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桑宇航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指脑动脉血管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张导致动脉血管壁出现瘤状突出。这种病变的血管壁局部特别薄弱,一旦出现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死率极高,需高度警惕,做好该... 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指脑动脉血管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张导致动脉血管壁出现瘤状突出。这种病变的血管壁局部特别薄弱,一旦出现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死率极高,需高度警惕,做好该类疾病的防治工作。近年来,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逐渐深入,临床诊断水平也有所提升,但是其发生、发展、塑形、破裂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其临床诊疗措施,探讨可靠的动脉瘤治疗手段。上述研究需要动物模型的有效支持,才能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因此要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满足实验要求,提供多方向可选择的脑动脉瘤动物模型,促进各项研究工作顺利开展,进而探明脑动脉瘤发病机制,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为此,本文对脑动脉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动脉瘤动物模型建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成瘤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
作者 桑宇航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95-97,共3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情况。首先介绍了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原则和出血位置的选择原则;其次分析了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情况;最后总结了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前景以及相关展望,以期为脑出血动物模型领域... 本文详细分析了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情况。首先介绍了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原则和出血位置的选择原则;其次分析了实验性脑出血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情况;最后总结了脑出血动物模型研究前景以及相关展望,以期为脑出血动物模型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动物模型 研究情况 前景和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在杂交鳢配合饲料中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黄泽葵 关俊锋 +5 位作者 桑宇航 许健照 欧阳斌 李雪菲 李远友 谢帝芝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43-7955,共13页
为降低水产配合饲料对鱼油和豆油的依赖,开发新型脂肪源,本研究配制5种不同脂肪源的等氮等脂(48%粗蛋白质,12%粗脂肪)配合饲料(D1~D5),其中D1的脂肪源为复合油1(罗非鱼油∶豆油=1∶1)、D2为复合油2(亚麻籽油∶豆油=1∶2)、D3为复合油3(... 为降低水产配合饲料对鱼油和豆油的依赖,开发新型脂肪源,本研究配制5种不同脂肪源的等氮等脂(48%粗蛋白质,12%粗脂肪)配合饲料(D1~D5),其中D1的脂肪源为复合油1(罗非鱼油∶豆油=1∶1)、D2为复合油2(亚麻籽油∶豆油=1∶2)、D3为复合油3(鱼油∶棉籽油∶棕榈油∶亚麻籽油=3∶3∶3∶1)、D4为罗非鱼油、D5为豆油。以上述饲料分别在室内循环系统中对应投喂5组初始体重为(112.09±0.15)g的杂交鳢(Channa argus×Channa maculate♀)幼鱼60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方面,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生化指标方面,饲料脂肪源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血清、肝脏、肠道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其他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D3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与肝脏甘油三酯和粗脂肪含量最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血清、肝脏和肠道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肠道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在肌肉品质方面,D3组肌肉中C20∶5n-3(EPA)、C22∶6n-3(DHA)含量以及肌肉的咀嚼性、胶着性最高,其中EP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HA含量显著高于D1、D2和D5组(P<0.05),咀嚼性显著高于D2和D4组(P<0.05),胶着性显著高于D1、D2和D4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复合油3为饲料脂肪源不仅可保证杂交鳢的生长效果,而且可提升其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 复合油 杂交鳢 生化指标 抗氧化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