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WSI的贵州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任刚 周旭 +3 位作者 李松 杨大方 陈大蓉 裴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91,共8页
为了促进贵州省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结合气象、植被指数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9年的干旱时空... 为了促进贵州省农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基于作物缺水指数(Crop Water Stress Index,CWSI),结合气象、植被指数等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9年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贵州省CWSI多年均值为0.43,整体处于轻旱等级,空间分布为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多年旱情变化呈缓解趋势;(2)从地貌类型来看,非喀斯特地貌CWSI多年均值为0.37,整体处于无旱等级,喀斯特地貌均值为0.47,处于轻旱状态;(3)从植被类型来看,除针叶林整体处于无旱状态外,其他植被类型都处于轻旱等级,且针叶林的变异系数(CV)值较其他林地高,说明其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高,抗旱能力强;(4)贵州省CWSI与降水和气温均呈负相关,负相关面积占比为95%和54%,说明降水对CWSI的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得出,贵州省东南部湿润,西北地区干旱,全省干旱受喀斯特地貌、降水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作物缺水指数(CWSI) 喀斯特地貌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地区近60年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主导因素识别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杨 周旭 +3 位作者 罗雪 李洪广 梁任刚 杨大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198,共9页
潜在蒸散量是水文循环和全球能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其长期变化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其变化对区域的水资源配置、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黔中地区1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 潜在蒸散量是水文循环和全球能量平衡的组成部分,其长期变化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其变化对区域的水资源配置、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黔中地区1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均及四季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与周期变化特征;结合相关分析法对影响潜在蒸散量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60—2019年黔中地区潜在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变化率约为-6.00 mm/10 a,且在年际、年代际与季节尺度变化中存在明显差异性。(2)春夏秋冬四季潜在蒸散量整体呈减小趋势,变化率分别为-2.10 mm/10 a,-3.01 mm/10 a,-0.17 mm/10 a,-0.62 mm/10 a,夏春两季潜在蒸散量占全年的65.91%,是影响年潜在蒸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呈自南向北递减趋势,其变化趋势在地区中部(东南—西北走向)呈下降趋势、在地区的南北部呈现增加趋势。(4)潜在蒸散量在1969年左右发生一次明显的突变,并存在21 a的主周期和3 a次周期。(5)研究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日照时数是影响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气象因素,其次是风速,且各气象因素在季节上对潜在蒸散量影响存在差异性。研究可为变化环境下的黔中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气象因素 时空变化 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