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燕 翁大丽 +3 位作者 刘喜林 毛中源 桑晓克 陈建华 《河南石油》 2002年第6期36-38,共3页
根据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研究思路,建立了试验流程和系统,探讨了注入方式驱替方法,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对微凝胶的驱油特征及定量分析取得了初步认识。微凝胶驱油主要方式是蠕动-拉长-携带-驱出,渗流通道是以油、水、... 根据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研究思路,建立了试验流程和系统,探讨了注入方式驱替方法,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微凝胶微观驱替试验,对微凝胶的驱油特征及定量分析取得了初步认识。微凝胶驱油主要方式是蠕动-拉长-携带-驱出,渗流通道是以油、水、凝胶共道流为主,喉道中流动特征以变形爬行通过为主,驱后残余油多呈串珠状分布。微观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用微凝胶驱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模型 微凝胶驱 驱替试验 定量分析 三次采油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度交联技术在河南油田不同类型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天富 彭立 +3 位作者 周建敏 王艳丽 桑晓克 陈晖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90-91,94,共3页
低度交联技术是指在聚合物驱过程中通过增加较低浓度的交联剂与聚合物反应,控制交联剂的浓度范围,既可延迟交联反应,降低或减缓井口注入压力上升趋势,又能保证体系的增粘性能,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驱油作用;室内和现场实验表明,河南油... 低度交联技术是指在聚合物驱过程中通过增加较低浓度的交联剂与聚合物反应,控制交联剂的浓度范围,既可延迟交联反应,降低或减缓井口注入压力上升趋势,又能保证体系的增粘性能,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驱油作用;室内和现场实验表明,河南油田一、二类油藏聚合物驱后采用低度交联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6个百分点以上,93℃以上高温油藏采用低度交联聚合物驱也有一定的增油降水作用;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油藏类型 低度交联技术 实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霞 王忠 +3 位作者 高先峰 赵川喜 桑晓克 赵艳玲 《河南石油》 2004年第B06期52-53,55,共3页
介绍了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原理 ,阐述了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油藏经营管理必须以区块为对象组织多学科协作组 ,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关键 ,以合理的措施配置为重点实现老油田挖潜增效之目的 ,最后对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在国内应用... 介绍了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基本原理 ,阐述了挖潜提高采收率阶段油藏经营管理必须以区块为对象组织多学科协作组 ,以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关键 ,以合理的措施配置为重点实现老油田挖潜增效之目的 ,最后对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在国内应用实例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经营管理 多学科协作 老油田 挖潜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化录井技术现场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济学 郭年会 +1 位作者 贾彦勇 桑晓克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3年第z1期20-21,共2页
根据地化录井技术的分析原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该技术在解释低阻油层方面仅与储层的含油性、物性有关,与储层的电阻率高低无关。利用河南油田东9、南37、38井、冀东油田唐9×1井地忆录井解释与试油结果对比实例,证明了该技术在低阻... 根据地化录井技术的分析原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该技术在解释低阻油层方面仅与储层的含油性、物性有关,与储层的电阻率高低无关。利用河南油田东9、南37、38井、冀东油田唐9×1井地忆录井解释与试油结果对比实例,证明了该技术在低阻油层解释中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录井 低阻油层 识别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