工艺研究了微波加热温度、微波加热时间和矿物粒度对高硫铝土矿中硫含量的影响及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并且依据原矿和微波处理后铝土矿的XRD谱,探讨了高硫铝土矿的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温度为650℃、微波加热时... 采用微波焙烧脱硫工艺研究了微波加热温度、微波加热时间和矿物粒度对高硫铝土矿中硫含量的影响及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并且依据原矿和微波处理后铝土矿的XRD谱,探讨了高硫铝土矿的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温度为650℃、微波加热时间为5 min、矿物粒度为0.095-0.076 mm时,高硫铝土矿的硫含量可以从4.15%降低到0.37%;在试验条件下,可以使氧化铝的溶出率从80.4%提高到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铝土矿 微波 脱硫 溶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后控制冷却对非调质钢F45MnVS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佰战 赵刚 +1 位作者 徐浩 赵岳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对非调质钢F45MnVS进行轧后控制冷却试验,对比了轧后未冷却与控制冷却的钢材热轧态力学性能、脱碳层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轧后控制冷却对钢材下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常温冲击功均有明显改善作用;钢材表面脱碳层在轧后控制冷... 对非调质钢F45MnVS进行轧后控制冷却试验,对比了轧后未冷却与控制冷却的钢材热轧态力学性能、脱碳层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轧后控制冷却对钢材下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和常温冲击功均有明显改善作用;钢材表面脱碳层在轧后控制冷却条件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脱碳层“消失”;在钢材轧后表面温度冷却至650℃时,表层区域出现少量粒状贝氏体,而在钢材轧后表面温度冷却至460℃时,表层区域出现大量粒状贝氏体。轧后控制冷却使钢材表层区域和1/2半径附近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被细化,铁素体网状比例降低,长条铁素体转变为块状铁素体;因钢材尺寸较大,心部区域显微组织差异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冷却 热轧 非调质钢 F45MnVS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70 mm 45钢轧后穿水冷却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梁佰战 唐宁 +2 位作者 王子建 陈坤 赵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0-63,共4页
在自制穿水冷却装置上进行了φ70 mm 45钢轧后穿水工业化试验,对比研究了轧后穿水冷却对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穿水后钢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一定程度提高,其中抗拉强度由630 MPa提高到659 MPa,屈服强度由345 MPa... 在自制穿水冷却装置上进行了φ70 mm 45钢轧后穿水工业化试验,对比研究了轧后穿水冷却对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穿水后钢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一定程度提高,其中抗拉强度由630 MPa提高到659 MPa,屈服强度由345 MPa提高到365 MPa,但其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热轧硬度均未明显提高。当穿水后钢材表面温度降至730~680℃时,钢材表面局部区域开始出现魏氏体和大颗粒珠光体;当穿水后钢材表面温度降至680~553℃时,钢材表面出现粒状贝氏体和块状珠光体。除了表层显微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外,强弱冷却对于钢材1/2半径和心部两个区域的显微组织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穿水冷却 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磷废水中碘的还原吸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鹤 梁佰战 +2 位作者 韩涛 唐晓宁 佘顺利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0,共4页
黄磷废水中回收碘的实验整体可分为氧化、还原吸收及再氧化三个阶段。本文着重对实验中的还原吸收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SO2用量、吸收液pH值、吸收温度、液气比、吸收时间等因素对吸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吸收工艺条件为:SO2用量5... 黄磷废水中回收碘的实验整体可分为氧化、还原吸收及再氧化三个阶段。本文着重对实验中的还原吸收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SO2用量、吸收液pH值、吸收温度、液气比、吸收时间等因素对吸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吸收工艺条件为:SO2用量5~8mL/L,pH值7,液气比L/G14~8,温度30~40℃,吸收时间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废水 还原吸收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690锚链钢的表面“三角口”裂纹分析
5
作者 梁佰战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5-157,161,共4页
CM690锚链钢在轧制过程中发现表面有“三角口”裂纹。从化学成分、缺陷形貌、金相和能谱四个方面对缺陷进行了分析,同时核查了冶炼和轧制过程。发现钢中化学成分的钛含量相对较低,且浇铸过程存在拉速频繁调整和过热度较高现象。分析认... CM690锚链钢在轧制过程中发现表面有“三角口”裂纹。从化学成分、缺陷形貌、金相和能谱四个方面对缺陷进行了分析,同时核查了冶炼和轧制过程。发现钢中化学成分的钛含量相对较低,且浇铸过程存在拉速频繁调整和过热度较高现象。分析认为钢材表面的“三角口”裂纹主要由铸坯表面横裂纹经过轧制变形所致。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CM690钢的氮化物相图和不同含量氮化物析出温度的变化情况,研究了CM690钢表面“三角口”裂纹产生的机理。结果显示,裂纹是由于矫直温度刚好处于AlN氮化物析出温度范围内,AlN在晶界析出弱化了晶界结合力,而外加的矫直力最终导致了横向裂纹的产生。经过工艺优化,表面“三角口”裂纹再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链钢 表面“三角口”裂纹 AlN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