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审美与箴言之间:宋代《诗经图》视觉典范
- 1
-
-
作者
桑盛荣
-
机构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
出处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经》与中国绘画的文学传统”,项目编号:2024J028。
-
文摘
《诗序》的权威性成为后世《诗经》王道政治的注脚。相同的,南宋《诗经图》以“左图右书”的图像体例,将“诗序”列于图像之首,因图像本身不可剔除的诱惑性亦构成了王化政教与个人喜好的双重空间想象。可以说,两者空间的博弈,在“诗序”与图像悖论的作用下,完成了个人审美与政治箴言的平衡。如此理路之中,南宋《诗经图》的视觉形制,是在“本我”的驱动下,在“超我”的政教规约中,对传统“王者无私”的突破,从而成为后世乾隆《御笔诗经图》制作中权力解读的参照系或者说样板。
-
关键词
《诗经图》
视觉形制
审美
箴言
-
Keywords
Illustrated Book of Songs
visual structure
aesthetics
admonitions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第六代电影:一种民间立场的价值诉求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桑盛荣
-
机构
西北大学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0期4-5,13,共3页
-
文摘
第六代在寻父与现代性反思的背负中秉持着民间立场的话语实践,试图以隐形的话语结构下的公共知识分子立场,在民间所对应指涉的在权力意识形态之外开辟一个独立的空间,怀有满腹的道德纬度与人文悲悯的终极关怀,试图维系民间的自在形态、价值拷问。第六代借助于民间话语和影像文本表达了他们对已经因意识形态化而形成话语霸权的五四式启蒙理性知识所裹挟的现代性原则的默默的温情和激烈的暴力的解构。
-
关键词
民间话语
民间立场
寻父
反思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土匪”立言与正名——近期抗战电视剧的审美倾向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桑盛荣
-
机构
西北大学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期17-18,共2页
-
文摘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存亡的一次集体行为,那么抗日救亡就必然带有广泛的参与性,所以参与身份的鱼龙混杂,便不仅仅是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以囊括抗日英雄的全部。与此身份鱼龙混杂的体现,土匪抗日的存在便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显例。而新近《雪豹》、《桥隆飙》等上映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同时受到广泛好评,这其中更得益于土匪抗战桥段的精彩塑造,这也是"庙堂"正视民间且在民间层面中开始为土匪立言与正名。
-
关键词
大历史
庙堂
土匪
《雪豹》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白鹿原现象”对陕西影视旅游衍生品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桑盛荣
-
机构
西安培华学院长安书画研究院
-
出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5-17,共3页
-
基金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视野下陕西户县农民画历史资源传承及衍生品提升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系列之一(NO:17PH05)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意.创新.创造--特色文化产业对陕西城市品牌形象提升深度研究阶段性成果(NO:2015J050)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一带一路’视野和品牌形象策略的陕西文学及其文化产业开发研究"(NO:17JK1042)
-
文摘
在当下消费的时代,不同的艺术相互"借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浪潮。文学与影视旅游衍生品也不能置之事外。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就必然在热议的文学成为"文化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成功挪移。事实上,作为陕西文学的代表《白鹿原》成为文化事件与文化现象的当下,如何使经典成为影视旅游衍生品业态,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
-
关键词
白鹿原
影视旅游
衍生品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J943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言说与追寻:评《我不是潘金莲》
- 5
-
-
作者
桑盛荣
-
机构
西安培华学院文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10-112,共3页
-
文摘
冯小刚电影是书写中国底层经验"当代性"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而《我不是潘金莲》以独特的视角,以"社会互文本效应"将李雪莲普通的民间诉求演变为"民告官"的荒诞闹剧,直接介入当下国民生存的精神境遇与社会心理状态,从而言说底层经验的"当代性"。在此过程之中,通过对现实语境的转换和对照,形成了"乡土"与"现代"的极端表达,凸显了个体生存境遇与价值追寻的尴尬与无奈,构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
关键词
《我不是潘金莲》
底层经验
当代性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