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流域栽培双季稻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桑润生
-
机构
上海农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2年第2期62-64,共3页
-
文摘
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历史,根据南北朝宋(公元420——478年)盛弘之撰《荆州记》(已佚)记载:“淮阳郡西北接耒阳县,有温泉,其下流百里,恒资以灌溉,常十二月一日种。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重种。一年三熟”。从“重种”两字来看,至少是栽种两季,可见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根据历史经验,发展双季稻的首要关键是解决早晚稻的品种问题,这一点早在宋时已被人们所重视。《江南催耕课稻编》(公元1834年李彦章撰)记载说:“此邦再种再熟。
-
关键词
双季稻
长江流域
历史经验
栽培面积
连作晚稻
双季晚稻
早稻
记载
晚稻种
一年三熟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试论“架田”的实用价值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桑润生
-
机构
上海农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
文摘
在古代农书中,人们对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特别土地利用记载了形形式式田制,如井田、代田、区田、圃田、梯田、围田等。对这些田制历来研究不乏其人。然而有一种架田很少有人研究它。其实这种田制在人多地少、水资源面积较大的城市附近用它来进行生产,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
-
关键词
实用价值
自然资源
土地利用
水资源
田制
围田
农书
农业
梯田
牵引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谈古生态意识和护林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桑润生
-
机构
上海农学院
-
出处
《古今农业》
198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
文摘
生态学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资本主义第二次产业革命逐渐形成的。生态经济学则更为年青,是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自然不能有现代科学概念的生态学,也没有一部生态学专著。但这不能断定我们的祖先没有生态意识。其实,生态意识的某些因素在我国两三千年前就已产生了,它反映在古人对护林问题方面尤为突出。在历代的古文献和农业专著中都有这些方面的记载。
-
关键词
第二次产业革命
生态经济学
森林资源
生态意识
毁林开荒
森林茂密
过度砍伐
林木有
阿房宫赋
木本油料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评《中国东北农业史》
- 4
-
-
作者
桑润生
-
机构
上海农学院农经系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0-80,共1页
-
文摘
评《中国东北农业史》桑润生吉林师范学院衣保中副教授的《中国东北农业史》于1993年12月正式付梓,成为一项地区农业史上填补空白之成果。这是农史学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在商品经济浪潮迭起,学人"下海"风行之时,作者安贫乐道,甘于寂寞,坐冷板凳八年,得...
-
关键词
农业史
中国东北
科研成果
上海农学院
东北地区
农史学
文物考古资料
经济发展水平
少数民族
多民族地区
-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马一龙与《农说》
- 5
-
-
作者
桑润生
-
机构
上海农学院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1年第2期154-155,共2页
-
文摘
马一龙字应图,号孟河,江苏溧阳人。嘉靖进士。父名性鲁,曾为云南寻甸知府,因瘴气病死在那里。因此家中经济比较贫困,一度曾依靠他外兄的帮助过活。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马一龙中进士后,被选授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因家中七十岁的老母有病,曾五次上疏要求辞职回家。当他回到家乡以后,由于溧阳地区在正统、天顺年间(公元1436—1456,1457—1464)开始,当地农民受不了封建统治者的赋税繁重的剥削,多弃地外逃或者弃农经商。他发现这些荒地,就与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商量。
-
关键词
经济比较
农业生产
弃农经商
从实际出发
封建统治者
国子监
嘉靖
中进士
经验
云南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