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咽后淋巴结的MRI表现与鼻咽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梁久平 徐茂盛 +3 位作者 宋建勋 杨文德 赵双全 彭华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4-907,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咽后淋巴结的MRI特点,及其与鼻咽病变的关系,提高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伴颈部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鼻咽病变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按照临床随访或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 目的分析颈部咽后淋巴结的MRI特点,及其与鼻咽病变的关系,提高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伴颈部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鼻咽病变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按照临床随访或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两组咽后淋巴结的单/双侧、信号是否均匀、边缘是否清晰、淋巴结最小径及最大径,建立判别函数,评价淋巴结MRI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鼻咽良性病变黏膜呈弥漫均匀性增厚,双侧咽后外侧组淋巴结肿大,形态呈不规则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信号均匀;恶性咽后淋巴结表现为信号不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单侧或双侧肿大。良性组与恶性组淋巴结在单/双侧、信号是否均匀、边缘是否清晰、淋巴结最小径及最大径等征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ayes逐步判别,经F检验,淋巴结的单/双侧、信号是否均匀、边缘是否清晰及最大径等变量对淋巴结的性质有显著判别能力,以此建立判别函数,总体诊断准确度为99.1%。结论颈部咽后淋巴结的MRI表现对鼻咽病变的诊断有提示作用,判别函数能进一步提高对淋巴结性质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双期增强及动态增强鉴别腮腺多形腺瘤与腺淋巴瘤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久平 胡钰 +2 位作者 陈惠枚 原志娜 宋建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855-185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双期及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腮腺多形腺瘤(PA)与腺淋巴瘤(Warthi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PA和Warthin瘤41例52个病灶,双期增强29例,动态增强12例,对比分析两种增强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1)PA和Warthin瘤平扫C... 目的探讨MSCT双期及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腮腺多形腺瘤(PA)与腺淋巴瘤(Warthi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PA和Warthin瘤41例52个病灶,双期增强29例,动态增强12例,对比分析两种增强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1)PA和Warthin瘤平扫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以41 HU作为阈值,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80.0%;动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79 HU作为阈值,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95.0%;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双期增强19例PA呈持续强化,1例PA静脉期强化减退;2例Warthin瘤呈持续强化,12例Warthin瘤静脉期强化减退(P=0.000),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5.7%;3)动态增强7例PA和1例Warthin瘤呈缓慢上升型曲线,10例Warthin瘤呈速升速降型曲线;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9%。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对鉴别PA与Warthin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双期增强扫描可作为首选增强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多形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Survivin、Aurora-b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春玲 张少燕 +3 位作者 梁久平 李三立 曲亚明 利显民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0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及Aurora-b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喉癌组)和30例喉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正常喉黏膜组织(正常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Survivin及Aurora-b mRNA相对表达量。...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及Aurora-b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喉癌组)和30例喉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正常喉黏膜组织(正常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两组Survivin及Aurora-b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喉癌组织Survivin、Aurora-b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urvivin、Aurora-b 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喉癌组Survivin mRNA和Aurora-b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喉癌组Survivin高表达者44例、低表达者45例,Aurora-b高表达者43例、低表达者46例。喉癌组Survivin mRNA和Aurora-b mRNA相对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均>0.05),与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有关(P均<0.05);Survivin高表达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二者比较P均<0.05;Aurora-b高表达者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二者比较P均<0.05。结论 Survivin和Aurora-b高表达可促进喉癌的发生及发展。检测喉癌组织Survivin和Aurora-b表达有助于喉癌的诊断及病情、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生存素 Aurora-b蛋白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双全 殷亮 +3 位作者 周永生 梁久平 彭华荣 杨文德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统计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3.0TMRI平扫、动态增强图像资料,与同期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14例患者经MRI诊断,对乳腺癌的诊...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统计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1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3.0TMRI平扫、动态增强图像资料,与同期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114例患者经MRI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5.5%,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0.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2.1%。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双全 成官迅 +3 位作者 殷亮 梁久平 徐茂盛 杨文德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对b值进行优化。方法 b值分别取0、400、700、850、1000s/mm2,对55例乳腺病变进行3.0T MRI-DWI扫描。分析各b值DWI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比较乳腺病灶、病灶周围乳腺腺体、...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对b值进行优化。方法 b值分别取0、400、700、850、1000s/mm2,对55例乳腺病变进行3.0T MRI-DWI扫描。分析各b值DWI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比较乳腺病灶、病灶周围乳腺腺体、同侧乳腺病灶远离部位正常腺体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分别为400、700、850s/mm2时,DWI图像质量逐渐清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850s/mm2与b=1000s/mm2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各b值时,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周围腺体组织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侧乳腺远离病灶的正常腺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850s/mm2时,ADC阈值为1.24×10-3mm2/s,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诊断正确率较高。结论 3.0T MR乳腺DWI成像最适宜b值为850s/mm2。ADC值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病变周围腺体ADC值可能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乳腺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宏光 梁久平 +1 位作者 赵双全 陈文聪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8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特征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3例下咽癌患者,分别接受CT和MRI扫描,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和分析下咽癌区...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特征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3例下咽癌患者,分别接受CT和MRI扫描,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和分析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特征规律。结果MRI在颈动脉间隙和咽喉淋巴结的侵犯显示率明显高于CT(P<0.05),其他区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低于0.9 cm的咽喉淋巴结转移显示率高于CT(P<0.05);在0.9 cm以上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42例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类似于原发癌的信号强度,均呈现不均匀信号,其中T1WI为中等信号,而T2WI为不均匀偏高信号,还有7例患者有斑点状高信号影,经增强扫描后,均可观察到显著的不均匀强化。CT扫描观察到淋巴结边缘有清晰结节影,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经增强扫描后可见显著变化。42例咽喉淋巴结转移患者,有23例淋巴结内存在程度不一坏死,坏死区域出现低密度影,而MRI呈现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坏死组织经CT和MRI增强扫描后,均未见强化,但淋巴结出现环状强化征象。结论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筛查中,采取MRI检查,可比CT更准确地筛查出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可为临床病理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病理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 下咽癌 咽后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